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秀斌[1]2003年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量预测是进行码头、船队以及相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对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进行预测越发显得必要。 在对国内外石油供需现状以及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用系统动力学作为中国石油外贸进出口海运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并建立基于Vensim语言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应用经济计量学等多种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运用Vensim仿真语言对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政策分析工具模拟了加入WTO对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的影响。 本文成功地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其他定量预测方法相结合,对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这还只是系统动力学方法在运量预测领域的一个探索,该方法在其他货种的运量预测和交通运输规划领域还大有可为,故本文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后续的研究方向。
曹元卅[2]2017年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干散货运价指数预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国际贸易量的逐年增加,干散货航运市场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航运业却一直呈现低迷状态,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作为航运市场的经济晴雨表,研究其走势及变化特点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发展规律,为业内人士提供科学参考。干散货航运市场具有完全竞争的特点,其运价由供需关系决定。但不难发现,近年来金融环境、政治格局、全球经济形势等外部因素越来越强地影响着运价指数的走势,其影响力已不容忽视。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可以看到影响干散货运价指数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那么在研究干散货运价指数时,就必须将干散货航运市场看作是一个非线性、多维度的复杂系统,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计量经济的方法研究运价,但这种方法往往忽视了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且对于难以量化的因素束手无策。本文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充分发挥系统动力学在研究复杂动态反馈系统中的优势,深入研究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指数的变化规律和未来走势。本文以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为研究对象,从干散货航运市场的基本理论知识入手,分析其现状并全面剖析影响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各项因素,根据各要素间因果反馈关系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确定系统边界、变量、变量间关系,绘制存量流量图,完成模型。最后为验证模型的真实可靠性,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检验,通过检验后,运用该模型对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指数趋势进行预测,并设置经济、航运、金融等不同情景,看其对运价指数的影响,以此为理论依据给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初良勇, 谢新连[3]2006年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上石油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文中提出分析了石油物流系统的特点及其复杂性,界定了水上石油物流系统,建立了中国水上石油物流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未来中国水上石油物流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靠,可以用来对中国水上石油物流系统的运作机理进行分析和决策.
赵秀颖[4]2008年在《城市道路系统对小汽车交通的承载作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一方面拉动内需加快了城市化和机动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给道路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系统是小汽车等各种地面交通方式的载体,路网规模、布局等决定了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能承载的交通量。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城市空间布局已基本确定,道路长度和路网密度增长幅度有限,而小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显而易见。本文在分析北京市现有道路网络功能和增长趋势的前提下,系统、动态地研究城市道路系统对小汽车交通的承载作用。首先,明确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目标,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路网容量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建立模型所应用的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及其优势,并根据研究需要,明确本文所研究的城市道路承载能力的涵义。然后,从供需平衡角度系统地分析城市道路系统和小汽车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确定交通负荷比和早高峰路网平均车速作为评价指标分析路网运行状态。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工程思想,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Vensim PLE软件为环境,通过系统边界确定、因果关系分析,系统流图的构建等一系列流程,建立城市道路(小汽车)交通与道路承载能力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阐述模型因素之间定量关系和基础参数的确定方法,结合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的实际统计数据对比模型预测结果,证实模型的有效性。运用系统动力学政策分析方法模拟政策变量的改变对交通强度和平均车速的影响,从而得到理想路网运行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
齐超[5]2013年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盐穴储气库单位容量投入最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些年天然气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我国天然气工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长输管道的建设里程数有了大幅提高,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盐穴储气库就是这类工程中对天然气利用最为有效、可靠的调峰和储备手段乙一。我国盐穴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且地质条件比国外复杂,没有可以借鉴的建设经验。因此国内的建设者和运营商面临着巨大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以经济管理理论、运筹学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统计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盐穴储气库的经济指标和库容指标展开研究。首先论文研究分析了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机理、技术方法和经济衡量指标及度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成本模型。其次通过vensim软件,分别对影响盐穴储气库单位容量投入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再次根据经济控制理论和最优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从最优容量和成本控制的角度,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盐穴储气库系统的经济成本及其最优化问题,进而得出最优单位容量投入。