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GPS控制网数据优化处理

南京地铁GPS控制网数据优化处理

一、南京地铁GPS控制网数据优化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亚洲[1](2020)在《某超高层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日益庞大,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超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建设耗时长、施工复杂、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同时高层建筑受到温度、风、日照等荷载影响。超高层建筑的精确定位一直是测量控制的难点问题,同时垂直度控制和沉降监测对于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和讨论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常用的监测方法和相关技术:高精度智能全站仪技术,GPS测量技术,水准仪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技术等,概括了相关技术和方法在超高层建筑结构监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2)对天津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包括场区首级到三级控制网的布设,轴线与标高的竖向引测,轴线控制点及高程的检核等。根超高层建筑施工楼层的高度和周围环境的不同,灵活使用逐层分段检核的方法,采用了“GNSS+全站仪+激光铅垂仪”联合测量的综合方法。超高层结构的标高在主体结构达到一定高度后,对引测的高程点进行检核,再以检核后的高程点作为基准向上引测。(3)介绍了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常用的几种方法:短视线几何水准法,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和GPS网络RTK法,并概述了相关方法沉降监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各自的应用情况。(4)介绍了核心筒垂直度测控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高层建筑物垂直度常用的检测方法,使用全站仪参考线测法对核心筒东南西北四个面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得到核心筒的整体的垂直度情况,为后续施工进行提供参考。(5)对建筑物变形预报模型进行简要介绍,使用灰色理论进行高层建筑物变形分析和预报,基于新信息模型和新陈代谢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得到高层建筑的变形情况。通过倾斜数据和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各自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梁昭阳,陈煌[2](2019)在《福州市地铁6号线首级三维控制网建立与精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福州地铁6号线为例,介绍福州地铁6号线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施测及数据处理等环节,并分别对平面和高程控制进行精度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测量成果能够满足项目和规范的要求,可作为福州市后续地铁建设的控制。

方昊然[3](2019)在《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快速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水的开采等引发的地面沉降及基础设施形变,这些问题日益危害基础设施的健康,迫切需要“体检”。另一方面,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监测,传统的测量手段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成本高,无法持续监测等。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技术,以其范围广,精度高,全天时等特点,可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性观测。本论文依托于“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精准应急服务体系构建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以太原市和深圳市福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监测,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第一,以改进PS点识别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出发点,同时在相干系数阈值和振幅离散差阈值双重指标选点的基础上,利用距离阈值与三维连通性(一维时间,二维空间)对PS点集进行优化筛选。第二,对PS构网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传统Delaunay三角网的局限性,借助控制测量的思想,构建了自由连接网与Delaunay三角网模型,并基于模型相关系数对PS网络进行优化。在相位解缠方面,首先借助零空间矩阵及整数规划完成一级控制网高精度相位解缠;其次通过最小费用流对二级三角网进行解缠。在相位解缠还原真实差分相位的基础上,利用间接平差求解PS参数,对残余相位进行滤波分析。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处理程序,实现了自动化解算。第三,以太原市为实验区分析了太原市区域沉降情况,指出太原市的四个沉降漏斗并说明其发展趋势,说明雷达干涉测量在传统采空区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的适用性。针对石太客专等交通基础设施形变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对比传统PS-InSAR算法,改进算法在大气延迟估计、相位解缠和提高解算方程冗余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算法。第四,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在沿海大气相位复杂,填海造陆、软土基础等情况下,利用本文提出的算法对深圳市福田区的地铁,通关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进行形变监测,精确提取了其形变量,说明了这些基础设施沉降情况。利用构建影像金字塔的策略,利用python编写了基于google earth的InSAR解译可视化程序,直观方便地查看形变监测结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证明,本文的改进算法在城市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中,可以很好的抑制噪声及大气延迟影响,能够准确获取基础设施的形变场,从而精确地提取其形变量。

