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论文-张鑫,杨林,刘丹丹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论文-张鑫,杨林,刘丹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杨林,刘丹丹[1](2019)在《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异质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以及消费升级的重要保障。采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刻画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结构优化、消费升级时空差异的影响。通过替换不同解释变量和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引入稳健性标准误用来提高估计结果的精度,运用异质性检验的方法考察不同消费结构和不同消费区域的效应差异。实证分析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具有异质性效应:其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层级影响并不显着;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为刚性;对居住、教育和文化等消费的影响呈显着的正向拉动效应,其中,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住消费会提高0.5086个百分点,教育和文化消费会增加0.1386个百分点。从消费区域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对全国城镇居民整体消费规模具有拉动效应,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会增加0.045个百分点;但不同区域的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不显着,而中西部地区拉动效应明显。鉴于此,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快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均等化进程成为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缩小区域消费升级水平差异的客观选择。(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赵乙鸿,高双[2](2019)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灵活就业成为当前主要就业形势。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存在缴费率偏高、覆盖率低,缺乏相关制度等问题,本文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并保护其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期刊2019年15期)

高春玲[3](2018)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作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选取我国1995—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在城镇化率为45.94%-47.02%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拐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0167~0.0191,平均下降3.99%~4.56%。由此,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8年15期)

刘君裕[4](2018)在《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之后,我国开始从以投资、出口主导型向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目前,消费已逐步站稳脚跟,成为了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截至2017年末,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虽同比下降了 5.6个百分点,但总体情况较为可观。然而,自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基本维持在35%左右,2016年该指标为39.21%,六年仅增长了 4.21个百分点,与世界平均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加快完善居民消费结构,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从“质”上解决内需不足问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通过“收入再分配、储蓄和保险”叁大功能影响着居民的现时消费。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构建已逐渐步入正轨。在政策推动下,保障城镇居民养老生活的险种实现了制度上全覆盖、参保人数不断增长的态势,并且逐年上升的基金结余为不少居民提前抵御养老风险提供了资金支持,这必将对居民养老消费预期和现时消费产生重大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相关研究众多,但学者们多以全国宏观总量数据进行实证,忽视了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区域影响程度不同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从中观角度,选取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按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为两类区域进行剖析。众所周知,广东除了是我国经济大省外,还因聚集了众多的“外来人士”成为了人口大省,他们为广东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这些年珠叁角地区升级后的新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保障好广东劳动者的利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更多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谋求福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关联度有多高,对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居民幸福感,稳定并促进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后,从理论上得出社会养老保险对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在讨论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现状中,发现其制度上面临正效应减退风险、基金总体支出水平偏低、平稳运行压力逐步加大以及基金因区域短板效应形势严峻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广东省2006-2016年2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实证结果:社会养老保险对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且前者对后者呈显着正效应,但这种影响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对珠叁角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具有较弱的促进作用,对非珠叁角地区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结合前文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和消费发展状况,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受可支配收入影响最大,社会养老保险对提升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效果仍不足;第二,社会养老保险对广东城镇居民总消费影响程度因地区经济差异被稀释,加速解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平衡问题应成为体系完善的重点内容。对此,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第一,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和监督体系;第二,加大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第叁,优化珠叁角地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第四,减轻非珠叁角地区城镇居民缴费负担。(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8-05-28)

李江一[5](2018)在《社会保障对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原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搜集的微观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考察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城居保将使老年人参与劳动的概率显着降低32.9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是由于城居保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降低了未来的收入风险所致,具体体现为,养老保险金水平越高,这一负向影响越大,收入风险更高的群体领取城居保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更大。研究还发现,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还不够完善,还不足以使老年人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安心养老,特别是对于子女养老缺失的家庭。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养老与子女养老相互补充,共同激励了老年人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本文来源于《人口与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王月姣[6](2017)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一方面使农民进城务工变得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农民身份所限,并不能完全被城市所接纳。从养老保险的角度来说,并不能参与到城市或城镇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去。同时,广大在乡村务农的农民对于城镇化下的养老保险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步履维艰。当前,沈阳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现状是,接近退休年龄的农民传统养老观念较强,愿意一次性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自己以后生活做打算,可是国家政策不允许;年轻的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觉得养老保险的用处不大,每个月扣除保险之后拿到手现金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开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农民解决了无养老、花钱多的局面,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还是不高的。分析和研究沈阳市农民选择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农民选择养老保险提供经验和启示。在深入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从养老保险的概述入手,界定了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养老金的概念,对比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区别,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和福利多元化理论为指导,基于沈阳市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了沈阳市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保障不完善、农民参保率较低、退保率相对较高、选档缴费不合理以及养老基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沈阳市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尝试性的提出具体的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5-30)

