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准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化学性能,Ti基准晶,渗锂,复合材料
基准晶论文文献综述
翟晓杰[1](2019)在《渗锂及复相材料改善Ti基准晶储氢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基正二十面体准晶的特殊结构使其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但在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中,以包含正二十面体准晶相Ti-V-Ni和Ti-Zr-Ni合金为主合金材料,通过准晶空隙中渗锂、添加过渡金属氢化物以及元素替代方式制备Ti基准晶复合材料并讨论其电化学储氢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电弧熔炼和急冷技术制备Ti_(55)V_(10)Ni_(35)和Ti_(1.4)V_(0.6)Ni准晶薄带,通过熔盐电渗方法将金属锂渗入到准晶空隙中,可逆的化学反应Li~++H~-←→LiH可使氢吸附解吸附(电荷转移)反应速率提高。渗锂电流密度分别为0.3 A/mg、0.6 A/mg、0.9 A/mg时制得Ti_(55)V_(10)Ni_(35)-Li复合材料合金电极在放电电流密度为30 mA/g时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257.7 mAh/g(0.3 A/mg)、301.8 mAh/g(0.6 A/mg)和238.7 mAh/g(0.9 A/mg)较无添加时Ti_(55)V_(10)Ni_(35)的219.8 mAh/g有大幅度提升,由此确定最佳渗锂电流密度为0.6 A/mg。同时研究发现Ti_(1.4)V_(0.6)Ni-Li(0.6 A/mg)复合材料合金电极在放电电流密度为30 mA/g时最大放电容量较无添加时Ti_(1.4)V_(0.6)Ni的276.8 mAh/g提升到307.1 mAh/g。2.熔盐电渗方法可提高准晶电极电化学性能但实验方法较复杂,过渡金属氢化物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起到催化和协同作用,因此考虑在Ti_(1.4)V_(0.6)Ni准晶合金中适量添加TiH和ZrH_2。研究表明TiH和ZrH_2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5 wt.%和10 wt.%时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放电能力。Ti_(1.4)V_(0.6)Ni和Ti_(1.4)V_(0.6)Ni+15 wt.%TiH电极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278.6 mAh/g和339.8 mAh/g,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5.6%和86.7%,高倍率放电能力由75.0%提升到85.6%;同样Ti_(1.4)V_(0.6)Ni+10wt.%ZrH_2复合材料合金电极较无添加时的Ti_(1.4)V_(0.6)Ni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3.LiH含有极高的氢重量密度,锂离子位于准晶晶格的空隙中可产生羟基离子并生成LiOH沉积在孔洞中以防止碱液腐蚀合金电极,准晶合金中添加LiH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Ti_(55)V_(10)Ni_(35)和Ti_(55)V_(10)Ni_(35)+6 wt.%LiH电极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220.1mAh/g和292.3 mAh/g,复合材料循环容量保持率较无添加时相比由73.9%提高到87.1%,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由78.1%增加到87.8%;放电电流密度为30 mA/g时Ti_(41.5)Zr_(41.5)Ni_(17)与Ti_(41.5)Zr_(41.5)Ni_(17)+10 wt.%LiH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96.5 mAh/g和146.6 mAh/g,添加LiH后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由62.7%提升到76.3%。4.Pd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导电性,Pd和/或MWCNTs的协同作用可提高准晶合金电极的储氢能力。采用机械合金化和退火工艺合成Ti_(49)Zr_(26)Ni_(25)准晶,采用机械球磨法将不同比例Pd和/或MWCNTs的混合物加入合金粉末中,Ti_(49)Zr_(26)Ni_(25)+a MWCNTs+b Pd(a+b=5%)复合电极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Ti-V-Ni合金中适当添加Fe可有效提高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降低成本,改善电化学性能。Fe和V的电化学协同作用比纯V效果好且Fe的氧化层会最大程度的保护合金电极不受腐蚀。(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12-01)
