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分子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分子,光固化,离子,迁移性,液体,供体,材料。
大分子引发剂论文文献综述
郝亚娟,李经方,李东兵,杨金梁,聂俊[1](2019)在《大分子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种大分子光引发剂PPI 1和PPI 2,紫外吸收行为均与4-BP相似,摩尔消光系数比4-BP高,且光解速率快。在不加助引发剂EDAB条件下引发单体HDDA聚合效率良好,对比PPI 1和PPI 2,随着吸光基团官能度(分子量)增大,聚合速率增加、最终转化率增高。将各自诱导单体PEGDA聚合的固化膜,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浸泡5天后,PPI 1的萃取量是4-BP的44.5%,PPI 2的萃取量是4-BP的40%,说明PPI 1和PPI 2都是引发效率良好的低迁移光引发剂。(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高峰[2](2019)在《可聚合超大分子光引发剂MDTM-1173的合成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可聚合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MDTM-1173。以MA和DEA为原料,反应合成一种AB2型单体MA-DEA,最佳合成试验条件为:在DMF溶剂中,反应温度为25℃,n(马来酸酐):n(二乙醇胺)=1:1,反应时间为2 h。以叁羟甲基丙烷作核,与MA-DEA进行酯化反应,采用一步法合成MDT。MDT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对甲苯磺酸用量为总体系质量的0.2 g,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5 h。用马来酸酐对MDT进行改性,对甲苯磺酸为总体系质量的0.2 g,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5 h。用1173对MDT进行封端改性,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8 h。通过FT-IR对MDTM-1173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的合成了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18期)
吕振波,张齐,石智铭,冯如东[3](2019)在《新型紫外光固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方法和结构性能等方面,大分子光引发剂中的改良型紫外光固化引发剂与新型紫外光固化引发剂得到了新的探究进展,并表明大分子光引发剂依就存在诸多不足,今后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究紫外光固化大分子光引发剂中相对分子质量型、阳离子-自由基混杂型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刘巧云,秦海芳,杨小林,杨怡,祁秀秀[4](2018)在《一种含氟杂多环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氯间苯二甲醛、2,6-二氨基苯并二噻唑为起始原料,均叁甲苯为溶剂,乙酸为催化剂合成了杂多环化合物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进一步在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作用下与1,2-双(4-氟苯基)-2-羟基乙酮取代醚化,制得一种具有高活性的含氟杂多环大分子光引发剂A。研究结果表明:光引发剂A具有较高的光引发活性,提高了双键的转化率;氟化物的表面迁移特性有效地减少了氧阻聚。该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环境友好无污染,适合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8年10期)
梁爽,杨永登,张家平,李云庆,王家喜[5](2017)在《长脂肪链改性HMPP型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JRCure-1113)、十八胺及十八醇的反应制备了2种长脂肪链改性的HMPP(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型光引发剂(2959-IPDI-Am和2959-IPDI-Al)。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研究了光引发剂的紫外光裂解过程以及其引发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聚合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与JRCure-1113相比,2959-IPDI-Am和2959-IPDI-Al具有较高的光引发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氧阻聚。此外,2959-IPDI-Am和2959-IPDI-Al引发HDDA光固化所得固化膜的凝胶率分别为96.0%和95.9%,残留光引发剂的可萃取率降为10%。2959-IPDI-Am和2959-IPDI-Al与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JRCure-1103)复配使用具有良好的光引发性能。(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7年12期)
于佳,张国伟,孙芳[6](2017)在《阴离子对离子液体大分子光引发剂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和合成了五种不同阴离子的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Si-2959lm][X](X=Br-,Ph4B-,TsO-,N03-,CF3C00-))。考察了不同阴离子对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的水溶性、紫外吸收以及辐射光降解、引发光聚合性能、热稳定性和光解碎片迁移的影响。与Irgacure 2959相比,[Si-2959lm][X]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相似的光引发剂活性,其中[Si-2959lm][X](X=Ph4B-,CF3COO-和NO3-)在引发单体TPGDA聚合时具有相对较短的诱导期。另外,[Si-2959lm][X]不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且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阴离子的结构可以显着影响离子液体型光引发剂的溶解度,其水溶性大小顺序为Ph4B-<Br-<TsO-<NO3-<CF3COO-;不同阴离子对离子液体型光引发剂的热稳定性有影响,其相应热稳定性顺序为CF3COO-<NO3-<Ph4B-<Br-<TsO-。该类光引发剂均可有效地降低固化膜中光解碎片的迁移。(本文来源于《2017第十八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期刊2017-09-12)
