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建成论文_何梦迪,钟宣伯,周启政,崔楠,汪桂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建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器官,原生质,雄蕊,苗期,生长素,华中。

形态建成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华中农大/北京大学联合团队揭示磷酸酶PP6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PAMS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大代明球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邓兴旺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Arabidopsis PP6 phosphatases dephosphorylate PIF proteins to repress photomorphogenesi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新型磷酸酶PP6介导PIF转录因子的去磷酸化修饰,进而抑制拟南界光形态建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在拟南齐中,PIFs (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转录因子是光形态建成中的关键抑制因子。近期,华南农业大学王海洋教授团队的研究也发现,玉米中的7个ZmPIF参与调控了中胚轴的生长,表明PIF在调控植物中/下胚轴发育中的功能是相对保守的。植物光受体感受到光后,能迅速引发PIFs的磷酸化(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何梦迪,钟宣伯,周启政,崔楠,汪桂凤[2](2019)在《氮肥缓解苗期干旱对小麦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氮肥缓解苗期干旱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高产高蛋白品种Spitfire(S)和抗旱品种Drysdale(D)为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180和22. 5 kg·hm-2)和水分处理(干旱和正常浇水)对苗期小麦根系形态建成和生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干旱下增施氮肥减小了2个品种小麦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和分枝数,显着增加了根系直径和根系活力,S品种根系干重减小7. 0%,而D品种根系干重增加12. 0%。施高氮还降低了干旱下2个品种小麦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含量,且耐旱性品种D变化幅度较大,2个品种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不明显。此外,增施氮肥能促进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含氮量。综上,在苗期干旱下增施氮肥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NR活性,以增强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促进氮代谢水平,从而提高小麦的抗旱性,但不同耐旱品种对干旱下增施氮肥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增施氮肥有效缓解干旱进而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徐晓琪,王赛禹,戴丹,张波,李玉[3](2019)在《小绒泡菌完整生活史及其形态建成期显微结构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湿室培养方法获得小绒泡菌Physarum pusillum (Berk.&M.A. Curtis) G. Lister原质团(湿室培养基物材料于2018年7月11日采集自吉林省长白山东北亚植物园),有饲培养后,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完成其生活史的基础上,观察并记录了小绒泡菌P. pusillum生活史不同阶段中孢子和孢丝等显微结构形成的先后顺序。生活史研究结果表明:制作孢子悬浮液24h后观察到孢子萌发所释放的小囊、合子和游动胞,小绒泡菌P. pusillum的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呈"V"字型开口。游动胞具两根鞭毛,较短一根常贴在一侧,不易观察到。将萌发后的孢子悬浮液转移至2%水琼脂培养基上,约43d后观察到培养基表面出现小绒泡菌P. pusillum较小的原质团,其原质团类型为显型原质团,原质团初期为黄色,面积较小,形状不明显,成熟的原质团颜色亮黄,面积较大,呈网脉状分布于水琼脂培养基表面。成熟的原质团经光照刺激约24-48h后开始形成子实体。小绒泡菌P. pusillum子实体形态建成过程约需12-13h,包含孢囊、柄的形成期和孢囊、柄的成熟期两个时期,完全成熟的小绒泡菌P. pusillum孢囊头部呈瓣状开裂,囊被外覆盖淡黄色石灰质颗粒,柄基部和中部颜色为黑色。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小绒泡菌P. pusillum生活史与之前报道的该种生活史存在异同点,其孢子萌发方式、萌发所需时间和孢囊成熟特征与先前报道一致,但在原质团颜色和孢囊头部颜色变化上有明显差异。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石灰结和孢丝结构在原质团隆起约6h后开始形成,其中石灰结结构首先形成,孢子在原质团隆起约9h后开始形成,石灰结和孢丝先于孢子形成,这与同属中已报道的扁绒泡菌P. compressum Alb.&Schwein.