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整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耕地,潜力,评价,适宜,涞源县,模型,土地。
耕地整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润平[1](2019)在《创新发展看后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高壁村驾车到后沟村,有一小段穿越之旅。公路在两山夹一沟里蜿蜒,两侧深棕色的山,山上挖的窑洞旧址,逼仄的空间,荒凉的氛围,在你还来不及伤感的时候,眼前已豁然开朗:绿莹莹的涧河水潺潺流过,高低错落的灰色别墅群极具现代感,庭院里、巷道间,到处可见喜庆(本文来源于《晋中日报》期刊2019-09-12)
郑鹏飞[2](2018)在《基于生态风险与整理适宜性的山区耕地整理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保障,而人均耕地占有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国正面临耕地数量不足以及质量水平整体偏低等严峻考验,耕地生态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而耕地整理活动往往伴随着梯田与坡地的形成,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与破坏,导致生态风险的形成,并且危害性更大。因此在山区开展耕地整理工程之前既要考虑整理的适宜性,又要考虑进行耕地整理活动是否会造成生态风险。文章运用相对风险模型评价山区耕地整理生态风险,同时选取影响山区耕地整理的主要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评价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然后运用互斥矩阵模型耦合山区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与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得出山区耕地整理分区结果,最后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进行实证研究,致力于为山区耕地整理项目的时空布局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文章经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运用相对风险模型,经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表征叁步评价山区耕地整理生态风险,并根据耕地整理的特点对模型进行改进。根据耕地整理生态风险指数将涞源县耕地划分为低风险区、一般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与高风险区共4个生态风险区域,其中:低风险区面积为13443.97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44.56%,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中部与北部;一般风险区面积为7913.98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6.23%,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中部、南部与北部;较高风险区面积为7033.97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3.31%,主要分布于涞源县西南部与东部;高风险区面积为1779.86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5.90%,主要分布于涞源县西南部与东北部,但分布较为分散。从县域整体来看,分布最多的是低风险区,分布最少的是高风险区,涞源县整体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较低。(2)选取影响山区耕地整理的主要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根据耕地整理适宜性指数将涞源县耕地划分为适宜整理区、比较适宜整理区、一般适宜整理区与不适宜整理区共4个整理类型区,其中: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8896.49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9.49%,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中部;比较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6234.44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0.66%,分布较为分散;一般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10315.53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34.19%,主要分布于涞源县北部;不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4725.32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15.66%,主要分布于涞源县北部。从县域整体来看,分布最多的是一般适宜整理区,分布最少的是不适宜整理区,涞源县整体耕地整理适宜性较高。(3)以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与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利用互斥矩阵模型将两者耦合进行耕地整理分区研究,根据互斥矩阵模型耦合结果,将涞源县耕地划分为耕地整理I级区、耕地整理II级区、耕地整理III级区与耕地整理IV级区共4个整理分区,其中:耕地整理I级区面积为9815.33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32.53%,主要分布于涞源县的中部;耕地整理II级区面积为8167.54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7.07%,主要分布于涞源县的中部与北部;耕地整理III级区面积为10409.05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34.50%,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东部与北部;耕地整理IV级区面积为1779.86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5.90%,主要分布于涞源县的西南部与东部。从县域整体来看,分布最多的是耕地整理III级区,分布最少的是耕地整理IV级区,涞源县整体耕地整理前景较好。文章基于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与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对山区耕地整理分区进行研究,明确山区耕地整理的重点区域和时序安排,为山区耕地整理项目的时空布局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使山区耕地整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以期促进山区的耕地整理工作更好地进行。(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2)
罗斌[3](2018)在《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和模糊物元分析对盐亭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持与立地条件。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导致人地矛盾突出,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的任务越发严峻。本文以四川丘区县盐亭为例,提出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建立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模型,对盐亭县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系统评价。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构建了四川盆周丘陵地区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并验证了其稳健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与模糊物元分析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模型,得到盐亭县36个乡镇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并绘制了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雷达图。2、为了反映盐亭县耕地整理潜力在不同方向与地域之间的微观特性和内在潜质,使用Arcgis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并采用自然间断分级法对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分级处理,在Matlab软件基础上建立盐亭县耕地整理潜力叁维DEM图,对耕地整理潜力DEM图在不同方向上进行空间剖分,得到盐亭行政区域内耕地整理潜力等级分布情况特点:Ⅰ级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梓江、湍江、弥江、榉溪河沿岸,集中分布较显着;Ⅱ级潜力分区大致沿西北至东南方向呈带状分布;Ⅲ级潜力分区围绕一级潜力分区呈零星散状分布;Ⅳ级潜力分区位于盐亭县西北、西南、东南叁面,呈零星散状分布,以此为盐亭县耕地整理项目实施选址提供理论参考作用。在此基础上,将全县耕地划分为四个耕地整理开发区,西南河谷耕地整理潜力区、东北浅丘耕地整理潜力区、东南浅丘耕地整理潜力区和西北低山深丘耕地整理潜力区。3、在利用数学分析法得盐亭县最适宜耕地整理的Ⅰ级潜力区域后,选取Ⅰ级潜力分区毛公乡铁垭村(洞岩坝)进行耕地整理,依据土地整理规划原则,制定耕地整理规划方案,为盐亭县耕地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实例支撑。(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0)