马德志,王峰,王志,刘正,毛萍莉[2](2018)在《镁基准晶对AM50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普通凝固方法制备含高体积分数准晶相的Mg-48Zn-13Y(MZY)准晶中间合金。利用OM、SEM、EDS、XRD及拉伸试验研究了MZY准晶对AM50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AM50合金中添加MZY准晶后,组织中可保留Mg_3Zn_6Y准晶相,并使合金组织得到明显地细化;组织中β-Mg_(17)Al_(12)相的数量减少,且形貌由粗大连续网状向断续条状及颗粒状转变。其中,当MZY准晶加入量为6%(质量分数)时,合金组织最为细小,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达到峰值,分别为202.92 MPa、100.57 MPa和10.8%,其比AM50合金分别提高了24.59%、74.9%和66.15%。外加MZY准晶改善AM50合金力学性能的原因可归结于组织细化、β-Mg_(17)Al_(12)相数量及形貌的改善、以及与镁合金基体具有良好润湿性的准晶相的弥散强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孙连山[3](2016)在《Ti基准晶合金电化学性能及表面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Ti基准晶合金由于具有极高的气态储氢量而备受关注,但难活化、室温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其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而且Ti基准晶复相合金的电化学活化性能以及容量衰退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为此,本论文中,重点研究了Ti基准晶复相合金的电化学储氢活化性能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循环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的表面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分别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急冷甩带法制备了Ti40.83Zr40.83Ni18.34准晶合金,发现急冷甩带法制备的合金具有更好的结晶性,为纯二十面体准晶相。合金的室温放电容量只有50 m Ah g-1,即使经过热碱活化也没有得到改善。针对合金的电化学活性差以及表面容易生成致密的氧化层等因素,将合金颗粒球磨粉碎后进行氧化石墨烯包覆处理,发现用干磨或湿磨都会降低合金的放电容量,但用乙醇为分散剂湿磨对合金结构破坏较弱而且能得到尺寸适合包覆的粒径,可以保证电极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用急冷甩带法制备了Ti1.4V0.6Ni合金,合金晶体结构中除了二十面体准晶相还有Ti Ni相或非晶相的存在。用置换还原法对合金进行了表面化学镀铜处理,通过控制Cu2+的浓度得到了不同质量比的镀层。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合金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主要是由于活性物质V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溶解以及合金粉化造成的。而且V的溶解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活化过程中的一次性溶解,第二步是在循环过程中的缓慢溶解。合金表面镀铜对第二步溶解具有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当镀铜含量为10 wt.%时,第二步中的V溶解几乎被完全抑制。合金经过100次充放电测试,容量保持率较空白合金提升了23%。包覆层也可以有效抑制合金的表面氧化和粉化。采用液相还原法在Ti1.4V0.6Ni合金表面化学镀镍,通过控制Ni2+的浓度以及反应条件可以获得质量可控的镀层。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测试,镀镍合金的容量保持率提升了35%。镀镍层比镀铜层更稳定,可以有效的抑制氧化膜的产生、合金颗粒的粉化以及V的溶解,其原因是合金富Ni层与镀镍层同时在循环过程中对合金起到了保护作用。采用等离子体气相沉积(PECVD)在Ti1.4V0.6Ni合金电极表面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非晶碳膜。碳膜平整、致密,主要由sp2和sp3杂化碳组成,随着膜厚度增加,sp3碳含量上升。电化学测试表明,碳膜可以有效降低合金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但是随着sp3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电极极化增大。碳膜对活性物质的溶解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其结构经过100次循环后还能保持稳定包覆的状态。采用电化学沉积在Ti1.4V0.6Ni合金电极表面实现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包覆,制备的包覆层平整而且缺陷很少。从测试结果中发现,用HI作为还原剂可以得到还原效果很好的石墨烯膜,而且处理过程中不存在劣化合金放电性能的副反应。在电化学测试中,包覆层减小了合金电极的阻抗和电压极化,经过50次循环测试后,石墨烯包覆的电极保持有145 m Ah g-1的放电容量,比未包覆电极的放电容量高出13.8%。(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周丹[4](2015)在《Al基准晶相关体系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晶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已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如热传导特性。与普通的金属材料相比,准晶的热导率相对较低,在室温下准晶的热导率要比普通的铝合金低两个数量级,可以与常见的隔热材料ZrO2相媲美。大量稳定和亚稳的准晶存在于二元和叁元Al基合金体系中,因此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来模拟研究Al基准晶相关体系热导率的尺寸效应和温度效应。首先,利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Al-Fe的tI6和oF24两结构的热导率。