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绝望论文_郜元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抗绝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鲁迅,绝望,哲学,国民性,生命,境遇,野草。

反抗绝望论文文献综述

郜元宝[1](2019)在《“易读鲁迅”专栏之四 反抗绝望(外一篇)——《未有天才之前》《希望》《生命的路》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1一般谈论中国现代文学,似乎只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才是文学,其他都不算。其中,小说一超独霸,一枝独秀,散文的定义则过于狭窄,似乎只有描写抒情叙事的散文才是文艺性散文,也就是美文,发议论的就不算,比如杂文。鲁迅杂文是个特例,没有人敢否认他的杂文的"文学性",但别人的杂文是否属于文学,就很难说了。其实,周作人最初提倡的"美文",主要的恰恰是"论文",而不是描写抒情和叙事之文。(本文来源于《天涯》期刊2019年05期)

左凡[2](2019)在《从灵魂审判到反抗绝望——从《风筝》论鲁迅的童年创伤经验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在其创作中经常书写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验,揭露封建礼教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借此表达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深恶痛绝之感。《风筝》与众多反观童年的作品不同,在冷峻的批判之中带有对自我灵魂的审判意味,鲁迅对自我心灵的解剖发人深省,通过"我"从"被害者"到"迫害者"的自省,揭示了人们都未曾意识到的民族文化心理遗传,在希望破灭后堕入虚无,却又在虚无中以反抗绝望的决绝姿态走向了"严冬",深刻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小平,王春林[3](2019)在《绝望以及反抗绝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年来,在东北的文学版图上,鬼金的名字越来越引人注目,越来越闪亮了。绝望与反抗绝望,本来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学命题。鬼金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逼近着这样的文学命题,在中篇小说《失路之人》中,他异常简洁有力地把绝望与反抗绝望的命题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4-29)

刘涵之[4](2018)在《复调艺术与反抗绝望——《过客》重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客》写作于1925年3月2日,发表于3月9日的《语丝》第17期,一个月之后,即4月11日,鲁迅在致读者赵其文的信中,谈及该文的主题:《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8年04期)

盛翠菊[5](2016)在《乡下人进城的命运之殇:反抗绝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与东西的《篡改的命》两篇小说分别发表于2013年和2015年,两篇小说都是围绕主人公命运而展开的关于乡村青年进城的叙事。小说中的涂自强和汪长尺都是高叁毕业进的城,只不过涂自强是高考进城,汪长尺是高考被人顶替以后打工进城,两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以主人公的死而宣告命运抗争的失败。我们可以把两部小说合并阅读,把涂自强看成是没有被顶替而成功进入大学的"汪长尺",也把涂自(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6年09期)

肖潇[6](2016)在《从《颓败线的颤动》看鲁迅的“反抗绝望”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的作品就是鲁迅脱掉的一件外衣,既要看到鲁迅的作品反映了他本人的思想,也要看到他本人的思想更超越了我们所看到的作品。《颓败线的颤动》选自《野草》,这部作品强烈地反映了鲁迅的"反抗绝望"精神。从作品内部来看,母亲的叁次颤动、以"我"的视角展现的两个梦境都是鲁迅式的"反抗绝望"精神的一步步实现;从作品外部来看,鲁迅是以一种更超越的视角在进行反思和自省,不仅在思考现实中的爱与背叛、生存与死亡,更是在思考一种"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6期)

