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糖化发酵论文_张敏倩,刘功良,余洁瑜,白卫东,贾爱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同糖化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曲,糖苷酶,芒草,氨水,酵母,乳酸,液态。

协同糖化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倩,刘功良,余洁瑜,白卫东,贾爱娟[1](2019)在《双酶糖化协同蜂蜜接合酵母发酵黄酒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传统客家黄酒易染杂菌、成品酒批次间不稳定等缺点,以黑糯米为原料,采用双酶糖化后接种蜂蜜接合酵母的工艺酿造黑糯米黄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黑糯米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32 U/g、液化温度80℃、液化时间200 min;糖化酶添加量170 U/g、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25 h;蜂蜜接合酵母接种量体积分数20%,发酵温度28℃,经过10 d前发酵,其总糖为43.5 g/L,总酸为4.8 g/L,酒精度可达12.3%vol。以该工艺酿出的黑糯米酒酒味纯正,芳香清甜,口感醇厚,带有糯米特有的香味。(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彭胜男[2](2016)在《氨水协同低剂量辐照预处理芒草糖化发酵产乙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芒草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是研究生物质燃料乙醇的优质原料,其预处理技术是利用芒草生产燃料乙醇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到生物质燃料乙醇的生产效率。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的芒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芒草水提液组分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芒草糖化发酵产物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副产物的抑制机理进行了初步阐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400 k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过的芒草为原料,采用氨水室温下浸泡对其进行协同预处理,考察氨水体积分数、固液比及浸泡时间对芒草化学组分和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氨水协同γ射线辐照预处理芒草的工艺。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10(g:mL)条件下,经10%(V/V)氨水浸泡48h的辐照芒草酶解后,酶解还原糖得率达到475.412 mg/g。2、以最佳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芒草为原料,进行酶解固液比及酶解时间的优化后,以固液分离、发酵初始pH值、酵母接种量及发酵时间为因素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最佳酶解发酵工艺参数为:在固液比为1:20(g:mL)条件下,酶解96h后,进行无菌固液分离,接入12.5%的酵母菌,调节初始发酵pH值为5,发酵42h,得到的乙醇得率为314.531mg/g。3、通过对不同预处理后的芒草的水提液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氨水协同辐照处理能有效提高芒草的酶解效率。通过分析主要糖类产物及副产物,主要的糖产物有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副产物则有甲酸、乙酸、糠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羟基苯甲醛、香草醛、对香豆酸。(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唐取来,刘彩霞,肖冬光[3](2016)在《新型液态发酵生产米香型白酒的研究(Ⅲ)——纯种培养酿酒酵母与传统小曲协同糖化发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型液态发酵条件下,对纯种培养酿酒酵母与传统小曲协同糖化发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传统小曲发酵过程中接种一定量的纯种培养的高产酯、适量低产高级醇的酿酒酵母,能明显提高原料出酒率和乙酸乙酯的含量,并显着降低高级醇含量;但酿酒酵母对产酸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致使总酸含量下降,并影响乳酸乙酯的生成。采用分醪发酵工艺可减少酵母菌与传统小曲协同糖化发酵过程中对产酸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在提高米香型白酒总酯含量的同时实现风味物质之间的平衡。(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沈雪亮,夏黎明[4](2008)在《共固定化细胞协同糖化发酵纤维素原料产乳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纤维素原料对乳酸的转化率,将富含纤维二糖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ZU-07)孢子和德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ium)细胞共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珠中,将共固定化细胞体系与纤维素原料的酶水解相耦联,组建成新型串联式生物反应器。研究表明,共固定化细胞中的纤维二糖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液中的纤维二糖迅速转化成葡萄糖,而葡萄糖又能被乳酸杆菌迅速转化成乳酸,从而解除了纤维二糖及葡萄糖对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作用。当酶解罐和共固定化细胞反应柱的温度分别控制在50℃和48℃,共固定化细胞反应柱的装填量为40%时,串联式生物反应器中生成的乳酸浓度和纤维素对乳酸的转化率分别达到55.7 g.L-1和91.5%。采用分批添料工艺,乳酸终浓度和反应器生产效率分别提高到106.7 g.L-1和1.270 g.L-1.h-1,而单位底物的纤维素酶用量降低了25%。(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艳[5](2007)在《纤维素酶系协同作用实验及重组酵母的同步糖化发酵》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地球上最丰富且廉价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纤维素材料转化为燃料乙醇,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利用天然纤维素材料生物转化乙醇时,纤维素糖化和乙醇发酵是目前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以提高纤维素糖化过程的酶解效率和乙醇产量为目的,针对纤维素酶活性不高、酶系缺陷导致的纤维二糖积累阻遏酶活发挥以及JU-A10同步糖化发酵体系缺失的问题,开展了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以酶制剂生产常用的木霉属菌株9414为目的菌株,利用实验室现有的15株真菌,进行了协同作用实验,试图发现促进纤维素酶活性发挥的蛋白辅助因子,提高纤维素的糖化效率。对9414的纤维素酶系具有正协同作用的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都比9414高,根据协同系数可初步推测促进作用是由β-葡萄糖苷酶引起的,验证了纤维素酶的酶系组成与其活性大小的密切关系。(2)通过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底物浓度和酶液浓度的比较实验,对斜卧青霉JU-A10的同步糖化发酵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最佳的同步糖化发酵体系:10%木糖渣,20 IU/g酶浓度,0.2%酵母接种量,35℃静置培养。这组数据为燃料乙醇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3)在建立了酿酒酵母工业菌株转化系统的基础上,将纤维二糖代谢相关基因——扣囊复膜孢酵母编码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1多拷贝整合到酵母工业菌株NAN-27的染色体上,并在转化子中筛选得到了具有较高β-葡萄糖苷酶活(1.02 IU/mg)的重组酵母NAN-227。利用纤维二糖发酵的结果显示,表达BGL1基因的重组酵母纤维二糖的乙醇转化率达到0.532 g/g,接近理论值0.538 g/g。利用工业发酵中常用的商品化纤维素酶制剂Celluclast 1.5 L和自己建立的斜卧青霉发酵系统进行的NAN-27和NAN-227的同步糖化发酵实验结果显示,重组酵母与宿主菌株相比,纤维二糖代谢能力提高,乙醇终浓度稍有提高,但与添加β-葡萄糖苷酶的对照组相比,发酵效果尚有差距。在酵母工业菌株中表达BGL1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同步糖化发酵体系中纤维二糖积累对纤维素酶活发挥的阻遏,可替代或减少乙醇工业生产时额外加入的β-葡萄糖苷酶量。(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7-05-27)

