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论文_陶山山,宋佳玲,廖振焜,董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带气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旋,热带,太平洋,赤道,最优,台风,切变。

热带气旋论文文献综述

陶山山,宋佳玲,廖振焜,董胜[1](2020)在《袭港热带气旋持续时间长期频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经常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对该地区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气象和天文台警告信号,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建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Poisson-Weibull复合分布模型,相应获得持续时间重现值的求解公式,分别用于不同热带气旋分类下持续时间多年一遇重现值的计算中。基于1987—2016年袭港热带气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Poisson-Weibull分布适用于不同的持续时间分类样本;强的热带气旋经常会伴随较长的持续时间,这将会对该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20年02期)

彭跃华,张卫民,郑崇伟,项杰[2](2019)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在热带气旋调控减灾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主动减小热带气旋灾害,给将来热带气旋调控的工程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从RossHoffman对热带气旋调控减灾的研究出发,引出了作为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四维变分天气控制版本。简要介绍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CNOP方法与四维变分方法相比改进方面的主要应用,它可以利用控制过程中的观测数据,从而在天气控制方面优于四维变分技术。进一步研究了CNOP在热带气旋控制中的另外两个应用,即对初始扰动发展为热带气旋的反演以及利用CNOP寻求产生最大垂直风切变的扰动。新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可称为"非线性最优强迫变分(NOFV)"或"非线性最优强迫扰动(NOFP)"方法,它可以使控制尽可能接近观测。研究表明,CNOP方法在热带气旋调控减灾中大有用武之地。(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王佳琪,李英[3](2019)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的风及降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美国飓风联合警报中心(JTWC)最佳路径资料、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多平台热带气旋风场资料(MTCSWA)和CMORPH降水资料、日本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TBB)资料等,分析1987~2016年30年间西北太平洋228个变性热带气旋(ETTC)的活动规律、风与降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ETTC年均7.6个,除1~2月,各月均有分布,峰值在9月。约90.4%的ETTC变性位置在30°N以北,仅约9.6%在30°N以南较低纬度,且多发生于春夏和秋冬交替季节。(2)TC(热带气旋)变性通常发生在其转向后,半数以上移速加快,大多数中心气压升高或维持,仅10.5%降低。(3)变性过程中ETTC近中心最大风速减小,最大风速半径增大,内核趋于松散。其34节风圈半径北侧明显大于南侧,风场结构非对称性增强。(4)ETTC强风和强降水呈显着非对称性分布,其强风区主要出现在ETTC中心东侧,即路径右后方;强降水区主要出现在北侧,且变性后在东北象限向外扩张。(5)较强的环境水平风垂直切变(VWS)是影响ETTC风及降水分布的重要因子。强降水主要出现在顺风切方向及其左侧,强风(去除TC移速时)出现在切变左侧。(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吕传彬[4](2019)在《本世纪强度大增的热带气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的孟加拉遭到了很严重的热带气旋侵袭,热带气旋西达登陆孟加拉后导致至少550人死亡,数十万人被迫逃离家园。那热带气旋跟台风、飓风有何关系?热带气旋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习惯上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台风。而美国等地则习惯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飓风。其他地方对热带气旋亦有不同称呼。气象学上,在风速达(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必读》期刊2019年11期)

陈雪怡,郭萃[5](2019)在《今年第22号台风即将生成 将有强降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海口10月29日讯 (记者陈雪怡 郭萃)10月29日下午,我省召开防御热带气旋视频部署会议,研判灾害天气对我省影响态势,部署防御工作,要求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上下联动,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省气象局预报,原位于(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10-30)

