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利巴韦林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

板蓝根利巴韦林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

一、板蓝根、病毒唑注射液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凯敏[1](2014)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西医结合是一支与中医、西医并列的医疗卫生力量。皮肤病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本文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术发展史包括6部分内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中西医皮肤病名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几种诊疗模式;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和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和药理实验的研究。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分别介绍了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方法、当代西医的皮肤病分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通过对皮肤病分类方法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示了对皮肤病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西医传入之后,中西医学术的交流,首先面临着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的问题。近代最早的皮肤病专科着作中,西医皮肤病名都是直接音译的词汇,后来才出现固定、通用的中文名称。现代医家对于中西皮肤病名的对照研究不断成熟,开始对皮肤病名命名规律及中西皮肤病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出版了《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和《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演变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期、背景下,有不同的诊疗模式的出现。本文分别阐述了皮肤病的诊疗模式由单纯中西药相加使用,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再到辨证微观化的发展过程。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等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并且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皮肤科工作者不但对这些重要法则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现代实验研究,本文对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这些中医治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等疾病是目前皮肤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已经彰显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分别对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和研究概况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对现代药理证实的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抑制变态反应的20味皮肤科常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药理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学科发展史分3部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的创刊与贡献;代表性专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建设及专业教育概况;几部代表着作的主要内容和几位代表人物的贡献和学术思想等。

王伟芳[2](2012)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方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带状疱疹专科门诊就诊,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的脾虚湿蕴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性别、年龄、初诊时病程、皮疹部位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药组内服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0g、白术10g、厚朴15g、陈皮10g、板蓝根15g、元胡30g、白花蛇舌草15g、土茯苓15g、全蝎10g、车前子15g、泽泻30g、生甘草8g等);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罗乃韦)0.3g po bid;皮疹局部外用金甘油(武汉市第一医院自制药品),喷昔洛韦乳膏(丽科爽),2次/天;物理治疗采用NK808机局部照射(1次/天);10天为一个疗程。3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病例皮疹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止痛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观察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理。4统计学方法:中药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临床资料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止疱、结痂、止痛时间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止痛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定性指标比较用方差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初诊时病程及皮疹发病部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观察一个疗程后的结果表明:在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方面,中药组要优于对照组;在平均止痛时间、临床疗效、止痛率及预防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讨论:带状疱疹是一种感染VZV引起的自限性的皮肤疾病,为潜伏水痘病毒再激活表现,免疫系统健全者痊愈后通常无后遗症,年老体弱等免疫低下者常患有严重的疼痛、皮疹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和免疫制剂进行治疗,但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尤体现在后遗症的治疗治疗方面。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脾胃亏虚,外感风湿火毒之邪,内伤情志、饮食不节而发;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湿、热、瘀为标,与肝、胆、脾、心等脏腑相关联。临床多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具体治法上多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止痛,健脾化湿为主。我们临床发现,本病临床多虚实并见,在正虚的基础上兼有热毒、气滞、血瘀阻络的表现。因此,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标本兼治,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临床观察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病例有劳累、熬夜等免疫力下降诱因及伴有慢性疾病、脾虚相关的症状,年老体弱者尤甚,因此认为本病发病与脾虚关系密切,本虚标实者较多,现代研究证明脾虚证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在临床中运用各种健脾治法、标本兼治,均能增强病患体质、即提其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机会、并能缩短病程、促进痊愈。同时由于本病的皮疹表现主要以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为特征。因此在治疗上,我们多选用具有健脾除湿的除湿胃苓汤为主加减,有健脾利湿,活血通络、解毒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抗病毒及止痛消肿,疗效满意。结果表明,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方光国[3](2011)在《李文金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导师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观察,结合跟吾师学习的体会,总结导师对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临床经验,探讨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的学术特点。结果: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带状疱疹的治疗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火犯卫、肝胆火盛、湿热蕴结、脾虚湿盛、肝气郁滞、气虚血瘀等证型,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中药治疗,再配合以针灸治疗。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病机,予以活血化瘀、祛邪通络、扶正等治疗方法。结论: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的总的原则为:1、根据带状疱疹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2、带状疱疹早期有效地治疗,可以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3、本病以疼痛为特点,故应合理使用活血化瘀之品,佐以行气,又因正气虚衰或苦寒燥湿之品应用,勿忘加入补益之品。