模拟结果表明,tI6和oF24两结构的热导率随超胞尺寸的增加而增加,随后趋于稳定;当温度由100 K到1000 K变化时,tI6结构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次,研究了笼形结构Al-Ir的热导率,oP60结构的热导率随超胞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在100 K到500 K变化时,随温度的升高,其热导率增加。最后,选用EAM势,采用平衡法,模拟研究了Al-Pd-Mn体系的几个准晶近似相的热导率的尺寸效应和温度效应。随超胞尺寸的增大,ξ′-Al56Pd17Mn3和ξ-Al57Pd16Mn3两结构热导率值最后收敛,且其热导率值均低于对应的未收敛的两结构ξ-Al56Pd17Mn3和ξ′-Al57Pd16Mn3的热导率值。因此,ξ′-Al56Pd17Mn3和ξ-Al57Pd16Mn3两结构更有望成为优异的热电材料。随温度的增加,ξ′-Al56Pd17Mn3的热导率略有下降的趋势,ξ-Al57Pd16Mn3的热导率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12-01)
张强[5](2015)在《Ti基准晶合金块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晶是具有准周期平移格子构造的固体,其中的原子常呈定向有序排列,但不作周期性平移重复,其对称要素包含与晶体空间格子不相容的对称(如5次对称轴),准晶的结构和理化性质通常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可以具有晶体所不允许的特殊宏观对称性。准晶合金因其独特的微观结构、介稳的理化性质,以及潜在的多种性能应用,使得其理论与应用研究处于科学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于20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目前世界上准晶的研究十分活跃,中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科研工作者都开展了相关工作,预计在未来若干年中,它的低摩擦、耐腐蚀、耐热性和非粘性会进一步被开发利用于材料领域。Ti基准晶合金作为除铝基准晶合金外最大的准晶体系,其在传输性能、力学性能、表面性能、贮氢性能、光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遗憾的是,Ti基准晶合金形成能力有限,导致大尺寸Ti基准晶合金材料较难制备,这直接限制了其相关物理/化学性质、力学性能、以及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因此,制备出大尺寸Ti基准晶合金材料是为深入研究该材料性质、性能的前提。本工作针对“大尺寸Ti基准晶合金材料”制备这个行业的瓶颈问题,通过制备高纯度Ti40.83Zr40.83Ni18.34准晶合金粉末,然后采用压制成型热处理、热压烧结、超高压制备(超高压、超高压高温)、以及等离子放电烧结等方法,分别制备大尺寸准晶合金块体材料;并借助多种表征与测试手段,对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相组成、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热导性能、电导性能、磁学性能等开展了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压制成型热处理、热压烧结、超高压制备(超高压、超高压高温)和等离子放电烧结方法均可以制备出大尺寸Ti40.83Zr40.83Ni18.34准晶合金块体材料。样品直径为9-15mm,其高度为2-9mm。各方法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准晶的I相特征峰(36°和39°的两个特征峰),且准晶含量高,杂相成分极少。(2)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压制成型热处理制备样品易出现起翘、破裂和凹陷等缺陷,成形性较差;热压烧结法方便快捷,制备尺寸可变范围大,但样品强度较低;超高压高温制备方法制备的样品具有高耐磨性,但样品尺寸限制在厘米级;等离子放电烧结方法制得的块体致密度大(密度值为5.83g cm-3,约为理论密度的97.46%),其硬度、抗压强度和最大变形量均最高,分别为716(Hv)、662MPa和2.65%。(3)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制备样品的摩擦系数在0.40-0.59的范围;摩擦系数的高低与样品致密度、强度和刚度的有关。测试的压力、摩擦速率、摩擦总时间以及摩擦温度分别增大,均会导致准晶块体材料的摩擦磨损系数减小,但减小幅度逐渐减弱直至稳定;其磨损体积均随压力、摩擦速率、摩擦总时间以及摩擦温度的增高而增加。(4)对具有最优机械性能的等离子放电烧结样品测试了材料的热电和磁学性能。热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i40.83Zr40.83Ni18.34准晶合金块体材料热导率为3.88WK-1m-1、电导率为3.36×105-1m-1、赛贝克系数为3.26×10-6VK-1;室温下(20℃)热电系数ZT值为2.76×10-4,ZT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为600℃时,ZT值为2.06×10-4。磁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矫顽力为25.85(Oe),剩磁为0.01emug-1,饱和磁感应强度为0.65emug-1。本工作制备的大尺寸Ti40.83Zr40.83Ni18.34准晶合金块体材料对推进该类准晶块体材料在性质/性能研究方面具有应用基础意义。