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站点论文_钱静昱,龚树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站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智能,站点,嘉兴市,河口,长沙市,公交,徐州。

智能站点论文文献综述

钱静昱,龚树超[1](2019)在《视频回传一体化站点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道路安全、执法管理的重要手段,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系统设计层面上和具体运维方式上需要被重新审视。云南高速在一体化视频站点的创新应用和探索,为智慧高速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提出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交通信息化》期刊2019年S1期)

汪子钦[2](2019)在《基于群智能优化的雷达站点动态配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网雷达是由多个雷达站点所构成的系统,各个站点协同工作,可以根据实际任务需求同时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区域进行监视,在现代战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优势为自由度高,可以根据战场环境和约束条件对其进行灵活配置,从而满足作战任务的需要。在现代作战场景中,环境千变万化,由于组网雷达的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如果要提升组网雷达监视能力,就要根据变化的环境,实时地对组网雷达系统中的雷达站点进行合理配置。因此,如何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约束,实时地获得性能满足任务需求的组网雷达配置方案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然而,针对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战场持续监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动态环境下的组网雷达优化配置准则,引入了两个针对探测任务的性能指标,即信噪比和覆盖率。建立了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的多目标区域探测任务的优化配置问题模型,介绍了传统的静态环境下组网雷达站点优化配置算法,并以仿真阐释了其优缺点。2.针对动态环境下,目标区域或约束条件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研究了基于自回归和卡尔曼预测模型的动态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动态环境的组网雷达优化配置问题中以提升优化性能。3.针对在计算资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系统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基于Pareto Front间隔距离以及多样性的自适应判定收敛准则,该准则可以自适应地判断算法是否达到收敛,研究了自适应收敛的动态环境下高效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算法。4.针对动态环境下多个监视区域存在性能偏好的组网雷达优化配置问题,设计了基于预设的偏好性能参考点或者参考方向的优化方法,提出了偏好性能的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所有算法均是先通过叁个典型动态多目标优化测试函数对其进行分析,再将其应用到一个实际的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优化配置问题当中,并将优化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31)

侯攀峰,赵德强,刘丛木[3](2018)在《多站点智能桥梁同步顶升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开大道西干渠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开大道K28+119.37km处,因河南省机西高速(二期)项目在K6+325.497处下穿郑开大道,导致西干渠桥需要整体抬高。为确保桥梁顶升施工完成后的线形与设计线形在各测点的误差均控制在设计及规范要求的范围内,顶升采取多站点智能桥梁同步顶升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设置顶升速度、同步精度及压力控制精度等参数,实现对多台顶升设备的智能控制,杜绝支座的剪切变形,避免桥梁的二次破坏。本文介绍了该系统在郑开大道西干渠桥顶升施工中的成功应用及具体实施方案,为未来桥梁顶升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08期)

沈静,姚萍[4](2018)在《智能调度系统和乘客刷卡记录并用的线路站点客流统计——利用Excel函数关联数据统计站点客流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客流量是公交系统制定行车作业计划和规划线路的重要依据。对于客流量的统计,公交企业传统的做法是进行客流调查,即把调查人员在调查的时间段内分布在相应的站点上,利用查数和目测的方式进行记录,记录汇总后进行分析。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准确性差,时间不连续,无法做到经常性和系统性的调查。公交企业已陆续从传统调度模式过渡到智能调度模式,智能调度系统借助于GPS定位技术、3G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详细记录车(本文来源于《城市公共交通》期刊2018年08期)

黄建忠,陈东,虞敏[5](2018)在《长江河口主要物理参数智能监测站点防雷供电保障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闪电定位系统,分析了对长江河口主要物理和环境参数的智能监测站点的雷电环境,采集汇总了10个站点雷电参数信息,并将站点雷电参数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主要的防雷技术指标。从智能监测站点的雷击损害路径出发,结合雷电防护措施的8个方面,给出适合长江河口不同工况和条件监测站的防雷实施方案,以期形成长江河口监测站网防雷保障体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建筑电气》期刊2018年06期)

