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席审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议,权利,辩护权,追逃,诉权,程序,刑事诉讼法。
缺席审判论文文献综述
曹璨[1](2019)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救济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出于我国当下反腐追逃的背景,以及对司法资源合理分配的目的,明确规定了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缺席审判是在被告人未到庭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审判。缺席审判程序一改传统两造辩论的刑事诉讼格局,在被告人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因此,对于(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11-28)
张鑫浩,张丽萍[2](2019)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途径:解构与补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的《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新增缺席审判制度,立法在当事人权利保障及救济内容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在适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途径时,上诉权提起主体的瑕疵性、救济权行使期限的缺失性、异议权适用条件的恣意性均属制度规范的盲点。文章从刑事缺席审判救济途径的立法入手,分析救济途径中存在的体制障碍,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措施,如适度微调上诉权的主体范围、严格限制权利人的上诉期限及有效限缩被告主体的异议权等,以对完善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途径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吉喜[3](2019)在《刑事缺席审判的理论依据:类型及其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利放弃、价值权衡以及权利放弃兼顾无出庭必要是刑事缺席审判的叁种理论依据。通过分解《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法国刑事诉讼法》、《德国刑事诉讼法》和《日本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体系以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欧洲人权法院和欧盟法确立的刑事缺席审判规则发现,除了《德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以权利放弃理论为依据的缺席审判制度,《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日本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以价值权衡理论为依据的缺席审判制度之外,上述叁种理论依据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和规则中均有明确的体现。被告人因扰乱法庭秩序而被逐出法庭后的缺席审判虽然应当属于以价值权衡理论为依据,但是实际上其理论依据被拟制为了权利放弃理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叁种类型的缺席审判中,只有前两种类型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缺席审判:前者的理论依据是权利放弃理论和价值权衡理论,后者以权利放弃理论为依据。对刑事缺席审判理论依据的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比较法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范旭[4](2019)在《权利平衡视角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中被告人权利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与对席审判相对的一种新型的审判方式,该制度因为被告人缺席审判,故应该强化对缺席被告人权利的保障。缺席被告人权利保障主要集中在知悉权、辩护权及上诉权叁个方面。法官在应用该制度过程中应从完善诉讼文书送达机制、适当扩大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定案证据确实充分叁个方面平衡控辩双方权利,充分保障缺席被告人权利不受侵犯。(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周明[5](2019)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与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关系及衔接》一文中研究指出追逃追赃工作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领域的热点问题,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自2012年确立以来,对追逃追赃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和程序支撑。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又确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两个程序的关系以及如何衔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司法实践要把握: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是一项独立的审判程序,不是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前置程序,而两个程序的制度设计使得追逃追赃更多地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而非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11期)
王新清,胡晴晴[6](2019)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以被告人在境外案件为对象展开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写入刑事诉讼法,代表了我国打击腐败,严惩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的决心,也意味着中国特色刑事审判制度不断完善。虽然缺席审判程序在理论上具有正当性,但由于其缺乏对席审判程序中的两造对抗,容易在实践中造成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侵犯。为防范这一问题发生,应通过把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近亲属,设立公告送达方式,加强对被告方知悉权的保护;通过设立诉讼辅助人制度和强制辩护制度,加强对被告人辩护权的保护;通过设置30日上诉期及建立境外被告人上诉认证制度,加强对被告人上诉权的保护;通过设立更为科学严谨的程序,加强对被告人(罪犯)到案后的权利保障。(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9年06期)
王强[7](2019)在《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异议权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异议权是缺席审判程序中当事人享有的特殊救济权,但我国法律对异议权的规定很笼统,存在适用范围不明确、适用没有限制,以及适用程序、前置程序和辅助措施缺位等问题。建议遵循异议特定、异议停止执行及异议有限的原则,明确异议权的适用范围、对异议权进行适当限制、构建适用程序、建立权利告知程序、畅通法律帮助等,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规范异议权的适用,做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晶[8](2019)在《缺席审判与引渡追逃的紧张关系及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大反腐败和国际追逃工作的力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缺席审判程序。但缺席审判程序能否实现此次修法的预期目标,学术界存在分歧。国际实践表明,缺席审判与引渡追逃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缺席审判不仅是常见的拒绝引渡理由之一,还可能因为不符合"公平审判要求"影响引渡合作的展开。对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缺席审判程序存在"送达规则不能保障被告人知情权""审前阶段被告人的辩护权缺失"等问题,可能妨碍我国与外国的引渡合作。为改进我国现行的缺席审判程序,提高外国对我国缺席判决的司法认同,中国应建立"确保已知"的缺席审判适用前提,允许律师辩护权延伸到审前阶段并积极发挥申请重审权的权利救济作用,以突破缺席审判对引渡追逃造成的障碍,实现通过缺席审判进行反腐败追逃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裴显鼎,王秀梅[9](2019)在《全球视阈中的缺席审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历史上第一例缺席审判实践肇始,关于缺席审判的合法性问题在各国立法上的肯定与否定就始终在争议中博弈前行。然而,随着近年来跨国犯罪的增长,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缺席审判的启用对全球有效打击犯罪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腐败与经济犯罪嫌疑人的出逃和资产转移以及对外国恐怖主义战斗员属地和属人管辖的障碍,再次引发法学界及社会各界对缺席审判的关注。缺席审判的立法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司法实践,也暴露出作为缺席审判症结的送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保障程序正义和适用补救措施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国家适用的经验,恰当适用缺席审判应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尝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雨西[10](2019)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缺席审判程序的实质为缺席诉讼程序。我国在司法审判中越来越多的犯罪嫌疑人逃离海外,如果因此就中止审理,诉讼效率会受影响而降低,也会增加讼诉的时长和诉讼的成本,最直接的损害了被害人享有的合法权益。所以,建立缺席诉讼程序是我国打击贪腐,追缴流失海外的犯罪所得财产必然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1期)
缺席审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的《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新增缺席审判制度,立法在当事人权利保障及救济内容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在适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途径时,上诉权提起主体的瑕疵性、救济权行使期限的缺失性、异议权适用条件的恣意性均属制度规范的盲点。文章从刑事缺席审判救济途径的立法入手,分析救济途径中存在的体制障碍,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措施,如适度微调上诉权的主体范围、严格限制权利人的上诉期限及有效限缩被告主体的异议权等,以对完善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途径有所助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席审判论文参考文献
[1].曹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救济制度的完善[N].人民法院报.2019
[2].张鑫浩,张丽萍.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途径:解构与补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
[3].张吉喜.刑事缺席审判的理论依据:类型及其运用[J].比较法研究.2019
[4].范旭.权利平衡视角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中被告人权利保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5].周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与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关系及衔接[J].社科纵横.2019
[6].王新清,胡晴晴.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以被告人在境外案件为对象展开的分析[J].南都学坛.2019
[7].王强.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异议权的适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郭晶.缺席审判与引渡追逃的紧张关系及突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9].裴显鼎,王秀梅.全球视阈中的缺席审判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10].赵雨西.刑事缺席审判制度问题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