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猪流感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感,病毒,单层,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血凝素。
猪流感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听猪咳嗽声辨疾,1h测猪流感病毒——勃林格殷格翰动保“整合动物健康管理”首次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1月8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本届进博会")医药馆,一个专为养猪场打造的"神奇小装置"引发观众强烈的好奇心。这套英文名叫SoundTalks的系统包含安装在猪舍天花板上的装置,它能持续"倾听"猪发出的声音,通过自动分析和计算,在猪生病或出现呼吸道疾病前兆时提供预警信号(图1)。(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9年11期)
谭建锡,禹思宇,唐连飞,胡忆文,白雪[2](2019)在《H1亚型猪流感病毒微滴数字RT-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H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H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H1亚型SIV的微滴数字RT-PCR定量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除H1亚型SIV外,H3、H5、H7亚型SIV以及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高,最低可检测4.7拷贝/μL;重复性好,对5个不同稀释度的H1亚型SIV RNA进行3次重复试验,每个稀释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该方法对湖南省规模化养殖场收集的30份猪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与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一致。试验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为H1亚型SIV的快速筛查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11期)
石建州,李青梅,王彦红,刘肖,李鸽[3](2019)在《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IPMA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针对检测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筛选方法。通过优化MDCK细胞接毒量、细胞接毒后培养时间、封闭液的种类和工作浓度、工作时间等各个反应条件,并对建立的IPMA筛选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IPMA检测方法的最优反应条件为MDCK细胞接毒10~(2.63) TCID_(50)/100μL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37℃培养24 h,含3‰H_2O_2的甲醇室温固定15 min,5%脱脂乳37℃封闭2 h,50μL杂交瘤细胞上清作为一抗,37℃孵育2 h,羊抗鼠HRP-IgG二抗37℃孵育1 h。所建立的IPMA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瘟病毒(CSFV)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1∶3 200的HI=2~(-9)标准H1N1猪阳性血清;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较好。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IPMA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生产鉴定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李鸽,刘肖,李青梅,杨艳艳,王彦红[4](2019)在《猪流感病毒N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猪流感病毒(S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MAb),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H1N1和H3N2亚型SIV后交叉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通过建立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NP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6D5、18G8和20C4,将它们诱导小鼠产生的腹水IPMA效价分别为1×10~(-6)、1×10~(-6)和1×10~(-5)。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轻链为κ链。3株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H1N1、H3N2、H5N1、H7N9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并且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均在56 ku附近出现一条特异性的蛋白质条带,说明针对SIV的NP蛋白制备了3株单克隆抗体。综上,成功制备了针对SIV NP蛋白的3株单克隆抗体,可识别不同亚型的SIV。(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范桂芳,徐守兴,杨斓,宋文博,华琳[5](2019)在《表达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optiHA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针对猪流感病毒流行毒株和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更为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本研究以变异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毒株(rPRVΔTKΔgI/gE)为载体,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表达经密码子优化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病毒rPRVΔTKΔgI/gE-optiHA。