孢丝与孢子一起分化的观点不一致,这可能是区分绒泡菌属不同黏菌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陈斌,李洪瑶,刘筱玮,夏斌,孙绍文[4](2019)在《不同光照强度对新娘草叶片形态建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新娘草叶片对光照变化的形态建成和超微结构的响应机制,以新娘草茎段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遮阳网人工模拟5种光环境(遮光度分别为0、25%、50%、75%、95%)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新娘草叶片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的减弱,新娘草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遮光75%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达到峰值,叶面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浓绿色,叶背颜色由深紫色变为浅紫色,在遮光95%时,紫色消失。光强对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 (a+b)]和花色素苷(Ant)含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Chl a、Chl b和Chl (a+b)含量与光强呈负相关,Ant含量与光强呈正相关。新娘草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随光强的降低而显着降低(P<0.05),而栅栏/海绵组织厚度和组织密实度均在50%遮光下达到峰值。全光及遮光25%条件对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轻微的破坏,造成部分基粒类囊体片层和基质类囊体片层的扩张,淀粉粒体积变大,而极端弱光(遮光95%)对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使得部分叶绿体解体,淀粉粒空洞。研究结果表明新娘草具有较强的光适应性,可以通过调整叶形、叶色、叶片解剖结构的方式适应不同的光环境,适度的光照强度(遮光50%~75%)有利于新娘草维持最佳的生长状态,而在极端弱光环境(遮光95%)下新娘草虽能存活,但叶片内部器官的结构产生了不可逆的损伤。(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海霞,陶莹芳,丁雨龙[5](2019)在《花生花器官形态建成及异型雄蕊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观察了四个花生栽培品种和一个异源四倍体野生种的花器官形态建成以及异型雄蕊的发育过程,以期为解释花生花发育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和花生育种提供形态解剖学依据。试验以花生普通型弗罗蔓生(Arachis hypogaea var. hypogaea 'Florunner')、龙生型永城小麻壳(A.hypogaea var. hirsuta 'Yong-cheng Xiaomake')、多粒型四粒红(A. hypogaea var. fastigiata 'Silihong')、珍珠豆型白沙1016(A. hypogaea var. vulgaris 'Baisha1016')和异源四倍体野生种A. monticola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花生花器官模式形态建成、雄蕊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两侧对称,常见花器官融合。花器官起始顺序为萼片—雄蕊、心皮—花瓣,共同原基的出现打乱了由外向内的器官起始顺序;对萼雄蕊早于对瓣雄蕊发育;旗瓣、翼瓣、龙骨瓣在花发育后期特化形成。五个品种花发育进程相同,对萼雄蕊、对瓣雄蕊环状相间排列,药室分布大致相同,仅退化雄蕊数量上有差别。退化雄蕊仅存花丝,无花药。雄蕊维管的大小与雄蕊发育程度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楠[6](2019)在《黄芪种子脂肪酸在幼苗形态建成中的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苗(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黄芪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形态建成的过程是其完成从种子供养到光合作用供养转变的过程,也是其生活史中面对环境变化表现较为脆弱的阶段。本文以黄芪种子为材料,利用GC-MS研究了种子萌发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包括脂肪酸在内的贮藏物质代谢变化,同时利用UPLC-MS还研究了形态建成过程中黄芪幼苗黄酮和皂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变化,以期为深入了解黄芪种子萌发和形态建成的养分代谢规律提供参考。得到如下主要结果:在黄芪种子萌发及后生长过程,发现子叶贮藏的淀粉被优先利用,而脂质则主要在萌发后生长阶段被动员。脂肪酸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子叶中主要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与它们相反,但总体变化幅度都较小。外源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均抑制了黄芪种子萌发及后生长。同时,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抑制了贮藏物质动员,降低了其利用效率,还引发了早期贮藏物质碳的高消耗,阻止了子叶脂肪酸的去饱和及碳链延长。在黄芪幼苗形态建成过程,发现子叶脂肪酸组分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与暗形态建成过程相比,光照条件下子叶中α-C18:3比例增加了 28.62%,而C18:1则降低了30.96%。同时,子叶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7和FAD2的转录水平在光形态建成过程中均有明显上调,表明它们可能参与了 α-C18:3和C18:1比例转变的过程。在细胞器膜脂组分研究中,与暗形态建成相比,光照诱导了质体膜C16:1、α-C18:3、线粒体膜C22:0、C24:0、C16:0、α-C18:3以及过氧化物酶体膜C16:0、C18:0的大幅度增加。同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质体和线粒体中α-C18:3与子叶α-C18:3表现出显着正相关,表明光照诱导的子叶α-C18:3增加可能与质体和线粒体中α-C18:3增加密切相关。