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法限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句法,补语,动词,主观,标记,语义学,汉语。
句法限制论文文献综述
薛兵,张绍杰[1](2018)在《默认语义学模式下的句法限制问题:诠释与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格赖斯语境论者Jaszczolt(2005; 2010; 2016)在其默认语义学模式下提出命题意义表征不受到句法限制的观点,而本研究则认为命题意义层面受到句法限制。句法限制"压制观"直接导致默认语义学理论内部的不一致性,支撑命题意义不受句法限制的叁点论据均存在问题;命题意义表征过程中,句法结构信息不被压制或取消;句法(语法)作为语言使用的资源和语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研究对理解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界面或互动关系具有一定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6期)
谢珠[2](2018)在《论汉语动词重迭式的句法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迭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迭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迭"ABAB"式和"AABB"式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动词重迭式在词库和句法层面的不同特点:词库内的重迭形式能产性低且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重迭形式能产性高且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8年08期)
张振亚[3](2013)在《“实在”的语义结构及其句法限制——兼与李劲荣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语义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实在"区分为"实在1"和"实在2",前者的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某种行为达到极致",后者可以概括为"某种性质在程度上达到极致",两者存在引申关系。"实在2"通过"程度性"继而获得了"主观性"这一特征。(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陈玉[4](2012)在《关于“差点儿(没)+VP”的句法限制及认知理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差点儿(没)VP”的肯定和否定形式表达相同的命题意义的研究已颇为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争议。论文首先从该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及认知成因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本文以34部茅盾文学奖作品为研究内容,从句法限制和认知理据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关于“差点儿(没)+VP”的几个根本问题:1)“差点儿没VP”中的“没”是否羡余?如果不是羡余成分,有何功能?2)当肯定式和否定式表达相同命题意义时,分别受到哪些句法限制?3)如何分化否定式的歧义?4)从认知的角度如何解释这种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基于大量的语料对比,文章结合认知语言学有界与无界的概念以及主观性与主观化理论得出如下解释:1)该构式中的“没”并非冗余成分,它丧失了语义真值否定的含义,否定的不是VP这个动作,而是补语实现的程度。2)从语料对比中发现,两种形式表达相同意义时,句法限制主要体现在与“就”、“要”、“就要”和“了”的共现情况不同。3)“就”的插入和“没-了”共现是消除否定式歧义的重要依据。4)由于视角、情感以及认识情态的不同,导致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皆可表达相同意义。肯定构式可识解为在实际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量或程度,则导致VP的发生或实现,焦点从“没VP”转移到VP。同时,否定构式可识解为在预设量的基础上消减一个量或程度,焦点从VP转移到“没VP”。“没”比一般的级差否定词意义更重大,一方面具有了元语否定的功能,另一方面具有了主观标记的作用。本研究对语言理论学建设和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04-20)
曹湘洪,廖泽余,张彩云[5](2011)在《维汉句内语码转换句法限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维吾尔人真实的日常会话语料,探究了维汉句内语码转换过程中的主体语——维吾尔语对嵌入语——汉语的句法限制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语对嵌入的汉语在嵌入成分、嵌入位置和形态上都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此结果进一步印证了Myers-Scotton的"主体语言框架模式"理论的合理性。该研究对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研究有一定理论和实证价值,同时也可为新疆地区的语言政策制定和双语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刘正光[6](2011)在《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观化作为语言使用的普遍特征,深深影响着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但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主观化在语言历时研究(语义变化和语法化)中的作用,很少在共时层面探究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本文从共时角度探讨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方式与途径、主观化对句法行为的反制约、主观化与句法限制的消融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邱玲[7](2010)在《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语言中句法限制被消解现象的两个方面:句法层面上许多原本不可接受或不自足的语法结构,因为加入一些主观性的成分,句子的可接受度大大增强;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一些构式意义主观性增强后,句法功能发生转换。关于意义主观化后句法限制得到消解的现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主观化与识解图式的变化,主观化与词序的选择,主观化与长距离反身代词化以及主观化与句法功能的扩展。这些研究成功地展示了主观化理论对句法现象的解释力,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运用主观化理论,对主观性因素进入语言的方式,这些语言形式对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的表达,以及意义主观化与句法限制被消解二者的关系、消解的过程进行阐述。