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气孔是植物生理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对植物叶片气孔行为进行分析对模拟其生理生态过程、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理论认为植物在夜间气孔是关闭的,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关闭并不是完全关闭,夜间气孔不完全关闭的现象可能广泛存在于植物界。针对以往的理论和研究没有完整地解释夜间气孔张开现象、夜间气孔导度以及其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的科学问题,对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夜间气候导度理论和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夜间气孔导度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夜间气孔行为的因素,并对气孔导度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植物蒸腾过程进行补充,有利于完整地了解植物整个水生理生态过程。今后的研究中,将侧重于时间尺度上的扩展以及相关模型模拟分析研究。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宫殷婷,郑桂莲,任正兴
关键词: 夜间气孔导度,变化特征,环境因子,响应,模型
来源: 林业资源管理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林果科技服务中心
分类号: Q945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9.02.020
页码: 137-141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41K
下载量: 150
相关论文文献
- [1].作物气孔导度模型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12)
- [2].最优气孔行为理论和气孔导度模拟[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6)
- [3].影响光合作用中气孔导度的因素探秘[J]. 中学生物教学 2018(24)
- [4].气孔导度对空气湿度的反应的数学概括及其可能的机理[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03)
- [5].不同灌溉处理对葡萄叶水势和气孔导度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8(08)
- [6].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气孔导度模型的改进[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4)
- [7].滴灌冬小麦不同施氮量下光合-气孔导度耦合模拟和验证[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0)
- [8].华北落叶松冠层平均气孔导度模拟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11(10)
- [9].几种气孔导度模型在华北地区适应性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12(03)
- [10].大气臭氧污染对冬小麦气孔吸收通量的影响机制及其时空格局[J]. 环境科学 2017(01)
- [11].桂花树冠层气孔导度模型的优化及其参数分析[J]. 生态学报 2016(13)
- [12].参考作物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作用的响应[J]. 内蒙古水利 2009(06)
- [13].基于碳水通量耦合原理改进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1)
- [14].水分胁迫对大丽花光合作用、蒸腾和气孔导度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8)
- [15].环境因子对常绿阔叶树种脱耦联系数及冠层气孔导度估算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12)
- [16].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水分生理特性对CO_2倍增和干旱胁迫的响应[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7].宁夏河东沙区侧柏冠层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其模拟[J]. 生态学杂志 2018(09)
- [18].春玉米持续干旱过程中常用气孔导度模型的比较研究[J]. 生态学报 2018(19)
- [19].硅镁锌不同配比对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07)
- [20].云南干热河谷区7个小粒咖啡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10)
- [21].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冠层气孔导度的光谱监测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 2013(06)
- [22].整树水力导度协同冠层气孔导度调节森林蒸腾[J]. 生态学报 2011(04)
- [23].钾元素对美国红栌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07)
- [24].赤霉素对冬枣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持续期的研究[J]. 中国果树 2013(06)
- [25].2甲4氯对罂粟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09(07)
- [26].水肥处理对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
- [27].水分胁迫下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光合能力变化[J]. 森林工程 2014(02)
- [28].沙棘苗期叶水势与气孔导度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 核农学报 2018(03)
- [29].华南荷木林冠层气孔导度对水汽压亏缺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13(07)
- [30].不同杨树不同层面净光合速率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