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7分子在胆管癌浸润及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CD147分子在胆管癌浸润及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贺伟旗, 王曙光, 顾建文, 匡永勤, 程敬民[1]2010年在《CD147分子在胆管癌浸润及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CD147与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法了解CD147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的表达,然后构建反义CD147分子基因片断的重组腺病毒抑制胆管癌细胞株CD147分子的表达,观察其基质金属酶MMPs改变及生长情况。结果 CD147分子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表达,表明反义CD147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CD147分子的表达,主要减少了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酶MMP-2,而不是MMP-9的表达,导致肿瘤的生长抑制。结论 CD147分子的高表达能够促进胆管癌的肿瘤生长,并且CD147促进肿瘤生长的能力可能与MMP-2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贺伟旗[2]2004年在《CD147分子在胆管癌浸润及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胆管癌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数呈逐年增加趋势。胆管癌的局部浸润和转移一直都是困扰治疗的难题。由于肿瘤所在的特殊位置及其向邻近组织、血管、神经浸润和向肝内胆管扩展的特点,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这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探讨胆管癌浸润和转移的特点及机制。CD147是一类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糖蛋白,曾有多种不同的命名,包括人体内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etallopoteinase inducer, EMMPRIN)、M6、基础免疫球蛋白(Basic immunoglobulin,Basigin)、Neurothelin等,第六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将来自各实验室的不同命名统一为新的CD编号CD147。CD147在机体内的分布很广,参与机体生殖、免疫和神经活性等重要生理过程,并与肿瘤的增殖、扩散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均发现有CD147表达的增高,在部分肿瘤中还发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CD147的表达也增高,并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肿瘤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酶类,CD14不仅能刺激纤维母细胞产生MMP-1、MMP-2、MMP-3等MMPs,还能与MMP-1在肿瘤细胞表面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虽然CD147能刺激肿瘤组织或瘤周的成纤维细胞产生MMPs,但在成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中没有发现CD147分子受体的表达,因此,推测CD147可能是通过目前尚没有发现的细胞表面分子受体来发挥作用。作为MMPs上游分子的CD147,相信阻断其表达或抑制其功能将会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展。为此,本实验首先证实了CD147分子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的表达,通过DNA技术构建了携带反义CD147分子基因片断的重组腺病毒,从分子水平抑制胆管癌细胞株CD147分子的表达,以分析CD147分子与胆管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对胆管癌浸润及转移过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希望找出抑制胆管癌浸润和转移新的生物学治疗措施。主要的结果及结论如下:1.本课题首先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观察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CD147、MMP-2及MMP-9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人的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有丰富的CD147、MMP-2及MMP-9 表达。因此,以CD147分子为靶点,阻断其信号传导途径来治疗胆管癌的理论上是成立的,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2.运用DNA重组技术,成功地构建了携带反义CD147分子片段的pshuttle-cmv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腺病毒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3.将重组质粒pshuttle-cmv-asCD147酶切后所获得的反向CD147分子片段与Adeasy-1在BJ5183工程菌中同源重组,成功获得重组的23Kb片段,将其通过脂质体包裹方法转入293细胞,获得了重组携带反义CD147分子片段的重组腺病毒,经氯化铯超速离心获得了高滴度的反义CD147重组腺病毒,经PCR鉴定,构建的腺病毒有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具有完整功能和感染能力的腺病毒。4.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QBC939细胞,MTT和FCM方法检测了重组腺病毒转染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并不影响QBC939体外的生长速度及细胞周期。在mRNA和蛋白水平,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了反义CD147转染后对体外培养的QBC939细胞表达内源性的CD147及MMP-2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MMP-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5.通过浸润实验证实体外转染反义CD147的QBC939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QBC939细胞体外的浸润能力明显下降;凝胶酶谱分析表明共培养后培养上清中MMP-2及MMP-9活性及含量明显下调;粘附实验也证实转染反义CD147可使胆管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能力明显下降。6.建立了稳定的人胆管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了反义CD147基因转染对肿瘤生长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反义CD147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CD147分子的表达,减少了肿瘤组织中MMP-2及MMP-9的表达,从而导致肿瘤的生长抑制。

