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酶论文-韩仁如,胡付品

碳青霉烯酶论文-韩仁如,胡付品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青霉烯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OXA-48,碳青霉烯酶,耐药

碳青霉烯酶论文文献综述

韩仁如,胡付品[1](2019)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OXA-48家族碳青霉烯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头孢菌素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但可被碳青霉烯酶水解、灭活,随着临床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耐碳青霉烯类的菌株,这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比率增加,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比率增加。根据2017年CHINET数据显示,2005-2017(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尹娟,朱超望,眭阳,周莉靖,江春[2](2019)在《eCIM联合mCIM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分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法(eCIM)联合改良碳青霉烯灭活法(mCIM)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中碳青霉烯酶的分型,并初步评估其用于分型的效能。方法以KPN为研究对象,eCIM联合mCIM试验分析产金属酶和丝氨酸酶碳青霉烯酶的表型,以PCR为金标准,评估eCIM联合m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分型的准确率。结果检测94株耐碳青霉烯类KPN,其中87株mCIM试验阳性,为产碳青霉烯酶株;7株mCIM阴性,为非产碳青霉烯酶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中75株eCIM阴性,为丝氨酸酶表型;12株eCIM阳性,为金属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阳性株87株,其中丝氨酸酶KPC-2基因阳性76株,金属酶IMP基因阳性12株,1株同时携带KPC-2和IMP基因。χ2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IM联合mCIM试验检测KPN中碳青霉烯酶分型,与PCR结果一致,不需购买特殊试剂,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为临床抗感染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刘亚萌,万楠,胡晓芳[3](2019)在《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2株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并与基因测序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再从42株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菌株中随机抽取23株模拟血培养,对其进行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检测,并与基因测序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 42株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中,35株携带耐药基因,7株不携带常见耐药基因。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检出阳性35株,阴性7株,即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均为100.0%,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1.000(P<0.05)。23株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模拟血培养,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检出阳性17株,阴性6株,即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均为100.0%,特异性均为85.7%,准确度均为95.7%,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893(P<0.05)。结论 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阳性血培养瓶中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检出时间从24~48 h缩短至3~5 h,有助于及时指导临床治疗和增强院内感染控制。(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徐关丽,张良明,何娟,陈尔真,陈燕[4](2019)在《对一例重症胰腺炎伴肝功能衰竭病人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药学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伴肝功能衰竭病人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感染的药学服务要点。方法:从初始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抗KPC-Kp感染方案的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ADRs)防控等方面,介绍临床药师对该特殊病人的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针对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提出了优化的给药策略,并给予细致的药学监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该病人的药学服务包括抗感染方案的制定、调整、优化及ADRs防控。(本文来源于《药学服务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婧娴,李媛睿,阿旺穷吉,刘瑛[5](2019)在《分离自儿科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分离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为儿科患者CRKP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6年该院儿科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非重复CRKP菌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株鉴定复核。纸片扩散法联合VITEK2-Compact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对实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煮沸法提取菌株DNA,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KPC、NDM、IMP、VIM、GES、OXA等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儿科患者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197株CRKP,主要来自于痰液、尿液、分泌物及血液等标本。197株CRKP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3.4%、96.0%和100%,对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也较高,但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儿科患者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主要为产KPC-2酶,其次为NDM-5和NDM-1。共分离到13株携带IMP-4基因和5株携带OXA-232基因的菌株,这些菌株多同时携带2种甚至2种以上耐药基因。该院自2010年在儿科患者中分离到CRKP以来,CRKP在儿科患者中检出率逐年上升,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检出CRKP的患儿分布于11个不同科室,其中以儿科ICU检出率最高。结论分离自儿科患者的CRKP临床菌株耐药程度较高,其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种类繁多,以KPC-2、NDM-1和NDM-5为主。该院儿科病区,尤其是儿科ICU CRKP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应引起重视;需加强感控措施,避免耐药菌株进一步播散流行。(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徐莉娜,张冬惠,王红丽,董凤霞,霍凤玲[6](2019)在《鲍氏不动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的相关性,为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鲍氏不动杆菌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00株),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耐药性检测,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β-内酰胺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和整合酶基因。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完全耐药,对头孢呋辛耐药率为98.0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85.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7.00%,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2.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低不一;10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62株为多药耐药株占62.00%。多药耐药株改良Hodge试验62株阳性,阳性率为100.00%,非多药耐药株23株阳性,阳性率60.53%(23/3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菌株EDTA协同实验均为阴性。多药耐药株中OXA-23、OXA-51、Int1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0%,非多药耐药株以上基因检出率为68.42%、57.89%、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药耐药株中OXA-58基因检出率为1.61%,非多药耐药株中未检出。多药耐药株整合酶基因扩增结果有24株I类整合酶阳性,阳性率为38.71%,非多药耐药株3株阳性,阳性率为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均未有检出。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现象严峻,OXA-23、OXA-51、Int1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和I类整合酶基因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唐克文,李娟,冯丽娜,李从荣[7](2019)在《mCIM试验与eCIM试验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试验与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试验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能。