对获得的重组病毒在多种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一步生长曲线、遗传稳定性以及对小鼠的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rPRVΔTKΔgI/gE-optiHA重组病毒能够稳定表达HA蛋白,并且经过优化后,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有明显提高。该重组病毒在ST、PK-15、Vero和BHK-21细胞上的增殖滴度均高于10~(-7.0)/0.1 mL,对PK-15细胞的敏感性最高。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未受影响。连续传代20代后,该重组病毒依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并且对小鼠安全性良好。本研究为重组病毒rPRV-optiHA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Meng,Fan-dan,Tong,Jie,V?tsch,Désirée[6](2019)在《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链球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源之一,能够引起猪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流产以及仔猪的突然死亡。溶血素(SLY)是猪链球菌分泌的唯一能够引起细胞毒性的可溶性蛋白,它能在宿主细胞膜上打孔引起细胞崩解。然而,不是所有的猪链球菌致病株均分泌SLY蛋白。因此,研究猪链球菌感染不同阶段SLY的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替代SLY蛋白功能的毒力因子,将有助于更好地阐明不分泌SLY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和超,范桂芳,朱莉莉,彭忠,华琳[7](2019)在《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血凝素(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选取A/swine/NanChang/H1N1/2009毒株,病毒经增殖、超速离心后,收集病毒粒子作为免疫原,将SIV粒子包被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将免疫4次的BALB/c小鼠,经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效价,将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采用间接ELISA的方法筛选效价高的阳性细胞孔,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3轮亚克隆,得到了5株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C6、5G5、1D5、3G3、4F11。随后对5株杂交瘤细胞的亚型进行鉴定,显示2C6、1D5、4F11为IgM亚型,5G5、3G3为IgG1亚型,5株杂交瘤的L链均为k链。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5G5能够与HA蛋白发生特异性的结合。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H1亚型SIV的相关检测方法及对HA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李鑫,葛菲菲,刘健,李壮壮,吴杰[8](2019)在《一株类禽型H1N1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与分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2月,上海市一养殖场饲养的猪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等病症。将猪鼻拭子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对血凝试验阳性样品在SPF鸡胚上进一步纯化、增殖,分离到1株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1205/2017)。采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基因片段进行整个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用MEGA 6绘制遗传进化树并分析氨基酸位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为H1N1亚型,其8个基因片段均属于类禽型H1N1进化分支,没有出现不同基因型流感病毒片段之间的重组;分离株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具有典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本毒株的分离鉴定为分析我国大陆地区的猪流感流行状况和分子特征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6期)
王国林[9](2019)在《规模化养殖场猪流感病毒监测及人群感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背景针对流感大流行,以往各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威胁。然而,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在墨西哥、美国等地突然出现,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引起流感大流行。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造成2009年世界大流行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猪、禽及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进化分析显示其与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es,SIVs)密切相关,并最初将该型流感命名为“猪流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新型猪源H1N1流感病毒的突然出现,使人们为之震惊,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认识和做法。SIVs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基因组由8个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这种片段化的基因组特征,使得病毒很容易发生重组,并经常导致新病毒的出现。猪呼吸道上皮细胞包含α-2,3和α-2,6唾液酸受体,既可以感染SIVs,也可以感染禽源和人源的流感病毒。因此,猪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禽-猪-人”的种间传播链中,扮演着流感病毒中间宿主及多重宿主的作用。目前,SIVs流行的亚型主要有H1、H3、N1和N2,呈世界范围性分布,但以地方性流行为主,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东亚地区。