白斯吉[6](2018)在《基于智能公交数据的公交车进站排队概率及站点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解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机动化出行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而近些年来的野蛮式发展引起了一个弊端:站台的选址标准还是按照十多年前的老规范,然而这已经和最新的城市公交发展情况不相符合了。我们会经常看到车辆在站台前淤积排队进站,甚至极有可能发生排队溢出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的稳定运行以及严重降低了公交服务质量,并会导致乘客的出行方式向私人交通工具转变,又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拥堵,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既有研究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的智能公交数据挖掘出有用信息分析出公交车进站排队的规律,并有针对性的为高频公交线路站点选址提供参考,这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目前,以车辆自动定位系统和自动计费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公交系统存储的历史运营数据为公交进站排队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环境,为从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排队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智能公交数据,以公交车进站排队概率为研究目标,利用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常规公交中途站停靠过程特性,从公交车到站分布及公交车站台停靠时间分布规律、特定站点的公交车进站排队概率和距交叉口不同距离的站点排队概率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在已有文献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公交进站排队研究的关键问题。并以研究需求为导向,针对成都市智能公交系统历史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公交排队进站的研究体系,其中包含排队的判定、车辆进站和出站的定义、车辆进站排队概率的计算方法。其次,文章针对成都市公交的具体情况,研究了公交车辆的到达分布情况和停靠时间分布情况。到达情况得出的结果和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一样服从泊松分布,而车辆的停靠时间同既有的研究成果之间就有较大的突破,本研究认为成都公交的停站时间服从布尔分布,本论文中用大量的数据验证了该结论。该结论对以后车辆运行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按照前面对排队和排队概率的定义,以具体的站点作为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流程介绍,做出相应的曲线图并进行分析。然后在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距离参数并扩大站点样本量。分析得出随车辆到达率的增加,车辆进站时前方有N辆及以上车辆的概率为一条“S型”曲线。并借助该特性,分析了不同到达率、不同N值、不同距离条件下的曲线变化和排队概率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常规公交在中途停靠站的排队概率变化机理,为运营管理者和公交站台规划设计者在高频线路公交站点选址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向佳,章关春[7](2018)在《浙江海盐:基层中医化智能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西塘桥街道八团村是一个拥有3200人口的普通村庄,村卫生室里擅长中医药诊疗,尤其是善用中医非药物治疗的村医徐付生,每天却异常忙碌。2017年,仅他一人接诊的病人就多达2.8万人次。“我是赶上中医药发展的春天了,县里这么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8-03-21)

刘琳君[8](2018)在《智能电网中PLC网络中继站点规划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通信业务种类逐渐增加,多种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通信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满足日益增强的通信业务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需求。PLC技术通过电力线进行语音、数据、视频传输,具有可靠性高、组网简单、经济性强的特点,是智能电网实现“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重要方式。为了适应智能电网通信网的业务需求,保证网络可靠性,在PLC网络规划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针对业务场景进行PLC网络规划及优化,使网络能够达到通信业务指标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PLC技术采用电力线同时传输电流和数据载波,信道噪声和衰减等情况复杂,导致PLC的可靠通信距离很短。为了改善PLC的缺陷,扩大可靠通信范围,组网规划上必须采用中继技术。现有的PLC中继技术对应用场景和业务特点分析不足,未能针对不同需求设计网络规划算法,优化不同性能指标。为此,本文围绕PLC网络中继技术,针对不同业务特点,对PLC中继站点规划方法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数据量较小的配用电通信网环境,提出了面向时延优化的PLC网络中继站点规划算法。该算法以可靠性、N-1原则和网络能耗为约束,降低网络平均传输时延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中继规划模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算法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配用电通信网的规划要求,通过有效规划中继站点,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网络的实时性。2)针对通信数据量较大的智能电网通信网接入环境,考虑网络排队时延,提出了避免网络拥塞的PLC网络中继站点规划算法。该算法以可靠性、N-1原则和链路最大丢包率为约束,降低网络平均时延和丢包率为联合目标,构建多目标中继规划模型,基于免疫算法对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算法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网络的时延和丢包率,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1-08)