邵成立,邵珍珍[4](2019)在《GAMIT与TBC混合基线平差的优化算法及精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BC作为天宝推出的商业基线解算软件,其在解算短基线方面效果良好;而GAMIT作为高精度基线处理软件,特别适合解算长距离基线,两者基线解算精度相差甚大,本文以青岛地铁8号线GNSS控制网为例,利用GAMIT解算长距离骨架网,用TBC解算短基线,提出一种基于分别定权、合并平差的优化算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形成的基线网内符合性更好,残差加权平方和、中误差等精度指标更高,闭合差分布更为集中,为某些工程GNSS控制网利用此两种软件混合解算平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刘帅[5](2018)在《基于粒子群优化多组合模型的跨海大桥变形预测分析》文中提出跨海大桥的变形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风力以及波浪力等等。在变形监测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对该类桥梁的变形情况做到实时监测,同时还要对大桥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某跨海大桥某处的变形点进行变形的预测分析。介绍了桥体的背景以及对大桥变形状况的数据采集工作,分别布设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对水平及沉降变形进行监测,获得大桥的变形时间序列数据,选取QSC30点的沉降序列进行变形分析的研究;由于观测数据中难免存在观测误差,本文通过小波去噪的方式,选择rigrsure函数、硬阈值、根据第一层的系数估计的噪声水平对阈值进行调整的规则、对信号进行两层分解以及采用Sym7作为基函数进行去噪,再进行预测。应用GM(1,1)对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对GM(1,1)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的GM(1,1),通过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GM(1,1)对比分析,得出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较大提高的结论;由于GM(1,1)的背景值选取是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模型的误差,因此需要对灰色预测模型的背景值重新选取。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寻优算法,通过该算法对背景值进行寻优,得到最优背景值,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BP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很强的学习预测算法,该算法初始权值和阈值的选取对预测质量的好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寻优,提高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精度。最后通过对比实测沉降时间序列与四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得出通过PSO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的结论。

刘晓华[6](2016)在《城市地铁施工测量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或轻轨)建设任务的剧增以及新的测绘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总结城市地铁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测量内容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便及时、全面、系统地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成果,保证地铁建设的顺利贯通。本文针对城市地铁建设施工测量中的地面控制网、联系测量、盾构机姿态控制、断面测量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与研究。采用四参数转换模型建立了城市地铁框架网,并实现了城市CORS基站与框架网的统一,某市实例表明,其转换精度到mm量级。建立了地铁后建线路与已(在)建线路GPS控制网无缝对接的数据处理方法,既保证了新建GPS控制网网的精度,又兼顾了已建各线路坐标成果的延续性。以GPS最弱点点位中误差(±12mmm)推算了控制网复测的点位坐标变动允许值为±34mm。采用边角网平差模型进行钢丝法平面联系测量数据处理,以保证平面联系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其短边(几米)精度可以达到1/20000。贯通实例表明,平面控制起算边长S0(传递到地下的起算边长)可以控制隧道的施工长度约为S0的10倍。同时,钢丝法高程联系测量工程实例表明,其高程贯通精度可以达到相当于二等水准的精度水平。全面总结了盾构法施工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标尺法与棱镜法两种控制其姿态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通过标尺法来检测隧道掘进管片姿态的计算过程。研究了基于激光点云的断面信息提取方法以及隧道中心线法平面方程的计算方法。并采用切片法与旋转法两种方法提取了隧道断面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极坐标法比其精度相当。