此外,本工作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劣的对比,将为高性能大尺寸准晶合金块体材料制备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陈华[6](2014)在《Al基准晶的团簇式及其硬弹性能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准晶粉体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的重大应用进展,利用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构建Al基准晶的团簇式,并以此探索准晶成分-结构-性能间的关联,为实用准晶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是本课题组提出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晶体学(空间群加原子位置)的结构描述方法,该方法从最近邻的配位多面体(即团簇)出发,将包括准晶、非晶及一般晶体相在内的任何结构解离为强结合的团簇及相互作用较弱的连接原子两部分,即用团簇式表示为:[团簇](连接原子)x,其中x代表单个团簇对应的连接原子数目。近期,本课题组结合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和Haussler的球共振模型进一步发展出团簇共振模型,指出理想金属玻璃单位团簇式内包含的价电子数目约为24个。本论文将利用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构建二元亚稳和叁元稳定A1基准晶的团簇式,并结合价电子浓度因素考察准晶结构的稳定机制,同时从团簇角度定量地描述准晶结构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本论文主要涵盖如下内容:(1)二十面体团簇被广泛认为是构建准晶的结构单元。鉴于准晶与其晶体类似相具有相同的局域二十面体短程序特征,提出了团簇选取的孤立度新准则,并结合团簇中原子的密堆特性,给出了准晶类似相中的特征二十面体的筛选方法,由此构建了相应二元Al-TM(TM=Cr, Mn, Fe, Co, Ni, Ru, Rh, Pd, Re)准晶的团簇式:[孤立二十面体](连接原子)0或1。其中二十面体准晶的团簇式为[孤立二十面体],而十次准晶的团簇可解析为孤立二十面体加上一个TM连接原子,即[孤立二十面体]TM1。在二元Al-TM准晶单元团簇式的基础上,引入第叁组元适当替换二十面体团簇的壳层位置原子,构建出叁元Al-(Cu, Ni, Pd)-TM准晶的团簇式。同时,从价电子浓度因素考察了准晶的形成规律,借助于直接赋值法或团簇共振模型证实:上述A1基准晶单元团簇式内包含的价电子数目约为24个,表明准晶团簇式同时是化学和电子结构单元。(2)硬度是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由于硬度测试涉及材料的弹性、塑性甚至裂纹扩展等一系列过程,硬度与材料微观结构的关联并未明确。我们从化学键的角度出发,在原子尺度上首次建立了硬度的微观模型,提出以准晶为代表的脆性材料其理论硬度对应于单位体积内最弱键断裂所需能量。引入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得到硬度的表达式为H=nεw/(Z/ρa),这里n为单位团簇式(包含的原子数目为Z)内的弱键断裂数目,εw为断裂弱键的键焓,ρa代表原子密度。假设团簇式作为刚体存在于准晶结构中,使得硬度压痕测试中裂纹通过破坏团簇之间的最弱化学键而扩展,即最弱键决定了脆性材料的硬度。通过估算经验原子密度ρa,断裂弱键的平均键焓εav及拟合断裂弱键的数目n(约为20个),计算出叁元稳定Al-(Cu, Ni, Pd)-TM准晶的理论硬度约为9GPa,与硬度实测值基本吻合,从而初步证实了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3)在硬度微观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扩展到准晶弹性性能的计算中。建立团簇-弹簧模型对准晶的弹性变形行为进行力学模拟,即将准晶中的团簇式视为刚性体,其间通过弱化学键(弹簧系数ks-s)以串联方式连接,因而弹性应变能主要由团簇之间的弱键承担,据此推导出杨氏模量的表达式为:其中τ为黄金分割比例(1+(?))/2,r1为团簇半径,N和ks-s分别为团簇间化学键的数目及键力常数。对于本论文所研究的Mackay型二十面体准晶,其二十面体团簇间的弱化学键数目N=36。由于Al基准晶二十面体团簇的壳层原子主要被Al原子占据(原子分数为7.5/12~11/12),可近似用纯Al的键拉伸力常数(kAl-Al=21.232N/m)来表征团簇间的键力常数ks-s,并采用e/u=24对应的理想团簇半径r1,最终得到叁元稳定Al-(Cu, Ni, Pd)-TM准晶的理论杨氏模量处于175~183GPa,与报道的实验数据吻合。此外初步尝试将上述方法应用于Mg基和Fe基高脆性金属玻璃的杨氏模量计算中,用以检验团簇-弹簧模型的适用性。(4)虽然Al基叁元准晶的团簇式各异,但其硬弹比(Hv/E)均接近0.05,注意到此比值与典型金属玻璃(Hv/E≈0.05)和共价化合物(Hv/E≈0.06)相当。基于最弱键断裂硬度模型和团簇-弹簧模型,探索了以准晶为代表的脆性材料高硬弹比的微观机理,指出脆性材料的硬弹比本质上是结构中最弱键密度和特性的宏观反映。(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6-30)
卢国平,吴韩英,刘万强[7](2013)在《Ti-Zr基准晶与La系储氢合金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我们研究了金属镍与Ti45Zr35Ni17Cu3准晶合金球磨时,球磨时间和镍添加量对合金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具有电催化活性的金属球磨明显改善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Jurczyk等报道了与镍粉球磨改善了Laves相(Zr,T)i(V,Mn,C)r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Zr0.9Ti0.1(Ni0.57V0.1Mn0.28Co0.0)5与Co3Mo合金球磨,明显改善了电极的活化性能。Jaki指出,根据BrewerEngel理论LaNi5相对于氢分解反应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用Zr和Al少量取代LaNi5合金中的La和Ni可明显增强电极循环稳定性和高温性能。因此,选择了Ti45Zr35Ni17Cu3与30mass%La0.9Zr0.1Ni4.5Al0.5准晶混合球磨,进而研究了球磨时间()t对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3年13期)