段卫华,董皎,刘四海,杨春梅[4](2009)在《单味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查阅近期国内有关文献,综述了各种单味中药临床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和效果。提示单味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显着、副作用小、经济易行等优点。

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5](2008)在《柴葛解肌汤现代临床运用》文中研究指明

杨瑾[6](2007)在《蛇串疮中西医治疗现状》文中研究表明蛇串疮,西医又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西医治疗常用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神经营养剂,糖皮质激素和镇静止痛药等;激光,窄谱紫外线局部照射,神经阻滞,微波,脉冲短波加脉冲电磁场与高电位疗法联合等物理治疗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但价格相对昂贵,而且糖皮质激素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对于一些合并有其他病症的特殊患者(如合并糖尿病)不宜使用。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尤其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且费用较为便宜,易于被患者接受。对头面部重症带状疱疹和坏疽性带状疱疹的治疗具有显着优势。中医治疗本病有很大优势,疗法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突出了祖国医学的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蛇串疮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但蛇串疮中医内治法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中药高效复方的筛选以及益气法和补气药在该病治疗中的运用均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近10年相关治疗文献的回顾和复习,以及对中医基础理论和本病临床治疗的学习,作者对于中医内治法治疗本病提出以下两点设想:一是在辨证治疗中引入三焦辨证的方法;二是有明显归经走向的古方如川芎茶调散,瓜蒌散,柴胡疏肝散和二妙散等用于不同神经节段的蛇串疮,这些思路均有待进一步探讨及完善。

薛晓彤,王国华[7](2001)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近况》文中研究说明

李玉龙[8](2000)在《板蓝根、病毒唑注射液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文中指出

田彩锁,李素民,苏秀琴,谢双运[9](2000)在《带状疱疹的中西药物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潘敏,罗云[10](2006)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外擦配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及护理》文中研究表明

二、板蓝根、病毒唑注射液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蓝根、病毒唑注射液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前言
    1.1 概念界定
        1.1.1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
        1.1.2 “皮肤病学”与“皮肤性病学”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中国近现代皮肤病分类方法的沿革
    2.1 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
    2.2 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
    2.3 当代西医学的皮肤病分类
    2.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
    2.5 小结
3. 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1 近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2 现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几种诊疗模式
    4.1 中西药并用的综合治疗
    4.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4.3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4.4 “引中西用”——西药中药化
5. 关于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
    5.1 活血化瘀法适应证的研究
        5.1.1 硬皮病
        5.1.2 银屑病
        5.1.3 红斑狼疮
        5.1.4 带状疱疹
        5.1.5 疣类赘生物和其他皮肤病
    5.2 养血润肤法适应证的研究
        5.2.1 老年皮肤瘙痒症
        5.2.2 慢性湿疹
        5.2.3 银屑病
        5.2.4 慢性荨麻疹和其他皮肤病
    5.3 清热凉血法适应证的研究
        5.3.1 银屑病
        5.3.2 过敏性紫癜
        5.3.3 皮炎湿疹类
        5.3.4 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病
    5.4 补肾法适应证的研究
        5.4.1 脱发
        5.4.2 黄褐斑
        5.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5.4.4 硬皮病及其他皮肤病
6. 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
    6.1 红斑狼疮
    6.2 银屑病
    6.3 湿疹
    6.4 硬皮病
    6.5 天疱疮
7. 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药理研究
    7.1 调节免疫中药
        7.1.1 雷公藤
        7.1.2 黄芪
        7.1.3 青蒿
        7.1.4 白芍
    7.2 抑制变态反应中药
        7.2.1 甘草
        7.2.2 白鲜皮
        7.2.3 黄芩
        7.2.4 徐长卿
    7.3 改善微循环中药
        7.3.1 益母草
        7.3.2 川芎
        7.3.3 丹参
        7.3.4 夏枯草
    7.4 抑菌消炎中药
        7.4.1 苦参
        7.4.2 地肤子
        7.4.3 紫草
        7.4.4 青黛
    7.5 抗病毒中药
        7.5.1 大青叶
        7.5.2 马齿苋
        7.5.3 薏苡仁
        7.5.4 板蓝根
8. 专业学会与专业期刊
    8.1 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发展
    8.2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9.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与专业教育概况
    9.1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
        9.1.1 天津市长征医院
        9.1.2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9.1.3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9.1.4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9.1.5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
    9.2 专业教育概况
        9.2.1 “西学中”教育
        9.2.2 院校学历教育
10. 代表着作与代表人物
    10.1 代表着作
        10.1.1 《皮肤新编》
        10.1.2 《中西皮肤病学讲义》
        10.1.3 《中西医学汇综》
        10.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10.1.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10.1.6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10.1.7 《皮肤病研究》
        10.1.8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科》
        10.1.9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1.10 《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
        10.1.11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2 代表人物
        10.2.1 赵炳南
        10.2.2 朱仁康
        10.2.3 边天羽
        10.2.4 张志礼
        10.2.5 秦万章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个人简历

