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入心,育人细无声——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励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撷珍

文化润入心,育人细无声——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励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撷珍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510000

摘要: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近年来,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根据学校的地域文化、办学传统和生源特点,从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社团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传承、凝练和创新,走出了一条通过培育特色文化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强校之路。

关键词:励志教育文化育人特色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具有推动学校乃至社会发展的隐形力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它源于校园,面向师生,服务社会。一所学校要想区别于其他学校,最为根本的就是要拥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基于此,为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校根据地域文化、办学传统和生源特点,积极思索学校的发展方向,从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社团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传承、凝练和创新,将抽象的校园文化建设概念转化为特色鲜明的、具有操作性且行之有效的“励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通过培育特色文化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强校之路。

一、以人为本,“励志教育”特色文化提出。

1.“励志教育”内涵。“励”即劝勉,鼓励;“志”即志向,志愿。“励志”是指激励斗志、鼓舞信心、专心致志于某种事业。而“励志教育”,就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在尊重师生个性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学高为范、教有特色、育有成效的“励志之师”和学有志向、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励志之生”,实现师生的“励志人生”。

2.学校确定“励志教育”成为我校特色文化主题的原因

(1)“励志教育”根植于奋发向上的地域文化。我校地处文化底蕴深厚的广州市南华西街,学校周围有潘家大院、洲头咀反租地抗英斗争遗址等历史名迹。古老的建筑蕴含浓厚的开拓进取、不甘人后的岭南文化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南华西街把握机遇,锐意进取,荣获了“中国街道之星”、“全国最佳街道”等称号,是省、市、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因如此,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地域文化为我校的“励志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励志教育”是对先贤们奋发进取精神的最好传承。200多年前,南华西街的潘家大院是当时“广州十三商行”首富潘振承的家园。潘振承先生是中国第一代与全球化经济接轨的儒商文化的代表,他的诚信包容、务实进取、奋发向上经商做人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我校1962届校友范强先生,作为香港企业家,他从1978年至今连续三十多年在经济上资助我校办学,并经常回母校鼓励师生,教导学生要做有志有为的中国人。他们的励志上进,成为我校师生开展“励志教育”的“活教材”。

(3)“励志教育”是升华我校校训和办学理念育人的主要载体。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惟志惟勤,笃学笃行”的校训和“动力+活力”的办学理念。我校开展“励志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将我校的校训和办学理念内化为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力争把学校办成区域内有特色、有品味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4)“励志教育”是激励我校学生奋发学习的主要抓手。由于我校生源全部是电脑派位生,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没有奋斗目标、无心学习,给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压力。我们开展励志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振奋师生精神,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学生找到新的突破口。

二、实践先行,“励志教育”特色文化培育的路径

为了践行“励志教育”教育思想、培育独特的“励志文化”,我校围绕“办一所励志自信、管理精细、笃行进取的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培养“励志教师”和“励志学生”为核心,积极营造励志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独特的“励志教育”校园文化。我校在培育“励志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文化物象化,将“励志教育”浸润在校园环境中

(1)在显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校追求的是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相融相合。①凸显励志育人的人文景观。主要以“校史展览室、励志文化长廊、励志荣誉墙”等为载体,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和历史遗存;学校的校标——马踏飞燕,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激励着师生奋发向上、豪迈进取。②构建励志向上的自然景观。“励志校道”两旁的8棵十多米高秋枫树,高大挺拨、直冲云霄,呼唤莘莘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向上,为心中梦想的实现而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励志学园”里种植了各种果木、花草,意喻百花竞放、百果飘香、桃李满天下,重视凸显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对师生的熏陶。让校园环境文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励志教育资源,成为促进教师励志发展、引领学生励志成长的宝贵财富。

(2)在隐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校着力打造奋发向上、充满自信的文化氛围。①开展“一分钟励志教育”活动。我校每天在上午、下午上课预备铃响后,各班组织学生通过高喊鼓舞人心的口号,增强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②评选“励志之星”,我校每年通过评选“励志少年”、“励志教师”和“励志家长”等活动载体,增强励志育人的持久动力。现在漫步在校园内,能强烈感受到学校突出“励志教育”主题、彰显“励志教育”特色文化的强烈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励志文化”的熏陶。近年来,学校坚持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相结合,建立“励志教育”的环境体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师生励志成长。

