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李时珍;奇经八脉;学术特色
StudyoftheBookAStudyontheEightExtra-channels
XIEYan-rou,ZHENGXue-na,LIUChu-rong,HUANGGen-sheng
(Guangdong999BrainHospital,Guangzhou510006,P.R.China)
ABSTRACT:LIShi-Zhen,bornintheMingdynasty,wasagreatChinesemedicinedoctorwhowasfondofstudying.Hisfamousbook,Astudyontheeightextra-channels,wascompletedbasedontherelatedcontentsofeightextrameridiansbeforeMingdynastyandhisownviews.Thebook,provedtobetheonlymonographabouteightextra-meridiansuptonow,hadgreatcontributionstothedevelopmentoftheoryofchannelsandcollaterals.Thisstudyaimedtodiscussthebackgroundandacademicfeaturesofthebook.
KEYWORDS:LIShi-Zhen;EightExtra-Meridians;academicfeatures
《奇经八脉考》成书于明代,作者李时珍,是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来对本书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贡献方面,较少对成书背景进行论述,笔者不揣鄙陋,试补空缺,以求对《奇经八脉考》做更为全面的了解。
1成书背景及作者
本书成书于明朝,明朝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的政治比较稳定,是医学发展的保证。明初时为改变战争带来的萧条,朝廷采取了奖励垦荒、减轻赋税、精简机构,整饬吏治等积极措施,这使得社会生产力快速恢复并发展。与此同时,印刷术在元代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出现了套版印刷,铜活字印刷也逐渐流行,印刷业的繁荣发展为明代医学的交流、传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生产力和技术进步了,朝廷却又感于人才的紧缺,故而开始尊医重教,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其时不仅有官办医学,还有许多民间医学。官办医学教育又分为中央与地方医学教育,中央设太医院,地方也各自设有各类医学教育机构;民间医学以家传、师承为主,另有自学、私塾等。明代的“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及盛行的道教对当代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官方教育重视儒家孝悌思想,并将其灌输给学生,当时医学被当做一种履行孝悌的手段【2】。李时珍,字东壁,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氏。其父为当时名医,感于民间医生位卑而生活艰辛,望濒湖参加科举,然而濒湖受父亲影响,自幼喜医,志不在科举,中秀才后三次应试均未及第,故而弃儒从医。濒湖刻苦专研,上自经典,下及子史百家,靡不阅览,在此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存在着诸多错误,便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搜集材料,走山访川,躬亲实践,历时二十七载撰成《本草纲目》。
濒湖在本草学方面的成就斐然,然濒湖对中医学的成就远非仅此而已。明代的针灸学发展也较为迅速,一方面许多学术流派纷纷出现,百家争鸣;另一方面明代医家十分重视经典,大力整理和研究前代针灸文献。许多针灸经典如陈会的《神应经》、徐凤的《针灸大全》、汪机的《针灸问对》等纷纷见世。濒湖《奇经八脉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于隆庆六年(1572年)成书的。濒湖虽位及太医院院判,但其并未被官场靡靡之风所影响,仍秉承着敢为人先、勤学善思、追求本源的精神,在晚年仍坚持着做学问,他考证历代文献,对奇经循行和主病详尽说明,考证之余,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虽总一卷,却将求本溯源的治学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2《奇经八脉考》学术特色
奇经八脉作为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正经密不可分,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湖泽,湖泽之于沟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知奇经之于正经的重要性。“李君博极群书,参讨古今”,著成此书,此书集中阐述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奇经八脉,旁征博引,论证翔实,实为奇经八脉理论的指南之著,为后世之人多次重刊。现笔者试将此书的学术特色总结如下:
2.1萃集诸说,系统阐述奇经八脉
