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核,结构,金属,柔性,晶体,表征,分子。
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羽嘉,陈霞[1](2018)在《基于希夫碱配体的线型叁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羟基苯乙酮和1,3-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平面四齿螯合型希夫碱有机配体。利用此希夫碱配体分别与镍、铜、锌的水合醋酸盐在甲醇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了叁个希夫碱金属配合物Ni_3(L)_2(CH_3COO)_2]·2CH_3CN·4H_2O(1),[Cu_3(L)_2(CH_3COO)_2]·CH_3CN·2H_2O(2)and[Zn_3(L)_2(CH_3COO)_2]·2CH_3CN(3)。配合物1-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而配合物2和3是同构的,属于叁斜晶系。这叁个配合物具有类似的线型叁核结构,含有两种晶体学独立的金属离子,其配位环境分别为六配位变形八面体和五配位四方锥的几何构型。配合物1和2的变温磁化率测量表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朱挺[2](2018)在《基于柔性席夫碱配体的过渡金属-稀土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选用邻香兰素、3,5-二氯水杨醛、3,5-二溴水杨醛、5-氯水杨醛、5-溴水杨醛、3-溴水杨醛等不同醛类化合物,与含有不同杂原子的二胺长链反应合成10种柔性席夫碱配体,对配体进行了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表征。以1,2-双(2-氨基乙氧基)乙烷和邻香兰素为原料反应得到柔性席夫碱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及稀土金属盐共同构筑了4种系列11个多核3d-4f配合物,其中包括3核Cd-Ln,4核Cd-Ln,12核Zn-Ln及14核Zn-Ln。并对11个3d-4f多核配合物进行了XRD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XRD多晶衍射等化学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荧光等性质的研究。稀土离子Er~(3+)、Nd~(3+)、Yb~(3+)、Sm~(3+)的可见或近红外特征发射峰通过发光性能测试得到。(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3-01)
王冠军,周鸣飞[3](2018)在《双核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团簇离子的红外光谱、结构和成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核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团簇是理解金属-金属和金属-配体相互作用的简单模型体系,在金属有机化学和催化中具有重要应用.利用脉冲激光溅射-超声分子束载带团簇离子源在气相中制备了双核第一列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团簇离子,采用选质量-红外光解离光谱方法获得了这些离子在羰基振动频率范围的振动光谱,并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它们的结构和振动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对实验光谱与模拟光谱的比较,确定了它们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对饱和以及不饱和配位的同核和异核羰基配合物团簇正负离子的结构和金属-金属以及金属-配体成键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1期)
王诗晴[4](2017)在《含席夫碱配体过渡金属—多核稀土配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邻香兰素、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及水杨醛与1,10二氨基癸烷、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二乙基叁胺、氨乙基硫醚、叁(2-氨基乙基)胺反应,合成了 8个新的柔性长链席夫碱配体。利用这些柔性长链席夫碱配体与不同的3d、4f金属盐反应,制备了 6个系列12个结构新颖的多核3d-4f配合物,包括7核Ni-Ln,8核Zn-Ln,8 核 Cu-Ln,13 核 Ni-Ln,14 核 Zn-Ln。对合成的 12 个 3d-4f多核配合物开展了晶体结构、红外、热重、紫外吸收、荧光及磁性等方面的研究。在13核Ni-Ln配合物的磁性研究中观察到慢磁弛豫现象。在8核Zn-Ln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研究,检测到Tb3+离子的特征可见发射及Nd3+离子的特征近红外发射。(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7-03-01)