张姗姗[8](2012)在《Ti基准晶复合物等储氢合金电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总结了准晶的发现、发展、性能及应用,研究了Ti基准晶复合物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球磨及热处理的方法对Ti1.4V0.6Ni准晶材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放电容量得到提高,在60℃下达到了360mAh/g,而且其自放电、高倍率放电性能也有所提升;在Ti1.4V0.6Ni准晶中加入ZrV2,通过球磨使之复合,随着ZrV2加入量的增加,电化学储氢容量上升,当加入量为40%时,最大放电容量达到670mAh/g,但其循环稳定性减弱;此外,选择在Ti1.4V0.6Ni准晶中掺杂循环稳定能较好的V18Ti15Zr18Ni29Cr5Co7Mn固溶体合金,得到的复相合金无论是在最大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还是在高倍率放电性能上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1)
刘万强,张姗姗,王立民[9](2011)在《Ti基准晶复相材料电极的电化学储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弧熔炼和铜辊急冷技术分别制得Ti1.4V0.6Ni准晶材料和V5Ti9Zr26.2Ni38Cr3.5Co1.5Mn15.6Al0.4Sn0.8(VTZN)合金材料,再用球磨法得到Ti1.4V0.6Ni+20%(质量分数)VTZN的复相材料,研究了该复相材料的组织和电化学储氢特性。结果表明,复相材料的相组成包括正二十面体准晶相(I-phase)、面心立方相(FCC)和体心立方相(BCC)。复相材料作为镍氢电池负极,在303 K和放电电流密度为30 mA/g条件下,最大放电容量可达310 mA.h/g,放电性能优于Ti1.4V0.6Ni合金负极。(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1年12期)
熊汉青,崔妍,周君,王志峰,赵维民[10](2011)在《镁基准晶对镁合金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作为工程应用中密度最低的金属结构材料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但由于塑性加工困难、强度较低、耐腐蚀性和耐热性差使其发展缓慢。准晶研究已快30年,人们已对镁基准晶的形成和性能有了很深的认识同时取得一些应用成果。最近几年关于准晶对镁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镁基准晶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性能将影响镁合金材料未来的发展。本文从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研究进行介绍,将当前含准晶的镁合金材料研究状况展现给大家,并提出几点思考方向作为以后研究此类问题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1-11-01)
基准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普通凝固方法制备含高体积分数准晶相的Mg-48Zn-13Y(MZY)准晶中间合金。利用OM、SEM、EDS、XRD及拉伸试验研究了MZY准晶对AM50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AM50合金中添加MZY准晶后,组织中可保留Mg_3Zn_6Y准晶相,并使合金组织得到明显地细化;组织中β-Mg_(17)Al_(12)相的数量减少,且形貌由粗大连续网状向断续条状及颗粒状转变。其中,当MZY准晶加入量为6%(质量分数)时,合金组织最为细小,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达到峰值,分别为202.92 MPa、100.57 MPa和10.8%,其比AM50合金分别提高了24.59%、74.9%和66.15%。外加MZY准晶改善AM50合金力学性能的原因可归结于组织细化、β-Mg_(17)Al_(12)相数量及形貌的改善、以及与镁合金基体具有良好润湿性的准晶相的弥散强化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准晶论文参考文献
[1].翟晓杰.渗锂及复相材料改善Ti基准晶储氢性能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2].马德志,王峰,王志,刘正,毛萍莉.镁基准晶对AM50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3].孙连山.Ti基准晶合金电化学性能及表面修饰[D].吉林大学.2016
[4].周丹.Al基准晶相关体系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5
[5].张强.Ti基准晶合金块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陈华.Al基准晶的团簇式及其硬弹性能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4
[7].卢国平,吴韩英,刘万强.Ti-Zr基准晶与La系储氢合金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科技风.2013
[8].张姗姗.Ti基准晶复合物等储氢合金电池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9].刘万强,张姗姗,王立民.Ti基准晶复相材料电极的电化学储氢性能[J].应用化学.2011
[10].熊汉青,崔妍,周君,王志峰,赵维民.镁基准晶对镁合金发展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