方法 80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菌株,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采用mCIM试验与eCIM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表型。以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CIM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eCIM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丝氨酸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mCIM试验与eCIM试验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能。结果 80株菌株中,59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其中57株试验菌株mCIM试验结果阳性,即mCIM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敏感性为96.6%(57/59)。21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菌株,mCIM试验结果均阴性,即mCIM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特异性为100.0%(21/21)。33株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blaNDM、blaVIM、blaIMP基因)阳性,其中28株试验菌株eCIM试验结果阳性,即eCIM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敏感性为84.8%(28/33)。47株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eCIM试验结果均阴性,即eCIM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特异性为100.0%(47/47)。27株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基因)阳性,eCIM试验结果均阴性,即eCIM试验检测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敏感性为100.0%(27/27)。53株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其中51株试验菌株eCIM试验结果均阳性,即eCIM试验检测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特异性为96.2%(51/53)。结论 mCIM与eCIM联合实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表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傅石明,毛丽娟,黄晓媚,朱香梅[8](2019)在《美罗培南灭活试验与亚胺培南灭活试验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灭活试验与亚胺培南灭活试验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检测的效果。方法将43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CRE)菌株与30株非CRE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检测及美罗培南灭活试验与亚胺培南灭活试验,以基因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美罗培南灭活试验与亚胺培南灭活试验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3种方法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6,P> 0. 05)。以基因检测PCR法为金标准,美罗培南灭活试验和亚胺培南灭活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100. 0%和100. 0%、97. 1%和91. 2%、98. 6%和95. 9%。结论美罗培南灭活试验与亚胺培南灭活试验均可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检测,一般微生物实验室都能开展,有望成为实验室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首选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温伟洪,梁英健,马芙蓉,李玉珍,徐令清[9](2019)在《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 CIM)筛查菌株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菌株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收集到24株CRE,其中13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为阴沟肠杆菌,mCIM阳性率均为100%。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携带bla_(KPC-2)基因,1株携带bla_(NDM-1)基因,1株携带bla_(NDM-4)基因,1株未检出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及bla_(OXA)基因;11株阴沟肠杆菌均携带bla_(NDM-1)基因。MLST结果显示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2株为ST11型,1株为ST571型;11株阴沟肠杆菌均为ST93型。结论研究涉及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KPC-2)基因,优势序列分型(ST)为ST11;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NDM-1)基因,优势ST为ST93。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CRE的传播。(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熊流新,陆丽苗[10](2019)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特征及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完善本院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BIOFOSUN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进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试验(mCIM),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3种基因型(blaKPC、blaNDM、blaIMP),扩增产物使用BLAST软件分析;对mCIM试验结果与PCR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共分离888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595株(67.0%)、尿液86株(9.7%)、分泌物80株(9.0%)、血液71株(8.0%);科室分布主要是新生儿科147株(16.6%)、呼吸科107株(12.0%)、普儿科103株(11.6%)、神经外科89株(10.0%)及ICU 73株(8.2%)。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低于15%的只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30株(3.4%)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mCIM试验,其中阳性29株(敏感性为96.7%);3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7株扩增阳性,检出均为blaNDM基因型(敏感性为23.3%),mCIM试验结果与PCR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766;与此同时无检出blaKPC、blaIMP基因型。结论 blaNDM基因型是本院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主要型别及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碳青霉烯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法(eCIM)联合改良碳青霉烯灭活法(mCIM)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中碳青霉烯酶的分型,并初步评估其用于分型的效能。方法以KPN为研究对象,eCIM联合mCIM试验分析产金属酶和丝氨酸酶碳青霉烯酶的表型,以PCR为金标准,评估eCIM联合m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分型的准确率。结果检测94株耐碳青霉烯类KPN,其中87株mCIM试验阳性,为产碳青霉烯酶株;7株mCIM阴性,为非产碳青霉烯酶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中75株eCIM阴性,为丝氨酸酶表型;12株eCIM阳性,为金属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阳性株87株,其中丝氨酸酶KPC-2基因阳性76株,金属酶IMP基因阳性12株,1株同时携带KPC-2和IMP基因。χ2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IM联合mCIM试验检测KPN中碳青霉烯酶分型,与PCR结果一致,不需购买特殊试剂,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为临床抗感染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青霉烯酶论文参考文献

[1].韩仁如,胡付品.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OXA-48家族碳青霉烯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2].尹娟,朱超望,眭阳,周莉靖,江春.eCIM联合mCIM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分型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3].刘亚萌,万楠,胡晓芳.CNPt-Direct与Blue-Carba化学比色法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

[4].徐关丽,张良明,何娟,陈尔真,陈燕.对一例重症胰腺炎伴肝功能衰竭病人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

[5].刘婧娴,李媛睿,阿旺穷吉,刘瑛.分离自儿科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6].徐莉娜,张冬惠,王红丽,董凤霞,霍凤玲.鲍氏不动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多药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7].唐克文,李娟,冯丽娜,李从荣.mCIM试验与eCIM试验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能[J].山东医药.2019

[8].傅石明,毛丽娟,黄晓媚,朱香梅.美罗培南灭活试验与亚胺培南灭活试验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检测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9].温伟洪,梁英健,马芙蓉,李玉珍,徐令清.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J].检验医学.2019

[10].熊流新,陆丽苗.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检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

标签:;  ;  ;  ;  

碳青霉烯酶论文-韩仁如,胡付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