李晓腾[5](2016)在《自组装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经典的吡啶肟基多核桥连配体为模型,从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出发,设计并合成类似的含有吡咯、呋喃、噻吩、吡啶杂环的肟类配体,表征并确定了配体的分子空间结构;进而与第四周期过渡金属铜、钴、镍的不同阴离子盐进行自组装配位反应,获得结构新颖的自组装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主要工作如下:a.以2-乙酰吡咯、2-乙酰噻吩和2-乙酰呋喃分别与盐酸羟胺进行肟化反应,制得3个小分子肟基配体;对所制得配体进行1H-NMR,I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体的晶体结构。以甲醇钠作去质子试剂,利用3种配体分别同过渡金属二价钴、镍、铜盐作自组装配位反应,得到2-乙酰吡咯肟的氯化钴配合物粉末和醋酸铜配合物粉末,通过EA,IR和TGA-DSC及文献中肟类配合物的配位模式得出其Co_3与Cu_3多核结构;并获得文献未曾报道的乙酰丙酮镍甲氧基Ni_4多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b.用干燥乙醇钠作为去质子试剂和流变相反应的方法,分别以2-乙酰吡咯、2-乙酰噻吩和2-乙酰呋喃以及2-乙酰吡啶同苯甲酸甲酯作claisen缩合反应,得到含噻吩、呋喃和吡啶环的3种β-二酮,确定了其晶体结构;进一步将3种β-二酮肟化,分别得到其相应的肟醚配体,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利用所得肟醚配体分别同过渡金属钴、镍、铜的醋酸盐作自组装配位反应,得到噻吩β-二酮肟醚的醋酸镍配合物粉末,通过EA,IR和TGA-DSC及文献中肟类配合物的配位模式得出其Ni_3多核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6-05-30)
赵同[6](2015)在《新型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合成化学中,Heck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形成新的C-C键及卤代芳香化合物烯基化的合成反应。近年来,Heck偶联反应一直是催化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Heck反应被发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了烯烃芳基化、链烯化的重要合成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天然产物、发光材料、燃料及其它许多应用材料的合成中。各种取代烯烃不饱和烃的合成在新型材料中的应用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Heck偶联反应需要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钯金属催化剂作为常用的偶联反应催化剂,其催化活性受环境和配体的影响较大。配体结构的变化,引起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变化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为了提高催化活性,有机磷配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研究。但是有机磷配体相对活泼不稳定,并具有较大的毒性,并非理想的配体。N,N-二齿α-二亚胺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活性和低毒性,被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芘-4,5,9,10-四酮及小位阻的芳胺(2,6-二甲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2,4,6-叁甲基苯胺,2,6-二乙基-4-甲基苯胺)为原料,在N2保护下,反应30分钟,即可得到N,N-二齿a-二亚胺类配体(L1-L4)。配体(L1-L4)与PdCl2(CH3CN)2在shclenk管中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室温下搅拌即可得到芘-4,5,9,10-四亚胺-(芳胺)合氯化钯配合物(Pdl-Pd4)。本论文对合成得到的钯催化剂的Heck反应催化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发现芘-4,5,9,10-四亚胺-(芳胺)合氯化钯催化剂在Heck反应的催化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Pd3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可使溴苯的转化率达到98%,同时该催化剂对含有吸电子基的卤化物及含乙烯基卤化物与苯乙烯的催化反应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对合成一些复杂的复合物提供了潜在的途径。为了寻找可以提高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的3,8-二芳亚胺-2,9-氮杂菲罗啉合溴化镍,并对合成过程中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和二甲基氯化铝(Me2AlCl)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了烯烃聚合催化实验,所有的催化剂均对乙烯齐聚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实验,我们对助催化剂、温度、压力等反应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6)
李宗萍,王诗晴,杨小平[7](2014)在《高核过渡金属-稀土(d-f)配合物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核过渡金属-稀土(d-f)配合物在光、电、磁、催化及气体吸附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能,成为当今功能材料研究领域中前沿课题之一。目前通常用简单的羧酸根及刚性(杂)芳环配体进行制备,这很大程度限制了该类金属配合物的类型,同时,在它们常用的水热/溶剂热法制备中,产物组成及结构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论文利用一系列含不同基团的链状柔性希夫碱配体,在普通反应条件下,通过自组装过程,实现构筑高核d-f配合物。研究发现,柔性希夫碱配体能通过其配位方式的调整,有效构筑具有特定结构的该类高核配合物。同时,可以通过对高核配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不断对柔性配体结构及反应体系进行更合理的设计、调整,实现构筑种类多样、性能优良的该类高核配合物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17)