郑鹏飞,郑艳东,赵利华,宋安安,张长春[4](2018)在《基于双重约束的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8年01期)
邓子怡,黄云[5](2017)在《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基于重庆市合川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增耕地系数的数量潜力测算法、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质量潜力预评法,以及重庆合川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西南丘陵区的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整体较大,浅丘平坝区潜力值>0.6;低山丘陵区潜力值0.3~0.6;丘陵边缘山地区潜力值<0.3。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应基于耕地整理潜力予以分区并采取不同策略:对近期重点整理区,统筹安排项目配套政策及资金;对中期适宜整理区,通过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水平来提高耕地整理潜力;对远期一般整理区,建立专项整理基金和拓宽耕地整理资金的筹措渠道。(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宋安安,王慧敏,郑艳东,张长春[6](2017)在《太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未整理耕地的整理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未整理耕地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同时根据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适宜整理区的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措施。[结果](1)在影响涞源县耕地整理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表层土壤质地、与城镇中心距离、耕地系数、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和灌溉保证率;(2)在涞源县未整理耕地中,高适宜整理区与较适宜整理区占未整理耕地的20.79%,可作为涞源县下一步耕地整理的选择;(3)制约涞源县全域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整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寻找灌溉水源、结合地形条件采用蓄、引、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结论]该文可为太行山区更科学合理地开展耕地整理项目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7年10期)
王慧敏[7](2017)在《基于分等因素组合的太行山区耕地整理分区研究——以涞源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太行山区涞源县为例,以耕地分等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单元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耕地质量的限制强度,划分耕地整理类型区。(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7年07期)
璩路路,师学义,荣联伟[8](2016)在《县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一套区域耕地整理潜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泽州县17个乡镇的耕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该指标体系是实用且有效的,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的耕地整理潜力水平。2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引入了模糊数集,能有效处理专家评分过程中的模糊性,评分结果也符合实际。32010年到2014年,耕地整理潜力均有增长,南岭乡增长最大,山河镇增长最小,两者增长率分别为14.13%和1.94%。最后,分析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改善耕地整理潜力水平的可行途径。研究结果为耕地整理潜力分区和耕地整理政策安排提供参考,为科学编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安排土地项目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S1期)
王康[9](2016)在《基于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整理是解决目前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两难局面,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耕地整理工作的先验分析,对确定评价单元整理优先度,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经济、生态、社会四个方面对吴起县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全县耕地整理潜力,为提高全县耕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构建了适宜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吴起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包括4个评价因素—“耕地生产条件潜力”、“经济潜力”、“生态潜力”、“社会潜力”,以及8个评价因子—“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新增耕地系数”、“交通距离系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耕地坡度级别结构指数”、“林地覆盖率”、“政府支持力度指数”、“公众积极性指数”。2、采用熵权法对比分析因子层指标权重,对乡镇级、行政村级和耕地图斑级指标权重进行对比择优,得出行政村级指标权重最优通过计算,乡镇级、行政村级和耕地图斑级因子层权重变异系数分别为0.4276、0.5619和0.8143。采用行政村级指标权重,平衡了乡镇级指标权重差异过小和耕地图斑级指标权重差异过大的问题,评价结果更加客观。3、对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证明其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将耕地图斑级评价结果和已经成熟的行政村级评价结果在分级面积和分布情况两方面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耕地图斑级的评价结果图更加细致,打破了行政村界线的限制,对耕地整理项目的选址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4、全县耕地整理潜力指数与耕地高程显着正相关全县耕地整理潜力分区中,四级潜力区面积最大,一级潜力区面积最小。一级耕地整理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7.55%,二级潜力区占18.67%,叁级潜力区占23.76%,四级潜力区占30.63%,五级潜力区占19.40%。潜力指数和耕地高程成显着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3,整理潜力高的耕地多分布在高程1500米和1600米之间。5、基于耕地整理潜力分布情况分析,对项目选址和实施提出对策建议(1)耕地整理项目的选址应向距离公路较远的行政村倾斜。以县级以上公路为轴线,与公路距离越远,行政村的耕地整理潜力就越高。耕地整理项目的选址应向这些行政村倾斜,一方面在潜力高的地区开展耕地整理项目,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偏远山区农民的收入。(2)针对川地,耕地整理的重点在于增加灌溉措施,将旱地改为水浇地。与吴起县主要河川走向一致的川地,耕地整理潜力均处于较低水平,潜力指数平均值为0.27,低于全县平均值0.40。表明在现有技术和旱耕地的耕作方式下,耕作条件较好的川地的生产力已经处于较高水平,针对川地的耕地整理项目重点应在于增加灌溉措施,将旱地改为水浇地。(3)针对坡地,耕地整理项目的重点在于修建生产道路,坡改梯田。随着高程的增加,吴起县耕地整理潜力指数呈增加趋势,1500米以上耕地占到了全县耕地的57.62%,整理潜力指数平均值为0.41。全县耕地整理潜力大的耕地图斑多位于高程较高的山坡上,针对这部分坡耕地的耕地整理项目重点在于土地平整降坡,修建生产道路,坡改梯田。(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5-22)