谢应根,韩玉洁,徐忠,夏秀文[6](2006)在《双酶协同法糖化玉米及L-乳酸发酵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均匀试验对双酶协同作用进行了玉米糖化条件、发酵条件的研究,得出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4℃、"-淀粉酶添加量0.0435g/20g玉米粉、糖化酶添加量0.0742g/20g玉米粉、pH5.7、糖化时间6h,还原糖含量可达119.96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h,添加麸皮量为30g/100g玉米粉,乳酸得率136.92g/L。(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06年07期)

协同糖化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芒草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是研究生物质燃料乙醇的优质原料,其预处理技术是利用芒草生产燃料乙醇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到生物质燃料乙醇的生产效率。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的芒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芒草水提液组分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芒草糖化发酵产物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副产物的抑制机理进行了初步阐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400 k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过的芒草为原料,采用氨水室温下浸泡对其进行协同预处理,考察氨水体积分数、固液比及浸泡时间对芒草化学组分和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氨水协同γ射线辐照预处理芒草的工艺。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10(g:mL)条件下,经10%(V/V)氨水浸泡48h的辐照芒草酶解后,酶解还原糖得率达到475.412 mg/g。2、以最佳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芒草为原料,进行酶解固液比及酶解时间的优化后,以固液分离、发酵初始pH值、酵母接种量及发酵时间为因素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最佳酶解发酵工艺参数为:在固液比为1:20(g:mL)条件下,酶解96h后,进行无菌固液分离,接入12.5%的酵母菌,调节初始发酵pH值为5,发酵42h,得到的乙醇得率为314.531mg/g。3、通过对不同预处理后的芒草的水提液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氨水协同辐照处理能有效提高芒草的酶解效率。通过分析主要糖类产物及副产物,主要的糖产物有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副产物则有甲酸、乙酸、糠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羟基苯甲醛、香草醛、对香豆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同糖化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倩,刘功良,余洁瑜,白卫东,贾爱娟.双酶糖化协同蜂蜜接合酵母发酵黄酒的工艺[J].食品工业.2019

[2].彭胜男.氨水协同低剂量辐照预处理芒草糖化发酵产乙醇工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3].唐取来,刘彩霞,肖冬光.新型液态发酵生产米香型白酒的研究(Ⅲ)——纯种培养酿酒酵母与传统小曲协同糖化发酵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6

[4].沈雪亮,夏黎明.共固定化细胞协同糖化发酵纤维素原料产乳酸[J].化工学报.2008

[5].张艳.纤维素酶系协同作用实验及重组酵母的同步糖化发酵[D].辽宁师范大学.2007

[6].谢应根,韩玉洁,徐忠,夏秀文.双酶协同法糖化玉米及L-乳酸发酵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

论文知识图

共固定化细胞的装填量对串联式生物反...串联式生物反应器中共固定化细胞协串联式生物反应器中共固定化细胞协同...1 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现场控制 叁维协同...纤维素防对掂化的协同作f凡9 1 The衅ne...啤酒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变化

标签:;  ;  ;  ;  ;  ;  ;  

协同糖化发酵论文_张敏倩,刘功良,余洁瑜,白卫东,贾爱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