最后作者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该研究成果对我国盐穴储气库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范斐[6]2014年在《世界海洋运输格局时空演化》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海洋世纪”的双重作用下,各国利益范围迅猛扩大,海洋运输作为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地位和作用都有了空前提高。所以,本文将世界海洋运输格局的演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掘其所蕴含的“地理空间”属性,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实证与决策分析,从而为世界地理、交通地理与经济地理的学科融合,以及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借鉴。文章结构力求清晰明了,共由八个章节组成。其中,前两章为海洋运输的理论探讨。首先从海洋运输的空间视角、海洋运输的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并总结出世界海洋运输研究现状的不足;其次从交通运输地理理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集装箱运输的规模经济理论展开论述,为下文的实证与决策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框架。第3章到第6章在描述海运贸易与全球海洋货运系统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大区、国家与地区、港口城市叁个层面详细分析了世界海洋运输格局的时空分异、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7章从中国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贸易的角度探讨中国海洋运输的国际空间联系,第8章为结论与展望。第1章绪论。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内容与创新等进行阐述。在研究背景与意义中,从海洋运输是实现全球化的基础,海洋运输航线是国家战略资源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支撑,中国研究世界海洋运输体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叁个方面凸显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理论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指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现有世界交通运输问题研究的不足。随后梳理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内容与创新。第2章是文章的理论分析与总结部分。首先从空间运输联系与经济联系、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交通运输与工业区位、交通运输网络与综合运输体系等方面分析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联系,其次梳理国际分工与贸易所经历的叁个不同阶段,并指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是海洋运输的经济理论基础,从而为后文的世界海洋运输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分析做铺垫。最后从集装箱运输系统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集装箱港口运输体系的形成、港口功能的分化及影响与集装箱港口运输体系的演变阐述了集装箱运输的规模经济理论,为下文的全球港口间集装箱海运贸易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第3章到第6章为世界海洋运输部分。该部分详细分析了世界海洋运输格局的时空分异、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其中第3章首先回顾了全球经济和世界商品贸易的总体情况,其次梳理了世界海运贸易发展的整体趋势、海洋运输量与海运距离以及全球能源贸易流动变化趋势,并从海洋运输流通区域、全球主要海运航线及战略通道、航线类型的划分及全球主要转运市场等方面完整勾勒出了全球海洋货运系统的发展现状。第4章世界大区层面: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区域海洋运输合作。通过对世界18个大区海洋运输装卸载指数的研究发现,世界海洋运输基本呈现出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过渡经济体依次递减分布的格局。全球海洋运输装卸载能力结构耦合度网络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异格局,逐步形成了北美、欧洲、亚洲发展中国家组群的主要大叁角格局以及南美洲北部与东部海岸、过渡经济体、非洲发展中经济体的次叁角格局。第5章国家与地区层面:海洋运输连接指数的时空关联模式。通过对全球157个国家与地区的海洋运输连接指数的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海洋运输连接指数的国家与地区基本按照群状分布,呈现出以东亚-东南亚、西欧、北美为核心的叁极分布格局,且世界海洋运输连接指数的空间相关性日益弱化,空间分布的集聚现象在逐步减弱。第6章港口层面: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地位演变。根据估算所得的全球102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可以看出,全球目前已经形成以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叁个区域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主体,叁个区域内部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支撑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空间格局。全球各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经历一个由近及远的空间递减过程。通过使用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值来衡量一个港口与其他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的水平,可以得出在规模经济的内在作用下,随着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集装箱港口功能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已呈现出一个显着的趋势就是全球集装箱枢纽港与支线港的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多区域集装箱运输贸易组团的海洋运输网络体系。第7章为中国海洋运输的国际空间联系。本章以中国港口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来考察中国海洋运输的国际空间联系,首先揭示了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的国际空间分布以及中国港口在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格局中地位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港口与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水平进行划分,并进一步测度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国际空间联系强度,进而刻画出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国际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第8章结论与展望。本章在总结全文主要结论的基础上,从交通地理、经济地理与世界地理综合交叉集成研究;针对世界海洋运输网络体系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海洋运输与航空运输的世界交通研究;中国国家安全与海上安全研究等方面,指出今后仍将需要进行的深层次、多方面的研究领域方向。
