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解剖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解剖学,动脉,神经,血管,耳蜗,胸椎,核磁共振。
解剖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平,赵学钢,李念虎,孔鹏,徐展望[1](2019)在《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人体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CT叁维重建的影像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尸体解剖,研究下胸椎各横突间结构,进一步确认安全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操作区域。方法:为模拟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手术操作过程,对6具人体标本进行相应的解剖及操作,观察相关手术区域周围的解剖结构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并进行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结果: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操作可经胸最长肌与胸棘肌的间隙达到深层组织,并解剖横突间区域的组织结构,探寻周围神经、血管,并观察椎间孔外神经根、肋间后神经、肋间后动静脉的走行规律及彼此间的关系。之后顺利到达椎间隙,进行了Cage植入,并尝试模拟进行了同侧的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结论:人体标本的解剖对研究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观察分析解剖结构并尝试同一切口附加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发现T_(10)/T_(11)和T_(11)/T_(12)节段横突间区域较T_8/T_9和T_9/T_(10)更加充分,神经根游离空间大且不易损伤周围血管,操作简单安全,更适合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从而明确了安全的手术操作区域,充分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谢环宇,吴伟明,刘健华,王军[2](2019)在《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是人类重要的功能器官,随着国内城乡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相对滞后,临床上手外伤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组织缺损的修复,仍是手外科需重点解决的难题。其中以拇示指外伤最为常见,而拇指和示指占全手功能的50%,其缺损会导致手部功能严重缺失,心理伤害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观察示指桡侧指动脉在虎口区及其附近发出的皮支动脉的情况,了解皮支动脉出现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本文介绍了示指桡背侧动脉的皮支皮瓣的走形、数目、外径,以及伴行的神经,通过对临床现有的常用皮瓣种类的分析,引出示指桡侧指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虎口背侧皮瓣(以示指桡侧)具有丰富的皮支(丰富的血供),不涉及骨骼和肌腱并带有浅淋巴管和桡神经浅支分支,所以存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患者皮瓣可恢复感觉;该皮瓣质地良好、耐磨,外形饱满美观类似拇、示指皮肤,且供区能直接缝合且瘢痕小;术后皮瓣一般无需固定,操作简单。与传统皮瓣种类相比,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田博,骆磊,李军平[3](2019)在《健康成人耳蜗MRI影像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耳蜗的MRI影像解剖学。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4月进入我院的58例无耳蜗疾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者均进行耳蜗MRI检查,并对其MRI影像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经MRI检查后,左耳以及右耳的基地周长度、中周长度、顶周长度、底周长度、底周腔管径、蜗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2、0.307、0.687、1.756、0.770、0.793,P均>0.05)。结论:利用MRI水成像技术能有效反映出内耳迷路畸形,为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较完备的影像学评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王晓刚,鄂占森,施晓琳,常洪波,刘颖[4](2019)在《枕下叁角的超声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枕下叁角结构及内容物的超声检查方法与声像图特点。方法:采用Hitachi-Aloka Arietta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L441型线阵探头,频率12-2Mhz。受检者取俯卧位,额前垫一薄枕,双臂伸直置于身体两侧。将线阵探头中心置于后正中线寰椎后结节处纵切,沿寰椎后弓向左侧平行移动探头约1cm,显示枕下叁角的内上界、外下界、底、内容物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在上述切面基础上,继续向左侧平移探头至寰椎侧块处,显示枕下叁角的外上界、外下界、底、内容物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将线阵探头置于左侧寰椎后弓处横切,显示枕下叁角表面的枕大神经短轴;将线阵探头中心置于枕大神经短轴处,顺时针旋转约110°,显示枕大神经的长轴及其走行。结果:寰椎后结节、后弓、侧块分别呈"山丘状"、"拱桥形"、"平台样"的强回声结构;项部寰椎后结节旁纵切声像图显示枕下叁角的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底为寰椎后弓,枕下叁角内寰椎后弓上方的血管为椎动脉,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表面为头半棘肌所覆盖,频谱多普勒显示椎动脉为典型的低阻型血流;项部寰椎侧块处纵切声像图显示枕下叁角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底为寰椎后弓,枕下叁角内寰椎后弓上方的血管为椎动脉,椎动脉与寰椎后弓之间为枕下神经所在区域;项部寰椎后弓处横切声像图显示头后大直肌表面的椭圆形低回声结构为枕大神经短轴;枕大神经长轴声像图显示神经呈带状低回声,它从头下斜肌下缘穿出,斜向内上跨越头下斜肌与头后大直肌。结论:寰椎后结节、后弓与寰椎侧块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可以此为标志探查枕下叁角,超声不但能清晰显示枕下叁角的边界、底与顶,还可借助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与椎动脉迅速定位枕大神经与枕下神经所在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张友民,白露,汤晓韵,赵重阳,卢曦[5](2019)在《2种唐松草属植物叶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蜡切片法对2种唐松草属植物的叶进行解剖学研究,分析其叶结构特征,包括栅海比、气孔密度、导管直径以及叶片结构疏密度、紧实度等。结果表明,肾叶唐松草、翼果唐松草叶均为异面型,叶表皮无表皮毛,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气孔为无规则型。肾叶唐松草气孔密度为231个/mm~2,叶片结构疏密度为51.11%;翼果唐松草气孔密度为202个/mm~2,疏密度为55.72%,表明二者气孔密度、疏密度等有所差异,翼果唐松草比肾叶唐松草更加耐阴。