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元再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元,轴突,神经,干细胞,细胞,戊酸,髓鞘。
神经元再生论文文献综述
李贺,刘芳,许家军[1](2019)在《Neuritin、CNTF上调Pim-1表达促进受损神经元样细胞突起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Neuro-2a(N-2a)细胞是小鼠来源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通过反式视黄酸(RA)能被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N-2a-N细胞)。丙烯酰胺(ACR)是一种亲电子不饱和羰基衍生物,适当剂量能致神经元突起损伤而细胞活性不受明显影响。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位点(Pim-1)为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参与调节细胞周期、生长、存活等。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视网膜过表达Pim-1(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吕莎,张亚飞,徐骏军,韩奇[2](2019)在《丙戊酸钠对小鼠全脑缺血后认知功能恢复与海马神经元再生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alproate acid,VPA)对小鼠全脑缺血(global cerebral ischemia,GCI)后认知功能恢复与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VPA组、GCI组和VPA+GCI组,每组12只。GCI组和GCI+VPA组给予抽血和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0 min,假手术组和VPA组仅给予切开和缝合处理。术后VPA组和GCI+VPA组腹腔注射VPA 30 mg·kg~(-1)·d~(-1),连续7 d,假手术组和GCI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通过选择性T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空间记忆认知功能的改变;尼氏法染色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检测其形态学的改变;免疫荧光观察小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DCX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NOS、GAP-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PA处理后,GCI小鼠在选择性T迷宫中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增加,DG区DCX阳性细胞增加,同时,海马中nNOS表达水平下调,GAP-43表达上调。结论 VPA可在小鼠GCI后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达到改善GCI认知功能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NOS并促进GAP-43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05期)
韦勇,邓丹琼,吴盛龙,林烈宝,黄飞飞[3](2019)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臂丛根性撕脱再植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再髓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臂丛根性撕脱再植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再髓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54只用手术建立C5-C7臂丛神经撕脱、C6神经根再植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接受假手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给予0. 9%Na Cl 2 m L,q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8. 5 mg·m L~(-1)氯化锂溶液2m L,qd,腹腔注射;实验组给予10. 0 mg·m L~(-1)银杏叶提取物溶液2 m L,qd,腹腔注射。各组均连续干预12周。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再生运动神经元数量、肌皮神经再生神经轴突的数量和再髓鞘化程度,以及肌皮神经Slit1蛋白、Slit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Terzis梳洗试验评分分别为(4. 21±0. 59),(3. 73±0. 51),(0. 22±0. 03)和(4. 83±0. 67)分,痛阈压力差分别为(1. 45±0. 16),(2. 26±0. 31),(4. 53±0. 62)和(0. 37±0. 05) N,停留时间差分别为(4. 02±0. 37),(6. 47±0. 75),(10. 85±1. 28)和(1. 53±0. 21) s,再生运动神经元数量分别为(414. 25±43. 63),(365. 54±35. 48),(175. 47±21. 17)和(82. 17±10. 23)个,肌皮神经轴突总数分别为(16. 64±2. 18),(13. 43±1. 53),(8. 65±1. 12)和(1. 62±0. 19)×10~3·mm~(-2),有髓轴突数量分别为(9. 27±1. 28),(6. 84±0. 73),(4. 37±0. 56)和(0. 83±0. 11)×103·mm~(-2),再生轴突髓鞘厚度分别为(0. 77±0. 11),(0. 65±0. 08),(0. 46±0. 06)和(0. 89±0. 12)μm,肌皮神经Slit1蛋白IOD值分别为(130. 59±14. 28)×10~2,(116. 84±12. 14)×10~2,(99. 75±11. 14)×10~2和(80. 32±10. 12)×10~2,Slit2蛋白IOD值分别为(224. 86±30. 45)×10~2,(165. 86±22. 85)×10~2,(127. 54±15. 45)×10~2和(104. 83±13. 24)×10~2,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促进大鼠臂丛根性撕脱再植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再髓鞘化,加速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组织表达Slit1蛋白和Slit2蛋白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胡建[4](2018)在《Nestin阳性颗粒神经元祖细胞参与小脑外颗粒层辐射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小脑颗粒神经元主要来源于外颗粒层(EGL)中的颗粒神经元祖细胞(GNPs)。