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径薄壁管材论文-车永平,田宇兴,张亚峰,汶斌斌,刘春潮

细径薄壁管材论文-车永平,田宇兴,张亚峰,汶斌斌,刘春潮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径薄壁管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β钛合金,力学行为,相转变,弹性变形

细径薄壁管材论文文献综述

车永平,田宇兴,张亚峰,汶斌斌,刘春潮[1](2016)在《近β型TLM钛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冷轧与中间退火获得近β型TLM钛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并通过OM、XRD、SEM及拉伸试验对合金与相/组织相关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轧组织由β相和应力诱发马氏体(SIMα?)组成,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弹性变形行为;单β相的退火组织具有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相关的"双屈服"行为。冷轧组织中的SIMα?相及复杂的变形亚结构与其非线性弹性行为相关,而并没有给予塑性明显的贡献。尽管退火态组织经冷轧后塑性大幅降低,但两种组织均为韧性断裂,表明TLM合金较宽的塑性调控范围使其具有深度冷变形加工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皇甫强,于振涛,韩建业,袁思波,余森[2](2014)在《镁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加工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Z31管材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试验,冷轧过程中,由于孪生与滑移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控制变形量ε在11%~15%左右,可以得到最佳的表面质量及管材性能。研究发现,400℃,保温5~120 min的热处理工艺能有效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同时起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4年S1期)

王耀旭[3](2012)在《血管介入用镁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费用低,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并且已逐渐扩展到外周血管疾病和非血管腔内疾病的治疗。但是,传统的支架材料如钛镍合金、316L不锈钢、钴基合金等不可生物降解,在体内长期存留,导致约有10%~30%的患者术后出现血管再狭窄。镁合金作为血管支架材料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镁合金塑性差,冷加工成形困难,而传统的热挤压方式加工出的管材不能满足支架管材的要求。本论文对血管支架用镁合金细径薄壁管材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轧制和空心拉拔两种工艺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加工出了尺寸为Φ2.0×0.3mm的AZ31镁合金管材,探索了镁合金管材的游动芯头拉拔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轧制加工时加工率ε和Q值对AZ31镁合金管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定出了合理的冷轧工艺,成功加工出了尺寸为Φ3.0x0.2mm的AZ31镁合金管材。管材的外径尺寸偏差和壁厚尺寸偏差≤0.01mm,同心度为2.5%~5%,管材表面的粗糙度为Ra内=1.0μm和Ra外=0.6μm,抗拉强度σb=247MPa,延伸率5=13%。可见,尽管镁合金塑性差,冷轧加工可加工出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力学性能良好的AZ31镁合金细径薄壁管材。(2)研究了空心拉拔时拉拔道次对AZ31镁合金管材壁厚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制定出了较为合理的空心拉拔工艺,成功加工出了尺寸为Φ2.0x0.3mm的AZ31镁合金管材。管材壁厚均匀,力学性能良好,只是管材壁厚较大,表面存在微裂纹。(3)设计了3个外模和5个游动芯头,通过外模与游动芯头的不同组合,选用不同的润滑剂和拉拔速度对AZ31镁合金管材的游动芯头拉拔工艺进行了探索。游动芯头拉拔加工时管材被芯头卡断,表明游动芯头拉拔工艺对AZ31镁合金管材不适用,这主要是因为AZ31镁合金塑性差,管材的加工率太小,导致游动芯头在变形区的活动范围太小,很难在变形区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皇甫强[4](2011)在《生物支架用金属细径薄壁管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两种典型生物支架用金属材料(新型近β型医用钛合金、可生物降解的镁合金)的细径薄壁管材成型及其相关技术,通过系统、全面控制管坯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确定不同材料的冷、热加工成形特性,研究不同变形量ε、不同Q值、不同热处理制度等对管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确立管坯冷轧生产工艺,形成两种合金的高强、优质管坯制备技术。并以此为基础,验证及指导后续细径薄壁管材的拉拔加工,确定整套加工工艺的可行性;深入研究并开发出两种材料、不同规格的高质量、高精度、不同强度等级的细径薄壁管材料制备技术,以及加工工艺的可靠性和成品管材的质量稳定性,最后形成不同强度等级金属毛细管的生产技术。同时开展了金属细径薄壁管材内外壁抛光技术及矫直技术等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制备出生物支架用新型近β型医用钛合金、可生物降解的镁合金高性能金属细径薄壁管材。实验最终加工出的两种不同材料,即新型近β型医用钛合金、可生物降解的镁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外径为Φ2.0mm,壁厚0.2mm,管材性能优良,表面质量高,同心度好,适合加工成各类生物支架,如:气管、胆管、尿路支架、血管内支架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孙海龙[5](2006)在《NiTi合金细径薄壁管材的成型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NiTi合金管材的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成功制备出高质量NiTi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DSC实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系统研究了NiTi合金管材的显微组织、相变行为、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效应及超弹性。管材的成型试验研究表明,胚料表面缺陷对成型管材性能有着严重的影响,胚料尺寸的选择与目标尺寸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胚料尺寸选择的经验公式,确定了管材成型最佳工艺参数为:退火温度750℃、道次径缩量0.1mm、拉拔速度为90m/h、无芯棒拉拔速度为40m/h。透射电镜观察证实,12%冷变形管材马氏体组织形貌特征为自协作伴随变体粗化,29%冷变形管材马氏体组织形貌特征为大片马氏体交叉和变形微孪晶,与8%和22%冷变形量的丝材相同,证明冷拔过程中管材所受的应力要小于丝材。DSC试验表明,相同退火温度试样,随冷变形量的增加相变温度降低、相变温度间隔增大;相同冷变形量试样,随退火温度的升高相变温度升高、相变温度间隔减小。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大,试样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增大,延伸率降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应力-应变曲线的屈服平台越来越明显,卸载曲线平台应力降低。弯曲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冷变形的试样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最大可回复应变增大,最大超弹性应变量与超弹性窗口宽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50℃呈现峰值;相同退火温度试样随冷变形量的增大最大可回复应变先增大后减小,最大超弹性应变量、超弹性窗口宽度增大,获得稳定超弹性所需要的弯曲循环次数减小。随着弯曲应变量的增大,试样的疲劳寿命降低,管材的疲劳寿命远小于丝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细径薄壁管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AZ31管材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试验,冷轧过程中,由于孪生与滑移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控制变形量ε在11%~15%左右,可以得到最佳的表面质量及管材性能。研究发现,400℃,保温5~120 min的热处理工艺能有效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同时起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径薄壁管材论文参考文献

[1].车永平,田宇兴,张亚峰,汶斌斌,刘春潮.近β型TLM钛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力学行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2].皇甫强,于振涛,韩建业,袁思波,余森.镁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加工组织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

[3].王耀旭.血管介入用镁合金细径薄壁管材加工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12

[4].皇甫强.生物支架用金属细径薄壁管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孙海龙.NiTi合金细径薄壁管材的成型与组织结构和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标签:;  ;  ;  ;  

细径薄壁管材论文-车永平,田宇兴,张亚峰,汶斌斌,刘春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