我国生猪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而且近些年,我国大部分的小型家养猪场已被规模化养殖场(Confined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s,CAFOs)所取代。CAFOs中SIVs亚型分布多样,加之我国人口密度高,家畜、家禽饲养数量多,候鸟丰富且迁徙路线广,这都为SIVs与人源、禽源流感病毒的重组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多种病毒重组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的几率增加,人群被感染的机会增多。目前,由于对猪流感缺乏系统和纵向的监测,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流感病毒进化的认识,而且现有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不同地区病猪的样品,而非来自于特定地区的前瞻性研究,对SIVs的进化、种间传播和人群感染危险度的认识比较局限。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CAFOs监测、职业暴露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人群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明确CAFOs中SIVs流行和分布情况,掌握人群SIVs感染率及感染危险因素,寻找SIVs种间传播证据,对SIVs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建议。二、研究目的通过在CAFOs中开展SIVs的监测,明确CAFOs中SIVs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开展猪暴露人群及当地一般人群的队列研究,确定职业暴露人群SIVs的感染率、感染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队列人群周随访,及时发现ILI,分离病原体,寻找SIVs跨种传播的直接证据。通过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掌握队列人群及猪群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特征,明确人、猪及其环境中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叁、研究方法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山东和江苏省先后纳入11家CAFOs进行主动监测,每个月采集猪口腔分泌物和猪场环境标本(粪便、环境水、环境拭子、生物气溶胶),填写采样登记表(时间、位置、猪龄等)和养殖场月随访表(生猪数目、猪群健康状况、天气状况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对所有样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的检测,Ct值≤38判定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阳性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流感病毒分离株和未分离成功但Ct值≤30的标本,进行病毒序列测定,然后进行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SIVs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进化特征。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CAFOs、屠宰厂和猪肉交易市场招募猪暴露人群,并纳入一般人群作为对照,进行两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人群纳入时收集人口学、职业暴露史及疾病史等信息,采集血清和鼻洗液标本。每年随访一次,填写年随访表,采集研究对象血清和鼻洗液标本。采用q RT-PCR检测鼻洗液甲型流感病毒,采用犬肾(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微量中和(Microneutralization,MN)实验检测血清中猪H1N1、H3N2及禽H5N1、H5N6、H7N9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滴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鼻洗液总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及猪H1N1、H3N2特异性Ig A抗体浓度。通过电话或家访的形式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周随访,一旦发现ILI,进行ILI调查,填写ILI调查表,采集鼻洗液、鼻咽拭子和急性期血清标本,30天后再次随访并采集恢复期血清标本。采用q RT-PCR检测鼻洗液和鼻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采用MDCK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然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MN实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分析急性期/恢复期血清MN抗体滴度的变化特征。采用ELISA实验检测鼻洗液Ig A抗体浓度,比较发病前后鼻洗液Ig A抗体浓度的变化。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于CAFOs监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mfidence interval,CI),明确影响各类型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对于人群资料,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和95%CI,明确人群感染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使用泊松回归模型计算发病密度比值比(Incidence rate ratio,IRR)和95%CI,确定暴露人群针对不同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发病密度同一般人群的区别。所有的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用Epi Data 3.1软件(Odense,Denmark)和SPSS Statisitic 21.0软件(SPSS,Chicago,Illinois,USA)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Graph Pad Prism5.0软件和Adobe Illustrator CS6软件绘制统计图表。