这些处于增殖状态的GNPs对辐射非常敏感,但在EGL中存在一部分细胞能抵抗辐射并恢复EGL,但这些细胞的身份是未知的。NEPs是一群存在于EGL内层的Nestin阳性颗粒神经元祖细胞。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群独特的颗粒神经元祖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的辐射抗性并且在辐射后从原来的静止状态转变为增殖状态,补充了受损的EGL。当我们用SHH通路抑制剂Vismodegib处理辐射后的小鼠时,受辐射小鼠损伤的EGL无法正常恢复。我们的研究鉴定了小脑中参与损伤修复的细胞亚群NEPs并揭示了其参与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方法:(1)利用Nestin-CFP转基因小鼠准确示踪鉴定出Nestin阳性细胞,以此来研究NEPs在小脑辐射损伤后参与EGL的修复与再生的机制。(2)利用Math1-GFP/Nestin-CFP转基因小鼠,通过显微切割与流式分选技术,特异性分离出位于外颗粒层中的GNPs与NEPs。(3)通过建立辐射损伤小鼠模型,研究其损伤修复的机制。(4)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多种方法检测信号通路活化与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产后小鼠小脑辐射后2天颗粒神经元祖细胞大部分凋亡,外颗粒层变薄,仅仅残存少量的细胞。辐射后4天外颗粒层几乎完全恢复,大量细胞处于增殖状态。(2)利用Nestin-CFP转基因鼠发现,辐射后小脑外颗粒层中残存的颗粒细胞大部分为Nestin阳性。(3)体外培养的Nestin阳性颗粒细胞对辐射的抗性高于Math1阳性颗粒细胞。(4)辐照后小脑中Nestin阳性颗粒神经元祖细胞从原来的静止状态转变为增殖状态,参与小脑中外颗粒层的修复与颗粒神经元的形成。(5)SHH通路参与驱动颗粒神经元辐射损伤后的修复。研究结论:小脑对辐射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而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参与损伤修复的颗粒神经元祖细胞亚群为Nestin阳性颗粒神经元祖细胞,并且这群细胞的损伤后增殖依赖着SHH信号通路。这就表明SHH信号通路在正常的小脑发育中以及在小脑的损伤修复中都起到关键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小脑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席锋[5](2018)在《CaMKⅡ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神经再生尤其是中枢神经再生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临床难题。作为神经元的输出通道,轴突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在神经系统的修复过程中,轴突再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中枢神经其本身再生能力弱以及所处的抑制性环境的影响,轴突损伤后往往难以再生。外周神经损伤后虽保留部分再生能力,但功能往往恢复不全。以往研究发现神经损伤会引起钙离子内流,钙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升高通常会引起靶蛋白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 MKⅡ)的激活,并且Ca MKⅡ在神经细胞中表达丰富。因此,我们猜想Ca MKⅡ在神经元轴突再生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我们拟通过Axotomy(坐骨神经横切)后检测Ca MKⅡ蛋白表达量变化,并进一步探寻Ca MKⅡ是否能够调控神经元轴突再生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1.为了研究神经再生过程中Ca MKⅡ活性是否变化,我们构建了Axotomy小鼠模型,对DRG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Axotomy后p-Ca MKⅡ蛋白在DRG中表达量的变化。2.我们在体外培养小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胚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以及胚胎小鼠海马神经元。通过药物和遗传学方法调节Ca MKⅡ表达或活性,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轴突长度变化。3.我们在活体内DRG电转si RNA干扰Ca MKⅡ表达,并行坐骨神经夹伤,最终测定轴突再生长度的变化。4.我们在体外培养小鼠DRG神经元,通过药物学方法调节Ca MKⅡ活性,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轴突生长锥F-actin的变化以及p-Ca MKⅡ与F-actin的定位情况。结果:1.DRG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Axotomy组的p-Ca MKⅡ表达量高于Ctrl组。2.体外培养小鼠DRG神经元、皮层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加入抑制剂和激活剂及电转si RNA能明显调控神经元轴突的再生能力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3.体内DRG电转si RNA后,轴突再生能力弱于Ctrl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4.p-Ca MKⅡ与F-actin在DRG神经元轴突生长锥处存在共定位。5.Ca MKⅡ通过调节神经元生长锥中F-actin的含量调控轴突再生。结论:Axotomy后,DRG组织中p-Ca MK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a MKⅡ通过影响生长锥中F-actin的含量调控神经元轴突的再生。(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韩峰[6](2018)在《PTEN基因对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有待解决难点问题之一,已有实验证明抑制或敲除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基因,能够显着促进受损视神经及皮质脊髓束的轴突再生。因此我们拟通过检测PTEN基因在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抑制PTEN基因表达后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的再生情况来证实PTEN基因对感觉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1、本实验利用成年雌性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Axotomy),提取正常成年雌性ICR小鼠的背根神经节与坐骨神经切断术后3天的成年雌性ICR小鼠的DRG(dorsal root ganglia),分别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切片染色检测PTEN基因在坐骨神经损伤以后的表达情况。