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燕丽(四川省峨眉山市龙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四川乐山614200)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审美教育。在美术课堂上实施审美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能够诱发出强烈的创造动力,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等。但从目前来看,教师多以单一的方式方法实施审美教育,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拟从审美角度出发,结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多元化方式在小学美术审美教学的应用,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多元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2-032-02
所谓美术审美能力,即对各种美术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品评时所必需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缺乏审美的美术教育是不完整的,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教师要注重运用多元化方式,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本文将结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利用多元化方式提高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让美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走向审美,发展审美的前提是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审美兴趣。缺乏兴趣的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犹如一潭死水。教师必须基于小学生角度,优化审美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出来。其中,创设教学情境便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师将审美与情境有效结合起来,创设吸引人的情境,带领学生一起入境体验,从而带动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多姿多彩的靠垫》这一课时,笔者利用情境带动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创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多姿多彩的靠垫(主要按轴对称、中心对称、自由式分类呈现)。在不同样式的靠垫的刺激下,学生审美兴趣逐渐增强。其次,教师与学生互动。师:这些靠垫是不是图案丰富,造型美观大方呢?学生大声回答“是”。师继续:大家想不想制作属于自己的美观又实用的靠垫呢?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最大化激发出来。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欣赏大师作品,再一起动手尝试制作靠垫吧。教师顺利切入小学美术课堂学习。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图片情境刺激学生眼球,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再与学生轻松互动,逐渐将学生带进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仅用单一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找准学生兴趣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美
现实观察审美法是指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生活的真实情况,认识、分辨生活中原有事物的造型、色彩是学生体会简单、纯粹的美。在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时,引导学生观察是不错的方式,能让学生直接感受事物的美。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小学中低年级段的学生,但是观察并不是无目的的观察,教师还必须适当指引,以让学生快速感受到美的存在。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茂密的花》这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走出室外,一起观察校园里的花,取得很好的审美教育效果。本课学习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花的美感,以及外形特点和前后关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室外,观察校园里的花。校园里的花种类繁多,学生在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时,不时惊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花的种类繁多,但是大家试着认真观察,花基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回答出花是由花蕊、花瓣、花茎、花叶组成。紧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这些花是不是很茂密呢?同学们纷纷回答“是”。师继续:如果让你画这些茂密的花,你会怎么画?每一朵都画出来吗?(引出遮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现实观察审美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花的美,从而逐渐引出“茂密的花”的画法,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问题牵引学生,感知美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少不了问题的引导。问题能够带动学生的美术审美兴趣,能够让学生深层次感知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问题,以问题牵引学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感知美,强化对作品美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发现老房子的美》这一课时,笔者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感知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风格的老房子,让学生直观观看并思考。画面中,有别具一格的青岛老房子;有首都北京的老房子;有江南水乡的老房子;有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老房子(西藏的朗色林庄园;客家土楼;苗族吊脚楼)。教师出示问题:你觉得这些老房子美吗?如果觉得这些老房子美,你觉得它们美在哪里?这样的问题灵活又开放,又与审美教育主题相关,能够有效地驱动学生去交流、探讨。有学生说老房子美在历史;有学生说老房子美在它的沧桑;有学生说老房子美在它的与众不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感知美,体会美。
三、创作式引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感受美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激发学生去创作,通过美术的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美,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创作,让学生融入想象和思维,大胆利用美术方式创造美。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身边的设计艺术》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大胆创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次创造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了解身边的设计艺术之后,为了调动学生创造的激情,教师融入一定的激励方法。师: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很多学生齐呼“想”。师继续:请大家发挥想象,施展潜能,设计制作身边的艺术作品。此时,大多学生兴奋不已,都想尝试当当设计师。从艺术作品的选定,再到动手制作,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很多学生都想设计和制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作品。为了驱动学生认真创造,并表现美,展示美,教师还从多方面评比学生的艺术作品,如:整体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这样的美术活动灵活性非常强,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大有裨益。
四、多样化活动,促进表现审美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教师还必须设计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不受过多的束缚,学生可以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促进学生表现美。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台历的设计》这一课时,笔者以此为主题,设计实践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次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所学习的设计台历的知识,合作设计独具个性与特色的台历。从材料的选择,外观的设计,作品的出炉,学生全部合作完成。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设计美观的台历,让人眼前一亮。为了激发学生创造作品,每个小组抽出一名学生担任“评委”,与教师一起选出最具创意、最美观的台历。又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笔者以“四季”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四季的理解,创造美术作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不以条件束缚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发挥,利用美术的方式呈现出四季,最后由教师评比出最佳作品。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关注“美”,还要利用多元化方式,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在美术审美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必须走出发展误区,尊重学生个性,以开放、多元的形式,助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起联.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18)
[2]马荣.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印丽丰.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思路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4]杨迎春.融艺术修养于美术欣赏中——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4(27)
[5]单丹.美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