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课程写一篇议论文

唐诗鉴赏课程写一篇议论文

问:1000字的唐诗鉴赏
  1. 答: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卷四)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
问:根据唐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1. 答: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问:用古诗来写作文怎么写啊?急!急!急!马上要交了呀!!
  1. 答:先抄一下,然后解释,接着写背景故事,最后写思想感情
  2. 答:可以分为两种:
    1 诗文改写。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可以写成记叙文。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可以写成议论文。这里叙事诗写记叙文最好写,只要把场面描写展开一点,字数是很容易达标的。
    2 以一句古诗立题。如以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为题,自由发挥,写一篇800字作文。
    我估计楼主的问题是诗文改写。把要求发给我,5000字以下,当天可取。
唐诗鉴赏课程写一篇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