四、研究结果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在CAFOs开展SIVs监测期间,共采集标本17525份,其中猪口腔分泌物标本11864份,粪便标本1427份,环境水标本1427份,环境拭子标本1427份及生物气溶胶标本1380份。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7.7%(1344/17525),口腔分泌物、粪便、环境水、环境拭子和生物气溶胶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4%(1002/11864)、4.9%(70/1427)、5.9%(84/1427)、8.1%(115/1427)和5.3%(73/1380),口腔分泌物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粪便标本阳性率最低。甲型流感病毒呈夏季6/7月和冬季1/2月季节性双峰流行的特点,仔猪等周龄较小的猪群更容易感染SIVs。通过对34株分离株和113份Ct值≤30的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AFOs流行着多种亚型SIVs,包括欧亚H1N1、pdm09 H1N1、猪H1N2和猪H3N2多种亚型,其中欧亚H1N1亚型是最主要的流行株。欧亚H1N1、pdm09 H1N1和猪H3N2亚型流感病毒之间均存在基因片段的频繁重配。氨基酸关键位点分析发现,所有H1N1和H1N2亚型流感病毒在HA蛋白受体结合区存在E190D、G225E/D和R226Q位点突变,所有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HA蛋白上受体结合区存在Q226I和G228S位点突变,这些突变均与对人类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强有关。14株H1N1亚型流感病毒在NA蛋白上存在N248D的耐药性突变。H1N2和所有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NA蛋白上存在I122V的耐药性突变。1株H1N1流感病毒在PB2蛋白上存在D701N位点突变,与病毒致病力和传播力的增强有关,而其余所有病毒在PB2蛋白上均存在T271A和Q591R的突变。所有病毒均未发现PB1-T296R和PB2-E627K位点突变。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开展了人群感染SIV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针对猪H1N1病毒,基线调查结果显示猪暴露人群血清MN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人群(13.1%和6.0%,P=0.046);基于不同年份间双份血清MN抗体,暴露人群阳转率为19.9%,对照人群为12.1%,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9);猪暴露人群血清MN抗体阳转密度(13.93/100人年)显着高于对照人群(8.64/100人年),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IRR=1.713,95%CI 1.002-2.926,P=0.047)。进一步因素分析发现,猪群暴露(调整OR=2.108,95%CI 1.265-3.511)和工作时猪群发生疫情(调整OR=3.349,95%CI 1.170-9.592)是猪暴露人群感染猪H1N1病毒的危险因素。针对猪H3N2病毒,基线调查时,猪暴露人群比对照人群血清MN抗体阳性率更低(36.8%和52.0%,P=0.007);不同年份间双份血清MN抗体阳转率为暴露人群12.2%和对照人群20.7%,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3);猪暴露人群血清MN抗体阳转密度(8.81/100人年)显着低于对照人群(14.09/100人年),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IRR=0.589,95%CI 0.360-0.964,P=0.034)。经常穿戴防护鞋是感染猪H3N2病毒的保护因素(调整OR=0.391,95%CI 0.156-0.980)。另外,禽H5N1、H5N6、H7N9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血清MN抗体检测发现,1名暴露人群在两次年随访中H5N6病毒血清MN抗体均呈阳性,且发生了阳转。3名暴露人群和1名对照人群在不同时间点H9N2病毒血清MN抗体呈阳性,其中2名暴露人群和1名对照人群发生了血清MN抗体阳转。所有研究对象H5N1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清MN抗体均为阴性。同时,本研究对队列人群鼻洗液标本中总Ig A和猪特异性Ig A抗体浓度进行了分析。基线调查结果显示猪暴露组总Ig A抗体浓度(1754ng/m L和585ng/m L)、猪H1N1特异性Ig A抗体浓度(653ng/m L和97ng/m L)和猪H3N2特异性Ig A抗体浓度(1074ng/m L和434ng/m L)均高于对照组(P<0.001)。后续两次年随访总Ig A抗体、猪特异性Ig A抗体浓度,猪暴露组也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因素分析发现,针对猪H1N1特异性Ig A抗体,猪群暴露(调整OR=2.607,95%CI 1.674-4.059)及吸烟史(调整OR=1.385,95%CI 1.066-1.800)是其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针对猪H3N2特异性Ig A抗体,猪群暴露(调整OR=2.167,95%CI 1.434-3.274)、吸烟史(调整OR=1.428,95%CI 1.092-1.868)及30天内服药史(调整OR=1.685,95%CI 1.250-2.270)是其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开展队列人群ILI监测,研究期间累计报告56人次,其中暴露人群41人次,对照人群15人次。32人次(57.1%)ILI成组血清(基线纳入或随访时/急性期/恢复期)猪H1N1或H3N2流感病毒MN抗体滴度发生了四倍或四倍以上升高,其中22人次(39.3%)和17人次(30.4%)ILI成组血清分别对猪H1N1和H3N2流感病毒MN抗体滴度有四倍或四倍以上升高。ILI鼻洗液总Ig A、猪H1N1特异性Ig A和猪H3N2特异性Ig A抗体浓度均较纳入或随访时鼻洗液样本Ig A抗体浓度降低(P<0.05)。对2株ILI鼻洗液分离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与同期猪群中SIVs序列HA(99.17-100%/98.40-100%)、NA(98.93-100%/98.28-100%)和M(99.59-100%/99.38-100%)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且关键氨基酸突变位点具有一致性,提示流感病毒在猪群和人群间发生了跨种传播。五、研究结论(1)SIVs在CAFOs中广泛流行,包括欧亚H1N1、pdm09 H1N1、猪H1N2和猪H3N2多种亚型流感病毒,其中欧亚H1N1亚型流感病毒是主要的流行株;SIVs不同亚型间,同一亚型内部基因片段重配现象普遍。(2)暴露人群猪H1N1病毒的血清MN抗体阳性率、阳转率和阳转密度均高于对照人群,提示其感染猪H1N1流感病毒的风险更高。(3)猪暴露人群鼻洗液总Ig A、猪H1N1特异性Ig A和猪H3N2特异性Ig A抗体浓度均高于对照人群,提示其可能是SIVs感染的生物学标志物。(4)ILI成组血清MN抗体滴度四倍或四倍以上升高及ILI病毒分离株与猪群中流感病毒序列高度的同源性,提示SIVs在人群和猪群间发生了跨种传播。六、意义和创新性本研究运用One Health理论,将CAFOs中猪群、猪场环境及人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系统、长期的监测,发现SIVs在CAFOs中广泛流行,基因型多样且重配现象普遍。在CAFOs中检测到生物气溶胶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有助于理解SIVs的传播机制。血清学调查提示猪暴露人感染猪H1N1流感病毒的风险更高,是猪流感防控的重点人员。首次在队列人群中开展鼻洗液Ig A抗体研究,结果显示Ig A抗体可能是SIVs感染的生物学标志物。CAFOs猪群中同期流感病毒与人群ILI病毒分离株序列高度同源,提供了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病原学证据。(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9-05-30)
