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初级中学445609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反映了学生的经验,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是学生看待世界的眼光。这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允许它合法进入课程,特别是进入教学过程,否则,学生就被排斥在课程与教学之外。教师应尊重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它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中读出文学作品所提供的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此,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使之成为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的前提条件。
一、辩证思考,恪守“中庸”之道
1.“论”“乃入见”。根据曹刿之“乡人”所说的话,我们知道他绝对不是“肉食者”,极有可能是一介平民,充其量只是个没落贵族。按照等级制度,他是没有资格见鲁庄公的,即使战时情况特殊,“乃入见”也并非易事。如果不是鲁庄公虽然“将战”,但心中着实无取胜的把握,而他下面的大臣又无法替他排忧解难,急待有识之士帮他出谋划策,曹刿是根本不可能“入见”的。由此可见,鲁庄公是一位颇有自知之明的人,一位没有多大的架子而又颇能采纳“谏言”的国君。
2.“论”“与之乘”并用人不疑。曹刿说“战则请从”,鲁庄公就“与之乘”,这起码可以证明鲁庄公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一位守信之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用人不疑,“将鼓之”被劝阻,“将驰之”又被否定,他非但不生气,反而任凭曹刿指挥。一国之君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这难道不是曹刿之福?鲁国之福?尽管鲁庄公打仗是个外行,用一个“鄙”字给他画像并不为过。
3.“论”“公问其故”。一国之君竟能如此放下架子,尽管鲁国是弱国,但他毕竟是国君,战役一结束就向曹刿请教,这难道不是“不耻下问”的最好例证!他尽管“鄙”,但还算“鄙”得有点可爱。
总之,通过三“论”,我们便能正确而全面地评价鲁庄公了。岂止一个“鄙”字了得!我们应该用复杂的眼光去分析具有复杂性格的鲁庄公,不能简单地去看待他。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既要看到他的“鄙”,又要正视他的“不鄙”,从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对这一特定人物的分析,对鲁庄公作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说出自己真切的体验,既能把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又能明白人是复杂的,从而更能理解人和关怀人。
二、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
我们应先于学生与文本亲密地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发现和创造的快乐。而不应该盲目地根据教参解读文本,使自己成为教参的传声筒。我们必须从文本的实际出发,在尊重作者和文本的同时,还应结合对文本的阅读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标新立异读课文。
三、批评挖掘,追求合理解释
对文本中有的词语含义的理解,不能盲目照搬《教师教学用书》的有关现存结论,而一定要用一种批评的方法、判断的眼光,在上下文的关联中,在文本的情景语境中,在历史文化环境中去理解、追求合理的解释。《教师教学用书》对《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的意义是这样解释的:“‘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这样解释有一些道理,“闲人”包含着复杂的意味也确实不错,但这复杂的意味中还应包括苏轼洒脱旷达的个性。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这确实是事实。但是,他仍有进取之心,他月夜出游正是将所受到的压抑引导到适当的点使其得到释放、升华的具体行动。如果说,“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中难免有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那么,“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恬适的心情就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之中,几经转折的款款情思终于稳定在平和容止的心境中了。一旦为满院月光所吸引,沉浸在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之中,他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在清凉的无所牵挂的月夜势必就得以恢复。在此基础上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深蓄在语词之中的情感就有其特定性,表现为洒脱旷达。这种洒脱旷达情绪反映了苏轼贬谪时期的思想状况。
四、改变视点,翻出一片新天地
研读教材的角度不说是千变万化,起码可说是多角度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去探究。一旦我们改变了视点,就可翻出一片新天地。如果我们不只是把狼当狼看,而是作为屠户的对手来考察,把它当作人来研究,把视点安置在狼身上,那么,就能显示狼这一文学形象所蕴含的独特意义。我们应该以狼为鉴,学得聪明一点,把握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切记不要耍小聪明,不要低估对手。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不拘一格读课文,应有意识地放开手脚,大胆反思与质疑,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现存的东西。一旦能不拘一格读课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能既可培养我们独立创新的精神,也有利于我们忠实自身思想的诚实态度的形成和树立。而这种独立创新精神和诚实态度既是个人成才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拘一格读课文,继而鼓励和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评析去理解,去质疑问难,可谓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