王音乔,毛芸,乔永振,田静,杨益琴[7](2017)在《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阔叶浆纤维素为原料,2-溴异丁酰溴(BIBB)作溴化试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二氯甲烷(DCM)作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制备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Cellulose-Br。探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溴化试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大分子引发剂取代度(DS)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大分子引发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2 h、溴化试剂与纤维素的摩尔比为5.5:1、催化剂与溴化试剂的摩尔比为0.6:1,产品取代度达到了0.94。红外光谱表明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是通过酯化反应完成的。(本文来源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杨永登,梁爽,李云庆,王家喜[8](2017)在《UV固化涂料用长臂多官能度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与由聚乙二醇(PEG4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Irgacure 2959)反应形成的端异氰酸酯预聚体合成了2种可用于紫外光固化的长臂多官能度大分子光引发剂(MPI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MPIs的光分解过程,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了MPIs引发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的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MPIs的引发效率稍高于Irgacure 2959;光引发速度随引发剂用量增加而提高;与Irgacure 2959相比,MPIs在光固化单体及树脂中的溶解性有所提高,光固化膜中残留光引发剂的迁移率降低。MPIs引发光固化聚合后的固化膜性能优异,表明MPIs是一类性能优异的大分子光引发剂。(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7年06期)
张国伟[9](2017)在《水溶性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光固化技术不仅具有传统光固化技术高效、简便、节能等优点,而且它以水替代具有挥发性的活性稀释剂,用于调节体系粘度,更加安全环保,符合环境友好发展理念。水性光引发剂是决定水体系光固化反应速度的关键,同时,它还会影响固化膜的某些性能。但目前商品化的水性光引发剂它存在着水溶性差、气味、迁移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依据离子液体具有不挥发,溶解性好等优点以及有机硅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低表面能等特性,设计开发一种新颖、环保的水溶性含硅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使其不仅具有高效的引发能力,还具有优异的水溶性、低迁移、不挥发、抗菌等性能。主要研究内容与所得结论.:1、使用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商品名2959),咪唑,六甲基环叁硅氧烷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得到了叁种不同分子量的水溶性硅醚嵌段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Si-En-2959Im][TsO](n = 1,3,5)。利用1H-NMR、29Si-NMR和FTIR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使用TGA、UV、ESR、FTIR、LC-MS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引发剂结构对其水溶性、挥发性、光解机理、光解碎片迁移和所制备的光固化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抗菌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合成的水溶性硅醚嵌段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与商品化的水性光引发剂相比,在水体系中存在着明显的溶解优势,热稳定较好,且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挥发性;该光引发剂不仅具有和传统水性光引发剂相近的光引发活性,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固化膜中光解碎片的迁移;另外,水溶性硅醚嵌段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可用于制备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抗菌涂层。2、为了探究丙烯酸酯双键的引入对解决小分子光引发剂缺点及对引发剂性能的影响,我们以六甲基环叁硅氧烷(D3)、咪唑、丙烯酰氯和Irgacure 2959等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备了叁种可聚合水性硅醚嵌段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Si-En-2959Im-A][TsO]。利用1H-NMR、29Si-NMR和FTIR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确定。使用TGA、UV、ESR、FTIR、LC-MS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引发剂结构对其水溶性、挥发性、光解解机理、光解碎片迁移和所制备的光固化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抗菌性的影响。同时,对比水溶性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探究丙烯酸酯双键的引入对引发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合成的可聚合水性硅醚嵌段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与商品化的水溶性光引发剂相比,在水体系中存在着明显的溶解优势,热稳定较好,且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挥发性;与水溶性光引发剂[Si-En-2959Im][TsO]相比,双键的引入并没有影响其水溶性,但使其热稳定和低挥发性略微有所提高;该光引发剂可有效地引发单体聚合,与光引发剂[Si-En-2959Im][TsO]相比,可以更有效减少的固化膜中光解碎片的迁移问题;另外,可聚合水性硅醚嵌段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同样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可用于制备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抗菌涂层。3、为了研究不同阴离子的结构对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的水溶性以及其引发性能的影响,我们以羟基硅油、咪唑、和Irgacure 2959等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备了阴离子为Br-的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再经过阴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含Ph4B-、TsO-、NO3-、CF3COO-不同阴离子的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利用1H-NMR、29Si-NMR和FTIR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确定。