(2)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比较
    2.3 临床疗效比较
    2.4 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
3. 结论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蛇串疮的认识
    4.2 西医学对蛇串疮的认识
    4.3 除湿胃苓汤加减方的组方分析
    4.4 临床疗效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表
致谢

(3)李文金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针刺疗法
    二、 其他方法
    三. 综合疗法
    六. 小结
正文
    一. 带状疱疹的病名,病因,病机
    二. 带状疱疹的治疗
    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病机
    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法
    五. 病案举例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柴葛解肌汤现代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发热
    1.1 小儿肺炎高热
    1.2 流感高热
    1.3 炎性高热
    1.4 病毒感染性高热
    1.5 癌性发热
    1.6 不明原因高热
2 治疗流行性感冒
3 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4 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5 治疗支原体肺炎
6 治疗病毒性脑炎
7 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8 治疗急性咽炎
9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10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11 治疗非典型迟发性不全麻疹
12 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13 治疗丛集性头痛
14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5 治疗周围性面瘫
16 治疗三叉神经痛
17 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18 治疗前列腺痛
19 治疗胆管结石
20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1 治疗落枕
22 治疗急性喉炎
23 治疗视疲劳症
24 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25 治疗死牙髓症
26 治疗结节性红斑
27 治疗荨麻疹
28 其他

(6)蛇串疮中西医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一 蛇串疮中医治疗现状
    1、中医文献论述
    2、病因病机
    3、中医诊断依据
    4、中医内治法
    5、中医外治法
    6、针灸治疗
    7、穴位注射
    8、综合治疗
综述二 蛇串疮西医治疗现状
    1化学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
    3局部治疗
    4心理治疗
综述三 蛇串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口服联合西药治疗
    2中药口服联合物理治疗
    3中西药联合物理治疗
病案举例
    病例一
    病例二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外合治法
2 内治法
3 外治法
    3.1 药物外敷法
    3.2 灸法
    3.3 针刺、穴位注射及理疗
4 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5 讨论

四、板蓝根、病毒唑注射液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D]. 高凯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2]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D]. 王伟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2)
  • [3]李文金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总结[D]. 方光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 [4]单味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J]. 段卫华,董皎,刘四海,杨春梅.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04)
  • [5]柴葛解肌汤现代临床运用[J]. 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 中成药, 2008(08)
  • [6]蛇串疮中西医治疗现状[D]. 杨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近况[J]. 薛晓彤,王国华. 中医药研究, 2001(03)
  • [8]板蓝根、病毒唑注射液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J]. 李玉龙.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S1)
  • [9]带状疱疹的中西药物治疗[J]. 田彩锁,李素民,苏秀琴,谢双运. 河北医药, 2000(07)
  • [10]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外擦配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及护理[J]. 潘敏,罗云.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06)

标签:;  ;  ;  ;  ;  

板蓝根利巴韦林外擦治疗带状疱疹4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