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段提升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固两相流,两阶段串联提升管,亚格子过滤模型,数值模拟
两段提升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越[1](2019)在《基于亚格子尺度下两段串联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各油田产出的重质油较多,轻质油较少,缺少为裂解等反应提供原料的油品。为了提高我国轻质油产量,工业上提出一种两阶段串联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来生产丙烯。掌握提升管内部流动规律不仅是反应器设计的基础,也是提高反应产量的关键。由于提升管内颗粒循环流率较大,内部流动十分复杂。因此本文对两段串联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采用亚格子过滤双流体模型,对两阶段串联提升管内气固两相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对比运用Gidaspow、Wen-Yu、Filtered叁种曳力模型所得到的模拟结果,发现亚格子过滤曳力模型能够捕捉到更多颗粒流动的细节,所得到的颗粒轴向体积分数分布与实验值最为接近,也证实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随着循环流率的增加,颗粒不断积累,逐渐从第一反应区进入第二反应区,第一反应区内逐渐形成稠密相与稀相区域,提升管颗粒轴向体积分数的分布逐渐形成S型。模拟结果显示镜面系数的值接近0时,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最为接近;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单位时间内颗粒进入提升管内数量减少,颗粒间不易聚团而碰撞增多,颗粒拟温度增大。采用亚格子过滤模型详细对比了两阶段串联提升管与传统等径提升管内颗粒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底部的扩径段可以增强颗粒的返混效应与气固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升管第一反应区的几何结构对流动的影响发现:随着第一反应区直径的增加,颗粒的体积分数与停留时间随之增加,然而颗粒的轴向速度随之减小,提升管流型由湍流向快速流化态转变;增加第一个反应区的高度,颗粒在第一反应区的停留时间随之增加;由于颗粒体积分数以及第二反应区高度减小的原因,颗粒在第二反应区的停留时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3-01)
黄海军[2](2018)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进行研究,从提升管催化裂化特点的研究出发,分析两段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应用的思路,提出汽油生产和柴油生产要兼顾进行。(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刘熠斌,孙晓昉,陈小博,杨朝合,山红红[3](2018)在《汽提条件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待生剂汽提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拟汽提实验装置上,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业装置不同提升管内的待生剂进行了汽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提温度和汽提蒸汽流量均存在最佳值。当汽提温度为510℃时,两种待生剂的汽提效率达到最大值。继续提高汽提温度,一段待生剂汽提的产物分布和焦炭组成无明显变化;而二段待生剂的焦炭产率略有增加,且焦炭由可溶性焦炭向不可溶焦炭转变。汽提蒸汽的流量对两种待生剂汽提过程的影响趋势相似,但是二段待生剂达到最大汽提效率所需的蒸汽流量高于一段待生剂。汽提后待生剂的可溶性焦炭分析表明,二段待生剂可溶性焦炭的缩合度高于一段待生剂,且二段待生剂表面和孔道内沉积的可溶性焦炭的组成差别较小。(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2期)
王平,赵辉,杨朝合[4](2016)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解自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解过程经济运行要求和工艺特点,从多目标优化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自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过程稳态模型,考虑操作约束条件,构造同时最大化丙烯产量和最小化干气产量的多目标操作优化问题,并采用标准化法向约束方法求解获得完整、均匀分布的Pareto最优解;然后,根据多目标优化结果所揭示的最优操作条件与积极约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串级控制的自优化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提升管出口温度设定值跟踪控制相比,本文方法在干扰作用下能够及时调整操作条件,降低干扰对过程优化运行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杜玉朋[5](2016)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技术提升管反应器的模型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裂化/裂解(FCC)过程是石化企业的核心工艺过程之一,担负着将重质油轻质化、并副产低碳烯烃的重任。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工艺过程是近年来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一种新型FCC技术。虽然研究人员已对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实验研究,包括催化材料与催化剂、流体流动、以及工艺条件优化等,但欲使其顺利实现工业化推广,有必要开展工程化问题研究。如若能在装备与过程模拟、工程化集成等方面完善该技术,势必会大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围绕TMP技术提升管反应器的模型化工作展开。首先,根据各物质沸程差异,将TMP工艺过程的原料和产品划分成重油、柴油、汽油烯烃、汽油芳烃、汽油饱和烃、(丙烷+丁烷)、丁烯、丙烯、干气和焦炭共十个集总,并设计集总之间的反应规则,从而建立了十集总动力学模型。随后,提出了模拟退火法(全局)——最小二乘法(局部)——模拟退火法(局部)叁层逐层寻优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十集总动力学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TMP工艺过程各类产品分布情况,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同时解决了十一集总动力学模型所预测的丙烯收率一直随重油转化率增大的问题。此外,该模型还可用于预测各产品收率与选择性随着重油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并为TMP装置两段操作寻找最佳分割点等。经合理简化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求解算法,提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气固相间曳力模型构建方法。将EMMS曳力模型与两相流模型(TFM)相耦合模拟了传统等径提升管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过程,从而验证了简化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由TFM耦合EMMS曳力模型对TMP技术多流域提升管的研究表明,基于EMMS方法的非均相曳力模型比常用的均相曳力模型更适宜多流域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时空多尺度流动行为的描述。此外,模型参数研究表明,EMMS曳力模型中的颗粒聚团直径关联式应慎重选取;颗粒碰撞恢复系数的取值影响并不大;颗粒-壁面碰撞恢复系数宜取值为0.0001;粘性应力模型选择层流模型足以满足要求。然后,采用EMMS曳力模型与TFM耦合模型对冷态循环流化床(CFB)矩形提升管内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基于CFD模拟结果,提出了六参数描述理想反应器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并一一确定了这六个参数的值,从而为CFB提升管建立了一种新型反应器流动模型,即等效理想反应器网络(ERN)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由五个不同大小的全混釜串联一个平推流反应器所组成的理想反应器网络能较好地模拟CFB提升管内的非理想流动过程,并反映固相停留时间分布状况;然而,由20个和50个全混釜串/并联分别组建的反应器网络同样可以等效地模拟固体颗粒通过CFB提升管时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可见,对于一个非理想反应器而言,等效的理想反应器网络配置并不唯一。