与子叶不同,新生组织中α-C18:3、C18:2和C18:1叁种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在形态建成过程中逐渐下降,而C16:0和C18:0比例则持续升高,并且光照条件下α-C18:3的下降幅度以及C16:0和C18:0的升高幅度均小于黑暗下。此外,在黄芪幼苗形态建成过程中,光照均诱导了异黄酮和皂苷的积累,并且其主要是由新生组织中芒柄花黄素和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引起的。与暗形态建成相比,子叶和新生组织中H2O2含量和POD活性在光形态建成中明显增加。异黄酮和皂苷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变化可能通过调控组织细胞氧化还原水平参与了黄芪幼苗光形态建成中的脂肪酸氧化还原代谢过程。(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郝宁[7](2019)在《CsPID调控黄瓜叶片形态建成以及胚珠发育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2x=14)作为世界十大蔬菜之一,在我国的蔬菜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黄瓜叶片为掌状、在叶腋处具有卷须,并且具有雌雄同株、单性花以及单性结实等特性。以黄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了解以上性状形态建成过程中的分子和生理机制,为相关性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本研究中,为了进一步研究黄瓜器官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通过对前期黄瓜EMS突变体库的筛选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黄瓜圆叶突变体(rl),对其进行了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rl突变体表型与野生型相比主要变化包括:叶片由掌状变为圆形,卷须数量明显减少,胚珠起始发生缺陷,雄花花蕊异常,导致rl突变体雌性器官完全不育以及雄性器官的部分不育性。2)利用MutMap~+技术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将候选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将其中符合筛选标准的22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初步确定候选基因为Csa1G537400(CsPID),等位性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CsPID为调控黄瓜叶片和花器官形态的建成的基因。构建35S::CsPID过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pid-14突变体的杂合子中,获得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株系表型与pid-14突变体相比恢复了部分育性,花器官形态也基本上与野生型一致,说明CsPID的功能在拟南芥中具有保守性,参与花器官的发育,同时也确定了CsPID为调控黄瓜rl突变体的目标基因。3)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sPID主要在叶片、顶端分生组织两侧、花瓣、萼片以及子房的胚珠原基中有表达,另外qRT-PCR的结果也表明CsPID在叶片和子房中表达量较高。IAA定位的结果表明IAA主要在野生型子房的胎座以及胚珠原基中富集,而在rl突变体中的相同部位并没有产生富集,该结果也与CsPID在子房中的表达模式一致。4)亚细胞定位结果证明了CsPID定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上,而Cspid定位情况则发生了变化,在细胞膜上呈点状分布,从而推测rl可能通过改变亚细胞定位的模式从而破坏了CsPID的功能。5)通过对野生型和rl突变体子房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分类,筛选出与生长素极性运输和子房发育相关的基因,CsPID可能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了黄瓜侧生器官和胚珠的发育过程。6)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CsPID可以与极性基因CsREV在蛋白水平上发生互作,BiFC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CsPID和CsREV共定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上。(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晓宇,王根全,王节之,郝晓芬,杨慧卿[8](2019)在《基于不同倍性谷子主茎形态建成的相关内源激素调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谷子相关内源激素对主茎形态发生及株型构建的影响,以晋谷21号(DJG21)及其同源四倍体诱变株(TJG21)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研究拔节期不同倍性谷子主茎内源激素IAA、GAs、ABA、SA、JA的动态差异及其对主茎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JG21和TJG21成株主茎节间数相同,均为15。DJG21和TJG21分别在播后67和75 d拔节完成。拔节前期TJG21主茎增长较DJG21快,后期二者无显着差异。DJG21染色体经诱变加倍后,TJG21主茎的ABA、JA、SA含量明显增加。TJG21主茎拔节与节间增长滞后与其ABA含量增高及(IAA+GAs)/ABA值降低密切相关。TJG21主茎SA及JA含量整体大于DJG21,前期JA含量增加更为明显,后期SA含量增加更为明显。