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冬梅
(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配送服务中心150000)
【摘要】本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法和生物技术分析法对中药进行鉴别,并且提出了中药资源发展的科学化建议。
【关键词】中药资源技术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对名贵中药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由于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名贵中药的产量极其有限,其价格昂贵,在市场流通中发现其混淆品和伪品较多。为保障用药的真实、安全、有效,应注意鉴别其特征,分辨其真伪,了解其功效。中药房生产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但是这些产品对资源的利用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研究中药资源鉴别与发展是医药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中草药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出口国,大量的开发造成了我国部分特产资源的迅速枯竭,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而急需保护,中药资源开发还处于粗放的简单加工状态,中药饮片产品质量不稳定,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区域规则。虽然推行了GAP基地及地道药材的认证,但仅限于药用植物的种植规范,缺少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相关认证。同时立法保护制度的不完善,虽然对很多濒危中药物种都进行了立法,但仍有很多资源尚无立法。无法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的知识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改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范。最常用的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
二、中药的鉴别方法
(一)经验鉴别法
1看。药材的表面:看颜色,看断面。例如:黄连黄色。丹参红色。玄参厚朴内表面紫色或紫褐色,有油性,故亦名紫油厚朴。鸡血藤溢出树脂色泽似鸡血。看药材的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
2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例如:厚朴的天仙子手握有粘性;羚羊角手捏合把;真鹿茸毛光滑舒适;土茯苓折之具弹性。木瓜用手触之表面似硬,用手捏之觉有软意;炮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肉桂水浸后手感粗涩。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同,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异。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白术香而甘、鱼腥草的腥、独活香而浊、阿魏的臭等等。如苍术香而燥,薄荷、泽兰饮片容易混淆,但薄荷有清凉香气、佩兰气芳香,而泽兰无气味。冰片香而带凉,鹿角霜嗅之有阿魏气等。沉香质地坚硬、富油性香气浓烈而持久。口尝法鉴别药材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天然牛黄味苦入口其色挂色不落熊胆味苦而后甘,山楂的酸、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谈、滑、凉、腻等。如麝香放入口中,钻舌感直达舌根。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在分辨中药材味道时要立即漱口。对毒性大的中药不宜采用口尝法。毒性相对较小的中药如白附子、半夏口尝取样不能太多,尝后要尽快吐出,以免中毒。
4火试。有些药材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正品与伪品的火试比较:有些药材饮片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颜色等。例如:沉香正品燃烧时有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伪品燃烧淡无香气没有黑色油状物渗出如枯木刀刻冒之;声音:麝香正品火烧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无臭气灰为白,伪品起油泡无香气而有焦臭味;烟雾,青黛正品火燃烧时有紫红色烟雾,伪品火烧燃烧无紫红色烟雾。
(二)生物学技术法
1聚类分析法。按照对象的定性或定量特征进行分组归类的一种现代统计方法。选取相似系数或长短距离计算公式,将一批样品或变量进行不同的模糊相似系数或长短距离计算公式,将一批样品从数图上即可分类和评价药材质量。
2指纹图谱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就是把几种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对中药材、提取物、饮片进行分析,得到的有特征性的相对稳定的图谱。当下使用最多的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采用HPLC法,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需要。
3免疫法。利用该蛋白制备的特异抗体与特异抗原结合产生沉淀反应来鉴别药材的真伪。该技术适用于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动物药间的鉴别。能将豹骨进一步鉴定,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鉴别法。
4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DNA分子诊断技术,是根据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在形态和化学水平上检测出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鉴别结果不受环境因素和材料来源的影响。
三、对药用植物资源科学发展的建议
1建立无公害化药物保护技术体系。寻找新药源,保护和深入调查,加强研资源的多层次利用的综合效益的发挥。建立全国性药物资源信息系统。
2加强物种保护的法制建设。首先是完善野生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加强自觉保护意识,其次是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
参考文献
[1]张卫明,顾龚平.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58
[2]康延国.中药鉴定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7
[3]丁海,黄泰康,吴春福.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趋势.中草药,2005,
[4]李慧珍,李水福,胡清宇,等.马勃类18种真菌显微特征的聚类分析[J].基层中药杂志,1996,10(3):
[5]苏薇薇.聚类分析法在砂仁及其伪品鉴别分类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