李宗萍,王诗晴,杨小平[8](2014)在《高核过渡金属-稀土(d-f)配合物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核过渡金属-稀土(d-f)配合物在光、电、磁、催化及气体吸附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能,成为当今功能材料研究领域中前沿课题之一。目前通常用简单的羧酸根及刚性(杂)芳环配体进行制备,这很大程度限制了该类金属配合物的类型,同时,在它们常用的水热/溶剂热法制备中,产物组成及结构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论文利用一系列含不同基团的链状柔性希夫碱配体,在普通反应条件下,通过自组装过程,实现构筑高核d-f配合物。研究发现,柔性希夫碱配体能通过其配位方式的调整,有效构筑具有特定结构的该(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期刊2014-08-04)
王丽丽[9](2011)在《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分子磁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磁性材料处于化学、物理、材料和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点,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之一。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是分子磁性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化合物兼具无机和有机材料的特点,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配体和顺磁中心,来调控磁体的结构和性质,是分子磁性材料研究的重点。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不仅在材料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生命科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分子磁性材料的理论研究中,对多核过渡金属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磁耦合机制和磁-结构关联两个方面。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对称破损方法(DFT-BS)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体系的磁耦合性质、磁-结构关联,从理论上给出具体的设计规则。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一、总结了分子磁性材料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子轨道理论Hoffmann方法、价键理论Kahn方法和Noodleman对称性破损方法。研究模型主要是Heisenberg模型和Anderson超交换理论模型。二、系统地研究了异桥联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磁-结构关联和磁耦合机制。对叁种异桥联双核铜体系和一系列异桥联双核锰体系中的轨道补偿和反补偿效应及磁耦合机制给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在异桥联双核体系中,如果两种桥配体的最高占据轨道与磁轨道的对称性或反对称性组合相匹配,它们就将以互补的形式发生作用,称为轨道补偿效应;如果一个桥联配体的最高占据轨道与磁轨道的对称性组合相匹配,而另一个桥联配体的最高占据轨道和磁轨道的反对称性组合相匹配,它们就会以反互补的形式发生作用,称为轨道反补偿效应。在[Cu2(L-F)(μ-zaindole)] (H3L-F=1,3-bis(3-fluorosalicylidene-amino)-2-propanol)和{Cu(mepirizole)-Br}2(μ-OH)(μ-pyrazole)的研究分析中发现,这两种异桥联双核铜化合物虽然具有相似的结构但磁耦合性质却截然相反。分子轨道研究发现,[Cu2(L-F)(μ-azaindole)(H3L-F=1,3-bis(3-fluorosalicylidene-amino)-2-propanol)中桥联配体羟基和氮杂吲哚的p轨道与磁中心Cu(Ⅱ)的d轨道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分别为σ方式和π方式。而在Cu(mepirizole)-Br}2(μ-OH)(μ-pyrazole)中,两个桥联配体的p轨道与磁中心Cu(Ⅱ)的d轨道以相同的方式(π方式)相互作用。由以上研究结果,我们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并可以普遍解释异桥联金属体系中磁耦合迥异现象的方法:当两个不同的桥联配体与磁中心之间的轨道相互作用相同时,则发生轨道补偿效应,反之则发生轨道反补偿作用。这种方法在异桥联双核铜体系[Cu2Cl2(μ-Cl)(μ-OCH3)(C10H9N3)2]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通过对一系列双核Mn(Ⅱ)化合物[(R-Bpmp)Mn2(μ-OAc)2]的研究发现,桥联配体的电负性是影响该类体系磁耦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体系的反铁磁耦合作用随R-Bpmp电负性的减弱而增强。由自旋密度和轨道分析得出,[(R-Bpmp)Mn2(μ-OAc)2]的磁耦合性质对R-Bpmp上R的电负性非常敏感,通过变化不同的R取代基,可以有效地控制[(R-Bpmp)Mn2(μ-OAc)2]类化合物的磁耦合性质,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叁、研究了环状叁核铜体系Cu3(μ3-X)2(μ-pz)3中的磁耦合机制和磁-结构关联。通过构造动态模型研究了桥联角度的变化对磁耦合常数的影响。与双核体系不同的是,叁核体系中存在多种自旋态的偶然简并,叁个金属离子上的电子自旋不可能达到两两相反排列,至少有一对离子上的电子自旋平行排列,这样即使两两离子对间磁耦合作用为反铁磁性的,自旋多重度较高的能量状态也有可能作为基态出现,从而发生自旋阻挫现象。因此,我们运用自旋态与磁耦合常数的关系曲线以及分子轨道图解释了体系中的自旋阻挫现象。