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壳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壳素,丙烯酰胺,曲霉,纤维,乙基,水浴,水溶性。
甲壳素论文文献综述
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1](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玉米醇溶蛋白的强疏水性,其纳米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稳定性较差,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破乳现象。研究表明多糖、蛋白等表面活性物质的复配可以改善该乳液的稳定性。本研究将甲壳素纳米纤维与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皮克林乳液,研究其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大大提升玉米醇溶蛋白乳液的稳定性。pH条件对玉米醇溶蛋白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及其复配物的稳定性及微观形貌有很大影响。玉米醇溶蛋白粒子在pH≥6时,出现很大的团聚,并沉淀。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避免粒子的聚集。不同pH条件下形成的复配物对乳液的稳定性和消化特性有明显差别。pH 8条件下所得复配物对油脂水解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种不同形貌皮克林乳化剂复配及pH调节可以调控乳液的特性及油脂消化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杨斯乔,李海朝[2](2019)在《温度对甲壳素/明胶复合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明胶为原料(基体),以甘油作为增塑剂,甲壳素作为增强相,制备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甲壳素/明胶复合膜。在5、20、35(±1)℃环境之中,测试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WVP)、水溶性和失水率,探究温度对甲壳素/明胶复合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较大,35℃时拉伸强度为77.34~44.44 MPa,但断裂伸长率较低(13.35%~2.75%),5℃时拉伸强度为6.06~4.75 MPa,断裂伸长率为111.4%~64.2%,低温时断裂伸长率较大,但拉伸强度较小,高温则相反;WVP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水溶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甲壳素含量越大,复合膜内的水分子含量越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10期)
杨斯乔,李海朝[3](2019)在《甲壳素-明胶复合膜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胶为基体,甘油为增塑剂,甲壳素为增强相,制备可食用、易降解的功能性复合膜,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甲壳素来制备甲壳素-明胶复合膜,探讨复合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热缩、热差式扫描(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er,DSC)以及膜的宏观、微观图像、吸水性、甲壳素-明胶溶液的黏度等反应膜的性能及规律。结果表明:甲壳素含量为0.5%的复合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黏度值等方面性能较好,对比空白样抗拉强度增强67.4%,断裂伸长率增强80.6%。(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8期)
郭丽[4](2019)在《甲壳素纤维热湿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控制水浴温度及水浴时间设计正交试验,对甲壳素纤维的吸湿性能、强力性能、微观形态、X射线衍射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60℃、80 min水浴可获得断裂强力较高的甲壳素纤维,且随着水浴时间及温度的变化,纤维的断裂伸长不明显。因此,对甲壳素纤维进行后加工的过程中,为保证纤维具有较强的可纺性和获得更大的断裂强力值,可选择60℃水浴,处理80 min。(本文来源于《天津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韩晓梅,吴小禾,李文亚,孙一丹,桑亚新[5](2019)在《电解水在利用虾壳提取甲壳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一种生产甲壳素的环保处理工艺,以虾壳为原料,将电解水处理作为核心技术,用于脱除虾壳中矿物质与蛋白质。结果表明,1%NaCl制备的酸性、碱性电解水较0.1%NaCl制备的酸性、碱性电解水脱矿物质及脱蛋白程度更高。在20 V电压,先用1%NaCl制备的酸性电解水脱矿物质6 h后再用碱性电解水脱蛋白质6 h,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提取率为19.46%,矿物质脱除率为99.64%,蛋白质脱除率为97.99%,甲壳素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3.67%,灰分含量为0.97%,水分含量为4.82%,铅、砷元素含量分别为5.1 mg/kg和0.025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且节省盐酸使用量96.48%。相比而言,交换酸性、碱性电解水处理顺序,提取的甲壳素脱矿物质和脱蛋白程度均有所下降。此外,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方法提取的甲壳素的理化性质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6期)