谢煜,高源[7](2014)在《南京地铁四号线首级控制网复测与分析》文中认为以南京地铁四号线首级控制网为例,介绍卫星定位及精密数字水准测量等技术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流程,保证控制网复测时精度指标、控制网网形、施测方法、施测路线与首次测量保持一致,对复测成果与原成果精度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控制点的稳定性,从而满足首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邓文彬[8](2015)在《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隧道交通网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各大城市均在建设互通的交通网以解决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阻塞问题。一方面城市的扩张,必须要打通各个方向的交通,这就需要对一些阻碍区域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基于此项目的,更多的采用隧道工程。同时,隧道的开通带来了沿线经济的发展,隧道上方、侧方的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临近地隧道的地下工程打破了既有隧道的受力平衡,从而引起隧道的变形,如果这些变形得不到控制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目前隧道监测主要都是针对受到预期荷载变化的局部区间的监测,很少涉及整体隧道的全线长期监测。同时现有的监测方法还存在以每个单一监测点的点位变化来反映隧道变形,不能准确反映隧道断面整体变形;以及在大范围、曲线路段等变形监测区域无法保证稳定的基准点等问题。对于了解隧道的整体状况。因此研究隧道的长期实时监测方案以及变形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对于保障城市交通线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提出一系列先进、科学、高效率的隧道监测方法以及合理、规范的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以满足隧道在整体施工过程中的长期监测以及局部区域的重点监测的目的。针对隧道监测方法、隧道监测坐标基准的建立、评估精度分析、断面变形特征的提前以及变形数据的分析、预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了解现有隧道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隧道施工期间,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监测,为施工提够安全预警。介绍了TSP系统,针对其在隧道这一特殊环境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隧道围岩进行确切剖析,确定准确的地质信息资料,分析岩性与形成变形的相关性,为隧道是否采取变形监测以及何种监测方法提供前期的警示效应。2.研究建立隧道变形基准网的方法,将提供断面相对变形信息和隧道整体绝对位移相结合。对基准网在隧道的布网、观测方式进行了研究,分别构建平面网和三角高程网。分析了基准网平面数据的预处理、网平差以及结果精度。提出了三角高程基准网的构建标准,构建高程控制网并研究其数据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系统重点监测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并结合回归分析法构建监测数据处理函数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预报分析变形趋势。3.系统地阐述基于测量机器人在隧道仰拱路基区域压实质量的监控方法。它包括过程控制方法即对压实工艺参数(如碾压轨迹、速度、遍数、平整度等)的检测方法,以及通过利用重型击实法和灌砂法相结合更准确的测定碾压压实度的方法。从而为隧道仰拱路基区域压实质量的保证,提供了更科学、更准确、更快速地监控方法。4.系统阐述利用三维扫描技术监测隧道断面变形,弥补研究扫描断面的拟合断面特征信息来代替目前主要的以少量单点位移来分析断面变形的方法。研究了不均匀B样条曲线的拟合方法以及断面扫描数据的非断面信息的自动剔除算法。通过研究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方法,分析断面曲线的变形特征提取方法。同时分析比较了自由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算法,确定了Hausdorrf距离作为隧道断面变形特征的距离度量。详细介绍了自由曲线之间的Hausdorrf距离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某隧道断面实测计算。5.利用遥感GIS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地形图构建三维影像模型的知识,针对隧道施工塌陷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塌陷范围及分布序列。根据塌陷监测需求,选取GPS监测点,对塌陷区域进行变形监测。同时利用数值分析算法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塌陷区域的变形对隧道施工影响的动态。通过研究数值分析方法中变换参数的问题,提出了顾及施工隧道突发事件的分析预报模型。

汪博,王建[9](2012)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大范围建设过程中导致的测量控制网的整体性差、新旧坐标系统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新趋势,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控制测量建网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诸多测量问题。