“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奇经八脉相关内容最早散见于《内经》各篇,零散不详。《难经》一书首现“奇经八脉”之名,《难经》对奇经八脉亦是略述。随之,《脉经》、《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等书均有奇经八脉的相关内容,但相关论述俱是略而不详。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濒湖从考证入手,广引《内经》、《难经》、《脉经》、《伤寒论》及各大医家之论述,诸书互考,加以理解,对奇经八脉的穴位循行、生理病理、辨证论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如书中“如泉之流,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藏府,外濡腠理。”【3】便是引自《灵枢》中“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而在此基础上,加上自身观点,如此说中“流溢之气入于奇经”,为《灵枢》所未言,即是濒湖在原文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见解。
十二经脉俱有其直属孔穴,然八脉者,异于十二经者,除任、督脉有其直属孔穴外,余六脉均唯有与十四经(十二经脉加任、督二脉)之交会穴。濒湖不仅对于奇经的循行系统考证并探索,使其愈加趋于完善。如就督脉的循行而言,本书发内、难未发之秘旨,补充了“经素髎、水沟……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3】,进一步完善了督脉的循行路线,对其它七条奇经的循行之描述也是经考证探索使其愈加详尽;而且在完善奇经循行路线的同时,串联了各经的交会的穴位,明确了各穴位的具体定位,使得后世医家可以较清晰确切的描绘出奇经的循行路线,这对于我们现在对于奇经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本书对于奇经的生理病理也作了系统的论述,指出二维脉为一身之纲维,分主一身之表里;二跷脉可使机关之蹻捷,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督脉总督诸阳;任脉总督诸阴;冲脉为诸脉之冲要;带脉总约诸脉。更是设“二维为病”、“二跷为病”等小章节分别论述各奇经的病理与辩证论治,如“上气有音者,治其缺盆中”【3】论述了任脉为病时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并认为奇经病证宜针宜药。
2.2颇具真见,定维脉为一身纲维
濒湖博览群书,善用各家学说,《奇经八脉考》集秦越人、张元素、王叔和、王冰、巢元方等各医家之言。虽曰汇集,然非仅仅汇集尔,濒湖对每一条奇经先概括其特点,后附诸家学说,兼加自己的见解。对于不足的言论,加以补充,如在二维为病时的论治章节,张元素云“病常自汗,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3】。濒湖认为:“洁古独以桂枝一证属之阳维,似未扩充”【3】,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则寒热之在表而兼太阳证者,有汗当用桂枝,无汗当用麻黄;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证者,当用小柴胡加减治之。若夫营卫惵卑,而病寒热者,黄芪建中及八物汤之类主之”【3】。又如王叔和的观点是癫痫病属二维脉,然《灵枢》则认为癫痫当属二跷脉,濒湖则提出癫属阴,阴脉主之,邪在阴维、阴跷时则发癫;痫属阳,阳脉主之,邪在阳维、阳跷时则发痫;认为二说义异旨同。王冰对于《素问骨空论》中督脉病证部分的注解中认为“此乃冲任二脉之病,不知何以属之督脉”【3】。濒湖就此病证进行了分析后提出:“启玄盖未深考尔”。这种敢于挑战名家,实事求是阐明自己观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本书之前,对于奇经八脉的研究历来以任督二脉为尊,任脉、督脉分别为“阴脉之海”、“阳脉之海”,总任诸阴、诸阳;是故历来研究以任督二脉最为详尽,其地位亦最为尊。然濒湖具真知灼见,突破任督二脉为纲之藩篱,重视二维脉,《奇经八脉考》曰:“阳维起于诸阳之会……所以为一身之纲维”【3】,以“一身之纲维”冠二维脉。《难经》:“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二维脉如网一般连接各经脉之间,起溢畜气血,调节盛衰的作用。濒湖以二维脉为一身之纲领是基于《难经》中“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的认识上。并指出“阳维维于阳……溶溶不能自收持”【3】,从二维脉病理角度反证二维脉之重要性,巩固二维脉“一身之纲维”之地位。
2.3指导后世临床应用
2.3.1辩证论治,指导后世临床用药
《奇经八脉考》除对奇经的穴位、循行作了详尽的考证完善外,在辩证论治方面也提出了奇经辩证,明代以前对于奇经八脉的论述多囿于穴位、循行、生理、病理或针灸治疗,而无对奇经辩证论治的论述,《奇经八脉考》提出的奇经辩证一补此空白,并提出了“因病药之”的治疗原则。