刘阳,黄朝明,王派,韦仕川[10](2016)在《海南省丘陵山区耕地整理潜力多因素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是关系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五指山市丘陵山区为例,基于Arcgis平台构建耕地整治潜力基础信息数据库,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在测算出耕地自然潜力的基础上,构建"生产能力—景观格局—基础设施—整理需求"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修正。同时运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确定耕地现实潜力修正的各因素指标权重,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因素,确定耕地整理潜力大小,划分潜力综合分区。该研究方法有利于实现评价结果的动态化更新,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用于指导宏观尺度土地整治战略安排和重大工程布局。(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耕地整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保障,而人均耕地占有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国正面临耕地数量不足以及质量水平整体偏低等严峻考验,耕地生态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而耕地整理活动往往伴随着梯田与坡地的形成,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与破坏,导致生态风险的形成,并且危害性更大。因此在山区开展耕地整理工程之前既要考虑整理的适宜性,又要考虑进行耕地整理活动是否会造成生态风险。文章运用相对风险模型评价山区耕地整理生态风险,同时选取影响山区耕地整理的主要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评价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然后运用互斥矩阵模型耦合山区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与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得出山区耕地整理分区结果,最后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进行实证研究,致力于为山区耕地整理项目的时空布局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文章经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运用相对风险模型,经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表征叁步评价山区耕地整理生态风险,并根据耕地整理的特点对模型进行改进。根据耕地整理生态风险指数将涞源县耕地划分为低风险区、一般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与高风险区共4个生态风险区域,其中:低风险区面积为13443.97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44.56%,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中部与北部;一般风险区面积为7913.98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6.23%,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中部、南部与北部;较高风险区面积为7033.97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3.31%,主要分布于涞源县西南部与东部;高风险区面积为1779.86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5.90%,主要分布于涞源县西南部与东北部,但分布较为分散。从县域整体来看,分布最多的是低风险区,分布最少的是高风险区,涞源县整体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较低。(2)选取影响山区耕地整理的主要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根据耕地整理适宜性指数将涞源县耕地划分为适宜整理区、比较适宜整理区、一般适宜整理区与不适宜整理区共4个整理类型区,其中: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8896.49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9.49%,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中部;比较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6234.44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0.66%,分布较为分散;一般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10315.53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34.19%,主要分布于涞源县北部;不适宜整理区总面积为4725.32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15.66%,主要分布于涞源县北部。从县域整体来看,分布最多的是一般适宜整理区,分布最少的是不适宜整理区,涞源县整体耕地整理适宜性较高。(3)以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与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利用互斥矩阵模型将两者耦合进行耕地整理分区研究,根据互斥矩阵模型耦合结果,将涞源县耕地划分为耕地整理I级区、耕地整理II级区、耕地整理III级区与耕地整理IV级区共4个整理分区,其中:耕地整理I级区面积为9815.33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32.53%,主要分布于涞源县的中部;耕地整理II级区面积为8167.54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27.07%,主要分布于涞源县的中部与北部;耕地整理III级区面积为10409.05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34.50%,主要分布于涞源县东部与北部;耕地整理IV级区面积为1779.86 hm~2,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5.90%,主要分布于涞源县的西南部与东部。从县域整体来看,分布最多的是耕地整理III级区,分布最少的是耕地整理IV级区,涞源县整体耕地整理前景较好。文章基于耕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与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对山区耕地整理分区进行研究,明确山区耕地整理的重点区域和时序安排,为山区耕地整理项目的时空布局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使山区耕地整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以期促进山区的耕地整理工作更好地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整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润平.创新发展看后沟[N].晋中日报.2019
[2].郑鹏飞.基于生态风险与整理适宜性的山区耕地整理分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3].罗斌.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和模糊物元分析对盐亭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D].西南科技大学.2018
[4].郑鹏飞,郑艳东,赵利华,宋安安,张长春.基于双重约束的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
[5].邓子怡,黄云.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基于重庆市合川区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宋安安,王慧敏,郑艳东,张长春.太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
[7].王慧敏.基于分等因素组合的太行山区耕地整理分区研究——以涞源县为例[J].农技服务.2017
[8].璩路路,师学义,荣联伟.县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
[9].王康.基于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D].长安大学.2016
[10].刘阳,黄朝明,王派,韦仕川.海南省丘陵山区耕地整理潜力多因素综合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