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力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绩,能力,显性,隐性
学力论论文文献综述
姚可琴[1](2018)在《谈学绩与学力,论英语学习能力之显性与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绩,狭义上指学科成绩。一般用学科试题检测分数或等地来体现学生学科知识水平,评价方式直观而具体,显性展现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学力,是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其更突出于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突出体现学生的学科隐性能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07期)
答英娟[2](2013)在《学力论视角下上海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学力论为视角,以上海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上海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21期)
袁玉芹,沈小碚[3](2012)在《日本教学论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新学力论视角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五十年来多次激烈的学力争论和深入研究,学力论已成为日本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日本的学力论对其教学价值取向、教学目标、师生关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进行系统探讨,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可以促进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23期)
答英娟[4](2011)在《学力论视角下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力论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分析归纳法,对体育学力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了体育学力的内容结构和层次;并在分析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2011年35期)
徐征[5](2011)在《日本学力论研究中习熟论的出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习熟概念衍生于日本反思二战后二元对立的学力论争,由中内敏夫等学者借鉴苏联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经由到达度评价理论的学力论研究逐渐丰富和发展,初现雏形。进入21世纪,日本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学力研究,将习熟概念提升到重要位置,并进行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这些都是试图延续中内敏夫的努力,用习熟概念统合对立的学力二元论,再融合西方最先进的学习心理学研究成果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切实保障学生的学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学力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徐征[6](2008)在《从概念到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深刻认识在"被压缩的高速成长"的东亚型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日本教育与教育理论,极具重要意义。日本学力论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最具日本本国特色的、独有的重要教育理论,它最能反映日本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日本人对教育的理解与把握。文章尝试从探求学力词汇应用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力求在学力概念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以及五十年来学力模型研究的演进两大方面,展现作为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发展的批判性继承关系,揭示日本本土教育理论的自我超越与创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08年11期)
李莎[7](2008)在《从学力论视角谈日本教学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力理论是日本教育界所独有的理论,一直伴随着日本教育的变革而变革,并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尝试从学力论的视角,探讨学力的概念,结构,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以及在学力论影响下,日本教学论的发展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08年09期)
杨正强,王丽[8](2008)在《论日本的学力论与教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忧患意识特强的民族,日本非常重视国民的学力问题,尤其是基础学力。经过五十年来多次激烈的学力争论和深入研究,学力论已成为日本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推动日本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日本的学力论对其教学目的、师生关系、课程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进行系统探讨,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以促进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期刊2008年02期)
徐征[9](2002)在《日本学力论的演变及其带来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十年来,日本的学力论可以说是在“科学主义学力观与生活主义、态度 主义学力观”的对峙与融合中发展而来的,日本教育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对学力概念、学力基本要素等学力论基本理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在经历了“教育内容编成水平”的学力论、“授业论水平”的学力论后,20世纪90年代“到达度评价”理论又提出了关于学力的新构想———发展的学力。因此考察日本学力论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对中国目前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研究取向很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02年01期)
钟启泉[10](1989)在《学力论与课程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能力与学力"学力"(academic achievement)并未成为教育学中一义地规定的教育学的概念。这是因为,学力的概念同教育的本质观、学校观、学生观、价值观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受到概念厘定者的观点的制约。另外,"学力"作为一种历史的、社会的存在,是受时代和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与期待所制约的,这也是难以一义地界定的重要因素。"学力"的一般概念界定,有"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表(本文来源于《外国教育资料》期刊1989年01期)
学力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学力论为视角,以上海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上海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力论论文参考文献
[1].姚可琴.谈学绩与学力,论英语学习能力之显性与隐性[J].校园英语.2018
[2].答英娟.学力论视角下上海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之探讨[J].才智.2013
[3].袁玉芹,沈小碚.日本教学论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新学力论视角下[J].学理论.2012
[4].答英娟.学力论视角下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5].徐征.日本学力论研究中习熟论的出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6].徐征.从概念到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7].李莎.从学力论视角谈日本教学论的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08
[8].杨正强,王丽.论日本的学力论与教学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
[9].徐征.日本学力论的演变及其带来的思考[J].北方论丛.2002
[10].钟启泉.学力论与课程结构[J].外国教育资料.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