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节点,组合,楼梯间,粘弹性,框架结构,弯矩。
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明,伍大成,赵鹏贤,邹贻军,胡盟[1](2019)在《桥梁分级减震支座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小震"硬抗",大震"减震耗能+协同抗震"为核心提出分级减震理念,并开发了分级减震支座,对其力学参数与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以某大跨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抗震支座、分级减震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3种方案对减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E2地震作用下,采用分级减震支座方案墩底轴力响应最小,且相比于抗震支座方案可大幅降低固定墩墩底剪力及弯矩,相比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方案墩底剪力及弯矩均有一定的减小,表现出了较好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郑军[2](2019)在《考虑双塔共同作用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塔楼高层建筑能够将建筑功能最大化,是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作用下,各塔楼会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其受力特性比单塔楼高层建筑更加复杂。以典型的双塔超高层建筑——银川绿地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的单塔模型、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单塔模型和考虑双塔相互作用的双塔楼模型,采用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双塔共同作用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的单塔模型会高估结构的自振频率;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单塔模型会明显低估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地震剪力以及地震损伤等地震响应,该结论可为进一步完善双塔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炳晖,杨玉红,赵亚涛,包恩和,陈宜虎[3](2019)在《柱端箍筋不同加密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明确柱端箍筋配置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影响,以柱端箍筋配置为主要研究参量,浇注4根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对各试件进行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及能量耗散系数等。结果表明,对柱端轴向0~250 mm范围内的箍筋进行加密,有增大试件的最大承载力和控制试件破坏之前的剪切变形量的作用;随着箍筋加密区的增大,试件的延性和耗能性能提升;随着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大,各试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减小。(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1期)
兰旭博[4](2019)在《跃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设计规范规定,对于能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平面内整体刚性的建筑结构,可以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且计算精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但跃层结构中,由于其楼面缺乏整体性,使结构受力更复杂。本文根据跃层中开洞层楼板的特点,定义不同的结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不同的模型,对比分析各模型在地震下的响应,以保证结构设计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奇数层楼板开洞面积较大,在地震作用下下,按弹性楼板假定与按刚性楼板假定对结构的整体性能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薛建阳,许丹,代武强[5](2019)在《穿斗式木结构通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通榫节点的抗震性能,对通榫节点缩尺模型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及其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变形与耗能能力。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通榫节点进行数值分析,所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通榫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捏缩效应明显,且随枋截面高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在加载过程中,枋在柱卯口处发生滑移,且滑移量随转角的增大而增大;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随着枋截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通榫节点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较大的承载力,加载转角达到0.22rad时,枋出现较大的挤压塑性变形,但未发生材料破坏。枋横纹应力达到其抗压强度,而柱顺纹应力尚未达到其极限抗压强度。(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成龙,刘继明,谭文娅,于素健,周飞[6](2019)在《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干式连接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通过简便有效的干式连接法将型钢混凝土柱-钢梁进行可靠的连接,提出一种承载耗能、施工高效和节能环保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针对节点模块与钢梁之间的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栓焊混合连接等3种不同连接方式的梁柱节点,利用ABAQUS进行非线性拟静力分析,得到该新型连接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其延性与耗能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连接方式的新型节点试件滞回曲线饱满,焊接节点、螺栓节点及栓焊混合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241.7,187.1和198.6 kN,均有稳定的强度及刚度退化性能;节点延性系数依次为6.02,8.24和4.25,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依次为0.28, 0.28和0.35,均满足抗震性能的限值要求,表明3种连接方式的节点试件变形性能及耗能能力良好,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任建喜,李刚,赵文博[7](2019)在《基于粘弹性边界的综合管廊抗震支墩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线支墩用于给排水管道的支撑,是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工质量和结构性能也是施工重点控制对象,而地震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支墩结构,旨在提升结构抗震性能。文中简述了新型抗震支墩的结构特征,在粘弹性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结构和抗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的方法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支墩和普通支墩支承下的管道最大加速度降低了59%,最大应力减小了24.06%,抗震支墩通过阻尼橡胶垫增加结构阻尼,隔离地震对管道的作用,减少管道应力,控制加速度,对管道起到了很好的安全保障。(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S1期)
罗德章,邓雪松,周云,张超[8](2019)在《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普通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滑动楼梯间框架结构及空框架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消能楼梯间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及消能楼梯间在整体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消能楼梯间同时消除了梯板的支撑效应、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及约束效应,而未明显改变结构的抗侧刚度分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很小;消能楼梯间消耗了输入结构中的大量地震能量,提供了一定的有效附加阻尼比,减小了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消能楼梯间减轻了楼梯间构件、框架梁柱等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程度,改善了结构的屈服情况,有助于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1期)
陈珊珊,刘继明,吴成龙,赵凯常[9](2019)在《装配式SRC柱-钢梁边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新型预制装配式SRC柱-钢梁组合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边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运用ABAQUS软件对预制装配式SRC柱-钢梁框架边节点进行建模,数值模拟所得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所建模型能够正确反映节点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并分析节点模块盖板形状和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预制装配式SRC柱-钢梁节点应选用悬臂段为圆弧过渡形的节点模块盖板,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考虑相应的加强构造措施.柱轴压比在0.15~0.5,增大轴压比可使节点试件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增强,但其承载力和延性降低.柱轴压比越大,加载后期节点试件强度和刚度退化速率越快.研究成果可为预制装配式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一定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明[10](2019)在《地震作用下既有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技术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质量及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既有框架结构的建筑上,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人们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价意义和评价方法,以及框架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加固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31期)
抗震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塔楼高层建筑能够将建筑功能最大化,是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作用下,各塔楼会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其受力特性比单塔楼高层建筑更加复杂。以典型的双塔超高层建筑——银川绿地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的单塔模型、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单塔模型和考虑双塔相互作用的双塔楼模型,采用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双塔共同作用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的单塔模型会高估结构的自振频率;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单塔模型会明显低估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地震剪力以及地震损伤等地震响应,该结论可为进一步完善双塔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性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剑明,伍大成,赵鹏贤,邹贻军,胡盟.桥梁分级减震支座抗震性能分析[J].交通科技.2019
[2].郑军.考虑双塔共同作用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科学.2019
[3].张炳晖,杨玉红,赵亚涛,包恩和,陈宜虎.柱端箍筋不同加密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4].兰旭博.跃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9
[5].薛建阳,许丹,代武强.穿斗式木结构通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9
[6].吴成龙,刘继明,谭文娅,于素健,周飞.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干式连接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任建喜,李刚,赵文博.基于粘弹性边界的综合管廊抗震支墩性能分析[J].灾害学.2019
[8].罗德章,邓雪松,周云,张超.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9
[9].陈珊珊,刘继明,吴成龙,赵凯常.装配式SRC柱-钢梁边节点抗震性能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张明.地震作用下既有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