霍士富,王晶[7](2016)在《“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大江健叁郎《形见之歌》与鲁迅《希望》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暗夜"中探寻光明是大江从鲁迅文学中继承下来的精髓所在。通过对大江《形见之歌》与鲁迅《希望》的比较研究发现,直面"希望"与"绝望"的现实问题,二者都是通过叙事者"我"在思想上的认知转变,关注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国家的独立与复兴。但在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明显不同:直面"黑暗",鲁迅是始终凝视"黑暗",将其内化为"希望",但其底色仍然为"黑暗";而大江是在凝视"黑暗"的过程中,将其外化为象征"希望"的"星星"或者"新人",在"暗黑"中窥视"星星之火"。鲁迅主张"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是"改造"主义;大江则力主"宽容"异端下的"希望",是"改良"主义。因此,如果说鲁迅是改造国民性的启蒙家,大江则是改良国民性的启蒙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沈帅[8](2016)在《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之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与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的两座高峰,分别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邃的思想成为文学史上的奇观,对二人的研究也可谓众说纷纭、蔚为大观。将鲁迅和张爱玲并置而谈的研究亦不在少数,许多论者都承认二人在揭露国民劣根性以及绝望悲观精神的相似,但在鲁迅和张爱玲不同点的论说上往往又各执一词,势要将二人分出高下来。部分批评家进而认定张爱玲不如鲁迅的地方在于她不能以一种超拔的心态挣脱绝望,而是沉迷在物质细节的欢愉中求得心理的麻痹与宽慰,因此无法像鲁迅那样具有宏大的心理能量和感时忧国的精神。本文的论点则是鲁迅和张爱玲从不同的向度反抗绝望:鲁迅的反抗是男性的刚性的反抗,从绝望内部不断的冲撞,试图冲破绝望,最终形成一种“绝望—希望—绝望”不断循环往复的模式。而张爱玲的反抗是女性的柔性的反抗,是参透一切之后,试图跳脱出绝望,从外部俯瞰芸芸众生,更具有一种智性的因素。本文拟从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的不同向度着手,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鲁迅与张爱玲的文学文本入手,着重分析二人作品中体现绝望意识的片段;第二部分试图从鲁迅与张爱玲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婚恋生活、文学观念等方面探讨二人陷入绝望的原因;第叁部分则界定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的不同向度,并尝试做出评价;结语部分将探究有关鲁迅与张爱玲文学史排位的内在成因,即海外华人学者和大陆学者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刘茸茸[9](2015)在《反抗绝望——从《孤独者》看鲁迅的生命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者》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彷徨时期徘徊、挣扎以及绝望的复杂思想,体现了鲁迅对生命存在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思索。只有对《孤独者》这篇小说的象征意味和哲学意义给予充分的透析,才能对鲁迅的生命哲学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并真正解读其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8期)

赵江滨[10](2015)在《反抗绝望及其他——鲁迅的生命哲学探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笼罩在鲁迅生命之上的两个互相关联的精神特征——反抗绝望、希望和绝望的交织——进行思考和剖析,认为根植于鲁迅思想中的深刻矛盾是造成其生命峻急风格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鲁迅特有的焦灼感和使命感于一体的生命哲学。(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反抗绝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鲁迅在其创作中经常书写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验,揭露封建礼教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借此表达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深恶痛绝之感。《风筝》与众多反观童年的作品不同,在冷峻的批判之中带有对自我灵魂的审判意味,鲁迅对自我心灵的解剖发人深省,通过"我"从"被害者"到"迫害者"的自省,揭示了人们都未曾意识到的民族文化心理遗传,在希望破灭后堕入虚无,却又在虚无中以反抗绝望的决绝姿态走向了"严冬",深刻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抗绝望论文参考文献

[1].郜元宝.“易读鲁迅”专栏之四反抗绝望(外一篇)——《未有天才之前》《希望》《生命的路》及其他[J].天涯.2019

[2].左凡.从灵魂审判到反抗绝望——从《风筝》论鲁迅的童年创伤经验书写[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

[3].李小平,王春林.绝望以及反抗绝望[N].文艺报.2019

[4].刘涵之.复调艺术与反抗绝望——《过客》重读[J].鲁迅研究月刊.2018

[5].盛翠菊.乡下人进城的命运之殇:反抗绝望[J].文艺评论.2016

[6].肖潇.从《颓败线的颤动》看鲁迅的“反抗绝望”精神[J].戏剧之家.2016

[7].霍士富,王晶.“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大江健叁郎《形见之歌》与鲁迅《希望》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8].沈帅.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之不同[D].云南大学.2016

[9].刘茸茸.反抗绝望——从《孤独者》看鲁迅的生命哲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赵江滨.反抗绝望及其他——鲁迅的生命哲学探幽[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复制飞现革命和“阻挡她。『.《墨花图》“从西南出发”专题当代艺术与都市的关系逻...6-6各类高校科研不端行为嫌疑案例比例...“从西南出发”专题当代艺术与都市的关系逻...

标签:;  ;  ;  ;  ;  ;  ;  

反抗绝望论文_郜元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