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丹参雷公藤多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丹参,雷公藤,复方,注射液,红斑,因子,血友病。
丹参雷公藤多甙论文文献综述
吴敬云,明清平,潘海涛[1](2015)在《雷公藤多甙与丹参注射液联合运用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服雷公藤多甙联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片同时联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8例(80.00%),显效5例(14.29%),好转2例(5.71%),无效0例。结论口服雷公藤多甙联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节性红斑治疗效果确切,且应用疗程短,无特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23期)
彭希亮,倪文琼,张永红[2](2015)在《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变应性血管炎及对血清β2-MG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疗效及血清β2-MG水平的变化。方法对治疗组73例变应性血管炎患者,予以雷公藤多甙口服,同时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69例,予以西替利嗪、吲哚美辛口服。2组同时应用维生素C及钙剂,对有感染症状的病例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皮损改善及外周血清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血清β2-MG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甙起活血通络与抗炎作用,丹参起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两者联合应用,能很好改善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皮肤及肾脏病变,临床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汤海波,王洪娈,孙静,陈秋月,韩丽丽[3](2011)在《雷公藤多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DM)是一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蛋白尿是DN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且作为DN的独立危险因素加速DN肾小球硬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1年09期)
许赤多,刘纯,吴南辉[4](2009)在《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外周血TNF-α、vWF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TG+TanⅡ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各组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vWF含量。结果模型组、TanⅡA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G+TanⅡA组水平最低,MTX组、T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模型组vWF水平最高,与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anⅡA组差异具有显着性,TG+TanⅡA组水平最低。结论TG+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RA心血管损伤。(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09年09期)
赵玲[5](2008)在《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心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破坏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RA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RA合并心血管损伤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成为RA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拟通过观察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联合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离体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所致收缩功能以及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配伍对RA心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体重120-140g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测量双侧足爪厚度后常规消毒,于大鼠背部、尾根部、右足爪部多点注射鸡Ⅱ型胶原溶液,建立CIA大鼠模型。于造模14天相同方法进行第2次免疫。另取8只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每周测量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第21天将AI值大于5并出现2次反应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喋呤组(MTX组)、雷公藤多甙组(TG组)、雷公藤多甙+丹参酮ⅡA组(TG+ TanⅡA组)、丹参酮ⅡA组(TanⅡA组),每组8只。当日测量大鼠体重,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大鼠足爪厚度。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7天,给药结束后第2天测量各组大鼠体重、足爪厚度,4%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留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vWF。取血后立即打开胸腔,截取长为3-4mm的主动脉环,应用主动脉环浴皿法检测各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分别给予浓度为3、10、20、40nmol/L的ET-1观察血管收缩功能的变化。剩余部分主动脉固定、脱水、包埋进行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T-1、eNOs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以X_±S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 TG+ TanⅡA对CIA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造模21天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背部、尾根部出现类风湿结节,AI值均大于5,造模侧与对侧足爪肿胀明显。各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但MTX组、TG组、TG+TanⅡA组、TanⅡA组间无差异(P>0.05);灌胃完毕,模型组、MTX组、TG组、TanⅡA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TG+ TanⅡA组体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模型组体重明显低于MTX组、TG组(P<0.01),模型组体重与TanⅡA组无差别(P>0.05),MTX组、TG组相比无差别(P>0.05)。2 TG+ TanⅡA对CIA大鼠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给药4周后,MTX组、TG+ TanⅡA组造模侧足爪平均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和TanⅡA组(P<0.01),TG组低于模型组和TanⅡA组(P<0.05),MTX组、TG组、TG+ TanⅡ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TG+ TanⅡA组抑制率优于MTX组、TG组(46.44% VS 40.46%、33.90%),TanⅡA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P>0.05)。MTX组、TG组、TG+ TanⅡA组非造模侧足爪厚度无明显差异,且均低于模型组和TanⅡA组(P<0.01),但TG+ TanⅡA组抑制率优于MTX组、TG组(46.33% VS 42.30%、41.39%)。