徐顺明[10](2012)在《广州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逐步成为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骨干,因其便捷、环保、节能、安全和运量大等特点,在缓解城市交通瓶颈、改善城市交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盾构法与传统地铁隧道施工(明挖法、矿山法)方法相比较,具有地面作业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随着长距离、大直径、大埋深、复杂断面盾构施工技术的发展、成熟,盾构施工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已成为地铁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本文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测量为对象,在对盾构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盾构隧道工程各阶段的测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应用总结与研究。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盾构隧道GPS平面控制网的选点布设、数据处理等;总结和研究轨道交通新旧线路交叉处控制点平差解算、精度分析,各条线路控制点进行的联测与检核,为盾构施工按正确姿态掘进、隧道高精度贯通解决平面测量基准。(2)研究了盾构隧道水准网及水准路线的设计,水准网平差计算的原则、跨河水准的实测方法,高程控制统一布网,统一数据处理,使不同时期建设的不同线路有统一的高精度的高程基准。(3)研究了GPS、精密导线控制测量引起横向贯通误差精度估算、高程测量引起的纵向贯通误差估算和洞外、内精密导线测量的精度分析,提出了提高盾构隧道控制测量贯通精度的措施与建议。(4)总结研究了盾构贯通误差的来源;按测量误差理论,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在各个工作阶段的测量方法;在充分考虑地下工程的实际经验以及各测量阶段误差影响大小,结合广州轨道交通盾构施工实例,采取不同测量方法分别对地面控制网、竖井联系测量、地下导线测量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测方法,并对各方案的可操作性、可靠性等进行了细致研究。(5)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扩大,线路长度不断增加,盾构施工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日益增加,结合实例总结探讨了盾构下穿既有隧道自动监测的点位布设、实施方法,数据传输与处理,成果分析等,取得初步成果,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为隧道施工与运营提供实时沉降数据,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保证。

二、南京地铁GPS控制网数据优化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地铁GPS控制网数据优化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某超高层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超高层建筑结构监测的目的与背景
    1.2 超高层建筑结构变形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构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
        1.2.2 超高层结构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项目介绍和相关内监测技术
    2.1 监测项目介绍
    2.2 高精度智能型全站仪技术
    2.3 GPS测量技术
        2.3.1 GPS建筑物监测原理和发展现状
        2.3.2 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优势和不足
    2.4 水准仪法
    2.5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2.6 激光铅垂仪法
    2.7 倾斜仪法
第3章 控制测量
    3.1 测量仪器
    3.2 测量控制网的总体布局
        3.2.1 超高层建筑平面控制网建立
        3.2.2 二级控制网的布设
        3.2.3 三级控制网的布设和内业计算
    3.3 地下施工测量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3.4 地上施工测量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3.5 地下轴线控制网的引测方法与精度控制
    3.6 地下高层控制网的引测方法与精度控制
    3.7 地上轴线控制网的引测方法与精度控制
    3.8 地上高层控制网的引测与精度控制
第4章 核心筒垂直度测控
    4.1 核心筒垂直度测控的必要性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2 高层级建筑物垂直度常用检测方法
    4.3 全站仪参考线测量法
    4.4 核心筒垂直度测量过程及结果分析
第5章 建筑物变形预报及安全预测
    5.1 变形监测预报模型
    5.2 灰色理论的高层建筑物变形预报
    5.3 沉降监测数据
    5.4 基于MATLAB软件的灰色GM(1,1)理论预测
    5.5 基于GM(1,1)拓展模型的高层建筑沉降预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福州市地铁6号线首级三维控制网建立与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2 GNSS首级平面控制网
    2.1 布网与观测
        2.1.1 卫星定位控制网布设
        2.1.2 卫星定位控制网观测
    2.2 基线处理与解算
    2.3 平差与精度分析
3 高程控制网
    3.1 水准网的布设
    3.2 水准网的观测
    3.3 水准网的平差与精度分析
        3.3.1 起算点稳定性分析
        3.3.2 水准网平差与精度分析
4 结语

