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准噶尔盆地,构型,陆丰,集贤,坦桑尼亚,绥滨。
沉积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胡超,李洁[1](2019)在《浅谈沉积盆地源——汇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源-汇"系统已逐渐成为地学领域的一个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它是指从造山带物源区形成的物质,经水动力等介质搬运到汇水区域沉积下来的过程。研究沉积盆地源-汇关系可以将物源区和沉积区整体、动态的结合起来,通过广泛调研文献资料,综述了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方法。沉积物从源到汇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参数和因素,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晓晴,康玉国,闫伟,王帅[2](2019)在《绥滨-集贤盆地城子河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恢复城子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古地理演化和聚煤特征,寻找有利聚煤区,利用岩心、钻孔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识别出岩相转换面作为关键层序界面,将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划分为2个叁级层序。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城子河组层序S1、S2的岩相古地理,主要的古地理单元有河流、叁角洲、湖泊等,物源主要来源于盆地西南部。(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万琼华,刘伟新,王华,衡立群,王宇辰[3](2019)在《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辫状河叁角洲前缘储层沉积构型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南海珠江口盆地油田群的主要储层类型。虽然大量学者开展了辫状河叁角洲构型研究,但是关于低级次水下分流河道演化过程、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砂体规模及迭置样式的研究极少。以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典型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沉积为例,以测井小井距连井分析、连续取心段以及现代沉积为指导,对水下分流河道进行了定量—半定量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10级,其中4~6构型单元分别为: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组合、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河道宽度介于200~500m之间,深度为3~7m;复合河道具有不同的迭置样式,包括垂向孤立式(A)、垂向迭加式(B)、侧向迭加式(C)、无序迭加式(D),随着湖盆构造演化与物源条件的变化,水下分流河道迭置样式由A—B—C—D逐渐演化。(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潘进,张昌民,庞雷,李鹏,朱锐[4](2019)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扇区叁迭系百口泉组沉积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最具规模的油气聚集带与勘探区,发育以砾岩为主、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的粗粒沉积复杂地层。对粗粒沉积体的精细刻画有助于研究沉积体内部的非均质性特征。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结合研究区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对玛湖凹陷夏子街扇区叁迭系百口泉组沉积体内部9个级次构型要素的几何形态、大小、方向以及相互之间的迭置关系进行了表征,识别出12种岩石相类型以及10种由岩石相组合而成的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分析沉积微相在垂向、平面上的不同组合特征,扇体的类型受沉积环境影响发生变化,逐渐由冲积扇、河流扇转换为扇叁角洲,整体反映了湖平面上升或沉积物供给量逐渐减小的沉积背景。分析夏子街扇区各期次的扇体特征,包括长轴、短轴距离、长轴短轴比、扇根与扇缘厚度变化、扇体坡度变化、扇体最大粒径变化等,认为扇体顺物源方向有以下变化趋势:沉积物粒径大小随河道搬运逐渐减小,减小的幅度受扇体坡度影响,坡度越陡沉积物粒径减小的越快;河道数量减少,流量降低;河道沉积物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连通性逐渐降低;砂岩、砾岩厚度逐渐减小,泥岩厚度逐渐增加,湖相沉积变得较为发育。总结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的各期次扇体共可归纳出6种扇体模式:冲积扇、冲积—河流扇、河流—末梢扇、河流扇—扇叁角洲、扇叁角洲、大型河流扇。(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笑,李华,梁建设,邱春光,解东宁[5](2019)在《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东非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相继发现大型气藏,但其沉积特征、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较为薄弱。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二维地震资料,对其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渐新统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包括水道、堤岸、朵叶等,并以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根据水道的发育位置、外部形态、内部构型、沉积方式等,将其进一步分为复合型、侧向迁移型、垂向加积型和孤立型水道。研究区渐新统自南向北重力流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盆地南部以小规模孤立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呈近SW-NE向展布;盆地中部以复合型、垂向加积型、侧向迁移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整体呈NW-SE向展布;盆地北部以侧向迁移型水道、堤岸及朵叶沉积为主,展布方向与中部基本一致。针对南北差异,以源-汇系统耦合关系研究为主旨,对盆地各部源-汇系统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主要受构造运动(构造抬升、洋中脊扩张运动、断层活动)、供源体系、陆架—陆坡地形3大因素共同控制。(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鹏,邹韵,杨志鹏,李明军,李蒙[6](2019)在《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沉积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陆架上发育的一个新生代大型转换-伸展型盆地,受基底断裂带控制,整体呈NNW—SSE向延伸。莺歌海盆地海底扇储层由于其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得到了广泛重视。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东方某气田进行精密地震资料解释,寻找特殊地震波组构型,结合相应测井资料,识别出4种典型沉积单元:限定性朵体、限定性水道、水道-堤岸复合体和非限定性朵体,其中视距离水道末端远近又可以将限定性朵体分位近端朵体和远端朵体。浅海陆架盆地内由于挠曲坡折带的存在及底辟活动影响,也可以发育大型海底扇,打破了海底扇只发育在深水沉积环境中的传统观念。(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11期)
