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派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派,文学,上海,文化,左翼,市民文学,现代文学。
海派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屏瑾[1](2019)在《流动与沉浮》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派”一词起源于现代历史上的一次争论,但参与争论者都没有想到,在他们身后,这个词有了它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史内涵,更成为新千年之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的正面表达。但与其他重要程度相似的名词相比,海派的定义至今仍不明确,包括它整体的历史发展(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0-18)
刘永丽[2](2019)在《好莱坞电影影响下海派文学中的拷贝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在考察好莱坞电影在海派文学作品中的映射方式及呈现形态。电影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拷贝世界",给中国民众的心理世界、生活方式及行为选择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同样投射到海派文学中,具体表现在:好莱坞电影(1)改变了文学中女性的身体仪态;(2)改变了文学中男性审美,从而直接影响到男作家的女性形象塑造;(3)电影院空间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在小说中呈现;(4)好莱坞电影改变了民众日常观念。(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翟猛[3](2019)在《重访“海派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今着《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一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好评。有评论认为,此书体现了作者“言必有据”的严谨学风,必将成为海派小说研究的“一个必然的起点”。(黄忠来、杨迎平:《评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近20年过去了,该书已(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6-12)
邰问欣[4](2019)在《从《都市风景线》、《倾城之恋》、《长恨歌》中的女性角色看海派文学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派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每部海派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个女主角,而作者通过对女主角的塑造,也表达不同了主题,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主题也让我们看到了海派文学的一以贯之的特色和不同点,而海派文学的存在给海派文化不断地注入生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4期)
吴玉杰,李昊[5](2019)在《海派文学的隔空比照——郭敬明《小时代》的症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时代》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上海,上海在海派作家和郭敬明的笔下,展现了从殖民地转型到开放性世界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由于所处的历史语境不同,对上海的解读当然也构成了差异性。试图从海派文学的一贯传统来探寻郭敬明作品《小时代》里海派文学的基因。虽然作为通俗流量作家的郭敬明,在文学史上无论从地位还是体量上都无法与海派作家相比,但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文化现象都不是凭空而来,《小时代》也应该有它自己的历史参照系。海派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症候群似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时间的打磨中成为某种坚固的历史惯性,这种历史惯性到了郭敬明这里尽管已经变异模糊,但从《小时代》身上仍能找出海派文学历史惯性的痕迹。(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欧阳丽花,徐仲佳[6](2019)在《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怀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一方面是《海上花列传》以新器物、日常生活、社会世情等具体记忆建构可资怀旧的上海;另一方面是海派文学对上海进行一种怀旧回忆的审美建构。怀旧是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海上花列传》与海派文学对上海互文回忆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不仅表明《海上花列传》是海派文学怀旧上海的起点,也呈现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更重要的是为分析文学文本的审美内部关系开辟了记忆模仿的范式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丹[7](2018)在《郁达夫与海派文学“性文学”创作所受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性"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包含该元素,郁达夫与海派作家更是在不同程度上对"性"进行了描写、叙述。本文着重分析两者创作"性文学"因受哪些因素影响而不同,以期为读者理解其"性文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9期)
张丹[8](2018)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与海派文学中的上海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左翼与海派文学同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在同一历史时空下两派作家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阶级立场与文学观念感受着上海的一切,在城市与作家的双向互动中生成了繁复多维的上海形象,其各有侧重或融合或疏离的城市书写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左翼与海派文学通过对“城”与“人”复杂关系的观照展现出一个同与不同的城市图景,建构了非同一性的上海形象,彰显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审美特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可以说,上海在左翼与海派作家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释义与价值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城市符号,而是包蕴着两派作家对历史现实的不同思考体验和人生抉择。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左翼与海派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共时性中解读两派文学关于上海形象的生成、文本呈示、叙写艺术及价值意义。笔者将重点阐释左翼与海派文学在书写内容与艺术表达上对上海形象塑造的同与不同,以期在比较视域中对两派文学中的上海做出完整、真实地阐释,深入到形象建构背后所隐含的上海地域文化与作家群体的深层精神指向。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追溯上海形象的生成,主要探讨城市与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上海的文化品格与城市精神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土壤,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促发了两派作家的上海书写,同时左翼与海派作家又是依据各自的文学观、创作目的及其都市体验对上海进行了重塑。第二章主要阐明上海形象的文本呈示,即分析左翼与海派文学分别书写了一个怎样的上海。通过对两派文学共同建构的“繁华上海”“苦难上海”与“革命上海”的比较研究,揭示上海形象的同与不同,阐明文学流派内部的话语指向及其精神内蕴。第叁章发掘上海形象的叙写艺术,即左翼与海派文学在艺术层面是如何书写上海的。从叙事、视角、表现技法及语言等方面探究两派文学的美学诉求,体会其在艺术审美上的疏离与融合。第四章概论上海形象建构的独特价值与意义。面对同一城市,两派作家塑造的上海形象是互补并存的,还原了丰富立体的历史全貌图景,映衬出在时代沉浮中不同类别知识分子同样的人文情怀,显现出强烈的文化关怀与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2)
许旸[9](2018)在《未来,一起到上海文学博物馆“精神漫游”》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文学博物馆的筹建签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段新的文学旅程的开启。这个时刻,是上海文学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昨天举行的虹口区文化发展大会上传出消息,虹口区政府与上海市作家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将建设上海文学博物馆,参与策划的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作家孙甘露告(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5-04)
陈子善[10](2018)在《海派文学与海派文化的来龙去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海派"的准确内涵,权威辞书的释义语焉不详,给读者增加了许多困惑。下面从"海派"概念的渊源追溯、"海派文学"的界定及特点、"海派文化"的范围及推广叁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海派"概念溯源"海派"概念的出现需要上溯至十九世纪叁十年(本文来源于《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海派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重在考察好莱坞电影在海派文学作品中的映射方式及呈现形态。电影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拷贝世界",给中国民众的心理世界、生活方式及行为选择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同样投射到海派文学中,具体表现在:好莱坞电影(1)改变了文学中女性的身体仪态;(2)改变了文学中男性审美,从而直接影响到男作家的女性形象塑造;(3)电影院空间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在小说中呈现;(4)好莱坞电影改变了民众日常观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派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屏瑾.流动与沉浮[N].文艺报.2019
[2].刘永丽.好莱坞电影影响下海派文学中的拷贝世界[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
[3].翟猛.重访“海派文学”[N].中国艺术报.2019
[4].邰问欣.从《都市风景线》、《倾城之恋》、《长恨歌》中的女性角色看海派文学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9
[5].吴玉杰,李昊.海派文学的隔空比照——郭敬明《小时代》的症候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欧阳丽花,徐仲佳.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怀旧书写[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7].王丹.郁达夫与海派文学“性文学”创作所受影响因素分析[J].文化学刊.2018
[8].张丹.20世纪30年代左翼与海派文学中的上海形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8
[9].许旸.未来,一起到上海文学博物馆“精神漫游”[N].文汇报.2018
[10].陈子善.海派文学与海派文化的来龙去脉[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