(3)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雷达干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InSAR测量基本原理
    2.2 D-InSAR测量技术
        2.2.1 D-InSAR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2.2 D-InSAR数据技术流程
        2.2.3 D-InSAR的局限性分析
    2.3 MT-InSAR监测方法
        2.3.1 PS-InSAR基本理论与方法
        2.3.2 PS-InSAR主要技术流程
        2.3.3 PS-InSAR技术局限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雷达干涉测量的地表形变建模和解算方法
    3.1 PS目标点初选
        3.1.1 相关系数阈值法
        3.1.2 相位离散差阈值法
        3.1.3 振幅离差指数阈值法
    3.2 PS目标点集精化筛选
        3.2.1 PS点集欧氏距离检验
        3.2.2 PS点集时间域连通性检验
        3.2.3 PS点集空间域连通性检验
    3.3 PS干涉网络建立与优化
        3.3.1 PS点自由连接网
        3.3.2 基于模型相关系数的网络优化
        3.3.3 自由连接网与Delaunay三角网分级构网
    3.4 相位解缠算法改进
        3.4.1 最小费用流法
        3.4.2 零空间矩阵解缠优化
        3.4.3 整数规划求解整周模糊度
    3.5 干涉网络相位反演
        3.5.1 PS干涉网络平差
        3.5.2 间接平差求解PS参数
        3.5.3 残余相位分解
    3.6 本章小结
4 太原市地表形变与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与分析实验
    4.1 研究区概况
        4.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4.1.2 沉降发展历史
    4.2 实验数据
        4.2.1 SAR影像数据
        4.2.2 DEM数据
    4.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3.1 PS-InSAR数据处理
        4.3.2 改进算法数据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太原市城市区域沉降分析
        4.4.2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形变监测
    4.5 本章小结
5 深圳市福田区基础设施形变监测及可视化研究
    5.1 深圳市福田区形变监测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采用数据情况
        5.1.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5.2 InSAR解译结果可视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GAMIT与TBC混合基线平差的优化算法及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工程背景
3 基线解算与定权平差
    3.1 基线解算
        (1)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 应满足下列各式要求:
        (2) 异步环闭合符合下式的规定:
        (3) 复测基线较差不超过下式规定
    3.2 定权平差
4 精度分析
5 结 语

(5)基于粒子群优化多组合模型的跨海大桥变形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现状
    1.3 BP神经网络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
2 跨海大桥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及数据采集
    2.1 控制网的布设与观测
    2.2 变形数据采集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小波变换的实测数据去噪处理
    3.1 小波去噪基本原理
    3.2 小波去噪评价指标
    3.3 实测数据的去噪处理
    3.4 本章小结
4 灰色系统理论及改进的预测模型
    4.1 灰色系统的相关理论
    4.2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4.3 预测模型的相关证明
    4.4 改进的灰色模型预测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灰色预测模型
    5.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理论基础
    5.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分析
    5.3 粒子群优化改进灰色预测模型原理
    5.4 跨海大桥变形预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6.1 BP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6.2 跨海大桥变形预测分析
    6.3 粒子群优化改进BP神经网络原理
    6.4 跨海大桥变形实例分析
    6.5 预测模型的精度对比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6)城市地铁施工测量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地铁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2.1 地面控制测量
        1.2.2 联系测量
        1.2.3 地下控制测量
        1.2.4 地下施工测量
        1.2.5 地铁竣工测量
    1.3 地铁施工测量的特点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1.5.1 绪论
        1.5.2 城市地铁控制网的关键技术
        1.5.3 联系测量
        1.5.4 盾构机和隧道管片的姿态控制方法
        1.5.5 地铁竣工测量
        1.5.6 总结和展望
第2章 城市地铁控制网的关键技术
    2.1 城市地铁控制网长度变形的计算方法
        2.1.1 高程归化长度变形计算方法
        2.1.2 高斯投影改正长度变形计算方法
        2.1.3 地面观测值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的长度变形计算
    2.2 地铁框架网建立的基本方法
    2.3 不同线路之间控制网的无缝对接
    2.4 地铁控制网复测精度分析
        2.4.1 GPS控制网复测的基本原则及成果比较
        2.4.2 控制网复测的精度分析
    2.5 实例分析
        2.5.1 地铁框架网实例分析
        2.5.2 某市地铁7号线控制网
        2.5.3 某市地铁3号线复测网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联系测量
    3.1 平面联系测量
        3.1.1 一井定向
        3.1.2 两井定向
    3.2 高程联系测量
    3.3 平面联系测量实例
        3.3.1 某车站两井定向实例
        3.3.2 某区间平面联系测量实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盾构机和隧道管片的姿态控制方法
    4.1 盾构机基本原理及特点
        4.1.1 盾构机的基本原理
        4.1.2 盾构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4.2 盾构机姿态控制
        4.2.1 棱镜法测量盾构机姿态
        4.2.2 标尺法测量盾构机姿态
        4.2.3 施工测量坐标系与盾构机坐标系的转换
        4.2.4 两种盾构机姿态控制测量方法的比较
    4.3 管片姿态控制
    4.4 工程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铁竣工测量
    5.1 地铁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
        5.1.1 断面测量的精度及密度要求
        5.1.2 断面测量的位置要求
    5.2 三维激光扫描的基本原理
        5.2.1 脉冲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原理
        5.2.2 相位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原理
        5.2.3 两种扫描仪之间的对比
    5.3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隧道断面提取方法
        5.3.1 隧道断面点云数据提取流程
        5.3.2 隧道中心线文件组织与管理
        5.3.3 隧道中心线法平面方程计算
        5.3.4 曲面拟合算法研究
        5.3.5 隧道断面点云数据提取方法
    5.4 扫描仪和全站仪测量成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与的主要工程项目
发表的学术论文