黄喆[3]2015年在《反义CD147分子对人胆管癌细胞株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反义CD147分子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侵袭性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构建含反义CD147分子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分为叁组:1.反义CD147组:运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asCD147-pcDNA3.1(-)转染QBC939细胞;2.空质粒组:运用pcDNA3.1(-)空质粒转染QBC939细胞;3.对照组:运用DMEM常规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中QBC939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对叁组QBC939细胞中的CD147mRNA、MMP-2mRNA、MMP-9mRNA、TIMP-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应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验。结果:构建了携带反义CD147分子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MTT法检测显示:叁组QBC939细胞的生长曲线及对数生长期情况两两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RT-PCR法检测显示: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CD147 mRNA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及对照组两两相比明显降低(P<0.05),空质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MMP-2mRNA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明显降低(P<0.05),空质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MMP-9mRNA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TIMP-2mRNA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 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CD147蛋白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明显降低(P<0.05),空质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MMP-2蛋白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明显降低(P<0.05),空质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株中MM-9蛋白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株中TIMP-2蛋白的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反义CD147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生长无影响。2.反义CD147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MMP-9mRNA及TIMP-2mRNA和其对应蛋白的表达无影响。3.反义CD147降低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CD147mRNA及MMP-2mRNA和其对应蛋白的表达,可能降低胆管癌细胞株的侵袭性。

顾鑫[4]2014年在《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①获得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的表达的相关数据;②分析CD147和MMP-2,MMP-9表达的关系,及CD147、MMP-9、MMP-2表达和患者年龄、性别、胆管细胞癌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胆管细胞癌有无转移的关系;③初步评估CD147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诊治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手术切除标本30例,收集正常肝组织手术切除标本10例(实验标本全部来源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切除标本)。分组:A组:肝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标本(n=30);B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n=30,癌旁组织为距离肿瘤组织边缘5厘米左右区域的正常肝组织标本,且全部经病理检测证实没有癌细胞);C组:正常肝组织(n=10)。收集提供标本患者的年龄、性别、胆管细胞癌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胆管细胞癌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qRT-PCR法分别检测叁组CD147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叁组CD147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叁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蛋白的表达。分析CD147、MMP-2、MMP-9的表达情况和胆管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及CD147、MMP-9、MMP-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研究结果:1.qRT-PCR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中的CD147mRNA表达量高于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CD147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组织。胆管细胞癌中CD147的表达与肿块大小、是否有淋巴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肿块增大、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时胆管细胞癌中CD147的表达升高。胆管细胞癌中CD147的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关。2.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CD147蛋白表达量高于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CD147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组织。3.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中的MMP2和MMP9表达量高于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MMP2和MMP9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组织。4.通过统计相关性分析提示CD147与MMP2、MMP9在相同胆管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CD147、MMP2、MMP9均在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强,CD147的表达可能能促进MMP2、MMP9的表达上调。2.CD147可能随着患者肿块增大、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而表达增强。