考察了不同阴离子对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的水溶性、热稳定性、挥发性、紫外吸收以及辐射光降解、引发光聚合性能、光解碎片迁移、引发聚合的光固化膜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阴离子的结构可以显着影响离子液体型光引发剂的溶解度,其水溶性大小顺序为Ph4B-<Br-<TsO-<NO3-<CF3COO-;含不同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型光引发剂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蒸汽压;另外,不同阴离子对离子液体型光引发剂的热稳定性和饱和蒸汽压都有影响,其相应热稳定性顺序为CF3COO-<NO3-<Ph4B-<Br-<TsO-,饱和蒸汽压从低到高的顺序为CF3COO-<Ph4B-<NO3-<Br-<TsO-;不同阴离子的供电子能力会对离子液体型光引发剂特征吸收峰的摩尔消光系数产生影响,其大小顺序为Ph4B->Br->NO3->TsO->CF3COO-;该类光引发剂均可有效地引发单体聚合,减少固化膜中光解碎片的迁移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19)
杨永登[10](2017)在《长臂型双功能性UV大分子光引发剂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光固化技术具有经济、节能、高效、环境友好、适应性广的“5E”特性,广泛应用在涂料,油墨,胶黏剂,医学材料,3D成型,光导纤维等领域。紫外光固化配方主要由树脂、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其他助剂构成,其中光引发剂直接影响着固化速率和产物性能。目前,小分子光引发剂存在与树脂相容性差、易迁移、产物黄变、氧阻聚作用等问题。其中,二苯甲酮与叔胺复配虽然具有高的引发活性,但是叔胺不仅因易挥发、迁移导致产品具有毒性,刺激性气味和发生黄变,而且增塑作用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近些年来,为了解决光引发剂存在的问题,关于制备反应活性高、迁移率低、相容性好的新型光引发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分子光引发剂由于主链或者侧链一般有多个光引发基团,综合性能优异,已经成为光引发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聚醚链段作为Norrish II光引发剂的供氢体,兼具有水溶性和油溶性,可以改善分子在水性和油性体系的兼容性,聚醚代替叔胺类物质作为Norrish II光引发剂的供氢体,具有更高的环保和健康意义。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光引发剂,主要内容如下:通过聚乙二醇400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端异氰酸酯预聚体,与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Irgacure2959)反应,形成一端为异氰酸酯的中间体,进一步与乙氧基化季戊四醇/乙氧基化双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了两种可用于紫外光固化的长臂型双功能性大分子光引发剂(MPIs)。通过FT-IR、~1H NMR和UV-Vis表征了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结构;研究了MPIs的光分解机理;利用实时FT-IR研究了MPIs的光引发性能及浓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固化膜综合性能。结果表明:MPIs与小分子Irgacure2959相比具有更好的光引发活性,迁移率降低到同类小分子的七分之一。进一步研究了聚醚链段对MPIs在水性和油性体系溶解性的影响。采用实时FT-IR的方法,研究了MPIs/BP复配体系光引发活性和聚醚链段对光引发体系的协同效应,最后对引发剂迁移率和固化膜的凝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PIs在活性稀释剂和树脂中的溶解性得到了提高,MPIs/BP复配体系不仅具有较高的光引发活性,而且具有低的迁移率,产物无明显黄变。(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大分子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可聚合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MDTM-1173。以MA和DEA为原料,反应合成一种AB2型单体MA-DEA,最佳合成试验条件为:在DMF溶剂中,反应温度为25℃,n(马来酸酐):n(二乙醇胺)=1:1,反应时间为2 h。以叁羟甲基丙烷作核,与MA-DEA进行酯化反应,采用一步法合成MDT。MDT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对甲苯磺酸用量为总体系质量的0.2 g,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5 h。用马来酸酐对MDT进行改性,对甲苯磺酸为总体系质量的0.2 g,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5 h。用1173对MDT进行封端改性,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8 h。通过FT-IR对MDTM-1173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的合成了目标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分子引发剂论文参考文献
[1].郝亚娟,李经方,李东兵,杨金梁,聂俊.大分子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9
[2].杨高峰.可聚合超大分子光引发剂MDTM-1173的合成表征[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3].吕振波,张齐,石智铭,冯如东.新型紫外光固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9
[4].刘巧云,秦海芳,杨小林,杨怡,祁秀秀.一种含氟杂多环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8
[5].梁爽,杨永登,张家平,李云庆,王家喜.长脂肪链改性HMPP型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17
[6].于佳,张国伟,孙芳.阴离子对离子液体大分子光引发剂的性能影响[C].2017第十八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2017
[7].王音乔,毛芸,乔永振,田静,杨益琴.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与表征[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7
[8].杨永登,梁爽,李云庆,王家喜.UV固化涂料用长臂多官能度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J].涂料工业.2017
[9].张国伟.水溶性含硅咪唑离子液体型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10].杨永登.长臂型双功能性UV大分子光引发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