李志晔,陈兆明,柳保军,石宁,颜晖[7](2019)在《应用叁维全局最优化解释技术开展沉积体系分析——以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东部白云深水区地震数据面积大,层位多,常规自动解释技术实现困难,容易出现闭合差等问题,而人工解释受主观因素影响,效率低,无法对所有层位进行解释,不能有效地对该区的沉积演化规律进行快速分析。本文尝试采用基于地层模型的全局自动地震解释技术,从地震数据出发,建立全局最优化意义下的叁维等时地层模型,完成全局地层模型框架层序地层构造解释,大大缩短了解释周期,并在地层模型的基础上得到高精度等时属性切片,为深水沉积体系演化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基础,有利于优选区带和目标评价。(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王辉,朱占平,宋土顺,李昌晓[8](2019)在《突泉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内蒙古突泉盆地侏罗系沉积环境及烃源岩研究较为薄弱,文中利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剖面实测、岩相学、烃源岩分析等方法,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系统研究盆地侏罗系万宝组地层,查明了万宝组沉积环境及烃源岩特征。结果表明:万宝组为扇叁角洲-湖泊沉积环境,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出滨湖、浅湖、扇叁角洲平原、扇叁角洲前缘及火山岩等5种地震相类型,并编制了主要沉积相带的平面分布图。分布于盆地中部的万宝组暗色泥岩较发育,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热演化程度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相关地球化学指标表明突泉盆地万宝组暗色泥岩为较好烃源岩。(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6期)
冯建伟,戴俊生,秦峰,宋永[9](2019)在《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本文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分析,在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岩石圈挠曲下陷发育周缘前陆盆地,并夹杂大规模的短暂伸展火山喷发活动,接受了巨厚的二迭系沉积层序;随着板块俯冲在二迭纪末的逐渐消亡,叁迭纪进入印支期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周边受南北向挤压和左旋构造应力场影响,前陆冲断带古断裂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进入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早中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但有继承性活动,构造活动强度较二迭纪大为减弱,在燕山运动Ⅲ幕晚期最终被覆盖定型。整个过程受地体碰撞和板内挤压影响,冲断带发生幕式构造活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而且冲断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和陆内坳陷的沉积充填特征。(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付晗,张云峰,王小宇[10](2019)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玛湖凹陷斜坡区在勘探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在百口泉组所打的多口井试油均见到了丰富的油气显示,展现了该地区的勘探潜力。在岩心的观察描述、测井、录井、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标志识别以及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百口泉组为近物源的粗粒扇叁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前扇叁角洲、扇叁角洲前缘和扇叁角洲平原叁种亚相,以及前扇叁角洲泥、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泥石流、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8种微相,为优选有利区带及下一步勘探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2019年05期)
沉积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恢复城子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古地理演化和聚煤特征,寻找有利聚煤区,利用岩心、钻孔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识别出岩相转换面作为关键层序界面,将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划分为2个叁级层序。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城子河组层序S1、S2的岩相古地理,主要的古地理单元有河流、叁角洲、湖泊等,物源主要来源于盆地西南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胡超,李洁.浅谈沉积盆地源——汇关系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19
[2].张晓晴,康玉国,闫伟,王帅.绥滨-集贤盆地城子河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研究[J].煤炭技术.2019
[3].万琼华,刘伟新,王华,衡立群,王宇辰.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辫状河叁角洲前缘储层沉积构型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4].潘进,张昌民,庞雷,李鹏,朱锐.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扇区叁迭系百口泉组沉积演化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9
[5].郭笑,李华,梁建设,邱春光,解东宁.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古地理学报.2019
[6].张鹏,邹韵,杨志鹏,李明军,李蒙.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沉积单元[J].海洋地质前沿.2019
[7].李志晔,陈兆明,柳保军,石宁,颜晖.应用叁维全局最优化解释技术开展沉积体系分析——以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为例[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王辉,朱占平,宋土顺,李昌晓.突泉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9
[9].冯建伟,戴俊生,秦峰,宋永.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J].地质学报.2019
[10].付晗,张云峰,王小宇.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沉积微相研究[J].中国锰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