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大部分内容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重复,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内容,肯定使得好多学生学习重复的内容或类似的内容而对计算机基础课失去兴趣。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及实验课,需要对计算机基础课进行新的改革和调整,同时也要对实验课需要更大的改革和调整。
2总体方案设计
2.1按专业分层次
通过对大学入校新生对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的调查及高中信息技术考试情况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中学信息技术课已纳入会考,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层次不齐,有15%左右的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的内容掌握的非常熟练,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有50%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内容,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有35%左右的学生要么对信息技术的内容没掌握,要么仅掌握信息技术的部分内容,很难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解决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压力,任课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分层教学,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主动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
2.2按实验教学目标分层次
在按专业分层次教学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实验内容按照模块进行分层次设计,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分别完成不同层次的模块任务。对基础差的同学要求完成基本的、课程实验大纲规定的必须的模块任务,对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实验大纲规定的必须的模块任务的基础上,进入较深一点的模块任务,便于学生知识的拓展。
2.3按学生评价分层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而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的多少,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采用完成“任务”(操作)的形式来进行考核。由于每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考核标准也不同。
2.4“任务驱动”的思想
计算机这门课强调的是它的应用性和工具性。所以,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编写紧紧围绕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动手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把“任务驱动”的思想引入计算机公共课的实验教学改革当中,强调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任务的完成。把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和实验内容按章节划分。每章都阐明了本章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环境准备和实验目的。每个章节再细分为层次实验模块。每个实验又分为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操作过程和重点分析与补充知识、练习题等几个部分。实验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做完本次实验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实验操作过程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重点分析与补充知识主要阐明该次实验的重点,练习题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的方式加深对实验内容的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配备了大量的图片供学生参考,辅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2.5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理论+实践型”队伍的建设展开,形成以“理论+实践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技能水平高的教学群体。高水平的主讲教师是实验教学建设的保证之一,要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的环境,保护他们进行实验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要严格要求,压担子。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参加科研或生产实践,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作用,形成稳定的教学梯队。
2.6方法与手段改革
针对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强调“面向应用”,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加大训练强度;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考试方法等。
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习题、实验(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等网上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2.7教材建设
除了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外,实验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实验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主要由学科专家和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教材内容应符合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大纲要求,适当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本课程中进行应用,并留好“接口”,便于修改和重新组合内容。实验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3实验教材建设与辅助实验教学课件制作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00版)的要求而编写,目的是适应高等院校计算机“非零起点”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WindowsXP、文字处理Word2003、电子表格Excel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使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和信息安全。教材编写过程中强调内容的实用性、文字的通俗性。同时该书还配套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并配有随书光盘,光盘内容主要有:电子教案、课件、实验素材及综合练习的答案及解析,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的有用工具。
5考核方式
针对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发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考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局域网下完成考试的整个过程,该系统包括报名、题库、考试环境、考试监控,答案回收、自动阅卷、成绩分析和证书打印等子系统。
5.1报名系统
为方便各高校组织考试,开发了报名系统,该系统与当前各高校正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紧密结合,方便进行考试组织。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设置考点信息、场次信息、考场信息,自动编排考号、排印准考证号、门贴、学生信息统计查询等功能。
5.2考试服务器
考试服务器系统担负着发放试卷、监控考生状态、收集成绩等重要任务。考试过程中,该服务器部分需要被安装在各考场的服务器
上,由监考人员和主考人对其进行相关操作,如启动服务、导出成绩等。本系统运行时,对用户实行两级管理,即操作员级和管理员级。部分可能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功能仅对管理员开放。系统对运行中用到的各种数据文件均做了加密处理,如考生数据等。意外状况导致系统重新启动时,事发前数据仍能保留,考试仍能再次正常进行。
5.3考试学生端
考试学生端则是直接面向考生的,为考生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可以简单而快捷的完成考试需要的各种操作。
登录过程中,对考生的考号进行两次校验,防止输入错误考号;考试的全程,能保证试题及考生答案的保密性,考试正常结束后,考生的试题及答案信息能够在考试机上及时清除;考试过程中,由于停电或考试机异常重新启动,造成考试中断,本系统能保证考生试题、考生答案及考试时间等信息不受影响。
5.4题库系统
题库系统也是整个考试的核心,本系统主要用来实现试题入库、试题管理、随机抽题、试卷生成等功能。本题库能够管理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Windows操作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owerPoint操作题、FrontPage操作题、In-ternet模拟环境操作题。
5.5成绩管理系统
5.5成绩管理系统
本系统可以实现自动阅卷功能,并能实现按题型进行成绩分析及打印功能,根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的总体考试情况,相关数据可用于指导教学。
5.6主考检查程序及考试环境管理程序
主考检查程序用来方便考点学校对本考点的信息进行统计,比如考生总数、缺考人数等,以确保考生信息正确,没有遗漏。考试环境管理程序用来实现考试环境的管理,确保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学生之间不能进行网络互访,从而避免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
5.7考试模拟系统
考试模拟系统是为了方便学生课下学习和练习使用的,集中了考试、阅卷等功能于一体,可以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骆斌.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05(4):25-28.
[2]段红峰,方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44-45.
[3]任泰明.TCP/IP协议与网络编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洪宏,张玉清,胡予濮,等.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4,30(10):54-56.
[5]刘法胜.大学IT[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培玉.大学IT实验教程[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
(辽宁科技大学2018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