DJG21和TJG21拔节期主茎内源激素含量及调控的差异造成不同倍性谷子生长发育进程的不同,是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双重影响下的形态发生过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人为构建激素平衡以调控谷子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不同倍性谷子拔节期转录组分析及相关基因发掘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邢明慧[9](2019)在《光形态建成调控因子SmCOP1L和SmCIP7调控茄子果实发育和着色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重要蔬菜作物,其果皮中富含的花色苷是重要的人体健康有益成分。目前国内大部分栽培茄子品种对设施栽培的弱光条件表现出较差的适应性,具体表现为茄子果皮着色不均,进而引起果实品质下降。由于国内设施栽培所用的茄子种子大多源于国外进口,这对于国内茄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种子战略安全极为不利,因此茄子种质是目前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开展光调控茄子果实发育与着色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则能够为未来优质材料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以花色苷合成完全光依赖型的紫长茄“叁月茄”为材料,结合qRT-PCR技术、遗传转化、HPLC及转录组等技术和方法分析光形态建成调控因子SmCOP1L和SmCIP7在果实发育与着色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qRT-PCR技术分析了花色苷生物合成及调控基因SmCHS、SmDFR、Sm3GT、SmMYB1、SmTT8、SmCOP1L、SmCOP1、SmCIP7、SmCRY1、SmCRY2和SmHY5在光照或黑暗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光能够强烈地诱导SmCHS、SmDFR、Sm3GT、SmMYB1、SmTT8和SmCOP1L的转录表达。2)通过pH示差法和qRT-PCR技术分别分析了花色苷在茄子不同组织(根、茎、叶、花、果皮和果肉)中的积累量以及生物合成与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花色苷组织分布与花色苷生物合成及调控基因SmCHS、SmDFR、Sm3GT、SmMYB1和SmCOP1L的表达模式呈现高度的一致性。3)通过克隆SmCOP1L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发现开放阅读框含有2013个核苷酸,编码670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环形锌指、卷曲螺旋和WD40重复序列结构域。通过对茄子基因组数据库SmCIP7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开放阅读框含有3201个核苷酸,编码1066个氨基酸,在C端处具有DNA拓扑异构酶Ⅱ结构域,推测可能参与调节DNA高级结构而发挥功能。4)通过RNAi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分别成功获得SmCOP1L基因特异沉默株系和SmCIP7基因特异沉默株系。发现SmCOP1L基因沉默株系中SmCOP1L的下调表达导致了花色苷生物合成基因的上调,进而促进了花色苷的积累。此外SmMYB1过表达株系中SmMYB1的上调会增加SmCOP1和SmCOP1L的转录水平。而SmCIP7基因沉默株系中SmCIP7的下调表达导致了花色苷生物合成基因的下调,进而导致了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的减少。除果实着色减少外,SmCIP7的下调还导致果实变小、果皮叶绿素下降、果肉绿原酸含量上升、种子数目减少等特征。5)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野生型与SmCIP7-RNAi株系果实的基因表达,发现共有357个DEGs,其中上调的基因有160个DEGs,下调的基因有197个。GO功能富集将它们分为41个功能组;KEGG Pathway分析获得78条显着改变的富集通路,其中下调最为显着的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favonoid biosynthesis),进一步分析发现花色苷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SmCHS、SmCHI、SmF3H、SmF3′5′H、SmDFR、SmANS、SmCIP7和SmTT8的转录表达在SmCIP7基因沉默株系中均显着性下调。除此之外,SmUDPG1和SmSCL13等差异表达基因则可能参与了茄子的果实发育的调控。本论文初步分析了光形态建成因子SmCOP1L和SmCIP7在果实发育与着色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为未来优质栽培茄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惠东[10](2019)在《乙烯受体调控水烛叶通气组织形态建成和细胞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生植物依赖通气组织运输氧气以解决水生环境中的氧胁迫问题。通气组织是植物体内一些空腔的集合,形成依赖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然而,对于水烛叶通气组织而言,其外围细胞(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并不进行细胞程序性死亡,且保持完好并可进行正常生理活动,通过细胞死亡降解而产生通气组织空腔的PCD敏感细胞和空腔外周保持存活的PCD不敏感细胞处于同一环境,并且距离接近,但却有截然不同的细胞命运。对于这一现象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课题以水生植物水烛的叶通气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乙烯利和ACC氧化酶抑制剂吡嗪酰胺(PZA)对人工无菌培养的水烛植株进行处理,通过检测通气组织的大小,结果发现,抑制内源乙烯合成后,通气组织形成受到抑制,而外施乙烯利后,通气组织空腔显着增大,从而确定了乙烯是调控通气组织PCD的关键激素。使用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处理,以抑制乙烯受体和乙烯结合的能力,阻碍乙烯信号传递。