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包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胶囊,生物活性物质,锐孔,装置
生物包囊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侠,吴朝阳,李清[1](2013)在《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包囊的实验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锐孔液滴生成原理,设计制作了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实验装置。通过嵌入毛细管取代锐孔的精密加工,实现了锐孔孔径、锐孔深度及锐孔数量的快速灵活改变。通过完善压力系统设计,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减少了样品使用量。进行了细胞微胶囊制备实验,获得的细胞微胶囊粒径和粒径分布对压力和管径参数的微量变化敏捷,验证了该装置适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制备实验研究,研究了微胶囊粒径、粒径分布、产率与压力、锐孔孔径、锐孔深度等因素间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3年19期)
钟凯,杨金田,王康成[2](2006)在《由丁二酸、己二酸和丁二醇合成可生物降解共聚酯及其微包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丁二酸、己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合成可生物降解的共聚酯,用此共聚酯制备了微包囊和多孔膜,并用粘度计、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表明,工艺条件以共聚酯浓度为0.5g/dL、聚合物与胰岛素的重量比为1∶2、室温下超声时间为4~5小时为宜.(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曹立民,李健,王群,刘淇[3](2005)在《卤虫生物包囊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产养殖中,“生物包囊”就是指以饵料生物作为载体包裹营养物质或药物,鱼虾通过摄食这种饵料生物达到营养强化、防治疾病等目的。本文以卤虫为代表,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生物包囊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包囊的优点、强化研究、药代学分析、防治效果等。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海洋水产研究》期刊2005年02期)
许松伟,姜忠义,吴洪,黄淑芳[4](2004)在《溶胶-凝胶生物包囊化物的制备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胶 凝胶法以其高效、简便、通用性强等特点而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酶、DNA、RNA、抗体以及细胞等的固定化 ,所得生物活性材料在生物催化、生物传感、生物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溶胶 凝胶法包埋生物分子的基本过程 ,包埋后生物分子在凝胶基质中的构象变化和运动状态 ,被分析物或底物与生物分子活性位点的接触情况以及生物分子的活性和稳定性等。最后 ,对溶胶 凝胶生物包囊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4年03期)
李津荣,翁铭庆[5](2000)在《生物医学材料 遗传工程包囊人工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遗传工程的包囊人工细胞可用于治疗先天性代谢缺陷和氨基酸依赖性肿瘤。试验将含有过氧化氢酶的人工细胞植入先天性过氧化氢酶缺陷的小鼠体内,通过替代缺陷的酶类功能而防止小鼠受到氧化物的损害。研究还发现将含有天门冬酰胺酶的人工细胞植入淋巴肉瘤小鼠后,可延缓淋巴(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2000年06期)
[6](1999)在《生物人工器官——包囊遗传工程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细胞主要用于医疗和生物技术领域。目前正在研究用包囊细胞治疗糖尿病、肝衰和其它疾病。最近对于包囊遗传工程细胞用于基因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每日口服人工细胞(每个细胞含有一个遗传工程微生物)可使尿毒症大鼠的尿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最终解决了缺少有效口...(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99年02期)
孙绵方[7](1997)在《包囊生物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囊生物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孙绵方自1964年张明瑞提出人工细胞的概念以来[1],迄今已有许多人工细胞问世。这些人工细胞大多由包囊活性炭、酶和生物物质制备。已经证实包囊细胞(也称固定化细胞)移植不会发生免疫排斥,较大分子量抗体不能通过微囊膜,而氧气、葡...(本文来源于《普外临床》期刊1997年02期)
舒昌达,黄世荣,何军[8](1993)在《包囊胰岛免疫隔离膜生物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胰岛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我们已制备一种新的包囊胰岛的免疫隔离膜,它允许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及胰岛素自由通过,而大分子量物质如血红蛋白等却不能透入,由于移植物与受体的免疫球蛋白不接触,故已达到免疫屏障要求,将免疫隔离膜包裹大鼠胰岛移植至糖尿病小鼠腹腔内,获良好效果,最长一只达1年。为了进入临床应用,我们将微囊移植至猴及兔的腹腔内,观察期长达1年,以了解该人工膜长期在腹腔内的生物相容性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1993年00期)
陈晓星[9](1992)在《作为心包包囊层的一种新型生物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使用的心包包囊层材料是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但未证实是一种理想的心包替代物,并且许多研究表明此种材料使用结果不十分理想。为了进一步发展新型理想的生物膜作为心包材料,作者评价了使用戊二醛处理的人羊膜(AM)作为心包替代物,并且与PTFE薄膜进行比较性研究。本研究的动物采用四只成年健康杂种狗,每只动物静脉内注射25mg/公斤戊巴比妥进行麻醉,再行右侧胸部造口(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92年02期)
李津荣[10](1987)在《生物人工肝:植入微包囊活肝细胞人工细胞可提高肝功能衰竭小鼠的存活率》一文中研究指出60年代作者以微包裹的方法使人工细胞含有酶、细胞成分和细胞。以此方法制成的人工细胞生物材料在植入后可发挥效用而不产生免疫排异反应.本文报道了植入微包囊活肝细胞的初步结果.从体重为125~135克的 Wistav 幼鼠身上提取细胞,(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87年05期)
生物包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丁二酸、己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合成可生物降解的共聚酯,用此共聚酯制备了微包囊和多孔膜,并用粘度计、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表明,工艺条件以共聚酯浓度为0.5g/dL、聚合物与胰岛素的重量比为1∶2、室温下超声时间为4~5小时为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包囊论文参考文献
[1].陈淑侠,吴朝阳,李清.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包囊的实验装置研制[J].包装工程.2013
[2].钟凯,杨金田,王康成.由丁二酸、己二酸和丁二醇合成可生物降解共聚酯及其微包囊的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
[3].曹立民,李健,王群,刘淇.卤虫生物包囊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海洋水产研究.2005
[4].许松伟,姜忠义,吴洪,黄淑芳.溶胶-凝胶生物包囊化物的制备与特性[J].化学进展.2004
[5].李津荣,翁铭庆.生物医学材料遗传工程包囊人工细胞[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
[6]..生物人工器官——包囊遗传工程细胞[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
[7].孙绵方.包囊生物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J].普外临床.1997
[8].舒昌达,黄世荣,何军.包囊胰岛免疫隔离膜生物相容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3
[9].陈晓星.作为心包包囊层的一种新型生物膜[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2
[10].李津荣.生物人工肝:植入微包囊活肝细胞人工细胞可提高肝功能衰竭小鼠的存活率[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