(8)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隧道变形监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隧道变形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监测方面的研究
    2.1 各种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的介绍
    2.2 研究内容
    2.3 TSP超前地质预报基本原理
        2.3.1 岩石弹性性质研究
        2.3.2 纵波与横波
        2.3.3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
        2.3.4 地震波的能量与球面扩散
        2.3.5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
        2.3.6惠更斯原理与费马定理
        2.3.7 TSP地震负视速度法原理
        2.3.8 绕射波归位原理
    2.4 TSP测量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
        2.4.1 TSP测量系统
        2.4.2 TSP数据处理系统
    2.5 应用实例
        2.5.1 工程概况
        2.5.2 地形地貌
        2.5.3 地质特征
        2.5.4 实地检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监测及分析预报
    3.1 测站边角交会网介绍
    3.2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3.2.1 测站边角交会网平面网数据预处理、粗差检验
        3.2.2 平面网平差
        3.2.3 平面精度分析
    3.3 测站边角交会网高程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3.3.1 测站边角交会网三角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3.3.2 高程控制网网平差
        3.3.3 高程控制网精度分析
    3.4 计算实例
        3.4.1 监测基点稳定性分析
        3.4.2 测站边角交会网平差分析
    3.5 隧道地表沉降监测
        3.5.1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
        3.5.2 地表沉降监控量测频率
        3.5.3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6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
        3.6.1 回归分析方法
        3.6.2 常用的回归函数
        3.6.3 监测数据分析
        3.6.4 建立回归函数
    3.7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3.7.1 拱顶变形监测点布设
        3.7.2 拱顶下沉监控量测频率
        3.7.3 拱顶下沉变化分析
        3.7.4 拱顶变形数据处理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仰拱路基施工面的碾压监测
    4.1 路基压实机理与影响因素
        4.1.1 路基压实机理
        4.1.2 路基压实质量影响因素
    4.2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仰拱区域路基碾压质量控制参数
    4.3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质量过程控制方法
        4.3.1 碾压轨迹
        4.3.2 碾压速度
        4.3.3 碾压遍数计算与平滑
        4.3.4 仰拱碾压面平整度方法分析研究
    4.4 测量机器人碾压应用实例
        4.4.1 仰拱填充
        4.4.2 仰拱碾压
        4.4.3 碾压数据处理
    4.5 碾压检测
        4.5.1 平整度检测
        4.5.2 压实度检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施工断面变形分析研究
    5.1 三维激光扫描仪
        5.1.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理论
        5.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
        5.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
    5.2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
        5.2.1 隧道点云的采集
        5.2.2 点云预处理及建模分析
    5.3 实例应用
        5.3.1 隧道扫描数据处理过程
    5.4 B样条曲线
        5.4.1 B样条曲线基本理论
        5.4.2 B样条曲线拟合的参数化方法
        5.4.3 节点矢量的确定
        5.4.4 最优化曲线拟合
    5.5 隧道断面的B样条曲线拟合
        5.5.1 非断面信息点的剔除
        5.5.2 断面曲线拟合
    5.6 断面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
        5.6.1 几何图形间的距离度量
        5.6.2 计算曲线间的Hausdorff距离
    5.7 实例分析
        5.7.1 隧道断面变形分析
        5.7.2 隧道断面形状监测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塌陷区域施工隧道监控量测的应用研究
    6.1 遥感GIS技术