李丹青[7](2016)在《“我之前的社保是不是白缴了”》一文中研究指出56岁的杨国庆在工厂倒闭后四处打零工,如今他对即将到来的“养老”深感忧虑。“临近退休,我的社保缴纳未满15年。退休后我能拿退休金吗?如果拿不了,我之前的社保是不是白缴了?”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据了解,目前,和杨国庆一样有着相同疑问的职工不在少数(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6-08-16)

王姣[8](2016)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统一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它顺应了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同时也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基金收入不断增长,待遇水平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发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历史发展研究和对全国具代表性的6个省市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对比,从横向和纵向上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同时通过高陵县、阎良区社会保障局和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实地调研和对35位参保人员进行的深度个案访谈,总结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操作运行过程中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寻求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统一、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深入研究后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提出以下建议:合理分配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提高待遇水平、拓宽养老金增值保值渠道、完善筹资机制中的激励机制、优化个人缴费方式、完善筹资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统筹层次。(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月姣[9](2016)在《城镇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机器设备的逐步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重大改革。然而,在养老保险的不断改革变化中,也逐渐出现了政府筹资金难度大,人们参保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就需要建立起新型的城镇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人老有所依。本文将针对城镇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提出相关性措施。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演变之下,我国的养老需求面临着极大挑战。而在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6年08期)

朱波[10](2015)在《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扩大消费已成为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关键在于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养老是居民的主要储蓄动机,这一观点基本上得到了社会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养老保险制度是关系居民收入、老年生活的一项基本保障制度,理论上与居民消费问题密切相关。然而自Feldstein(1974)研究该问题以来,学术界发表了数以百计相关的论文,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和资本积累的影响仍无定论。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日益成为一个旁氏骗局。从我国情况来看,近些年国家GDP强劲增长,养老保障也日趋完善,然而居民储蓄率不降反升。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问题。论文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个角度研究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分析部分,充分考虑现有消费理论的特点及养老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分别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下构建消费决定数理模型,包括消费动态路径和消费函数。其中,局部均衡模型中,综合考虑养老保险变量、人口特征变量、预防性储蓄动机、内部习惯形成和流动性约束等因素;一般均衡模型中,进一步考虑消费外部性和养老保险人力资本效应等。论文构建的数理模型,不仅更具有代表性,而且实现了个体消费决定模型和宏观经济增长模型的合理融合。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论文采用1994-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其进行验证分析。在宏观数据模型中,选择养老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替代率和养老保险贡献率等指标,更全面反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水平。在微观数据模型中,分别从居民养老依靠和工作单位类型两个层面构造虚拟变量,也充分体现我国养老保险多轨制运行的特点。实证分析过程中,围绕模型形式和数据特点,合理采用一些较为前沿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过程中采用面板数据冗余变量检验、内生性检验及广义矩估计等方法;微观数据模型分析过程中采用冗余变量检验、异方差检验、内生性检验及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不管是省际面板数据还是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结果都表明: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显着正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养老保险覆盖率、替代率和贡献率与居民消费都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覆盖率和替代率的反向发展使得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内部抵消。由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固定的,贡献率的差异就必然体现了财政补贴的差异。因此,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增加政府财政补贴都将有助于增强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从微观角度来看,在相同条件下,依靠养老金、退休金养老人群的家庭生活支出水平高于其他人群,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家庭生活支出水平也高于其他人群。此外,论文还得到一些重要结论有:①预防性储蓄、内外部习惯形成和流动性约束等消费理论的综合应用,有助于解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过度平滑和过度敏感现象;②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存在双向影响,一方面迫使家庭增加子女教育支出和老人医疗支出,增加了居民消费,另一方面增加了居民的养老负担和预防性储蓄动机,抑制了居民消费;③相同条件下,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企业工作人员有着更低的生活支出水平,反腐倡廉行动不仅不会抑制居民消费需求,还可能会促使畸形消费向健康消费逐渐转变,从而形成真实的消费拉动。基于研究结论,论文认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仅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还要健全收入增长机制,降低居民对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调整人口发展政策,降低居民对支出不确定性的预期。(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6-10)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灵活就业成为当前主要就业形势。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存在缴费率偏高、覆盖率低,缺乏相关制度等问题,本文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张鑫,杨林,刘丹丹.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异质性效应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19

[2].赵乙鸿,高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

[3].高春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当代经济.2018

[4].刘君裕.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5].李江一.社会保障对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原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8

[6].王月姣.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7].李丹青.“我之前的社保是不是白缴了”[N].工人日报.2016

[8].王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6

[9].王月姣.城镇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J].山海经.2016

[10].朱波.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标签:;  ;  ;  ;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论文-张鑫,杨林,刘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