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多输入输出论文-徐晴

分布式多输入输出论文-徐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多输入输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自主体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等价传递函数,一致性

分布式多输入输出论文文献综述

徐晴[1](2018)在《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对具有单输入单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是针对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基于频域分析方法,本文针对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分别提出了分布式低阶控制器和时滞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针对高维的方和非方多变量复系数多时滞系统,基于等价传递函数方法,提出了分布式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利用等价传递函数(Equivalent Transfer Function,简称ETF)与被控对象传递函数的关系,提出一种ETF算法并推导出ETF模型的表达式。针对具有多时滞复系数形式的各个等价传递函数,基于Hermite-Biehler推广定理,解析得到比例增益(k_p)的稳定范围。针对每个k_p值,确定具有线性特性的积分增益(k_i)和微分增益(k_d)在二维平面内的稳定域。遍历该范围内的每个k_p值,得到镇定整个多变量系统的PID控制器叁维稳定集合。基于多变量系统PID控制器的镇定结果,提出了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分布式控制器设计方法。针对具有双输入双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设计了分布式控制器。基于矩阵理论知识,将多自主体系统分解成与拉普拉斯矩阵的特征值有关的多个子系统并将其转化为各个改进的子系统稳定性分析问题,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通过求解所有改进子系统的控制参数稳定域的交集给出多自主体系统PID控制器的稳定范围。选取稳定域范围内的参数,均能保证自主体的两个输出分别达到一致。针对具有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个数均大于2)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进一步设计了跟踪控制器并给出线性多自主体系统实现一致性跟踪的充分必要条件。多自主体系统的镇定问题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独立子系统的零稳态误差控制问题。通过求解各个改进子系统的控制参数交集给出多自主体系统PID控制器的稳定范围。选取稳定域范围内的参数,均能保证自主体的各个输出分别达到跟踪一致。针对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提出了一类二时滞DPR(Double Proportional Retarded)控制器。针对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结合网络拓扑矩阵和等价传递函数理论,可得到相互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看作向量迭加并构成叁角形。基于叁角形的性质,可得到二时滞控制器的稳定域。通过选取稳定域范围内的合适参数,均能保证多自主体系统的各个输出分别达到一致。本文解决了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器设计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控制参数的稳定范围。由于分布式PID控制器和二时滞控制器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低,容易实现等优点,所提出的协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工业应用中的多自主体系统的协同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5-18)

白冰[2](2016)在《基于485总线的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流,输入输出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支持产品,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应用领域包括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物流储运等等,第一、二、叁产业都有着大量需求。现阶段国际主流自动化设备供应商都开发了自己的分布式输入输出产品,国内市场中也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基于这一现状,开发拥有自主独立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输入输出产品既具有市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当前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阐述了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市场现有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及优点和不足;确立了本课题设计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型号划分方法;研究了信号输入输出、上位机通讯、报警、保护与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本课题设计产品的实现方案;设计了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的硬件电路并编写了相应的运行软件;最后,测试了整个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的性能指标。本论文采用STM32F103R8T6 ARM芯片为主控MCU,加上VP3088、VN751S、CS5534、AD5422及外围扩展电路组成硬件。软件部分通过合理设计通信协议达到快速准确收发信息的目的,并通过相应的指示灯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和信号收发情况。最终本课题制作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多种型号的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工业现场模拟量、数字量信号的输入输出需求。并且参照本课题提出的性能指标,逐一搭建测试平台,对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通讯功能、保护能力、错误报警能力、输入输出精度等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整套系统设计正确,功能稳定可靠,符合实际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周跃海,伍飞云,童峰[3](2015)在《水声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分布式压缩感知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采用多个阵元进行多发多收空间复用信道可在极其有限的通信带宽下实现高速水声通信,但由于同时存在通道间干扰和多径干扰,水声MIMO信道估计变得困难。提出利用MIMO水声信道多径稀疏结构存在的相关性,在经典联合稀疏模型的基础上对MIMO观测矩阵进行重组,从而建立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单载波水声MIMO通信信道联合稀疏模型;同时,针对信道响应中具有相同多径位置的稀疏部分和特有稀疏部分设计区分性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进行联合重构,进一步抑制通道间干扰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海上实验进行本方法有效性的验证,实现16 kbps的MIMO水声通信。通过算法推导、仿真和实验可得到结论:利用MIMO水声信道多径相关性进行分布式压缩感知估计可提高估计性能。(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薛永华,安昕,王国庆,周伟,关键[4](2015)在《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天波超视距雷达海杂波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波超视距雷达,采用数字射线追踪计算各收发通道相对于观测海面的入射和返回散射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导出任意收发通道一阶和二阶双基地海杂波归一化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表达式;在与收发传播路径的多普勒传递函数相卷积后,结合雷达方程得到接收端的海杂波功率谱密度;最后,根据该功率谱密度仿真接收端海杂波加噪声的随机时间序列,并对其特性进行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高昊,王剑,高艳涛,张旭东[5](2014)在《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的侦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利用空间分集增益,提高检测和估计的性能,从而在电子对抗中产生了诸多优势。该文针对分布式MIMO雷达的侦察问题,首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侦察方案,建立起侦察一方与雷达一方的互动机制。该方案采用一个接收阵列采集雷达信号,并通过对雷达发射机数目和方位的估计,实现在空间上对多个雷达信号的分离,继而判断出是否存在分布式MIMO雷达。分别从侦察一方与雷达一方的角度出发,提出侦察与反侦察的策略和算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对更多的接收阵元数以及选用改进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可以提高侦察能力;采用非均匀、大范围的MIMO雷达布阵方式以及利用MIMO雷达的选择性分集和波形优化可以提高雷达的反侦察能力。(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0期)