肖广发[5]2010年在《CD147反义RNA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的体外侵袭力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CD147、MMP-2、TIMP-2与P-gp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研究胆囊癌组织中CD147、TIMP-2、MMP-2和P-gp的表达水平,探讨CD147分子与TIMP-2、MMP-2和P-gp在胆囊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胆囊癌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胆囊癌组织(实验组)及4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实验对照组)石蜡切片标本中CD147、TIMP-2、MMP-2和P-g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胆囊癌组织中CD147、MMP-2、P-gp的阳性表达率(66.67%、75%、76.67%),均分别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20.0%、10.0%、7.5%),差异有显着性(均P<0.01);胆囊癌组织中TIMP-2阳性表达率(40.0%)则低于慢性胆囊炎组(90%),差异有显着性(P<0.01); CD147、TIMP-2、MMP-2和P-gp的表达情况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Nevin分期、肿瘤有无转移有密切关系(P<0.01);在胆囊癌组织中,CD147与MMP-2以及P-gp的表达水平存在着正相关(CD147 vs MMP-2, r=0.277, P=0.015; CD147 vs P-gp, r=0.464, P=0.026), TIMP-2与MMP-2的表达评分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583,P=0.000)。结论CD147、MMP-2和P-gp的高表达可能共同促进了胆囊癌的浸润、转移;TIMP-2可能通过抑制MMP-2的活性而抑制胆囊癌的浸润和转移;CD147可能通过上调MMP-2及P-gp的表达,促进胆囊癌的浸润、转移以及自发性多药耐药的发生。第二部分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的构建及克隆鉴定目的构建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用CD147反义RNA特异性封闭人胆囊癌GBC-SD细胞表面CD147的表达。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人CD147基因反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I-neo中,构建成CD 147反义RNA表达载体PCI-CD147。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GBC-SD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的克隆,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D14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经限制性酶切及插入片段的序列分析,鉴定目的基因插入正确。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及转染空载体组细胞相比,转染组GBC-SD/PCI-CD147细胞中CD147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PCI-CD147。CD147反义RNA能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GBC-SD中CD147的表达。此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D147在胆囊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为胆囊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CD147反义RNA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体外侵袭力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目的研究CD147反义RNA对胆囊癌细胞GBC-SD的侵袭力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重组质粒PCI-CD147稳定转染至胆囊癌细胞GBC-SD,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实验组GBC-SD/PCI-CD147(CD147反义核酸转染的胆囊癌细胞)和实验对照组GBC-SD(未转染PCI-CD147的胆囊癌细胞)、空白对照组GBC-SD/PCI-neo (PCI-neo空载体转染的胆囊癌细胞)中CD147、MMP-2、TIMP-2、P-gp的含量;明胶酶谱法分析各组细胞产生MMP-2和MMP-9的含量;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及过河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运动能力;MTT法测定叁组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叁组细胞多种化疗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的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结果CD147反义核酸对GBC-SD细胞的生长无影响;GBC-SD/PCI-CD147组与GBC-SD组、GBC-SD/PCI-neo组相比,MMP-2和MMP-9的分泌量显着降低,基底膜侵袭实验中穿膜细胞数目显着减少,细胞的过河时间显着延长,多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及促凋亡作用明显增强,差异均有显着性(均P<0.01)。结论CD147反义核酸能有效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的侵袭力,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因而,CD147有可能成为胆囊癌治疗的药物靶点。

魏智勇[6]2012年在《AuroraA、CD147、S100A2 mRNA在新疆哈族和汉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AuroraA、CD147与S100A2基因mRNA在新疆哈族和汉族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叁者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37例哈族和40例汉族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食管组织中AuroraA、CD147与S100A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7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对应的正常食管组织中,AuroraA和CD147mRNA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和79.2%,食管组织为64.9%和49.3%,CD147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uroraA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roraA和CD147mRNA在食管癌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7±0.043和0.883±0.040,正常食管组织为0.616±0.052和0.675±0.023,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roraA和CD147在两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roraA的表达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相关;CD147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2)在食管癌和对应的正常食管组织中,S100A2的mRNA表达率分别为51.9%和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00A2在食管癌和正常食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1±0.061和0.859±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00A2在两族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4%和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00A2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相关。(3)食管鳞癌组织中S100A2的表达与AuroraA、CD147两者之间成负相关。结论:(1)AuroraA的高表达提示食管鳞癌的晚期。CD147的高表达提示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2)S100A2低表达预示着食管鳞癌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3)AuroraA、CD147与S100A2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共同促进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食管癌高发区人群普查和筛查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CD147分子在胆管癌浸润及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 贺伟旗, 王曙光, 顾建文, 匡永勤, 程敬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2]. CD147分子在胆管癌浸润及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贺伟旗. 第叁军医大学. 2004

[3]. 反义CD147分子对人胆管癌细胞株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喆. 南华大学. 2015

[4]. 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顾鑫. 南华大学. 2014

[5]. CD147反义RNA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的体外侵袭力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D]. 肖广发. 中南大学. 2010

[6]. AuroraA、CD147、S100A2 mRNA在新疆哈族和汉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魏智勇. 新疆医科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CD147分子在胆管癌浸润及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