2.课堂自主化,把“励志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打造励志课堂,建造“励志教育”文化之场。课堂作为师生励志成长的舞台,是实施“励志教育”的主阵地。我校为了将“励志教育”的“笃行、成功、快乐”核心思想体现于课堂,努力探索“励志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上升为课题进行研究,成为学校开展“励志教育”强大推动力。针对一些老师课堂上教多学少、先教后学、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状,我校从2014年开始构建“励志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改实验,经过实践积累创造出属于学校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2015年,我校的课题《“笃行、成功、快乐”育人模式下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研究》被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YQJK012)。2016年学校的《初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团队》,被广州市教育部门批准为“广州市第三批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该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作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总结提升”六个步骤,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励志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信、自学、自练”为行为导向,追求课堂学习的体验、感悟、生成,凸显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终极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展示、自主练习、自主提升中实现从“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3.课程系统化,把“励志教育”融入到课程学习中。构建励志课程体系,奠定“励志教育”文化之魂。课程建设是学校变革与特色发展的核心元素,也是学校特色与个性的体现。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而学校所追求特色发展,其关键是要有特色课程。所谓“特色课程”,就是以学校核心文化为基础的、具有时代发展方向、体现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办学课程。

多年来,我校以“励志教育”为引领,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励志?笃行”特色课程体系。“励志”课程包括:时事评讲写、孝德感恩、说书社、习惯养成、历史讲坛、放飞梦想、影视欣赏等;“笃行”课程包括:课间啦啦操、物理实验、手工制作坊、多媒体制作、美术欣赏与竞赛、无线电测向、舞蹈与合唱、天文探索等课程。“励志?笃行”特色课程是我校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是创建“励志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灵魂。

为扎实推进“励志?笃行”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校对课程实施的时间资源、学习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了认真筹划和安排,确保“励志?笃行”特色课程实施工作的有效展开。开发“励志?笃行”特色课程,让教师的专业视野更宽广,对“励志教育”的理解更深刻,科研能力也更突出,一批“励志教师”脱颖而出。通过开设“励志?笃行”必修课(每周1节),更促进了学生的励志、个性和特色发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的调査显示,80%以上的学生非常喜爱“励志?笃行”课程,如今,我校已出版了三本“励志?笃行”课程校本教材,其丰富的体系和创新价值贏得了教育部门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4.活动个性化,让“励志教育”渗透学生心灵处。培植励志特色项目,彰显“励志教育”文化之韵。

(1)在“时事讲评写”中润泽励志人生。开展“时事讲评写”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从小树立自信、勤奋、专注、扎实的学风。为此,我校编制了《时事讲评写校本课程》,同时为每班订阅实事报纸和杂志,让学生通过读新闻、评新闻、写新闻,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励志情怀。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每节课利用5分钟讲新闻、评新闻,成立“时事讲评写兴趣小组”等。开展“时事讲评写”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新闻、评新闻、写新闻,既提升了学生写作、演讲和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和奋发向上的励志情感。

(2)在感恩教育中铸就励志品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感恩教育,在每年五月的“五四青年节”开展“感恩父母”、九月的“教师节”开展“感恩老师”和十月的国庆节开展“感恩祖国”等活动,培养学生时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和母校的教育之恩,感谢祖国的培育之恩。我校还利用班会、校会、黑板报和宣传栏等阵地创设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我校在励志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怀,从而铸就学生的励志品行,让励志之花开满校园。

(3)在社团活动与体艺科技节中张扬励志个性。各学科成立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社团),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愿参加1至2个小组(社团)活动,每个小组安排专业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课时活动方案,每周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课时。活动出特色,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也是学校“励志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科技创新项目是广州市科技特色项目,也是海珠区科技重点建设项目。我校重点打造的科技项目有12个、体艺项目有15个,这些特色项目是我校“励志教育”跳动的“音符”。我校每年举行“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成为学生展示励志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使我校的励志教育在砥砺行进中历久弥新、清香四溢。

近年来,学校接连获得“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和“广州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是学校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在我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为打造浓郁的励志文化、培育优异的励志少年而奋勇向前!

标签:;  ;  ;  

文化润入心,育人细无声——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励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撷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