周升辉,杨强,邓维波[6](2012)在《压缩感知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高频雷达信息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高频雷达的空间分辨力,将分布式多载频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应用于高频雷达。推导了分布式多载频MIMO雷达回波表达式,利用空间波数理论分析该体制不同区域的空间分辨能力。依据空间分辨力将观测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构造速度信息的超完备字典。针对多角度同一分辨单元不同多普勒回波能量无法聚集及二维目标速度搜索导致的计算量过大问题,应用压缩感知算法,通过凸优化理论求解出不同信道下回波的散射系数,较好的解决了分布式MIMO雷达系统检测前相参综合问题。多视角频谱缺失导致目标回波较高旁瓣问题,也得到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吴涛[7](2007)在《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中子模块输入输出阻抗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功率电子变换技术的发展,构建大型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已经成为现实。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电力电子模块,构建大型供电系统的成本居高不下,并且系统的可靠性也难以得到保证。直到美国海军提出了电力电子积木的概念后,系统集成的概念已经越来越被认可。美国海军的贡献实际上主要提出了一种在模块层次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本文提出从系统层次实现系统集成的新概念,即选择电力电子模块的输入、输出阻抗作为标准化的对象。基于上述思想,本文研究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揭示和电力电子模块输入、输出阻抗的规律,为制定输入、输出阻抗的设计标准提供依据;通过实验验证揭示的规律的正确性。本文第二章分析Buck类DC-DC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的特性。第叁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以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为例,分析了输出功率等级、开关频率和控制方式对闭环输出阻抗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测试样机的输出阻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第四章借鉴第叁章的分析思路,以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为例,分析了功率等级、开关频率和控制方式叁个因素对Buck类DC-DC变换器闭环输入阻抗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第五章研制了由全桥DC-DC变换器和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级联的小型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为减小后级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输入电流断续而导致的电流谐波含量,在两级变换器之间加入了输入滤波器。本章详细讨论输入滤波器的设计要点,给出两个设计实例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输入滤波器的引入,会导致后级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的输入阻抗在中频段的范围内减小,不会对系统的稳定性有所影响,但会对系统的动态特性有所影响;具体设计时,必须从保证系统动态性能和输入电流纹波的要求来折衷考虑。(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7-03-01)

段作义,唐少刚,刘鹂[8](2006)在《分布式交互仿真应用系统输入输出模型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分布式交互仿真中输入输出设备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给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带来诸多困难。在研究分析已有原语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定义逻辑设备坐标系及其中的归一化函数强化了设备无关性,提出了一个分布式交互仿真应用系统输入输出层次模型,并基于COM技术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实现。应用效果表明,该模型体现了设备无关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满足具体的分布式交互仿真应用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赵昆,邱玲,朱近康[9](2005)在《多输入多输出天线蜂窝系统中的分布式功率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蜂窝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基于信号干扰比(SIR)测量的功率控制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文提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蜂窝系统中的基于SIR 测量的分布式功率控制(DPC)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移动台或者基站的发射功率可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的其中之一:(1)最小化所有基站或者移动台的平均接收SIR 中断概率;(2)在满足目标SIR 要求的前提下最小化平均发射功率。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DPC 方法在低的计算复杂度下, 可以达到降低SIR 中断概率和减小发射功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涂晓东,李乐民[10](2003)在《一种输入输出排队交换机中分布式分组调度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共享缓存(shared memory)做为交换机构(switching fabric)的输入输出排队交换机,该文给出了一个分布式分组调度方法DHIOS(Distriduted Hierarchical Ingress and OutputScheduling)并做了详细的仿真。表明DHIOS可以支持变长分组,能够确保业务流的QoS,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分布式多输入输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流,输入输出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支持产品,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应用领域包括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物流储运等等,第一、二、叁产业都有着大量需求。现阶段国际主流自动化设备供应商都开发了自己的分布式输入输出产品,国内市场中也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基于这一现状,开发拥有自主独立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输入输出产品既具有市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当前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阐述了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市场现有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及优点和不足;确立了本课题设计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型号划分方法;研究了信号输入输出、上位机通讯、报警、保护与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本课题设计产品的实现方案;设计了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的硬件电路并编写了相应的运行软件;最后,测试了整个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的性能指标。本论文采用STM32F103R8T6 ARM芯片为主控MCU,加上VP3088、VN751S、CS5534、AD5422及外围扩展电路组成硬件。软件部分通过合理设计通信协议达到快速准确收发信息的目的,并通过相应的指示灯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和信号收发情况。最终本课题制作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多种型号的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工业现场模拟量、数字量信号的输入输出需求。并且参照本课题提出的性能指标,逐一搭建测试平台,对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通讯功能、保护能力、错误报警能力、输入输出精度等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整套系统设计正确,功能稳定可靠,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多输入输出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晴.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个体的多自主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器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8

[2].白冰.基于485总线的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D].天津大学.2016

[3].周跃海,伍飞云,童峰.水声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分布式压缩感知估计[J].声学学报.2015

[4].薛永华,安昕,王国庆,周伟,关键.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天波超视距雷达海杂波仿真[J].电波科学学报.2015

[5].高昊,王剑,高艳涛,张旭东.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的侦察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周升辉,杨强,邓维波.压缩感知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高频雷达信息处理[J].电波科学学报.2012

[7].吴涛.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中子模块输入输出阻抗的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8].段作义,唐少刚,刘鹂.分布式交互仿真应用系统输入输出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6

[9].赵昆,邱玲,朱近康.多输入多输出天线蜂窝系统中的分布式功率控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

[10].涂晓东,李乐民.一种输入输出排队交换机中分布式分组调度方法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

标签:;  ;  ;  ;  

分布式多输入输出论文-徐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