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中心小学333200
《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都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因为通过朗读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能够充分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要使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做好示范朗读是极其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首先,教师的示范朗读形象、直观,易于感知和模仿;其次,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貌的范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做好了示范朗读,才能把学生的朗读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来,才能让学生学会朗读。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示范朗读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有备而来
有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钻研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前提。正所谓细读文本就是最好的备课,示范朗读也是备课的一部分,要想在上课时做好示范朗读,教师必须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细读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文章,只有理解了它的内容,掌握了它的基调,才能在朗读中传达出课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情感,从而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
比如《绝句》这首诗,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尤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交相映衬,把一幅色彩鲜明、充满活力的图景细致入微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把诗人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教师在范读前就必须把这些搞清楚,才可能知道在朗读中必须用一种欢快的语调来读,从而读出诗人的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另外,在备课时应注意做好预设,对学生理解的难点和可能产生的疑问进行估计和预测。俗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在朗读前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并针对学生的一些具体情况,适当地进行估计、预测,做好相应范读准备,如解释难点词语、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生平遭遇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有备而来。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朗读期待
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迅速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必须能认真倾听,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否则,教师示范朗读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一定得注意在范读前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凝神倾听,积极思考,融入课文情境,这样范读的效果才会发挥其最大作用。
比如在范读《颐和园》前可这样激起兴趣。先提出要求:“大家知道导游是什么吗?(在总结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如果你想当一名好导游,并带领大家到北京的最美皇家公园——颐和园去游览一番,那么你们就得仔仔细细地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并想一想课文是以怎样的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听的兴趣,又提出了听的要求,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情境中,为范读起到应用的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朗读形式,缓解审美疲劳
如果每一篇课文都刻板地只采用一种形式去朗读,就会造成学生听觉上的“审美疲劳”。久而久之,他们会听得索然无味,范读的效果也会随之大幅降低。如果教师能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灵活多变地采取适宜的形式去范读,那就能大大降低这种“审美疲劳”而造成的负面效果。
比如在教《怀念母亲》这类情感性较浓的课文时,教师可配上相应的音乐,以渲染朗读的气氛;在教《我想——》这些诗歌类型的课文时,可采用师生共读的形式,以增强朗读的气势;在教《落花生》这类对话较多的课文时,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这样一来,朗读的形式多变而新颖,有趣而有用,对范读效果的提升是大有帮助的。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朗读教学是这门艺术的精华部分,要想让这一精华部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教师就必须做好示范朗读,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蓬勃着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