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第四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动性,雅鲁藏布江,地质,昂仁,青藏高原,刑诉法,天桥。
第四纪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通讯员,穆意来[1](2019)在《用忠诚践行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他个儿不高,但能量十足;话语不多,却善于思考;任劳任怨,又始终激情燃烧。24年如一日,他用忠诚践行使命,以担当彰显初心。他就是红安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吴立铭。听党指挥,服从安排显忠诚2017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在红安县检(本文来源于《黄冈日报》期刊2019-12-16)
朱宏博,向芳,王金元,黄恒旭,康东雅[2](2019)在《叁峡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叁峡和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的影响。以叁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沉积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夷平面、阶地及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依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曲线及沉积特征,认为叁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趋势相似,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及中更新世暖湿气候到晚更新世干冷气候的转变。结合全球气候背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气候影响等方面的资料,认为150 ka B.P.之后青藏高原隆升至4 km时,青藏高原对叁峡及宜昌地区的古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苏晶文,龚建师,李运怀,李云峰,王毅[3](2019)在《基于地层结构组合的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研究——以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9年05期)
张鹏,张媛媛,许汉刚,刘建达,陈建强[4](2019)在《苏锡常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锡常断裂是长叁角地区一条重要的NW向隐伏断裂。文中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方法,对苏锡常断裂的展布特征及其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浅层地震勘探成果表明:在苏州地区,苏锡常断裂南支整体倾向NE,倾角约60°,基岩断距3~5m,以正断活动为主;在常州地区,苏锡常断裂北支以正断活动为主,倾向S,倾角约55°~70°,基岩断距4~12m。在地震剖面上,苏锡常断裂的各个断点都以断错基岩面为特征,第四系内部层位断错不明显。苏州东桥镇场地上,苏锡常断裂南支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下更新统上部;常州朝阳路场地上,苏锡常断裂北支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底部。综合判断苏锡常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苏锡常断裂在前第四纪总体以左旋正断活动为主,早更新世后则在多处转变为左旋逆断性质,第四纪内部层位断错量约3m,判断苏锡常断裂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 0级。(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李彦宝,陈立春,王虎,曾蒂,刘成龙[5](2019)在《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昂仁段晚第四纪活动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南部一条规模巨大的近EW向大地构造边界,其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已有资料大多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以近SN向的裂谷系为主,近EW向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仅在东构造结部位的鲁朗一带发现有全新世活动的迹象,而米林以西段的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早、中更新世。近年来,在沿该断裂带日喀则以西段的调查过程中,在昂仁错一带发现多个断层断错晚第四纪地层的剖面,显示其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但活动遗迹延伸较短。综合分析认为,在区域SN向裂谷的构造环境中,被裂谷系分割的近EW向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可能具次级构造调节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对较弱或局部的断错地表活动。(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侯德封:中国第四纪事业功臣》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侯德封,男,1900年生,字洛村。生于河北高阳,中国着名地质学、地球化学家。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加入九叁学社。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至1980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本文来源于《大众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史双双,赵强,薄建杰,韩晓飞,张丽[7](2019)在《山西平陆黄河北岸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古地震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山西南部平陆地区黄河北岸一级阶地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触发机制,对观测剖面中发育的碟状构造、液化卷曲构造和球枕构造等3类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形成机制,通过总结对比软沉积物变形的地震成因,推测剖面中的变形构造为地震成因,并依此建立山西南部平陆地区的地震成因地层沉积序列。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该变形构造形成年龄为1.9±0.2 ka,通过影响烈度的计算并结合山西及邻近省的地震资料发现,2次历史地震可能与该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相关。(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雷东宁,乔岳强,胡庆,王秋良,林松[8](2019)在《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涵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因修建丹江水库而得到深入研究,但针对断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通过对丹江断裂东段进行1∶1万大比例条带状活动断裂填图,综合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岩样年龄测试、地质钻探、浅层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认为:1)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以来累积左旋走滑量在250~500 m之间,上更新统地层垂直断距为10~20 m;2)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活动性质以由NE向SW的逆冲为主,兼具有左旋走滑分量;3)断裂活动性由山地向盆地迁移。丹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表明,南襄盆地西缘活动性较强。该认识可为进一步评估丹江口地区乃至南襄盆地西缘的地震构造环境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纪洪磊,杨亚宾,张永伟,刘苏哲,朱智勇[9](2019)在《鲁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地面沉降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在鲁北平原发展日益严重,制约着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纪沉积展布特征,结合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和分层沉降标数据与地面沉降规律,揭示鲁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机理和沉降模式,为同类型地区进行参考借鉴。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更新统地层,滨州140~320m地层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62%。②依据沉积相、沉积成因、地层结构、地面沉降驱动机制等因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模式、黄河泛滥冲积平原模式、叁角洲冲积、海积平原模式叁种模式。(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高伟[10](2019)在《天桥沟—黄羊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沿祁连山展布的近900 km长的祁连—海原断裂系是青藏高原东北扩展前缘最主要的边界构造带,也是青藏、鄂尔多斯和戈壁阿拉善3个构造块体的重要边界。该断裂系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主要由冷龙岭单条断裂带构成,东段分为南、北两支弧形断裂带。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人们根据断错构造地貌的遥感解译及相应地貌形成年代,估计断裂系东段北支弧(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9期)
第四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叁峡和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的影响。以叁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沉积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夷平面、阶地及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依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曲线及沉积特征,认为叁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趋势相似,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及中更新世暖湿气候到晚更新世干冷气候的转变。结合全球气候背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气候影响等方面的资料,认为150 ka B.P.之后青藏高原隆升至4 km时,青藏高原对叁峡及宜昌地区的古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四纪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通讯员,穆意来.用忠诚践行使命[N].黄冈日报.2019
[2].朱宏博,向芳,王金元,黄恒旭,康东雅.叁峡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苏晶文,龚建师,李运怀,李云峰,王毅.基于地层结构组合的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研究——以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19
[4].张鹏,张媛媛,许汉刚,刘建达,陈建强.苏锡常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J].地震地质.2019
[5].李彦宝,陈立春,王虎,曾蒂,刘成龙.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昂仁段晚第四纪活动证据[J].地震地质.2019
[6]..侯德封:中国第四纪事业功臣[J].大众科学.2019
[7].史双双,赵强,薄建杰,韩晓飞,张丽.山西平陆黄河北岸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古地震成因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8].雷东宁,乔岳强,胡庆,王秋良,林松.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涵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9].纪洪磊,杨亚宾,张永伟,刘苏哲,朱智勇.鲁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地面沉降模式分析[J].地质学报.2019
[10].高伟.天桥沟—黄羊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国际地震动态.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