(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刘冬强,陈胜,李金成,李艳伟[6](2019)在《甲状腺手术中Zuckerkandl结节定位喉返神经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的分布情况,并观察其与喉返神经的相互位置关系。方法通过解剖尸体,观察ZT结节在甲状腺上的分布情况,并测量相关数据,并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甲状腺中ZT的分布情况,左边为56.0%,右边为66.0%,位于ZT深面的喉返神经占91.8%。结论 ZT可作为显示喉返神经的一个新的定位标志,对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防止喉返神经受到破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本刊编辑部[7](2019)在《欢迎垂询《解剖学研究》杂志网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网址http://gdjp.cbpt.cnki.net,从"在线办公系统"进入"作者更多?投稿系统"。在作者中心登录后,您可以投稿、跟踪查询您的稿件的信息、与编辑部交流和查询稿件缴费情况等。《解剖学研究》编辑部邮箱Email:gdjp_editor@126.com;联系电话:020-87332559。(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8](2019)在《关于《解剖学研究》杂志网络投搞的郑重声明》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我刊编辑部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有一些中介网站发布我刊虚假征稿和收取本刊版面费信息;有些不法分子盗用本刊电子邮箱,冒用本刊的名义发送采稿通知,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我们也接到多位作者电话说收到本刊拟刊用论文版面费寄给北京等某地的通知,上述情况实属不良行为而从中谋利。为澄清事实,以正视听。本刊严正声明并郑重告知广大同行、作者、读者:请广大作者珍惜您的劳动成果,不要通过中介向(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黄复铭,郑秋宝,詹潇锐,李涛,杨诚[9](2019)在《直接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髋部直接后方入路的安全显露范围,并评价通过该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安全性。方法取新鲜成人尸体标本6具,尸体双侧臀部均采用直接后方入路模拟手术操作,观察髋臼后部显露范围,测量臀上神经血管束及坐骨神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直接后方入路显露范围是整个髋臼后壁、部分关节囊及大部分髋臼后柱(坐骨大孔上缘至坐骨棘),切口长度为(9.82±0.52)cm。臀上动脉、臀上静脉、臀上神经与坐骨大切迹相交处距坐骨大切迹顶点的距离分别为(10.55±1.73)、(15.02±1.86)、(3.00±1.09)mm。坐骨神经外侧缘与梨状肌上缘、梨状肌下缘相交处距坐骨大切迹顶点的距离分别为(18.85±5.31)、(28.06±4.80)mm。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缘处的宽度为(15.96±2.10)mm,梨状肌牵拉后坐骨神经移动距离为(17.79±2.30)mm,坐骨棘至坐骨大切迹顶点距离为(47.43±5.20)mm。结论直接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能够在不离断外展肌、外旋肌群的情况下经臀中肌与梨状肌间隙直接显露髋臼后部结构,既能为手术提供足够的安全显露范围,也能避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组织,可作为临床显露髋臼后部的又一备选手术入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姚海波,李文庆,朱小弟,李楚炎,张国雷[10](2019)在《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基础,为足背内侧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观察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主要源于以下4个方面:(1)内踝前动脉的足背内侧皮穿支;(2)跗内侧动脉发向足背内侧的皮穿支;(3)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深支向足背内侧发出的皮穿支;(4)母趾胫侧底动脉沿母展肌上缘发出的皮穿支。结论根据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解剖学特点,可设计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内侧筋膜蒂皮支链皮瓣2种类型的带蒂皮瓣。(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解剖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是人类重要的功能器官,随着国内城乡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相对滞后,临床上手外伤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组织缺损的修复,仍是手外科需重点解决的难题。其中以拇示指外伤最为常见,而拇指和示指占全手功能的50%,其缺损会导致手部功能严重缺失,心理伤害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观察示指桡侧指动脉在虎口区及其附近发出的皮支动脉的情况,了解皮支动脉出现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本文介绍了示指桡背侧动脉的皮支皮瓣的走形、数目、外径,以及伴行的神经,通过对临床现有的常用皮瓣种类的分析,引出示指桡侧指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虎口背侧皮瓣(以示指桡侧)具有丰富的皮支(丰富的血供),不涉及骨骼和肌腱并带有浅淋巴管和桡神经浅支分支,所以存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患者皮瓣可恢复感觉;该皮瓣质地良好、耐磨,外形饱满美观类似拇、示指皮肤,且供区能直接缝合且瘢痕小;术后皮瓣一般无需固定,操作简单。与传统皮瓣种类相比,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更具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剖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姜平,赵学钢,李念虎,孔鹏,徐展望.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人体解剖学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2].谢环宇,吴伟明,刘健华,王军.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名医.2019
[3].田博,骆磊,李军平.健康成人耳蜗MRI影像解剖学研究[J].人人健康.2019
[4].王晓刚,鄂占森,施晓琳,常洪波,刘颖.枕下叁角的超声解剖学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5].张友民,白露,汤晓韵,赵重阳,卢曦.2种唐松草属植物叶的解剖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刘冬强,陈胜,李金成,李艳伟.甲状腺手术中Zuckerkandl结节定位喉返神经的解剖学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本刊编辑部.欢迎垂询《解剖学研究》杂志网站[J].解剖学研究.2019
[8]..关于《解剖学研究》杂志网络投搞的郑重声明[J].解剖学研究.2019
[9].黄复铭,郑秋宝,詹潇锐,李涛,杨诚.直接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10].姚海波,李文庆,朱小弟,李楚炎,张国雷.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