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德性培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性,志愿,人文,教师,诸子,选读,先秦。
德性培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1](2019)在《浅析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及其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德性是教师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教师德性主要是由教师关怀、教师公正和教师宽容叁部分构成。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养和教育实践是养成教师德性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9年08期)
于丽君,傅淳华[2](2019)在《论学校公共生活中儿童勇敢德性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儿童勇敢德性的培育日益成为学校公共生活的重要议题,但此诉求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困境。由此,基于对学校公共生活中培育儿童勇敢德性必要性的充分认识,探讨其困境源流及超越路径,以期引领儿童勇敢德性培育的未来趋向,促进学校公共生活的整体进步。(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14期)
师菩琴[3](2019)在《德性生成理论视域下志愿精神培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志愿精神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是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推广和弘扬,有利于满足公众个体的价值诉求,提升个体的思想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新时代对志愿精神培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志愿精神产生于个体的德性需求,在提升个体思想品质以及缓解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志愿精神培育中运用德性生成理论增强培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德性生成理论作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探索分析法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对志愿精神培育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基于道德规范内化、稳定思想品质形成、道德行为产生叁个层面剖析得出德性生成理论应用于志愿精神培育中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同时从以上叁个层面指出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终将志愿精神培育问题解决的路径落实于个体化道德规范外力为自身自律、形成稳定的志愿品质以及自觉践行志愿德性。本文主要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旨在介绍研究目的及意义,总结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明确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同时阐述了志愿精神培育中的核心概念、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志愿精神培育中运用德性生成理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德性生成理论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个体进行道德规范内化、德性形成以及德行产生叁个环节的有效培养来促使个体真正将德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应用于志愿精神培育中能够激励个体形成自身的稳定思想品质,从而持续有效进行志愿服务。第叁章,德性生成理论视域下志愿精神培育现存的问题。本章深入分析指出具体问题在于个体未能将道德规范进行有效内化,同时培育者缺乏对个体稳定志愿品质的有效培养以及培育工作未能对个体志愿行为进行有效保障。第四章,德性生成理论视域下志愿精神培育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究其原因在于培育者缺乏对道德规范内化的引领、忽视对个体道德自觉性的挖掘以及复杂环境因素干扰个体的志愿行为选择。第五章,德性生成理论视域下志愿精神培育问题解决的路径选择。本章在对现存问题进行原因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通过在志愿精神培育中运用德性生成理论达到培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尝试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第一,拓展了志愿精神培育的研究视角。本文将从德性生成理论出发,深刻分析德性生成理论与志愿精神培育的契合点,以期通过德性生成理论运用来解决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志愿精神培育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第二,深化了对德性生成理论的认识。本文尝试以德性生成理论作为指导,将志愿精神的培育落实到促发个体德性生成的基础上,增强培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德性生成理论中人是主体、德性生成是主要内容,道德实践是关键的内容相契合。因此,深化了对德性生成理论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卢文巧[4](2019)在《把握“德性”落点,培育公共意识——以二年级下册“我们小点儿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体现"德性"的培育。围绕核心教育主题,明晰教学指向的"德性",以此为指引解读教材内容,把握教学主线,从而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德性",不断反思与调整教学活动;注重课后延伸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性",才能落实德性培育,实现教学主旨。(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05期)
孟国忠[5](2019)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德性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力量,其养成过程就是和谐秩序的建构过程,其价值在于实现成就人类与成就自然的统一。当前,人们道德信仰的迷失、道德认知的错位、社会公德的缺失、市场价值的僭越以及功利主义的消解是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冲突的根源。人与自然是社会有机体组成的基本要素,需要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发展性、开放性与人本性特征出发,以先进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政府主导、全民行动的新格局,加强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重视人民群众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双向运动中维持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敏婕[6](2019)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德性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实践,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和拓展,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在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其课程实施时间较短,尤其是《先秦诸子选读》这门课程,教师的对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存在极大的困惑。针对当前德性缺失的现状,本论文通过探讨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下语文教育的德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寻求语文课堂里的德性价值,从而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语文的价值功能,加强语文课程建设,落实语文课程的人文要求,使语文教育更大程度地服务于人的根本发展,实现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和意义。本论文一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释了研究背景意义,介绍课题研究的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创新性。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德性缺失的现状,并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对《先秦诸子选读》课程培育德性的价值意义进行系统论述,研究不仅符合新课程的设计思路,符合当前的高考改革形式,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利用传统优秀文化来涵养当代学生德性,意义深远。第叁部分主要对《先秦诸子选读》教材内容中符合德性培育特点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概述,从“真”“善”“美”叁个角度展开论述。第四部分主要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从整合选文中具有德性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走班制教学,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培育德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平文语[7](2019)在《文学教育中德性培育的当代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是社会个体在道德教育引导下依凭持续的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意指通过自身的理性分析,在意向、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趋善的精神状态,它指向道德实践,是道德实践的内在依据。德性教育不仅表现为一种从外部获得培育的过程,更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养成的过程。而这种自我养成过程无疑闪耀着德性之人的理性智慧。德性之人始终把对善的求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根源。德性培育旨在人的精神品格的提升,而文学(本文来源于《读写月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铜小琳[8](2019)在《培育理智德性:教学的使命所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教学活动已陷入追逐认知成功的获益与认知结果的拥揽,而漠视认知主体的完善与认知品质的锤炼的困境,突破这一困境的出路就是回归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旨归,使认知主体在实践认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品质的发展。即充分认识学生的理智德性的本质、内涵、结构与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秉持认知自主、思想开放、合理证成、认知公正与批判反思的原则,以培育具有卓越认知品质,履行认知主体义务的学生。(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凌晓萍[9](2019)在《伦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德性培育的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涵养大学生的德性,锤炼大学生的品德,提升大学生的德育素养,这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德性伦理的培育,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升大学生德性伦理观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王长江[10](2018)在《以德性塑造精神 以智慧培育能力——书法教育中的人文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在我国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对国家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水平不断进步,书法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书法教育中的人文问题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该文主要从书法育人的角度分析书法教育的积极作用,以期促进书法教育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德性培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儿童勇敢德性的培育日益成为学校公共生活的重要议题,但此诉求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困境。由此,基于对学校公共生活中培育儿童勇敢德性必要性的充分认识,探讨其困境源流及超越路径,以期引领儿童勇敢德性培育的未来趋向,促进学校公共生活的整体进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性培育论文参考文献
[1].刘璐.浅析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及其培育[J].侨园.2019
[2].于丽君,傅淳华.论学校公共生活中儿童勇敢德性的培育[J].中国德育.2019
[3].师菩琴.德性生成理论视域下志愿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4].卢文巧.把握“德性”落点,培育公共意识——以二年级下册“我们小点儿声”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9
[5].孟国忠.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德性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周敏婕.《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德性培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7].平文语.文学教育中德性培育的当代诉求[J].读写月报.2019
[8].张铜小琳.培育理智德性:教学的使命所在[J].当代教育科学.2019
[9].凌晓萍.伦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德性培育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10].王长江.以德性塑造精神以智慧培育能力——书法教育中的人文问题[J].美术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