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学与组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学,形态学,消化系统,跟腱,发生,肉瘤,白垩。
形态学与组织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忆,周利,唐林巧,秦廷武,宁良菊[1](2019)在《一种用于肌腱胶原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形态学观察的快速组织学制片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用于观察肌腱胶原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形态与组分分布的快速组织学制片方法。方法以猪趾浅屈肌腱组织为例,行冰冻切片,片厚6μm。大体观察切片完整性,HE染色观察组织完整性与冰晶形成情况。然后,将切片分为5组,A组行过碘酸雪夫(Priodic acid-Shiff,PAS)染色,B组行Masson染色,C组行网状纤维染色,D组行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E组切片经65℃烘烤10 min后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肌腱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切片连续均匀;HE染色见组织整体结构完整清晰,无冰晶空隙形成,但无法观察到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情况。A、B、C组肌腱组织整体单一染色,无法辨认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D组周围腱内膜单独弱显色,两组分能差异化染色,但对比度不明显;E组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差异化染色,两组分清晰可见。结论猪趾浅屈肌腱冰冻切片后,通过65℃烘烤10 min联合Masson染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显示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形态学表征。(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庹云,肖调义,李伟臣[2](2019)在《刺鲃幼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体解剖、测量、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对采自江西宜春锦河的51尾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刺鲃消化腺包括胆囊、肝脏和胰脏,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无胃;(2)口亚下位,口咽腔占头长比例很大,均值为0.92;口裂长/吻长均值为0.86。口咽腔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含有大量的黏液分泌细胞和味蕾结构;(3)食道粗短,前段有味蕾,内壁有较深的纵向褶皱;肌层发达,内外肌层间分布有发达的有髓鞘神经纤维丛;黏膜下层有发达的黏膜肌,黏膜层内有大量的杯状细胞、黏液分泌细胞,还有柱状上皮区域,游离面具有纹状缘;(4)肠盘曲7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和中后肠黏膜皱褶数量、黏膜皱褶高度、柱状上皮细胞高度显着减少(P<0.05);肠道各段肌层厚度有极显着差异(P<0.01);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肠往后肠呈高-低-高趋势,后肠数量最多,前后肠与中肠有显着差异(P<0.05);肠道系数为(2.07±0.03);(5)食道及肠道各段粘膜上皮中下层发现数量较多嗜伊红颗粒细胞;(6)肝不分页,为长条形,胆囊被肝包围,比肝胰脏重(1.37±0.06)%。胰脏散布于肝脏、胆囊及消化管系膜周围,少量组织分布于肝门静脉周围形成肝胰脏;数个大小不一的独立Brockmann小体散布在食管及前肠连接部周围;(7)肠长(Y)与全长(L)的关系呈线性相关:Y=2.1048L-0.474(R2=0.669,F1,49=99.05,P<0.01),锦河刺鲃幼鱼肠道特征为杂食性偏植食性。(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金建丽,李伟航,刘泓玮,陆灏[3](2019)在《拟赤梢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明拟赤梢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及人工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石蜡切片技术对拟赤梢鱼健康成体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梢鱼的平均体重为(217.81±53.50)g,体长为(24.88±1.49)cm,体重(y)随体长(x)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0.004x3.417,R2=0.745。拟赤梢鱼无胃的分化,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肝胰脏组成。其肠道细长,呈长管状,紧接于食道后,呈"S"形走向,肠道管径由前肠至后肠逐渐变细,前肠和中肠的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后肠极显着长于前肠和中肠(P<0.01),肠长比为1.11±0.09,肠重比为0.006±0.003。肝脏和胰脏不分,合为肝胰脏,胰腺组织弥散分布于肝组织中,肝胰重比为0.010±0.003。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3层组成,食道的黏膜层最薄,前肠的最厚;食道的肌层最厚,与肠道的肌层厚度差异显着(P<0.05),肠道各段的肌层厚度差异不显着(P>0.05)。前肠的浆膜层最厚,其次为后肠,食道的最薄;前肠的浆膜层显着厚于食道和中肠(P<0.05),与后肠差异不显着(P>0.05)。后肠富含杯状细胞,显着多于其他部位(P<0.05),其次为前肠,食道中几乎没有杯状细胞。拟赤梢鱼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食性)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阳,温海深,黄杰斯,李吉方,张美昭[4](2019)在《花鲈鳃与鳔器官发育的组织学与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郑鹏宇,高大海,高畅,王乐[5](2019)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肿瘤CT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的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化疗后CT扫描的形态学表现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组织学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增强CT扫描,根据肿瘤转移的异质性、混合性和同质性病变、和外周边缘增强CT来评估总体衰减的形态学表现。组织学参数包括:慢性坏死、梗死样坏死、粘液性坏死、显性坏死类型和肿瘤细胞状态。结果 UN异质性比混合性和同质性更常见(P=0.004)。