        6.1.1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6.1.2 遥感影像配准(重采样)
        6.1.3 图像正射校正
        6.1.4 DEM
    6.2 三维遥感图像的应用
        6.2.1 三维遥感图像模型
        6.2.2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6.2.3 地面塌陷的信息提取
        6.2.4 地面塌陷的影像特征
        6.2.5 地面塌陷边界提取
    6.3 实例应用
        6.3.1 塌陷区域资料收集
        6.3.2 影像几何校正
        6.3.3 塌陷区域DEM
        6.3.4 塌陷变形发展状况及其机理分析
        6.3.5 塌陷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6.4 塌陷变形监测与分析
        6.4.1 GPS塌陷变形监测
        6.4.2 监测成果及分析
        6.4.3 变形数值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趋势
    1) 线路长度不断增加、延伸的范围向城市周边地域发展。
    2) 跨区域建设。
    3) 轨道交通工程线路之间的交叉换乘节点越来越多。
    4) 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更新。
2 工程测量面临的新问题
3 建立覆盖规划线路控制网策略
    3.1 基本要求
    3.2 框架网
        3.2.1 平面框架网策略
        3.2.2 高程框架网策略
        3.2.3 框架网的功能
    3.3 基本网
        3.3.1 平面基本网策略
        3.3.2 高程基本网策略
        3.3.3 基本网的功能
4 控制网维护及更新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10)广州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地铁发展状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盾构知识介绍
    2.1 盾构法概述
    2.2 盾构施工的条件与特点
    2.3 盾构法施工工序
    2.4 盾构法隧道的发展概况
    2.5 我国盾构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三章 盾构隧道 GPS 控制布网及数据处理
    3.1 测量依据和精度要求
    3.2 方案设计及选点
    3.3 外业观测
    3.4 数据处理
    3.5 平差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盾构隧道高程测量布网与数据处理
    4.1 概况
    4.2 测量准备工作
    4.3 外业观测
    4.4 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盾构隧道控制网精度设计
    5.1 概述
    5.2 隧道贯通误差
    5.3 隧道贯通误差估算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盾构(掘进)施工控制测量
    6.1 盾构掘进前控制测量
    6.2 盾构 (掘进)施工控制测量
    6.3 盾构掘进(贯通)后控制测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实时监测及控制
    7.1 引言
    7.2 工程概况及其风险控制
    7.3 自动监测系统及其布设
    7.4 自动监测实施
    7.5 监测成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发表论文
    二、参加项目
    三、获奖情况
致谢

四、南京地铁GPS控制网数据优化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某超高层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方法研究[D]. 韩亚洲.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2]福州市地铁6号线首级三维控制网建立与精度分析[J]. 梁昭阳,陈煌.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3]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研究[D]. 方昊然.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GAMIT与TBC混合基线平差的优化算法及精度分析[J]. 邵成立,邵珍珍. 城市勘测, 2019(01)
  • [5]基于粒子群优化多组合模型的跨海大桥变形预测分析[D]. 刘帅.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6]城市地铁施工测量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 刘晓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7]南京地铁四号线首级控制网复测与分析[A]. 谢煜,高源.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
  • [8]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D]. 邓文彬. 武汉大学, 2015(02)
  • [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策略[J]. 汪博,王建. 隧道建设, 2012(03)
  • [10]广州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研究[D]. 徐顺明. 武汉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南京地铁GPS控制网数据优化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