靳玫[7]2007年在《北京市交通结构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城市交通拥挤已成为全球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各国逐渐认识到合理的交通结构是改变交通状况的重要方法。在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结构的转型期,通过科学研究,引导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向符合可持续的合理模式发展,对解决我国21世纪的城市交通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论文即是以此为背景,在“北京市交通结构优化”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完成的,旨在建立北京市交通结构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此模型仿真交通需求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北京市交通结构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明确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并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于所研究问题的适用性,以及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利用陔方法进行建模的基本流程。其次,进行系统结构分析。在对北京市交通结构历史发展及现状和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边界确定和因素分析,确定系统的主要因果关系链,得到相关影响变量的因果关系图,并分析系统的反馈回路。再次,在对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流图,建立基于Vensim语言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型方程式的构造,应用多种方法对模型基础参数进行确定。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合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中的实际统计数据对比模型预测结果,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且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政策分析方法模拟了模型中政策变量的改变对交通结构的影响,并从道路承载力和适应性的角度评价交通结构的合理性,通过在一定的出行总量条件下不同的交通结构形成的道路负荷与从道路建设和道路等级结构得到的道路承载力的对比得到一定的道路条件下不同的交通结构形成的不同的道路交通状态。
杨娟[8]2010年在《基于供需安全的铁矿石进口风险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本文以铁矿石进口风险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生产-消费弹性系数、相关产业相关性和对外依存度等相关基本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中国铁矿石进口的必要性。铁矿石进口风险特征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按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本文从进口源地风险、进口市场风险、运输通道风险、应急储备风险、进口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和非产品市场竞争风险等角度建立了铁矿石进口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铁矿石进口风险进行了评价,旨在为铁矿石进口决策或风险管理者面对未来变幻莫测的铁矿石进口市场及时快速地提供决策依据,有效地预防钢铁企业经济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的损失。
刘奕彤[9]2015年在《液态气体罐柜海运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在各个领域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传统的运输的方式存在的缺陷难以实现供求平衡。因此,液态气体可采用可移动罐柜方式运输,文章通过对新旧运输方式的对比突出新运输方式的优点。鉴于罐柜运输是一种新兴的液态气体运输方式,其高度复杂和特殊的技术要求,是传统液态气体船运输方式所无法涵盖的。换言之,现有调整一般海运、般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适用于液态气体罐柜海运存在不完全合理的地方,液态气体罐柜运输特殊的理化、技术特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现行的相关法律规范还处于技术性规范阶段,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第一、二章分别从罐柜运输的技术和立法方面进行论述,主要针对罐柜运输的特殊技术和理化特性,研究相关的法律问题。第叁章对液态气体罐柜海运下托运人、承运人的定义及主体资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区别于一般危险货物主体的特殊权利进行了论证,提出并讨论了液态气体罐柜海运承运人订立合同后拒绝运输权的有限性和其所享有的狭义的货物处置权。第四章首先研究了液态气体罐柜海运基于其特殊性所具有的不同于普通危险货物运输主体的义务,认为液态气体罐柜海运承运人应具有全程适航义务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液态气体罐柜海运主体“双重适货义务”的理论;同时对于液态气体罐柜承运人的特殊管货与装卸义务、托运人的通知和标签义务、以及对同船非液态气体罐柜托运人的义务都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探讨了液态气体罐柜海运下托运人所承担的严格责任及例外。此外,海运是国际航运贸易,与保险密不可分,没有保险,实践中的航运贸易是无法进行的,因为海上特殊风险大,因此国际航运贸易比国内更需要保险的风险保障。第五章通过研究海上危险货物运输污染责任保险,结合液态气体的特殊性和液态气体罐柜海运主体“双重适货”义务理论,对比分析中英两国直接诉讼与船舶适航保证的异同,构建液态气体罐柜海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罐柜海运托运人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并建议在液态气体罐柜海运保险中引入英国的船舶保证制度。
张森林[10]2006年在《中海油轮船队发展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原油进口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目前中国的绝大部分原油进口量都是由外轮承运的,为了加强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国家提出了“国油国运”的口号,这给中国原油进口运输船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油运公司应该意识到合理进行船队规划,提高船队综合实力,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积极地研究和探讨如何发展船队,船队的合理结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从中海油轮船队的现状出发,结合运输发展的需求,研究和探讨中海油轮船队发展的目标,船队结构及发展步骤等具体问题。通过简单的理论研究为中海油运船队发展规划的实际运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前人在船队规划方面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发展储备型的中海油运公司的油轮船队为本文研究对象。 第二章从我国原油进口运输市场的需求着手分析,对我国原油进口量进行合理预测,为第叁章中海油轮船队的市场份额提供比较明确的依据。 第叁章分析了中海油运船队的发展现状,再与中国国内其它油运企业的规模分析比较后,提出中海油运船队的市场目标份额,根据第二章预测的结果,可以得出中海油轮各原油进口航线上的运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优化方法来确定中海油轮船队未来几年发展的规模。 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中海船队在规划期内的发展策略问题,以购买新船和租船两种途径来扩大船队规模,以规划期内成本支出最小为目标建立动态规划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规划期内每年购买新船和租船的最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研究[D]. 冷秀斌. 大连海事大学. 2003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干散货运价指数预测研究[D]. 曹元卅. 大连海事大学. 2017
[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上石油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J]. 初良勇, 谢新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6
[4]. 城市道路系统对小汽车交通的承载作用研究[D]. 赵秀颖.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盐穴储气库单位容量投入最优化研究[D]. 齐超. 西南石油大学. 2013
[6]. 世界海洋运输格局时空演化[D]. 范斐.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7]. 北京市交通结构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 靳玫.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 基于供需安全的铁矿石进口风险分析与评价[D]. 杨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9]. 液态气体罐柜海运法律问题研究[D]. 刘奕彤. 大连海事大学. 2015
[10]. 中海油轮船队发展规划研究[D]. 张森林. 上海海事大学. 2006
标签:贸易经济论文; 系统动力学论文; 港口论文; 海运论文; 海洋污染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集装箱运输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能源论文; 航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