我们通过改变初始模型的桥联角建立了动态模型。研究发现,当X=Cl或Br时,随着桥联角从760增大到100°,体系的J值有小幅度的增加,从桥联角为1000开始,J值随着桥联角的增大而减小。值得注意的是,在桥联角为1080时,体系的J值变为负值。也就是说,在桥联角为1080时,体系的磁相互作用由铁磁性变为反铁磁性。而当X=O时,体系的J值变化趋势与以上两种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在桥联角从760到1200变化的整个过程中,J值都是呈减小趋势,在桥联角为112°时,模型E的J值由正值转变为负值。在桥联角在760-108°范围时,桥联角每变化4°,氧桥联体系的J值变化AJ为180cm-1远大于卤素桥联体系,这表明,氧桥联叁核铜体系的磁性质对桥联角的变化比卤素桥联叁核铜体系更为敏感,这一点与双核铜体系相似。这表明,通过改变桥联角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叁核铜体系的磁耦合性质。自旋态的能量E与J′/J曲线图可以用来判断体系是否存在自旋阻挫,体系的基态取决于J/J′比值。对于铁磁性体系来说,基态为高自旋态E(2/3,1),无论J/J′如何变化都不会有阻挫发生。对于反铁磁性体系,基态随J/J′的变化而变化,当0<J/J′<1时,基态为E(2/1,0)E(2/1,0);J/J′>1时基态为E(2/1,1);当J/J′趋于1时,体系基态为简并态,单电子自旋无法确定到底向上或向下,从而发生自旋阻挫。通过研究发现,在我们的计算体系中,J与J′值相当,因此,在这些体系中存在自旋阻挫现象。通过分子轨道分析发现,Cu(Ⅱ)离子上的磁轨道主要成分为dx2-y2。在HOMO中,其中两个磁中心铜离子上的dx2-y2轨道与p轨道之间以。方式重迭,轨道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最大,而另一个铜离子与配位原子的相互作用趋于零。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叁核铜体系中存在自旋阻挫效应。四、研究了四核锰体系[Mn4(μ-pzbg)2(Hpzbg)2(CH3O)4(CH3OH)(H2O)]磁耦合机制和磁-结构关联效应。一般来说,在多核体系中只会存在一种磁耦合作用,而在我们研究的体系中既有铁磁耦合也有反铁磁耦合,并存在叁种磁耦合常数。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采用动态模型对该体系的磁耦合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体系中的叁种磁耦合常数分别对应叁个双核锰体系。磁-结构关联效应的计算表明,之所以产生叁种不同的磁耦合作用主要归因于不同的桥联角度。当桥联角从91°变化到119°时,在桥联角为99°时体系从铁磁性变为反铁磁性。这与原始模型中的核心桥联角度相同。当桥联角为99°时,体系都为弱的反铁磁性,与实验结果一致。当桥联角为91°时,体系为铁磁性,而桥联角为111°时,体系为反铁磁性,当两种桥联角同时存在时,体系呈现反铁磁性。这说明,桥联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性质可以通过变化桥联角来很好地控制。另外,桥联配体μ-OCH3中O-C键偏离Mn-(μ-O)-Mn平面的二面角α也是影响Mn(Ⅲ)之间磁耦合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二面角与J值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当二面角从0°变化到45°的过程中,J值逐渐变小,在α=400时,J值从正值变为负值。这表明,当二面角增大,体系的铁磁性减弱并最终转变为反铁磁性。与桥联角相比,二面角(扭转角)α的变化对体系的磁耦合相互作用的影响要小得多:当桥联角变化28°(从91°到119°),J值变化了31cm-1(从-0.87到30.3cm-1),而当二面角α变化45°,J值只变化了5cm-1。因此,把桥联角作为影响体系磁耦合性质的重要因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轨道分析发现,在异桥联体系中存在轨道互补效应。d轨道的成分对磁中心锰离子之间的磁耦合作用有重要影响,d_2的贡献大小是发生铁磁耦合的重要因素,d_2的贡献越大,体系越倾向于发生铁磁性耦合。金属离子的磁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叁类。同平面内的磁轨道相互作用通常导致较强的反铁磁耦合,平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最弱的耦合作用,而面内和面外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则导致中等强度的磁耦合作用。五、首次研究了一维链混合价CuⅡCuⅠ化合物[Cu12CuⅡBr2(Hm-dtc)2(CH3-CN)2]n[Hm-dtc-=hexamethylene dithiocarbamate]和[Cu12CuⅡI2(Hm-dtc)2(CH3-CN)2]n的磁耦合机制。与一般过渡金属配合物不同的是,这两种体系的桥联配体为一个双核CuⅠ基团,并且两个相邻磁中心CuⅡ之间的距离较长,为10.5(?),因此在这两种体系中应存在较弱的磁耦合作用。我们通过磁耦合常数及分子轨道和自旋密度的分析,对以上体系的磁耦合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两种体系中都存在非常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J值分别为-3.4cm-1和-1.1cm-1)。分子轨道和自旋密度分析表明,体系中弱反铁磁耦合作用的发生归因于体系中的桥联配体双核CuⅠ基团,该桥联配体的轨道贡献非常小,从而导致Cu(Ⅱ)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4-26)
