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妇幼保健院410300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产妇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实验组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美观度及切口愈合情况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产妇上述各项时间均较短,切口愈合率较高,术中出血量少,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能缩短其手术、住院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确保切口更加美观,减轻产妇疼痛感,促进切口愈合,让其早期康复,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横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发展趋势,相应的手术患者对切口愈合美观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就是剖宫产手术,其自身具有创伤性,分娩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手术切口缝合,结合产妇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缝合方式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剖宫产产妇切口缝合往往采用传统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与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两种方式,前者缝合方式导致产妇术后切口痕迹弯曲不平,对切口愈合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极易造成伤口感染,甚至可能有瘢痕,后者缝合方式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切口愈合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为分析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本院展开研究,如下:
1资料和相关方法
1.1资料
选2016年1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62例,随机分组各31例。实验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为(27.15±2.43)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为(41.05±3.59)周;常规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为(26.58±1.34)岁;孕周42-38周,平均孕周为(41.25±1.27)周。两组产妇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剖宫产术;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妊高症或胎儿宫内窘迫;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对本次研究不配合产妇排除[3]。
1.3方法
所有产妇均采用新式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术后常规缝合两组产妇手术切口,常规组采用传统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实验组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结合产妇实际情况以耻骨联合沿Langer线行2cm左右新月形切口,顺利切开皮肤,对相应的皮下组织加以钝性撕开,剪开筋膜粘连部位,确保到达耻骨联合向上达到7-10cm,同时对产妇腹直肌加以钝性分开,充分利用拉钩向两侧拉开腹直肌,以膀胱顶上部位置为基点,将腹膜剪开,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对子宫切口与剖宫取胎依次完成即可。结合常规缝合方式,缝合处理产妇腹直肌、腹膜筋膜及皮下脂肪,利用1号线与小三角针选择切口一端表皮实施缝合,保持缝合间距为0.7-1.0cm,不能过紧或过密,缝合到另一端时需依次从真皮层向着表皮层出针,打结处理两端线头,1周后即可拆线[4]。
1.4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美观度及切口愈合情况对比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统计两组产妇上述指标,时间越短,出血量越少,治疗效果越显著。
切口美观度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统计两组患者切口美观度,切口愈合情况分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甲级愈合:产妇无炎症发生;乙级愈合:产妇有炎症发生,但不严重;丙级愈合:切口有化脓出现。甲级愈合率越高,美观度越高,缝合效果越好[5]。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分析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表示t检验,切口美观度及切口愈合情况n(%)表示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手术、切皮至胎儿娩出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术中出血量、住院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对比(±S)
3结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就是剖宫产术,产妇处于妊娠期往往具有较厚的脂肪层,采用该项手术后创伤性较强,其自身相应的皮下脂肪层极易有液化现象出现,如果不能对产妇及时采取有效的缝合方式,极易造成切口感染,对其术后康复造成直接影响[6]。临床上对产妇往往采用传统腹部术式切口经皮缝合与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后者缝合方式以皮肤纹理保持一致,充分利用腹部重力确保切口得以自然紧密对合,使得产妇切口所需承载张力得以缓解,增进切口愈合速度,同时对相应的皮下组织实施皮内缝线能有效患者切口损伤组织,使得瘢痕逐渐呈直线状,整齐对合皮缘,为肌肤完整性提供可靠性保障,从而显著提高切口美观度。因此,对剖宫产术产妇采用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方式能促进其术后康复,满足产妇对美观的需求,缩短产妇住院时间,让产妇更加满意[7]。
在本次研究中,与常规组比,实验组产妇手术、住院、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均较短,切口愈合率较高,术中出血量少,(P<0.05)。由此可证: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能缩短其手术、住院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确保切口更加美观,减轻产妇疼痛感,促进切口愈合,让其早期康复,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梅奇华.改良式切口缝合术在剖宫产下腹横切口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0):11737-11738.
[2]王燕燕,陈俊虎,张秀果,等.两种缝合技术对形成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憩室的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2):62-65.
[3]林佳波.剖宫产切口改良缝合法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6):130-130.
[4]谭歆妮,陈晓园,王燕燕.剖宫产术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13-15.
[5]白红,张秀蓉,李玉岩.两种剖宫产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2):212-214.
[6]赵国华,张爱兰,徐加英,等.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208-2210.
[7]张云云,何涓.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连续套锁缝合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20):339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