3 TG+ TanⅡA对CIA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CIA大鼠主动脉环给予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后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TX组,TG组血管环应用Ach后对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引起血管收缩反应的舒张率显着降低(P<0.01、0.05), TG+ TanⅡA组、TanⅡ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4 TG联合TanⅡA对ET-1所致离体血管收缩的拮抗作用空白对照组离体血管环给予小剂量ET-1(3nmol/L)可引起短时间收缩,继而引起血管舒张,舒张率为67.26±12.59%,TG+ TanⅡA组也有同样作用,舒张率为26.75±15.44%,其他组ET-1小剂量给药则无明显舒张作用。各组离体血管环在10、20nmol/L时收缩值持续增加达到高峰,10、20 nmol/L时模型组、MTX组、TG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 TG+ TanⅡA组、TanⅡA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别(P>0.05),但TG+ TanⅡA组作用优于TanⅡA组,MTX组、TG组在10、20nmol/L时收缩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40nmol/L时各组收缩值增加不明显。5 TG+ TanⅡA对CIA大鼠血清TNF-α、vWF变化的影响5.1 TG+ TanⅡA血清TNF-α的影响(Pg/ml)模型组、TanⅡA组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TanⅡA组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MTX组、TG组与TG+ TanⅡA组则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叁者之中,TG+ TanⅡA组TNF-α水平最低(27.29±6.36),TG组稍高于MTX组(36.50±14.88 VS 33.43±13.45)。5.2 TG+ TanⅡA对血清vWF的影响(mU/ml)模型组vWF水平最高,与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G+ TanⅡA组、TanⅡA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0.05),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G+ TanⅡA组、TanⅡA组各组vWF水平无差异(P>0.05),但TG+ TanⅡA组、TanⅡA组vWF水平稍低于MTX组、TG组。6动脉内皮HE染色及ET-1、eNOs表达的比较高倍镜下主动脉HE染色显示,模型组内皮连续性较差,并伴有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形成,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第二期改变,MTX组、TG组、TanⅡA组仅有少量单核细胞聚集,TG+ TanⅡA组与空白对照组内皮完整,连续性好,无病理改变。ET-1半定量分析: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MTX组、TG组、TanⅡA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和TG+ TanⅡA组(P<0.05),空白对照组、TG+ TanⅡ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NOS半定量分析:模型组、MTX组、TG组、TanⅡA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低于MTX组、TG组、TanⅡA组(P<0.05),空白对照组、TG+ TanⅡ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CIA大鼠存在心血管损伤的相关因素,CIA大鼠血清TNF-α、vWF水平升高,离体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并且对ET-1敏感性增高,主动脉内膜连续性差,泡沫细胞形成,主动脉eNOS表达减少而ET-1表达增强。2、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具有抗炎增效作用,两者联合可明显降低CIA大鼠足爪厚度及血清TNF-α含量,抗炎作用较单用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甙为优。3、丹参酮ⅡA对CIA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提高CIA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降低主动脉对ET-1的敏感性。4、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对CIA大鼠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vWF水平、拮抗ET-1生物学效应、上调主动脉eNOS表达和下调ET-1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刘忠艳[6](2008)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过敏性紫癜6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住院患者,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且均为首次发病,并排除血小板降低及其它(本文来源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李海如,郑健[7](1998)在《雷公藤多甙和复方丹参对白塞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采用雷公藤多甙和复方丹参片对白塞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一、病例和方法1.临床资料:按日本1987年修订标准确诊的白塞病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6~45岁,平均34(本文来源于《中华皮肤科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曹萍,王芳[8](1997)在《雷公藤多甙与复方丹参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公藤多甙与复方丹参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对比观察曹萍*王芳我们用雷公藤多甙和复方丹参片分别治疗结节性红斑54例及41例,并进行对比观察,总结如下。临床资料95例均为门诊病人,据临床皮肤科学(第2版)诊断标准确诊结节性红斑。其中男性20例,女性65例,年...(本文来源于《云南医药》期刊1997年01期)
丹参雷公藤多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疗效及血清β2-MG水平的变化。方法对治疗组73例变应性血管炎患者,予以雷公藤多甙口服,同时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69例,予以西替利嗪、吲哚美辛口服。2组同时应用维生素C及钙剂,对有感染症状的病例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皮损改善及外周血清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血清β2-MG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甙起活血通络与抗炎作用,丹参起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两者联合应用,能很好改善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皮肤及肾脏病变,临床效果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丹参雷公藤多甙论文参考文献
[1].吴敬云,明清平,潘海涛.雷公藤多甙与丹参注射液联合运用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
[2].彭希亮,倪文琼,张永红.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变应性血管炎及对血清β2-MG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
[3].汤海波,王洪娈,孙静,陈秋月,韩丽丽.雷公藤多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1
[4].许赤多,刘纯,吴南辉.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外周血TNF-α、vWF表达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
[5].赵玲.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心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8
[6].刘忠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7].李海如,郑健.雷公藤多甙和复方丹参对白塞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
[8].曹萍,王芳.雷公藤多甙与复方丹参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对比观察[J].云南医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