2、分别取正常成年雌性ICR小鼠与Axotomy术后叁天小鼠的DRG进行细胞培养,各组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TEN抑制剂,培养二十四小时后,测量轴突的长度,检测抑制PTEN基因的表达后对正常成年雌性ICR小鼠与坐骨神经切断术后成年雌性ICR小鼠的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3、取正常成年雌性ICR小鼠的DRG分两组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TEN抑制剂,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PTEN抑制剂,并且加入m 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细胞培养一天后,测定轴突的长度,观测加入PTEN抑制剂后再加入雷帕霉素是否会对轴突的生长产生影响。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与RT-PCR检测可见PTEN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TEN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后,正常成年雌性ICR小鼠与Axotomy处理后的成年雌性ICR小鼠的细胞培养结果均显示加入PTEN抑制剂后轴突长度显着长于未加入PTEN抑制剂组,因此抑制PTEN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感觉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加入PTEN抑制剂和雷帕霉素的实验组与单独加入PTEN抑制剂的对照组比较,轴突的长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感觉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可以由不同的基因严格的调控。PTEN基因是参与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再生调控的一个基因。抑制PTEN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的再生。(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洋[7](2018)在《雪旺细胞外泌体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脊髓损伤作为一类严重的脊柱创伤疾病,具有高致残等特点。目前,其修复仍是医学界的难题。本团队已证实雪旺细胞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抑制性微环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伦理学及免疫排斥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转化与应用。外泌体被认为是细胞移植的最佳替代方法,本研究拟探讨雪旺细胞外泌体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临床应用中的转化价值,为脊髓损伤的无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方法】1.雪旺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本研究将从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分离雪旺细胞,利用基础培养基、纯化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对雪旺细胞进行培养及纯化,培养至第3-5代(无外泌体血清培养基培养)。利用S-100荧光染色对雪旺细胞进行鉴定。2.雪旺细胞外泌体分离及鉴定:取第3-5代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贝克曼超速离心机提取外泌体,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外泌体特征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及分布;粒径分析检测所提取外泌体直径大小的分布;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表面特异性标志物。3.雪旺细胞外泌体对轴突的影响:利用proBDNF体外模拟脊髓损伤微环境,建立proBDNF诱导的神经元轴索塌陷及凋亡模型,观察干预后神经元存活状况和神经突的生长情况等;使用Image J测量神经元轴突的长度及动态观察轴突变化,确定模型的成功建立。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动态观察检测雪旺细胞外泌体对于proBDNF诱导的损伤神经元神经突的影响,利用HCA-Vision Software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总神经突长度、最长神经突长度、神经突分支数及神经突根个数。4.RhoA/ROCK信号通路检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总RhoA,GTP-RhoA,ROCK II及p-CRMP-2的表达水平,明确雪旺细胞外泌体与RhoA/ROCK通路的相关性。【结果】1.成功分离雪旺细胞外泌体:纯化后雪旺细胞中仅有极少量成纤维细胞,且S-100荧光结果示纯化的雪旺细胞可达95%以上。通过改良方案提取的雪旺细胞在电镜下呈杯底状,粒径分析表明直径在40-180 nm之间,平均为106.5 nm,CD9和Alix等特异性标记蛋白阳性,同时表达p75NTR。2.雪旺细胞外泌体促进轴突再生:与Con相比,proBDNF能够在4h和20h明显导致神经元的凋亡和轴突回缩。取4h作为时间点评价神经元存活率和轴突长度发现,proB组的神经元存活率平均为77.4%,轴突长度平均为63.4 nm,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结果表明proBDNF能够在4h内诱导轴突明显回缩,证明了模型的成功建立。进一步分析,proB+Exo组可明显增加损伤神经元总神经突长度(448.87 um)、最长神经突长度(98.53um)和神经突分支数(19.4个),与其他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各组之间神经突根的个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RhoA/ROCK通路关键蛋白检测:proB组和proB+ExD-CM组GTP-RhoA、ROCK II及p-CRMP-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proB+Exo组GTP-RhoA、ROCK II及p-CRMP-2蛋白表达水平较proB组有所降低(p<0.05)。总RhoA蛋白表达水平在4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成功建立雪旺细胞外泌体分离平台,对雪旺细胞元代分离培养及外泌体提取方案进行优化,利用纯度高达95%的雪旺细胞,通过改良的外泌体提取方案,稳定并高效地从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为雪旺细胞外泌体在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2.本研究发现了雪旺细胞外泌体能够修复神经元损伤,通过探讨雪旺细胞外泌体对proBDNF诱导的损伤神经元的影响,发现雪旺细胞外泌体能够促进损伤局部神经元轴突再生,为雪旺细胞外泌体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提供了理论基础。