ILN的频率依次从不明确病变的组织到肿瘤-肝界面逐渐增加(P=0.009)。存活肿瘤细胞的组织学表现与肿瘤-肝界面(P=0.003)和边缘强化(P=0.002)密切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与肿瘤CT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关。(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郑文杰,徐星,金幸生[6](2018)在《奇异辽宁龙(鸟臀类:甲龙亚目)的骨组织学和骨骼形态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奇异辽宁龙(Liaoningosaurus paradoxus)是产自辽宁热河生物群的甲龙类恐龙,属于较为基干的甲龙科(Ankylosauridae)。目前已知有几十个骨架,大部分体长小于50厘米。与大部分甲龙不同,奇异辽宁龙头骨各骨骼没有相互愈合,分散保存,椎体与椎弓也不愈合,因此已发现的辽宁龙一直被认为是幼年个体。但是最近有研究认为这些小的辽宁龙标本可能是成年个体,使得辽宁龙可能是已知最小的鸟臀类恐龙,但该研究并未对辽宁龙标本进行骨组织取样研究。我们对奇异辽宁龙正型标本和叁件新的不同大小的辽宁龙标本一起进行骨骼形态描述。四个个体的股骨长度分别为28.5 mm、29.7 mm、31.5 mm和56.5 mm。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个体的生长发育阶段,我们首次对奇异辽宁龙进行了骨组织采样分析。包括正型标本和两个股骨长分别为31.5 mm和56.5 mm长的标本。骨组织切片显示小标本骨骼为编织纤维骨,脉管通道较为稀疏,排列随机,只有初级骨单位,无生长停滞线,说明该个体处于较为早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大个体标本的股骨长度约为正型标本的2倍,股骨的横切面是稍复杂的纤维层状骨,血管较密呈网状,大致呈圆形排列,但仍然只有初级骨单位,也没有生长停滞线,说明该个体也处于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骨组织学特征显示这些标本都为幼年标本,可能在死亡时都还不满1岁,与这些标本的小体型和身体骨骼的愈合程度相符。奇异辽宁的新标本提供了奇异辽宁龙的新的骨骼学形态信息,保存了很多正型标本所没有保存的骨骼学信息,如完整的尾巴确认奇异辽宁龙尾巴末端不发育尾锤,完整保存的前后足得以恢复辽宁龙前后趾趾式。这些不同大小个体的肢骨比例上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辽宁龙在早期生长阶段为同速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高叶青[7](2018)在《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形态学、组织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形态学、离体组织培养和稀土元素胁迫下相关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结果:矿区8种藓类植物在株高、茎宽、叶长和叶宽方面与贺兰山的同种植物标本存在显着差异,而叶的长宽比和叶细胞(上部、中部、基部)长宽比差异不显着,表明叶片形状和叶细胞形状没有明显的变化。两地标本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气候条件或者是稀土元素含量差异造成的。进而对气候环境相同的白云稀土矿区3种藓类植物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叶长和叶宽方面均为西矿>主矿>东矿,且西矿与东矿间差异显着;主矿区叶基部细胞均最小,从而得出稀土元素含量是影响白云矿区苔藓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是通过叶片影响植物体的生长,稀土元素可能富集于植物叶片基部。通过施用外源的稀土La~(3+)、Ce~(4+)、Y~(3+)单一胁迫处理短叶对齿藓组培苗,测定分析了不同浓度稀土元素胁迫下短叶对齿藓组培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和叶绿素含量的3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初步揭示稀土元素对苔藓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以及短叶对齿藓抵抗稀土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Ce~(4+)元素在5mg/L时显着提高了POD活性,在10mg/L时显着增加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说明短叶对齿藓对Ce~(4+)元素胁迫响应较强烈,对La~(3+)胁迫响应较弱,Y~(3+)元素居中。较低浓度的La~(3+)(2.5mg/L时)和Ce~(4+)(5mg/L时)显着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3种稀土元素在较高浓度时(﹥5mg/L)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反映出稀土元素对苔藓植物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影响。这3种稀土元素的最适浓度为10mg/L,超过该值后,各种生理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稀土元素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8)
Schoolmeester,J,K,许春伟[8](2018)在《女性生殖道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0例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与具有相似组织学形态肿瘤的鉴别诊断(英)》一文中研究指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是一种起源未明、形态学特征独特的肿瘤,并携有ASPSCR1和TFE3的特征性融合基因。ASPS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罕见。作者对11例原诊断为女性生殖道部位的ASPS形态学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并使用一组抗体(TFE3、HMB45、melan-A、SMA、desmin和h-Caldesmon)评估其免疫表型。此外,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TFE3重排和ASPSCR1-TFE3融合基因。根据其形态学、免疫表型和ASPSCR1-(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磊,崔英健,陈华,张飞,张月[9](2018)在《窦房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方法的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窦房结是生物体心脏起搏点,因为窦房结的起搏,心脏才会收缩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器官组织。本文从取材方法、染色方法、观察技术、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窦房结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方法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8年10期)