最后,通过集成TMP工艺十集总动力学模型,为XTL-5型中试提升管反应器建立了反应条件下的等效反应器网络模型,并将其与CFD模型和Plug-flow模型等传统流动-反应耦合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ERN模型优势在于比Plug-flow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比CFD模型的计算耗时大幅度缩短,从而同时实现了提升管反应器的准确模拟与快速计算。以等效的反应器网络配置为基础,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中实现了对重油催化裂解(RFCC)过程的模拟与分析。在RFCC过程模拟实验考察范围内,重油转化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轻油收率则一直降低,丙烯收率持续增加;而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重油转化率逐渐升高,轻油收率先增大后降低,丙烯收率一直增加。此外,由Aspen Plus软件对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与轻烃催化裂解过程集成技术的模拟研究表明,在TMP技术中重油与轻烃组合进料具有协同作用,相比于单独重油进料,丙烯和轻油收率均得到了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王平,赵辉,杨朝合[6](2016)在《面向过程控制的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解动态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丙烯和高品质汽油产率高等优点,工业应用前景广阔。开展动态建模、非线性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揭示装置运行规律、提高能量/质量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基于TMP工艺流程,通过合理假设,分别建立两段提升管、汽提段以及再生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由循环催化剂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动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准确描述过程关键变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两段提升管-再生器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为后续非线性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杜玉朋,张成涛,杨朝合[7](2015)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艺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工艺,在催化反应机理和TMP工艺特点的指导下,将反应体系划分成重油、柴油、汽油中的烯烃、汽油中的芳烃、汽油中的饱和烃、(丙烷+丁烷)、丁烯、丙烯、干气和焦炭共十个集总,建立了TMP工艺十集总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法(全局)-最小二乘法(局部)-模拟退火法(局部)叁层逐层寻优方法进行了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TMP工艺十集总动力学模型可用来分析TMP工艺各产物分布规律,并考察操作条件对装置的影响,给装置操作优化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5年12期)
朱伟[8](2015)在《两段提升管FCC再生设备应力腐蚀裂纹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裂纹调查,分析了应力腐蚀裂纹产生的原因,并对应力腐蚀裂纹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消除了装置的设备隐患。(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30期)
袁晓云,邢海平,陈晗,杨继刚,邱宇[9](2015)在《1.4Mt/a两段提升管催化沉降器结焦分析及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沉降器结焦现象分析结焦原因,制定合理的防结焦措施和操作条件。通过改善原料性质,脱除原料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开工时先喷汽油、适当提高反应深度、二段提升管增加顶旋以及平稳操作等措施,沉降器结焦趋势明显缓解,为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齐鲁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03期)
王骁,贺翠[10](2014)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在炼油化工厂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主要是在中石油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炼油与销售分公司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与中国石油大学共同开发的一项重大创新性催化裂化技术。该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柴油收率与总液收、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及硫含量。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概述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在炼油化工厂的应用进行了一番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4年18期)
两段提升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进行研究,从提升管催化裂化特点的研究出发,分析两段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应用的思路,提出汽油生产和柴油生产要兼顾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段提升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光越.基于亚格子尺度下两段串联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9
[2].黄海军.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研究[J].石化技术.2018
[3].刘熠斌,孙晓昉,陈小博,杨朝合,山红红.汽提条件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待生剂汽提过程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4].王平,赵辉,杨朝合.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解自优化控制[J].化工学报.2016
[5].杜玉朋.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技术提升管反应器的模型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6].王平,赵辉,杨朝合.面向过程控制的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解动态建模[J].化工学报.2016
[7].杜玉朋,张成涛,杨朝合.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艺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
[8].朱伟.两段提升管FCC再生设备应力腐蚀裂纹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9].袁晓云,邢海平,陈晗,杨继刚,邱宇.1.4Mt/a两段提升管催化沉降器结焦分析及措施[J].齐鲁石油化工.2015
[10].王骁,贺翠.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在炼油化工厂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