李玮[10](2011)在《叁氮烯过渡金属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核金属配合物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结构及在光学、电学、磁性、超导和信息存储等领域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引起研究人员的日趋重视,已成为配位化学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设计合成新型的有机配体,逐渐成为制备结构新颖的多核配合物的主要途径。叁氮烯由于其多样的配位方式引起我们的注意。近些年有关1,3-(芳基)类的叁氮烯得到很好的研究,有研究者用叁氮烯和金属银得到了叁核12环配合物,但其他类的叁氮烯的研究却很少见,并且与过渡金属得到的多核配合物也不多。本文设计合成了7种杂环的叁氮烯有机配体作为构筑多核配合物的构建基元,采用常温挥发的合成方法,选择各种磁性过渡金属离子(Cu~(2+), Co~(2+), Ni~(2+))以及不同的辅助配体(Cl~-, Br~-, OAC~-)制备了19个多核配合物,并对其晶体结构和相关磁性进行了表征,同时探讨了反应溶剂,辅助配体等因素对产物的结构及磁学性质的影响。本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采用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邻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2~-氨基吡啶为偶合胺类得到2个叁氮烯的配体HL1和HL2,以叁氮烯为主配体,醋酸根等作为辅助配体与铜离子在不同的溶剂中得到不同的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主配体端位集团空间的构型,以及辅助配体在决定产物结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甲酯的空间位阻相对乙酯的小,所以甲酯中羰基参与配位;通过醋酸桥联的金属的角度在120°以上,其表现在磁性上为更强的反铁磁性。2.采用邻氨基苯甲醚为原料,2-氨基吡啶和2-氨基噻唑为偶合胺类得到2个叁氮烯的配体,配体与磁性过渡金属离子(Cu~(2+), Co~(2+), Ni~(2+))采用常温挥发方法制备配合物。在配合物10, 11, 12中,改变金属的阴离子还是溶剂分子,都得到相同的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和溶剂没有参与反应。对配合物的磁性研究发现,轨道对金属的配位场有贡献,导致其在室温时的有效磁矩增大,金属离子之间传递着反铁磁性作用。其中配合物10的作用程度最强,可能是因为其结构中金属之间的距离最短。3.采用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邻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2-氨基苯并噻唑为偶合胺类得到2个叁氮烯的配体,与Cu~(2+), Cu~+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合成得到不同的铜配合物。在配合物的结构中,发现酯交换的现象,推测在金属离子和Et_3N共同存在下,该体系满足了发生酯交换的条件。4.采用2-氨基噻唑为唯一原料得到结构对称叁氮烯配体,研究了配体的晶体结构。多个潜在配位原子为将来制备多核配合物提供了有利条件。用2-氨基吡啶为原料得不到叁氮烯配体,原因是由2-氨基吡啶制备得到的重氮盐会发生水解。(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8)
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选用邻香兰素、3,5-二氯水杨醛、3,5-二溴水杨醛、5-氯水杨醛、5-溴水杨醛、3-溴水杨醛等不同醛类化合物,与含有不同杂原子的二胺长链反应合成10种柔性席夫碱配体,对配体进行了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表征。以1,2-双(2-氨基乙氧基)乙烷和邻香兰素为原料反应得到柔性席夫碱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及稀土金属盐共同构筑了4种系列11个多核3d-4f配合物,其中包括3核Cd-Ln,4核Cd-Ln,12核Zn-Ln及14核Zn-Ln。并对11个3d-4f多核配合物进行了XRD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XRD多晶衍射等化学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荧光等性质的研究。稀土离子Er~(3+)、Nd~(3+)、Yb~(3+)、Sm~(3+)的可见或近红外特征发射峰通过发光性能测试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羽嘉,陈霞.基于希夫碱配体的线型叁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学性质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2].朱挺.基于柔性席夫碱配体的过渡金属-稀土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温州大学.2018
[3].王冠军,周鸣飞.双核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团簇离子的红外光谱、结构和成键(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4].王诗晴.含席夫碱配体过渡金属—多核稀土配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温州大学.2017
[5].李晓腾.自组装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D].西安石油大学.2016
[6].赵同.新型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
[7].李宗萍,王诗晴,杨小平.高核过渡金属-稀土(d-f)配合物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C].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8].李宗萍,王诗晴,杨小平.高核过渡金属-稀土(d-f)配合物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2014
[9].王丽丽.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分子磁性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0].李玮.叁氮烯过渡金属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