孙王杨吉,刘源,刘子拓,范佳文,石火英[10](2019)在《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和致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有流感症状的病猪中分离到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Jiangsu/1/2015 (SW/JS/1/15)。为探究其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全部基因节段后测序并进行遗传分析,并研究了其对鸡和豚鼠的致病特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病毒SW/JS/1/15株是由BJ/94系、DK1系、G1系和F/98系4个分支病毒重组而成,8个基因节段均属于G57基因型。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为PSRSSR*GL,符合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征。HA蛋白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其中218位糖基化位点缺失,145位与313位各新增一个糖基化位点。与疫苗株SH/F/98、SD/6/96、GD/SS/94相比,分离病毒HA抗原位点发生了G~(90)E、S~(127)R、S~(145)N、D~(153)G、N~(167)S、A~(168)N、A~(198)T、T~(200)R、N~(201)D、和Q~(235)M (H9 numbering)突变;NA蛋白发生6个氨基酸突变:K~(367)R、K/E~(368)N、D~(369)N、D~(401)E、K~(143)N和T~(434)P。同时NA蛋白颈部缺失aa63~aa65。分离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与2株禽源H9N2病毒的相应基因高度同源,其6个内部基因与两株人源H7N9病毒的内部基因高度同源。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病毒可以感染鸡和豚鼠,但不能在豚鼠群内水平传播,且可能作为H7N9等新型流感病毒内部基因供体,同时表明猪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AIV),且可能是AIV获得感染哺乳动物能力的过渡宿主。本研究为H9N2亚型SIV的致病性以及遗传特征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猪流感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针对H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H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H1亚型SIV的微滴数字RT-PCR定量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除H1亚型SIV外,H3、H5、H7亚型SIV以及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高,最低可检测4.7拷贝/μL;重复性好,对5个不同稀释度的H1亚型SIV RNA进行3次重复试验,每个稀释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该方法对湖南省规模化养殖场收集的30份猪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与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一致。试验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为H1亚型SIV的快速筛查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猪流感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听猪咳嗽声辨疾,1h测猪流感病毒——勃林格殷格翰动保“整合动物健康管理”首次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
[2].谭建锡,禹思宇,唐连飞,胡忆文,白雪.H1亚型猪流感病毒微滴数字RT-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19
[3].石建州,李青梅,王彦红,刘肖,李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IPM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畜牧兽医.2019
[4].李鸽,刘肖,李青梅,杨艳艳,王彦红.猪流感病毒N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9
[5].范桂芳,徐守兴,杨斓,宋文博,华琳.表达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optiHA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9
[6].Meng,Fan-dan,Tong,Jie,V?tsch,Désirée.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7].朱和超,范桂芳,朱莉莉,彭忠,华琳.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9
[8].李鑫,葛菲菲,刘健,李壮壮,吴杰.一株类禽型H1N1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与分子特征[J].中国动物检疫.2019
[9].王国林.规模化养殖场猪流感病毒监测及人群感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
[10].孙王杨吉,刘源,刘子拓,范佳文,石火英.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和致病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