意义主观化是指语言为了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认识等主观性因素而采取相应结构,对语言进行编码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主观性和主观化在分析语义创造性和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得到如下认识:语言表现主观性的方式包括时体标记、情态动词、副词、语气词、数量结构、情态成分等,这些方式反映了说话人的态度、视角和情感;句子主观化以后,不再是对单纯命题意义的表达,转而表达说话人对该事件的评价、认识、或判断,句法功能抽象化、语用化,主观化的结果是使句子获得了语篇和元语言功能,句子的可接受度提高;构式意义主观化后,原有的句法形态、选择限制消失,从而使句法功能得到转换。本文通过对句法限制被消解现象的系统研究,表明主观化理论能为句子可接受度的提高和句法功能的扩展等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一方面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加深对相关语言现象的共性认识;另一方面,对运用主观化理论解释英汉语句法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5-04)
韩百敬[8](2009)在《从数量范畴的句法限制看语言结构的界性限制和有界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汉语"界"性研究中存在的分歧做了探讨,认为语言的不同层位对成分间界性匹配限制的强度不同、界性不同的谓词对其宾语的界性限制强度也不同,但一个自由的语言结构必定有某种量性成分来实现对语义表达的有界化。所有这些语法特征都有认知理据。(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09年12期)
张彩云[9](2009)在《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市民维汉句内语码转换的句法限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研究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市民维汉句内语码转换中嵌入的汉语成分及维语对其在语序和形态上产生的句法限制,从而揭示两种语言的内在规律。根据在乌鲁木齐市家庭、朋友、市场、教育、工作五个领域的不同场所,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类型和文化程度的维吾尔族市民日常会话的26小时自然录音转写材料,从中切分中1209个发生句内语码转换的小句,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嵌入其中的汉语成分及其在语序和形态上如何受限于主体语维语,揭示维汉句内语码转换中的句法限制问题,从而达到解释维汉语码转换现象的目的。主要分析结果如下:第一,在维汉句内语码转换中,嵌入的汉语成分中单个词类占绝对多数,明显高于短语和小句,因维汉语言中存在对应词类。而单个词类中名词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但无一例介词、助词、叹词、量词和拟声词单独发生转换。位于转换第二位的是短语,并且名词性短语的转换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类短语。而嵌入的汉语成分中句子的转换最少的。第二,研究还发现嵌入的汉语成分在维语句子的各个句法成分位置上均有转换,但比重不一:宾语位置上转换的频率最高,是由宾语在句中所处的述语位置和维语的特殊句法结构特点决定的;其次是主语和谓语位置,因主语和谓语是主要句法成分,承担重要的句法功能;最少的是定语位置,因定语和状语是维语句子的次要句法成分。第叁,在维汉句内语码转换的句法形态上,作为孤立语的汉语,其语法成分嵌入在维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时,其形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限于黏着语-维语的形态句法。嵌入的汉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发生数、格和从属的变化;嵌入的汉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发生时态、语态、体和人称的形态变化;嵌入的汉语形容词发生比较级的变化,以遵循主体语维语的形态句法。从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嵌入的汉语成分中单个词类居多,而小句最少。初步分析为用汉语整个句子作维语的句子成分需要较高的汉语水平。此外,维汉句内语码转换并非两种语言成分的随意排列,而是受到主体语维语基本语序SOV的限制。主体语维语在句法上始终占主导地位,对嵌入的汉语成分在句法形态上起决定和制约作用,该结论证明了维汉句内语码转换是遵循一定句法规则的,并进一步证明了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理论的正确性和充分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9-06-18)
刘振平[10](2008)在《动结式中补语位置上的句法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结式中,补语位置对进入其中的成分在词性、音节和语体色彩上作出倾向性的要求,该位置与形容词、单音节词及口语词构成无标记组配,而与动词、双音节词及书面语词构成有标记组配。(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08年08期)
句法限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迭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迭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迭"ABAB"式和"AABB"式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动词重迭式在词库和句法层面的不同特点:词库内的重迭形式能产性低且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重迭形式能产性高且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法限制论文参考文献
[1].薛兵,张绍杰.默认语义学模式下的句法限制问题:诠释与批判[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2].谢珠.论汉语动词重迭式的句法限制[J].现代语文.2018
[3].张振亚.“实在”的语义结构及其句法限制——兼与李劲荣先生商榷[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陈玉.关于“差点儿(没)+VP”的句法限制及认知理据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曹湘洪,廖泽余,张彩云.维汉句内语码转换句法限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6].刘正光.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7].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
[8].韩百敬.从数量范畴的句法限制看语言结构的界性限制和有界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
[9].张彩云.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市民维汉句内语码转换的句法限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10].刘振平.动结式中补语位置上的句法限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