孙瑞朋,孙静,赵连魁,李东军,怀乔[6](2019)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患者创面经过碘伏消毒后,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坏死腐皮及异物,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同样清理创面后,外用无菌油纱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66±3.59)%、(93.69±3.24)%、(99.46±0.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0)%、(90.63±4.25)%、(98.57±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38、2.90,P=0.010、0.001、0.006);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11±1.89) d,短于对照组(13.51±1.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为(3.29±0.52)分,低于对照组(3.86±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2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瘢痕生长,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丽华,王俊钦,杨茂,柯妮,张波[7](2019)在《甲壳素和壳聚糖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材料化以及衍生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壳素和壳聚糖是可再生的大分子生物质资源.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强烈氢键作用,甲壳素和壳聚糖不能溶解在水或常规有机溶剂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对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优良的溶解作用.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对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溶解性能和溶解机理,概述了均相溶液体系中纤维、膜、凝胶等材料的制备以及酰化、接枝共聚、交联、降解、希夫碱化等多种衍生化反应,总结了离子液体在甲壳素和壳聚糖化学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喻宁波[8](2019)在《甲壳素醚类衍生物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固定相(Chiral Stationary Phase)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分离纯化手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多糖异氰酸酯类衍生物类手性固定相,特别是纤维素、直链淀粉异氰酸酯类衍生物的手性固定相具有较强的手性分离能力。但因异氰酸酯类原料毒性大,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都有强的刺激作用,且价格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糖酯类衍生物手性材料的发展。甲壳素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其结构与纤维素类似,且甲壳素醚类衍生物的醚化剂都是一般的有机试剂,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毒性和污染要低得多。甲壳素结构单元中存在多个手性碳原子,加上甲壳素醚类衍生物高分子链的螺旋结构及各种醚基团围绕着主链形成许多可能的手性空穴,使得甲壳素醚类衍生物作为手性分离介质成为可能。本论文成功制备出了3种甲壳素醚类手性固定相,并研究了其手性拆分能力。主要内容如下:(1)综述了手性分离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系统地归纳了手性拆分的方法,详细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常用的拆分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着重论述了手性固定相的相关性质和发展趋势;(2)制备了羟乙基甲壳素手性固定相。在NaOH/尿素-水溶剂体系下,以环氧乙烷为醚化剂,成功均相制备了羟乙基甲壳素,并改变制备工艺,制备不同取代度和不同分子量的羟乙基甲壳素。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然后将羟乙基甲壳素涂覆于氨丙基硅胶表面,采用湿法装柱,制备了羟乙基甲壳素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初步探讨了该手性固定相对包括醇类、胺类、氨基酸类和酚类等16种外消旋体的拆分性能。接着从影响手性拆分的两个因素,固定相本身和色谱条件进一步分析手性拆分性能。结果表明:在初次实验中,以正己烷/异丙醇(90:10,V/V)为流动相,有5种外消旋体得到拆分,其中胺类和酚类各2种;改变流速后外消旋体的拆分种类达到了8种;在甲醇为流动相的反相色谱条件下新增对2种氨基酸的拆分;而制备工艺对色谱柱手性分性能的影响不明显。表明了该手性固定相具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3)制备了羟丙基甲壳素手性固定相。在NaOH/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成功均相合成了羟丙基甲壳素,利用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甲壳素衍生物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采用涂覆法将制备的羟丙基甲壳素均匀涂覆于氨丙基硅胶表面,制备了羟丙基甲壳素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探讨其对包括醇类、胺类和酯类等7种外消旋体的拆分性能。结果表明,在正相条件下,以正己烷/异丙醇(90:10,V/V)为流动相,成功拆分了2种胺类外消旋体,表明该手性固定相对试验样品中的部分胺类手性化合物有较好的手性拆分能力;(4)制备了羧甲基甲壳素手性固定相。在NaOH/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以氯乙酸为醚化剂,成功均相合成了羧甲基甲壳素。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然后将羧甲基甲壳素涂覆于氨丙基硅胶表面,制备了羧甲基甲壳素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探讨其对包括醇类、胺类、醚类、氨基酸类和酚类等12种外消旋体的拆分性能。结果表明,在正相条件下,以正己烷/异丙醇(90:10,V/V)为流动相,有5种外消旋体得到拆分,其中醇类2种、胺类2种、酚类1种。表明该手性固定相对试验样品中的胺类和部分醇类手性化合物有较好的手性拆分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6-30)
