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调速论文_董会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隔调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间隔,编组站,模糊,神经网络,速度,智能控制,驼峰。

间隔调速论文文献综述

董会杰[1](2018)在《基于变间隔调速方法的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式输送机作为散装物料运输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炭、建材、交通、电力等行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式输送机在运输距离、运输速度以及运输流量上有着快速地发展,其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功率与用电成本也不断增大。因此,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效率、降低输送机的能耗,是实现节能减排和控制企业成本的必然要求。目前带式输送机运行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以额定速度匀速运行,由于生产过程中喂料量的不规律,导致输送带负载量通常处于半载甚至空载的状态。根据运载量来控制带速从而实现运量与带速相匹配运行的方法,即速度控制,可以提高输送带的利用率并节约能耗与用电成本。然而由于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的复杂性,速度控制的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还不能适应工况条件。因此,在考虑了一般工况条件的基础下,本文基于速度控制的基础理论,提出了变间隔调速方法,并通过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和实验用带式输送机搭建了节能控制系统,验证了变间隔调速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现有的节能方法和速度控制方法,对带式输送机运行的一般工况条件、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模型和能耗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可变调速间隔应用于带式输送机速度控制的可行性和优势。然后基于可变调速间隔构建了能耗目标函数,实现了参考速度的决策,并对加速减速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变间隔调速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其次介绍了带式输送机的主要部件和dSPACE实时仿真平台,搭建了半实物的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采用负载装置模拟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负载,通过功率计检测实时能耗。最后进行实验,测试了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变间隔调速方法的节能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节能控制系统功能完善,通过变间隔调速方法可以有效节约带式输送机的能耗。基于变间隔调速方法的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可以为煤矿企业带式输送机带来新的运营模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输送机能量消耗与用电成本,充分利用煤矿现有设备,使煤矿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更大化。(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夏栋,谢淑润[2](2013)在《铁路编组站间隔调速智能优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间隔调速是铁路编组站车组溜放速度控制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的调速方法不能根据车组溜放的实时状态动态改变出口定速,在前后车组间隔较小时容易产生不良的控制效果。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讨论间隔调速的优化方案,将前后车组间的间隔引入减速器出口定速模块,使其能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动态改变出口定速。(本文来源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杨妮,刘正东[3](2010)在《基于RS理论的间隔调速实时校正控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介绍了基于粗糙集(RS)的溜放速度控制系统。在分析车组溜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以往一次性确定出口定速的静态调速的不足,建立了应用粗糙集理论和最少拍控制器来求解动态出口速度的模型。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达到设计效果。(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营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刘彬,王娜,李志骞[4](2005)在《模糊神经网络间隔调速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求得动态出口速度的模型,以6 层的前向神经网络实现模糊过程,使系统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根据列车的实际溜放情况自动调整减速器出口速度。(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刘彬,王娜,李志骞,冯冀宁,任玉艳[5](2003)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间隔调速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隔调速控制是驼峰控制的重点,目前普遍使用的间隔调速算法是出口定速法,不能适应车辆行驶的动态过程,容易出现错误导致事故发生。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求得动态出口速度的模型,使用改进的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进行学习,具有很好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根据列车的溜放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减速器出口速度。(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姚精明[6](2001)在《驼峰间隔调速智能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组溜放速度控制是驼峰自动化的重点和核心内容。现行的间隔调速法主要有查表法和等时间间隔法,它们通过分析车组溜放的物理过程,建立减速器出口定速的物理模型,采取一次性定速的方式。但是由于车组溜放过程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非线性时变过程,使得现行的定速法有时存在较大误差,且一次性定速方式不能根据车组溜放的实时状态动态改变出口定速,在前后车组间隔较小时容易产生不良的控制效果。 本文在研究人工调速过程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仿人的间隔调速模型,它将前后车组间的间隔引入减速器出口定速模块,能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动态改变出口定速。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模型在经过学习后,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期刊2001-06-01)

姚精明,栗学仁,刘虎兴[7](2001)在《基于神经网络的间隔调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组溜放速度控制是驼峰自动化的重点和核心内容。由于间隔调速位位于驼峰咽喉 ,溜放坡度大 ,车组速度快 ,车辆密集 ,所以间隔调速是速度控制的难点。传统的间隔调速思想是 :首先根据车组溜放的物理数学模型 ,建立车组溜放方程 ,确定出口定速 ,然后调节车组的溜放速度 ,使之达到出口定速 ,即以“出口定速”为控制目标的静态间隔调速。这种控制方法由于没有实时考虑车组间的间隔 ,所以容易导致溜放事故或解体作业效率的降低。随着溜放作业自动化的发展 ,传统的静态间隔调速模型开始受到挑战 ,建立根据前后车组间的距离—间隔动态控制出口速度的间隔控制模型 ,应当成为当前驼峰自动化的研究重点。本文是利用智能控制和神经网络原理 ,建立动态控制出口速度的间隔制动位速度控制模型。该模型以前后车组间的实时间隔作为控制参数 ,动态控制车组的溜放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1年02期)

间隔调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间隔调速是铁路编组站车组溜放速度控制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的调速方法不能根据车组溜放的实时状态动态改变出口定速,在前后车组间隔较小时容易产生不良的控制效果。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讨论间隔调速的优化方案,将前后车组间的间隔引入减速器出口定速模块,使其能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动态改变出口定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隔调速论文参考文献

[1].董会杰.基于变间隔调速方法的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2].夏栋,谢淑润.铁路编组站间隔调速智能优化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3].杨妮,刘正东.基于RS理论的间隔调速实时校正控制模型研究[J].铁道运营技术.2010

[4].刘彬,王娜,李志骞.模糊神经网络间隔调速模型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5

[5].刘彬,王娜,李志骞,冯冀宁,任玉艳.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间隔调速模型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3

[6].姚精明.驼峰间隔调速智能控制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1

[7].姚精明,栗学仁,刘虎兴.基于神经网络的间隔调速模型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1

论文知识图

间隔调速的速度控制示意图间隔调速系统模型驼峰解体作业流程示意图格尔木站调车场股道全减速顶调速系统某驼峰全减速顶调速系统动态出口定速模块框图

标签:;  ;  ;  ;  ;  ;  ;  

间隔调速论文_董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