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呈现阴性,表明乙烯受体被抑制后,细胞无法进入PCD进程,从而无法形成通气组织。细胞PCD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不抑制乙烯受体的对照组,表明细胞死亡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受乙烯信号调控,且处于乙烯受体作用的下游,受体被抑制后,相关基因表达同样受到影响。证明了乙烯受体在通气组织形成的PCD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用抑制剂抑制乙烯受体可以阻止细胞进入PCD进程,过量的乙烯受体也同样可防止细胞进行PCD。其原因是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的存在会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相应。而1-MCP可以与乙烯竞争乙烯受体,阻碍乙烯和乙烯受体结合的同时不影响乙烯受体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制乙烯信号通路的效果。当乙烯分子与乙烯受体结合后,这种抑制作用被解除,从而使细胞可以进行乙烯信号转导。本研究中,利用多克隆抗体和免疫荧光定位技术,观察了水烛叶中的乙烯受体蛋白TaETR1,TaETR2,TaEIN4分布。结果显示,在栅栏组织细胞和隔墙细胞(乙烯不敏感细胞)内有大量乙烯受体分布,但在PCD的海绵组织细胞(乙烯敏感细胞)内乙烯受体分布较少。PCD不敏感细胞中的乙烯受体含量是PCD敏感细胞的4-14倍。由此说明细胞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与乙烯受体含量密切相关。乙烯受体在乙烯信号通路中起到负调控作用,乙烯受体含量高的细胞内,乙烯受体对乙烯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强。阻断了乙烯信号通路,细胞不执行PCD进程,细胞存活,且行使其生物功能。乙烯受体含量低的细胞在有乙烯的情况下,乙烯信号通路畅通,细胞进行PCD,最终产生通气组织空腔。(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4-01)

形态建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氮肥缓解苗期干旱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高产高蛋白品种Spitfire(S)和抗旱品种Drysdale(D)为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180和22. 5 kg·hm-2)和水分处理(干旱和正常浇水)对苗期小麦根系形态建成和生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干旱下增施氮肥减小了2个品种小麦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和分枝数,显着增加了根系直径和根系活力,S品种根系干重减小7. 0%,而D品种根系干重增加12. 0%。施高氮还降低了干旱下2个品种小麦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含量,且耐旱性品种D变化幅度较大,2个品种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不明显。此外,增施氮肥能促进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含氮量。综上,在苗期干旱下增施氮肥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NR活性,以增强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促进氮代谢水平,从而提高小麦的抗旱性,但不同耐旱品种对干旱下增施氮肥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增施氮肥有效缓解干旱进而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建成论文参考文献

[1]..华中农大/北京大学联合团队揭示磷酸酶PP6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机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何梦迪,钟宣伯,周启政,崔楠,汪桂凤.氮肥缓解苗期干旱对小麦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3].徐晓琪,王赛禹,戴丹,张波,李玉.小绒泡菌完整生活史及其形态建成期显微结构的观察[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4].陈斌,李洪瑶,刘筱玮,夏斌,孙绍文.不同光照强度对新娘草叶片形态建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5].王海霞,陶莹芳,丁雨龙.花生花器官形态建成及异型雄蕊发育研究[J].花生学报.2019

[6].杨楠.黄芪种子脂肪酸在幼苗形态建成中的代谢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7].郝宁.CsPID调控黄瓜叶片形态建成以及胚珠发育的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8].王晓宇,王根全,王节之,郝晓芬,杨慧卿.基于不同倍性谷子主茎形态建成的相关内源激素调控差异分析[J].核农学报.2019

[9].邢明慧.光形态建成调控因子SmCOP1L和SmCIP7调控茄子果实发育和着色的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10].刘惠东.乙烯受体调控水烛叶通气组织形态建成和细胞命运[D].西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一9拟南芥主根横切Figurel一9.Trnasver...一2一氧化碳促进番茄a(!b!)c!拟南芥(d)...一3一氧化碳调控侧根原基和侧根形成的时...拟南芥叶表皮毛形态建成的分子...表型Figure3-18Phenotypeo...一4侧根发生起始于基部分裂组织

标签:;  ;  ;  ;  ;  ;  ;  

形态建成论文_何梦迪,钟宣伯,周启政,崔楠,汪桂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