石杰,喻宁波,邓杰,李国祥[9](2019)在《丙烯酰胺改性甲壳素聚电解质的流变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丙烯酰胺改性甲壳素(AMC)聚电解质溶液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AMC水溶液的线性粘弹流体应变范围为0~25%,溶液由粘性流体向弹性流体转变的临界质量分数为3 wt%.AMC水溶液在极低质量分数时溶液呈现出牛顿流体行为,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AMC水溶液逐渐向假塑性流体行为转变.外加盐的物质的量浓度在高剪切速率区对AMC溶液的稳态流动行为影响较小,在低速率区,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和0.6 mol/L的NaCl会增加AMC溶液的表观粘度.频率扫描和温度扫描结果显示,随着AMC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的交点逐渐向低频区移动,3 wt%、4 wt%的AMC水溶液的凝胶转变温度分别为20℃和30℃.(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于颖,李理,荣绍丰,管世敏[10](2019)在《从赭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甲壳素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从发酵菌丝中提取甲壳素的工艺。方法 :以曲霉菌丝体为原料,破壁处理,然后分别采用HCl溶液和NaOH溶液处理脱除矿物质和蛋白质,提取甲壳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酸处理和碱处理条件,最终确定了甲壳素提取工艺:HCl浓度为1.0 mol/L,固液比1∶20,处理温度10℃,浸泡时间12 h;抽滤去除酸液,用纯化水清洗菌体粉末至pH中性;NaOH浓度为2.0 mol/L,固液比1∶20,处理温度20℃,浸泡时间5 h,连续处理3次。结果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甲壳素灰分含量0.98%,残留蛋白质含量0.64%,菌体收率为41.15%。结论 :该提取工艺制备得到的甲壳素产率高,灰分和杂蛋白含量少,且品质、色泽、残留灰分等方面优于虾蟹壳,提取工艺相对环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甲壳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明胶为原料(基体),以甘油作为增塑剂,甲壳素作为增强相,制备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甲壳素/明胶复合膜。在5、20、35(±1)℃环境之中,测试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WVP)、水溶性和失水率,探究温度对甲壳素/明胶复合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较大,35℃时拉伸强度为77.34~44.44 MPa,但断裂伸长率较低(13.35%~2.75%),5℃时拉伸强度为6.06~4.75 MPa,断裂伸长率为111.4%~64.2%,低温时断裂伸长率较大,但拉伸强度较小,高温则相反;WVP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水溶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甲壳素含量越大,复合膜内的水分子含量越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壳素论文参考文献
[1].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杨斯乔,李海朝.温度对甲壳素/明胶复合膜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9
[3].杨斯乔,李海朝.甲壳素-明胶复合膜性能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4].郭丽.甲壳素纤维热湿性能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9
[5].韩晓梅,吴小禾,李文亚,孙一丹,桑亚新.电解水在利用虾壳提取甲壳素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6].孙瑞朋,孙静,赵连魁,李东军,怀乔.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
[7].张丽华,王俊钦,杨茂,柯妮,张波.甲壳素和壳聚糖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材料化以及衍生化[J].中国科学:化学.2019
[8].喻宁波.甲壳素醚类衍生物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
[9].石杰,喻宁波,邓杰,李国祥.丙烯酰胺改性甲壳素聚电解质的流变性质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于颖,李理,荣绍丰,管世敏.从赭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甲壳素的工艺研究[J].上海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