李佳怡[9](2017)在《应用智能公交和路网数据的城市公交站点出行计算模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公交”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方便居民出行的有效途径。智慧交通不仅可以诱导出行,还可以通过历史大数据的分析决策出行。公交客流量是深度挖掘交通出行大数据、研究乘客出行模式的基础。公交车到站时间更是出行者最为关心的交通信息之一。因此,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为手段,展开对公交出行分析及挖掘工作,结合公交车数据结构,探讨乘客上下车站点推断和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方法,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客流量和出行链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公交到站时刻模拟预测速度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源特点和人力财力,提出以单条出行链为研究对象,研究确定各站点吸引权,计算站点客流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公交车历史平均车速,综合瞬时速度和到站距离,计算修正平均速度,预测公交车到站时间。基于深圳市AFC和GPS数据,利用时间匹配和密度聚类方法确定乘客上车站点;分析乘客出行行为以及规律,引入出行链单元公交节的概念。公交出行节连续时,依据乘坐人下次乘车的上车位置判断乘客下车站点;公交出行节断裂的乘客,结合乘客刷卡高频站点的频次和公交路线下游各站点吸引权重,判别出行节断裂时乘客下车位置坐标的可能性,并设计推断乘客下车站点算法。根据预测得到的乘客上下车站点信息,统计估算车内人数。利用K最邻近结点的方法对道路进行分段,建立多元回归速度模型估计各路段平均速度,以计算结果为历史数据依据,结合公交实时瞬时速度和距离到达站点的距离长度,预测公交的到站时刻。根据公交乘客下车站点推断算法,实例分析并预测结果,计算下游各站点的乘客可能的下车频次和分析乘客高频下车站点集,分析算法可行性,根据乘客下车预测点与真实下车站点之间的距离和各个预测点的权重判别评估预测的准确性,经过验证,表明方法是有效的。依据到站时间预测模型计算实际公交到站时间,通过与真实值对比评估,表明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利用路段平均速度的计算结果建立数据库,并对道路通畅性进行级别划分和实时可视化表达,其结论符合实际状态。(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田志伟[10](2016)在《智能立体停车是破解城市停车困局的重要思路——以长沙市轨道交通站点智能立体停车塔建筑设计方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市停车难困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8月14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0.5》显示,截止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51.27%,即6.91亿人居住在城镇。按照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进程,到2025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5亿人,这意味着在未来的13年里将有约3.6亿人进入城镇,这支城市新军超过美国现有人口的总和。按(本文来源于《中国招标》期刊2016年32期)

智能站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组网雷达是由多个雷达站点所构成的系统,各个站点协同工作,可以根据实际任务需求同时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区域进行监视,在现代战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优势为自由度高,可以根据战场环境和约束条件对其进行灵活配置,从而满足作战任务的需要。在现代作战场景中,环境千变万化,由于组网雷达的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如果要提升组网雷达监视能力,就要根据变化的环境,实时地对组网雷达系统中的雷达站点进行合理配置。因此,如何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约束,实时地获得性能满足任务需求的组网雷达配置方案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然而,针对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战场持续监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动态环境下的组网雷达优化配置准则,引入了两个针对探测任务的性能指标,即信噪比和覆盖率。建立了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的多目标区域探测任务的优化配置问题模型,介绍了传统的静态环境下组网雷达站点优化配置算法,并以仿真阐释了其优缺点。2.针对动态环境下,目标区域或约束条件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研究了基于自回归和卡尔曼预测模型的动态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动态环境的组网雷达优化配置问题中以提升优化性能。3.针对在计算资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系统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基于Pareto Front间隔距离以及多样性的自适应判定收敛准则,该准则可以自适应地判断算法是否达到收敛,研究了自适应收敛的动态环境下高效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算法。4.针对动态环境下多个监视区域存在性能偏好的组网雷达优化配置问题,设计了基于预设的偏好性能参考点或者参考方向的优化方法,提出了偏好性能的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优化配置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所有算法均是先通过叁个典型动态多目标优化测试函数对其进行分析,再将其应用到一个实际的动态环境下组网雷达优化配置问题当中,并将优化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站点论文参考文献

[1].钱静昱,龚树超.视频回传一体化站点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9

[2].汪子钦.基于群智能优化的雷达站点动态配置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侯攀峰,赵德强,刘丛木.多站点智能桥梁同步顶升系统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4].沈静,姚萍.智能调度系统和乘客刷卡记录并用的线路站点客流统计——利用Excel函数关联数据统计站点客流量[J].城市公共交通.2018

[5].黄建忠,陈东,虞敏.长江河口主要物理参数智能监测站点防雷供电保障措施研究[J].现代建筑电气.2018

[6].白斯吉.基于智能公交数据的公交车进站排队概率及站点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7].向佳,章关春.浙江海盐:基层中医化智能升级[N].中国中医药报.2018

[8].刘琳君.智能电网中PLC网络中继站点规划算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8

[9].李佳怡.应用智能公交和路网数据的城市公交站点出行计算模型与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7

[10].田志伟.智能立体停车是破解城市停车困局的重要思路——以长沙市轨道交通站点智能立体停车塔建筑设计方案为例[J].中国招标.2016

论文知识图

RFID智能站点硬件体系结构基于应用的RFID智能站点软件层...基于Web挖掘的智能站点体系结构基于DSP的多频段标签读写支持结构智能web站点的基本结构Web体系结构

标签:;  ;  ;  ;  ;  ;  ;  

智能站点论文_钱静昱,龚树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