加那提·吾尔列别克[10](2018)在《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其在跟腱断裂中的作用,为急性跟腱断裂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组织取自志愿者以及开放性跟腱损伤患者;病例组织取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在患者知晓的前提下取其跟腱断裂病变区距2cm处跟腱组织。所有取跟腱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Ⅰ型胶原纤维(CollagenⅠ)、Ⅲ型胶原纤维(CollagenⅢ)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来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研究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两组中的表达特征。结果:(1)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跟腱马尾状断裂、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肌腱围肥厚充血,与跟腱紧密粘连,跟腱组织不同程度的水肿,有的地方可见黄色脂肪样变或被肉芽组织替代;(2)光镜下观察见: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松散、断裂、部分区域卷曲,正常细胞结构消失、呈玻璃样变性,脂肪组织浸润较多见,毛细血管增生明显,血管管径大小不一等特点。(P>0.05)两组之间胶原纤维直径无显着性差异;(3)电镜下观察见:扫描电镜下可见急性跟腱断裂处距2cm以上部位胶原原纤维排列杂乱无序,纤维束间基质成分丢失;透射电镜下急性跟腱断裂组组织横切面见胶原原纤维排列松散,部分胶原原纤维肿胀,胶原原纤维粗细颇不一致,纵切面建胶原原纤维周期性横纹带模糊不清,一些成纤维细胞胞质内有基质小泡等超微结构特征。电镜下正常跟腱组织胶原原纤维周长比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伤胶原原纤维周长更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4)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证实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两组跟腱组织中表达情况不一;结论: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组织出现一系列的形态、组织学改变。尤其是Ⅰ型胶原纤维在跟腱组织中的比例及它的形态学改变对跟腱断裂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跟腱组织形态、组织学的改变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的改变说明胶原纤维在急性跟腱断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形态学与组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对采自江西宜春锦河的51尾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刺鲃消化腺包括胆囊、肝脏和胰脏,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无胃;(2)口亚下位,口咽腔占头长比例很大,均值为0.92;口裂长/吻长均值为0.86。口咽腔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含有大量的黏液分泌细胞和味蕾结构;(3)食道粗短,前段有味蕾,内壁有较深的纵向褶皱;肌层发达,内外肌层间分布有发达的有髓鞘神经纤维丛;黏膜下层有发达的黏膜肌,黏膜层内有大量的杯状细胞、黏液分泌细胞,还有柱状上皮区域,游离面具有纹状缘;(4)肠盘曲7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和中后肠黏膜皱褶数量、黏膜皱褶高度、柱状上皮细胞高度显着减少(P<0.05);肠道各段肌层厚度有极显着差异(P<0.01);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肠往后肠呈高-低-高趋势,后肠数量最多,前后肠与中肠有显着差异(P<0.05);肠道系数为(2.07±0.03);(5)食道及肠道各段粘膜上皮中下层发现数量较多嗜伊红颗粒细胞;(6)肝不分页,为长条形,胆囊被肝包围,比肝胰脏重(1.37±0.06)%。胰脏散布于肝脏、胆囊及消化管系膜周围,少量组织分布于肝门静脉周围形成肝胰脏;数个大小不一的独立Brockmann小体散布在食管及前肠连接部周围;(7)肠长(Y)与全长(L)的关系呈线性相关:Y=2.1048L-0.474(R2=0.669,F1,49=99.05,P<0.01),锦河刺鲃幼鱼肠道特征为杂食性偏植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学与组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忆,周利,唐林巧,秦廷武,宁良菊.一种用于肌腱胶原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形态学观察的快速组织学制片方法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
[2].庹云,肖调义,李伟臣.刺鲃幼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9
[3].金建丽,李伟航,刘泓玮,陆灏.拟赤梢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结构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9
[4].刘阳,温海深,黄杰斯,李吉方,张美昭.花鲈鳃与鳔器官发育的组织学与形态学观察[J].水产学报.2019
[5].郑鹏宇,高大海,高畅,王乐.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肿瘤CT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的关联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6].郑文杰,徐星,金幸生.奇异辽宁龙(鸟臀类:甲龙亚目)的骨组织学和骨骼形态学[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7].高叶青.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形态学、组织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8].Schoolmeester,J,K,许春伟.女性生殖道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0例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与具有相似组织学形态肿瘤的鉴别诊断(英)[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
[9].张磊,崔英健,陈华,张飞,张月.窦房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方法的现状[J].医学信息.2018
[10].加那提·吾尔列别克.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