奇经辨证论治是经络辨证论治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临床用药起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将奇经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临床指导用药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当首推清代医家叶桂。叶桂立足于临床,并继承前人经验,以经络理论为根本,将脏腑、十二经与奇经八脉结合起来,从辩证到用药,有其独到的阐发。奇经八脉的辨证用药,在叶氏医案中有许多可供分析的实例。其所著之《临证指南医案》及《叶氏医案存真》中有关运用奇经八脉理论来治疗的疾病就达165例之多。基于对奇经理论的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叶桂提出了“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久病必通任督”等独特见解。叶桂在奇脉用药方面亦颇有创新,从通血络、在久疟、虚劳、久泻、癌、疮、淋浊、遗精、带下、月经不调、产后等用得最多。对叶氏运用奇经辩证论治的医案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任、督、冲、带各有一味主药,《指南》产后门按语中指出任脉为病则龟板主之、督脉为病则鹿角主之、冲脉为病则紫英石主之、带脉为病则当归主之。叶氏之后,林佩琴《类证治裁》载大量奇经治案,《得配本草》一书,其内附“奇经药考”篇,《吴鞠通医案》、《一得集》等书中也记载了诸多奇经治案。至近现代,奇经医论渐少,然奇经八脉理论在临床的应用却是未见衰减。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许多治疗冲脉病证的方剂如安冲汤、理冲汤等。
奇经辩证大大丰富了医家临床诊疗的方法和途径。然濒湖非拘泥之人,他重视奇经辩证,并非就是排斥脏腑辩证、八纲辨证、经络辩证等,反之,他提倡多种辩证方法互相参照,共同指导临床应用。
2.3.2指导后世气功养生
气功又称为“内养法”,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方法。奇经八脉理论源于针灸、气功等医疗实践,反过来又用于指导实践。濒湖《奇经八脉考》虽是一部系统论述奇经八脉理论的专著,但其有选择的吸收道家的某些论述,书中不乏对于气功的独特见解。开篇即有“仙而知乎八脉,则虎生龙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仙不知此,难安炉鼎”【3】,强调了奇经八脉理论对于指导气功养生的重要性。濒湖肯定紫阳道人《八脉经》在气功养生方面的价值,认为《八脉经》所载经脉虽稍异于其他医家之说,但体内的各传导通路唯丹家才能感觉到,紫阳道人的话一定不是乱说的。“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3】,“阴神”意指一般人觉察不到八脉的通路,“神仙”指气功家,本句意即气功家以阳气冲开八脉之“阴神”即可得道。《八脉经》尤为重视阴跷脉,书中载有“八脉者……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按照张紫阳的观点,阴跷脉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后世气功家练功时莫要失之阴跷脉。
本书中还指出“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3】,认为任督二脉与周天关系紧密。本书还引用崔希范《天元入药镜》:“上鹊桥,下鹊桥……通泥丸”,从内气运行论证奇经的通路,反之,也说明了奇经是丹家炼功时内气运行的通路,此书于后世丹家炼功养生将有所裨益。
2.3.3创气口九道脉图,指导后世脉诊
《脉经》首先提出奇经脉诊,对奇经八脉病证和八脉脉像主病进行了论述【4】。《脉经手检图》虽对脉诊部位及主病予以详细的文字描述,但内容艰涩难懂,缺乏临床实用性。《奇经八脉考》指出:“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3】。在《脉经手检图》的基础上进行考证,补充了任、督、冲三脉之象,并撰而为图,命名为“气口九道脉”,以泄千古之秘藏。奇经八脉脉诊左右手相同,即诊左知右,诊右知左,是故书中仅撰有左手九道图。后附文字描述了八脉的脉象,对于任脉脉象其一曰:“前部横于寸口丸丸者”,其二曰:“寸口脉紧细实长,至关者”。“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三部俱牢,直上直下者,冲脉也”。“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前部、中部、后部对应的分别是寸部、关部、尺部。“从少阴斜至太阳者,阴维也”此指尺部浮取至寸部沉取。“从少阳斜至厥阴者,阴维也”此指尺部沉取至寸部浮取。奇经脉诊补充完善了脉诊的内容,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更多的脉诊方法。
3结语
濒湖笃学善思,承《内经》、《难经》等诸典及各家之长,去其间之谬,间融自身之独到见解,考证与探索并存,编撰而成《奇经八脉考》一书,本书虽仅寥寥数万字,却将奇经之循行至辨证论治论述的最为详尽,不失为奇经八脉理论之里程碑之作,其医学价值自不待言。
参考文献:
[1]谭国俊.明代医学发展的社会因素[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03:8-10.
[2]宋佳,赵艳,傅延龄.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05:4-7.
[3]李时珍,王罗珍,李鼎,等.《奇经八脉考》校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成振镛,李晓君,郭霞珍.奇经脉诊法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06:24-26.
[5]王浩然,贾红玲,张永臣.齐鲁医家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针灸学术思想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0: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