何光碧,肖玉华,师锐[6](2019)在《一次伴有高原低涡和热带气旋活动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考察持续性暴雨发生机制,针对2010年7月下旬川、陕、甘地区的一次持续暴雨过程,应用MICAPS资料,FY-2E辐射亮温资料,TRMM卫星降水资料,NCEP每6 h 1°×1°分辨率的分析资料,主要分析了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暴雨直接影响系统-高原低涡、热带气旋、中尺度对流系统、冷暖平流等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由纬向型转为经向型,对流层中层副热带高压东退西进,热带气旋登陆西行,高原低涡东移受阻,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生消的有利条件下。(2)高原低涡与热带气旋相互作用使两者移速减缓,涡区切变流场加强,正涡度平流输送使低涡加强与维持。(3)低涡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使降水期间涡区呈现较强的正涡度和辐合上升运动,降水最大值出现时间对应辐合上升运动最强时,降水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为垂直正螺旋度,有利于低涡系统维持和降水持续,垂直正螺旋度大值区及出现时间对强降水发生及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性。(4)对流层低层暖平流输送使暴雨区能量持续积累,同时也使暴雨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生肖不断,降水得以发生和持续。(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周群,魏立新[7](2019)在《两类ENSO与IOD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逐月再分析资料、HadISST海温数据集等,本文研究了1951-2018年期间两类ENSO型与IOD事件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变化和热带气旋生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无论IOD发生与否,相较于东太平洋增暖年,中太平洋增暖年季风槽偏强、偏北,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偏多,生成位置偏北。IOD联合发生对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不大,但季风槽位置均明显东伸,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因子随之向东偏移,造成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东。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东太平洋增暖(中太平洋增暖)独立发生年赤道东(中)太平洋的暖海温激发了强(弱)的上升运动,相应地,热带西太平洋的下沉支位置偏强(偏弱),不利于(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的发展,季风槽偏弱(偏强);Hadley环流的异常上升气流位置偏南(偏北),其北侧的下沉气流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南(偏北),不利于(有利于)季风槽的向北推进。两类ENSO与IOD联合发生时,赤道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显着加强并向东扩展,异常的Walker环流的上升支有所东移,赤道地区西风异常加强并东扩,使得季风槽位置更加偏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学会2019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李辉,李晴岚,黄典,张蕾,李广鑫[8](2019)在《基于历史资料的热带气旋大风定点预报及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带气旋是沿海地区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近海热带气旋对深圳叁个重点港湾码头站的定量阵风预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除了考虑热带气旋强度、热带气旋相对于气象台站的距离、方位角等热带气旋特性因素外,进一步详细分析了热带气旋尺寸对热带气旋引发重点区域的定点阵风预报影响。研究使用2014年以前的港湾码头站在热带气旋影响期间的小时极大风观测记录与各热带气旋特性因素建立预报模型,用2015—2018年的14个近海热带气旋对港湾码头站的小时极大风影响来检验预报模型的实用性。结果发现在进一步考虑了热带气旋尺寸因素对热带气旋引发定点大风影响后,预报模型可以精准地预报重点区域的最大阵风值,其预报结果可为行业气象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凡,陈华[9](2019)在《热带气旋“Malakas”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和LAGRANTO轨迹模式对2010年变性台风"Malakas"进行数值模拟和轨迹分析,分析了Malakas在变性过程中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相互作用过程中Malakas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alakas变性过程经历了叁个阶段:(1)高层扰动加强期,高层的正位涡产生的气旋性环流使低层Malakas中心北部的斜压带西侧产生负的温度平流,表现为冷空气的入侵;(2)Malakas和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时期,台风北上导致斜压带出现,深对流的爆发使低层暖湿气流沿着斜压带上升,快速上升气流中的潜热释放导致低PV空气向对流层上部净输送,在其北部高层重新构建出一个脊;(3)Malakas变性成温带气旋,残存的台风内核与斜压带逐渐合并,负的位涡平流带着非绝热外出流驱动了下游最初脊的构建,加速并且固定了中纬度急流,并整体放大了上层Rossby波模式。(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静娴,吴立广,段晶晶[10](2019)在《提高模式分辨率后热带气旋生成迟缓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尺度WRF模式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网格分辨率从9 km增加到3 km,3 km网格中积云参数化方案不起作用,依靠微物理方案来模拟对流尺度系统特征,模式中热带气旋的生成过程变得迟缓。当低压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3 km网格,生成过程有加快趋势。本研究针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用微物理方案使低层(950~700 hPa)风速的垂直切变减小,不利于对流发展;切变减小主要是由于动量垂直输送项的差异所致。在加入细网格的6 h内,低层对流尺度(减去区域平均)的动量垂直输送量平均增加了一倍,某些时刻达到了5倍以上;动量混合增加是由于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垂直速度增加所致。此外,只用微物理方案导致对流有效位能迅速被消耗。低层垂直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减小都不利于对流发展,从而导致热带气旋生成发展过程迟缓。本研究表明,目前WRF中的微物理方案在模拟热带气旋生成过程中的对流发展时仍然存在问题。(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热带气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主动减小热带气旋灾害,给将来热带气旋调控的工程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从RossHoffman对热带气旋调控减灾的研究出发,引出了作为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四维变分天气控制版本。简要介绍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CNOP方法与四维变分方法相比改进方面的主要应用,它可以利用控制过程中的观测数据,从而在天气控制方面优于四维变分技术。进一步研究了CNOP在热带气旋控制中的另外两个应用,即对初始扰动发展为热带气旋的反演以及利用CNOP寻求产生最大垂直风切变的扰动。新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可称为"非线性最优强迫变分(NOFV)"或"非线性最优强迫扰动(NOFP)"方法,它可以使控制尽可能接近观测。研究表明,CNOP方法在热带气旋调控减灾中大有用武之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带气旋论文参考文献

[1].陶山山,宋佳玲,廖振焜,董胜.袭港热带气旋持续时间长期频率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2].彭跃华,张卫民,郑崇伟,项杰.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在热带气旋调控减灾中的应用初探[J].装备环境工程.2019

[3].王佳琪,李英.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的风及降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

[4].吕传彬.本世纪强度大增的热带气旋[J].初中生必读.2019

[5].陈雪怡,郭萃.今年第22号台风即将生成将有强降雨[N].海南日报.2019

[6].何光碧,肖玉华,师锐.一次伴有高原低涡和热带气旋活动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J].高原气象.2019

[7].周群,魏立新.两类ENSO与IOD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C].中国海洋学会2019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论文集.2019

[8].李辉,李晴岚,黄典,张蕾,李广鑫.基于历史资料的热带气旋大风定点预报及检验[J].热带气象学报.2019

[9].刘凡,陈华.热带气旋“Malakas”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变化[J].气象科学.2019

[10].赵静娴,吴立广,段晶晶.提高模式分辨率后热带气旋生成迟缓的原因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南海北部M2分潮等位相线、等振幅线图...号台风森拉克导致的海表面温度降...=48时刻,15km分辨率模式,TC中心风...模式计算区域和水平网格坐标下沿经向断面垂向分层(7,b0)梅花台风2011年8月5日00时起报,强度...

标签:;  ;  ;  ;  ;  ;  ;  

热带气旋论文_陶山山,宋佳玲,廖振焜,董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