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三司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北宋,太祖,财政,经度,户部,军费,军政。
三司使论文文献综述
崔玉谦[1](2017)在《北宋天禧元年叁司使马元方离任始末考论——兼论内藏库与计司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司系北宋前期(熙丰变法前)最高财政机构,叁司左藏库在北宋前期(熙丰变法前)系负担国家日常支出的国库,叁司最高长官系叁司使。马元方于太宗朝中进士,先后任主簿、知县,后为时任叁司使陈恕的属官,于太宗、真宗朝之际任路级转运使。真宗大中祥符、天禧年间(1008-1021年)马元方任职叁司使,在其任内针对内藏库贮藏钱物的用途、内藏库(储备库)与叁司左藏库(国库)的关系同真宗发生了直接冲突,间接卷入了朝臣之间的政争,马元方在此情况下离任叁司使。马元方的仕宦经历多与财计有关,北宋前期多项涉及内藏库的政策均与马元方相关,如"和预买绢"政策;马元方被迫离任叁司使折射出在内藏库作为国家储备财库在早期的发展进程中即已与计司国库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计司国库财赋的匮乏原因不全在于内藏库,但内藏库直属于皇帝的特殊性加重了计司国库财赋的匮乏亦是不容置疑的。国家储备财政与常备财政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在北宋前期即已存在,此后长期影响整体财政的收支形式。(本文来源于《宋史研究论丛》期刊2017年02期)
周欢,张洪江[2](2016)在《北宋叁司使在北宋财政制度改革中的角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莞库,悉隶叁司。"~([1])叁司使这一官职群体在北宋的叁百多年发展历程中,从兴起到废止,在北宋朝的财政制度改革中均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从其角色演变,可探析并总结出其对当今我国的财政体制运行给予了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8期)
贾明杰[3](2015)在《北宋时期叁司使的性质及相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叁司使是最高的财政长官,掌管一国财政,地位仅次于中书和枢密院。在这过程中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直不断地强化,逐渐削弱和分化宰相执政机构权力。叁司使的设立更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形成叁司使、枢密、宰相叁足鼎立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15期)
杨兴,高杨[4](2011)在《北宋叁司使渊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叁司使总管一国之财政,是最高财政长官。宋初沿旧制﹐叁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叁司的长官叁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关于叁司的来源,学界一般认为起源于唐末,但并无更精确之说。因此探讨北宋叁司使的渊源问题,对于研究北宋政治制度史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黄亚娟[5](2009)在《北宋叁司使职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司使是北宋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财政长官,作为朝廷(政府)主管财政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叁司使不仅具有处理叁司日常事务的权力,还有经度军费、参议军政、荐举官员、编撰会计录等权力,曾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黄亚娟[6](2009)在《宋代叁司使与户部尚书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叁司使作为中央理财机构——叁司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成为皇帝以下主管财政的最高官员,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户部尚书取代叁司使主管财政,但是,户部尚书无论是职权范围,还是在中枢的地位,都已不能和昔日之叁司使同日而语。(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黄亚娟[7](2006)在《北宋叁司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司使指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财政长官。这一职官萌芽于唐末,确立于五代,完善于北宋。叁司使在唐宋政治、经济、军事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产生、发展、消亡,是唐宋变革的产物。北宋时叁司使的发展趋于完善,成为皇帝以下主管财政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叁司使不仅具有处理叁司内部事务的职能,还有荐举官员、编撰会计录、经度军费、参议军政等权力。叁司使选任资格较为严格,要求两省五品官以上充任;选任方式有特旨除授和堂除两种。其任期较短,平均只有一年叁个月。北宋叁司使约有四分之一晋升为宰执,使得叁司使的地位在北宋达到了顶峰,在权力中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叁司使多为皇帝的心腹之臣,皇帝通过控制叁司使来掌握财权。同时,皇帝也通过控制内库的财富,限制叁司使权力的过分膨胀,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北宋叁司使地位还不能和宰相抗衡,宰相掌握叁司使及叁司属官的任免权,与叁司使共同负责财政事务。在皇帝、宰相和叁司使叁者的关系中,叁司使相对来说是一个被动的弱势角色,有可能充当皇权和相权斗争的牺牲品。北宋叁司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后因过度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弊端日益显露。宋政府虽然尝试过对其进行调整,但收效甚微。在宋神宗元丰改官制的大潮中叁司被废除,叁司使被户部尚书取代。至此,叁司使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中国官制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6-05-01)
范学辉[8](2005)在《叁司使与宋初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的皇帝俗称"官家",在官家的周围,地位仅次于二府执政大臣的,是"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协助官家主管经济财政事务的叁司使。叁司使"位亚执政",较宰相、枢密使地位略低,与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不过,由于宋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叁司主财,各不相知",在官家之下,宰相、枢密使、叁司使分别掌管民政、军政、财政叁权,叁者互不统属,皆分别奏事,直接向官家负责,以便官家居中操纵,统揽大权。(本文来源于《宋史研究论丛》期刊2005年00期)
范学辉[9](2005)在《叁司使与宋初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的皇帝俗称"官家",在官家的周围,地位仅次于二府执政大臣的,是"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①,协助官家主管经济财政事务的叁司使。叁司使"位亚执政",较宰相、枢密使地位略低,与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不过,由于宋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本文来源于《宋史研究论丛 第6辑》期刊2005-04-01)
李军[10](2003)在《五代叁司使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司使是唐末、五代、宋朝地位显着的财政官员 ,它正式形成于后唐 ;它是统治者基于五代经济、政治形势进行探索后设立的 ;它的任职者权高位重、职掌全面 ;它的任免有一定程序 ;它也有局限性 ;它对宋及高丽王朝多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三司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莞库,悉隶叁司。"~([1])叁司使这一官职群体在北宋的叁百多年发展历程中,从兴起到废止,在北宋朝的财政制度改革中均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从其角色演变,可探析并总结出其对当今我国的财政体制运行给予了诸多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司使论文参考文献
[1].崔玉谦.北宋天禧元年叁司使马元方离任始末考论——兼论内藏库与计司之间的矛盾冲突[J].宋史研究论丛.2017
[2].周欢,张洪江.北宋叁司使在北宋财政制度改革中的角色探析[J].兰台世界.2016
[3].贾明杰.北宋时期叁司使的性质及相权研究[J].兰台世界.2015
[4].杨兴,高杨.北宋叁司使渊源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黄亚娟.北宋叁司使职能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黄亚娟.宋代叁司使与户部尚书之比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黄亚娟.北宋叁司使研究[D].河南大学.2006
[8].范学辉.叁司使与宋初政治[J].宋史研究论丛.2005
[9].范学辉.叁司使与宋初政治[C].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2005
[10].李军.五代叁司使考述[J].人文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