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互补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迭,构词,构形,互补
互补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储泽祥[1](2018)在《汉语构词重迭与构形重迭的互补分布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的构词重迭和构形重迭不能使用同一种方式,具有互斥性。这种互斥性造成构词重迭与构形重迭呈互补分布态势。例如汉语有重迭式名词,所以汉语名词不能构形重迭;汉语动词可以构形重迭,所以不能构词重迭。(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8年02期)
姜贵璞[2](2016)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下伏和上覆调整油气藏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及形成条件之间关系,对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圈闭类型和侧向运移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反转断裂沟通与下伏油气藏调整程度是造成下伏与上覆调整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利用地层砂地比值大小可以确定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范围。当地层砂地比大于40%时,主要形成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当地层砂地比小于20%时,主要形成以地层-岩性为主的油气藏。利用下伏油气藏内反转断裂分布范围便可以确定出上覆调整油气藏范围,上覆调整油气藏分布范围即为其与下伏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范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谭宏姣,金鹏[3](2015)在《论汉语词义系统中的互补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它具有系统性,语言的各个部门也都是系统。词汇作为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词义的系统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文章从同源词、同义词、同实异名词叁个角度阐述词义的系统性,解释并证明词义的系统性具有互补分布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杨银梅[4](2012)在《铜川方言零声母的迭置式音变与互补分布的音韵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川方言中部分零声母的文白异读比较典型,其白读音混同于微母和泥母,并与微母、泥母呈互补分布状态,其分布特点不仅直接影响这些白读音的存亡,也影响到微母和泥母的音变,说明在迭置式音变过程中,白读音在方言音系中的分布状况具有一定的音韵价值。(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2年S1期)
魏忠伟[5](2011)在《蛇形句的照应语与代词互补分布的显着缺失现象及其语义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约束理论是句法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在约束理论中,名词短语分为叁类:指称语、照应语和代词,其中,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统称为照应语。最经典的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指出,在约束理论中,根据A原则和B原则,照应语和代词的分布应该处于一种互补分布中。而在现实中,有一类句子却并违反了互补分布原则,那就是蛇形句,也就是说,在这类句子中,照应语和代词都可以在相同的位置上出现,并且符合语法。但是,在本文出现的照应语当中,并不包括相互代词。本文以这类蛇形句为研究对象,探究它出现这种互补分布缺失情况的原因。运用视角理论、方位理论和轴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考察蛇形句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讨论蛇形句的成因和解释,同时对与蛇形句具有相同句法意义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蛇形句这种句式及其特征,主要是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进行整合分析。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有关蛇形句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蛇形句的研究即是研究约束理论当中的照应语和代词的关系问题。本文对这些研究者的研究及其成果做了介绍。其次,本文提出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分别是约束理论、语义约束理论、视角理论、方位地点理论和轴理论。约束理论是本文最基础的理论体系,所谈及的蛇形句的问题就是关于约束理论中照应语和代词的问题,本文系统的讨论了约束的问题。Cantrall的视角理论为解决蛇形句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视角分为句子中的主语视角和说话人视角,它们分别是照应语和代词相对应的视角,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照应语和代词分别对应的语义意义。Kuno(1987),Levinson(1991)和Van hoek(1997)提出要注意关于地点本质的解释作用。照应语在蛇形句中包含着人和物体之间是具体的接触的含义,而代词则包含着人和物体之间是抽象的接触的含义。轴理论则是从具体的物体角度来说的,该理论认为物体自身存在着不可见的轴部分,而某些介词本身也暗含着轴的意思。再次,文章对代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这部分阐述了句法学家和语义学家们对待介词短语的不同看法。在本章中,我采取了诸多语言学家所采取的说法,把照应语划归到代词之中,但是为了便于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把照应语称为反身性代词,而把目前意义上的代词称为非反身性代词,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Faltz (1977)提出的容器理论,按照Faltz的理解,所谓“容器”指的是具有包含意义的介词,他认为反身性代词即照应语在“容器”介词短语中更常用,而人体本身也可被视为一个“容器”。久野蟑提出了“个人周边理论”,指的是在人体肢干所能触及的范围。当某个行为发生在某个人的个人周边所及范围内时,我们常用反身性代词即照应语,反之亦然。最后一章是对蛇形句进行的具体和系统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约束、视角和方位地点等方面对蛇形句进行了分析,也谈及了视角和方位地点等缺失的条件下的情况。此外,对与蛇形句具有相似处的have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对这种照应语与代词互补分布缺失的现象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刘子瑜[6](2006)在《试论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的互补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粤方言“V到C”与“V得C”述补结构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考察,讨论了百余年来粤方言“V到C”与“V得C”述补结构分布使用情况的变化,对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过程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的互补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刘忠[7](2000)在《互补分布——语境对语言形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补分布是英语的一大特点 ,它在该语言中从音位到话语的各个层面上均有表现。互补分布是语境对语言形式发生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李敏[8](1998)在《《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献疑李敏黄月圆先生的《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考察了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分布情况,并揭示了制约其分布的因素是动词短语不同的深层结构及名词的格位要求,读后受到很多...(本文来源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2期)
黄月圆[9](1996)在《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汉语动词短语的"一个动词,一个补述语"的语序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发现了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在动词短语中的互补分布现象。本文提出,此互补分布是由于动词短语的不同的深层结构引起的,名词的格位要求在动词短语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制约了汉语的语序。(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1996年02期)
徐青[10](1992)在《论音位的互补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语音学对音位的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音位的对立分析和音位的分布分析.分析音位的对立关系主要是为了揭示音位在某一具体语言中的本体特征的,并通过这种分析,整理归纳出该语言的音位体系来.分析音位的分布关系则主要是为了揭示音位在某一具体语言中的相关性特征的,即一个音位和其他音位在相互关系方面有些什么特点.通过这种分(本文来源于《湖州师专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互补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下伏和上覆调整油气藏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及形成条件之间关系,对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圈闭类型和侧向运移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反转断裂沟通与下伏油气藏调整程度是造成下伏与上覆调整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利用地层砂地比值大小可以确定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范围。当地层砂地比大于40%时,主要形成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当地层砂地比小于20%时,主要形成以地层-岩性为主的油气藏。利用下伏油气藏内反转断裂分布范围便可以确定出上覆调整油气藏范围,上覆调整油气藏分布范围即为其与下伏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互补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储泽祥.汉语构词重迭与构形重迭的互补分布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8
[2].姜贵璞.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
[3].谭宏姣,金鹏.论汉语词义系统中的互补分布特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杨银梅.铜川方言零声母的迭置式音变与互补分布的音韵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2
[5].魏忠伟.蛇形句的照应语与代词互补分布的显着缺失现象及其语义解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6].刘子瑜.试论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的互补分布[J].语言研究.2006
[7].刘忠.互补分布——语境对语言形式的影响[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
[8].李敏.《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献疑[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9].黄月圆.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现象[J].中国语文.1996
[10].徐青.论音位的互补分布[J].湖州师专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