3.本研究明确了雪旺细胞外泌体与RhoA/ROC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深入研究雪旺细胞外泌体促进损伤局部神经元轴突再生的机制,推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由细胞移植向无细胞和无免疫原性的修复方式转变,为未来脊髓损伤的临床修复提供了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齐豹[8](2018)在《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AMPK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较为常见,常引起严重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并常伴有感觉缺失。周围神经损伤后,机体迅速启动修复机制,神经元胞体发生表型变化促进轴突再生,以实现靶器官的神经再支配并恢复神经的功能。神经再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神经元在神经损伤后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再生前状态转变为一个促进神经再生的状态。因此,探索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内的相关分子水平变化成为治疗神经损伤关键。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能量平衡和物质代谢的关键分子。研究表明,AMPK参与了多种神经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此外,AMPK在骨骼肌再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AMPK是否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利用小鼠坐骨神经挤压模型(Sciatic nerve crush,SNC)探究神经损伤后神经元是否表达AMPK以及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旨在探究AMPK是否参与了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方法:首先将24只小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四组:正常组、SNC 7d组、SNC 14d组和SNC 21d组,每组6只小鼠。将所有实验组小鼠麻醉后进行左侧坐骨神经挤压,利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电镜来验证SNC模型构建成功。成功构建挤压模型后,分别在第7天、14天、21天取小鼠脊髓和坐骨神经新鲜标本制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每组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坐骨神经中AMPK的表达情况。结果:1、神经电生理结果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在术后第7天达到最低点,在术后第14天有所恢复,并在术后21天时恢复到术前水平。潜伏期在术后第7天时明显延长,在术后第14天有所恢复,并在术后21天时恢复到术前水平。2、电镜结果正常组:轴索和髓鞘都保持正常结构。SNC 7天组:发现受损伤的神经中华勒变性现象普遍存在。SNC 14天组:华勒变性现象和神经再生现象同时存在。SNC 21天组:有髓鞘纤维形态恢复良好,基本达到损伤前形态。3、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本身就表达AMPK。SNC 7天组和SNC 14天组表达AMPK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数高于正常组。SNC 7天组和SNC 14天组表达AMPK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数高于SNC21天组。此外,SNC 21天组表达AMPK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和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另外,在正常的和损伤后的坐骨神经上都没有检测到AMPK的表达。结论:1、AMPK在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有表达,并呈动态变化。2、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AMPK的动态表达情况与神经再生的过程一致。3、AMPK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期刊2018-03-27)
王兴兴,王晓东[9](2017)在《早年应激影响成年海马神经元再生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年海马神经元再生是指齿状回颗粒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发育为功能性神经元的过程。在生命的早期经历应激事件可损害成年期海马神经元再生,并引起学习记忆障碍。然而,目前关于早年应激影响成年海马神经元再生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糖皮质激素及受体系统,其相关调节分子与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阐述了主要的应激因子(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等系统)在早年应激介导的成年海马神经元再生异常和海马重塑中的潜在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白文芳[10](2017)在《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促进鼠脑损伤神经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最受关注的前沿领域,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疾病在国内外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其中研究最多的一种干细胞。其原因之一是,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外胚层细胞发挥神经修复作用。2014年全球有关MSCs临床转化研究多达409项目(www.Clinical Trial.gov),美国批准了40余项其在脑损伤方面的临床试验。2016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将间充质干细胞视为细胞修复治疗脑损伤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然而,MSCs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干细胞扩增能力有限,缺乏MSCs在颅内长期存活和参与神经再生的直接证据。在MSCs研究领域,用得最多的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尽管近年来不少的研究支持BM-MSCs能够跨越胚层向神经细胞分化,形成骨髓源性神经细胞,但未检测到大量的、成熟的、具有功能的神经细胞,在体内研究中尤其如此。甚至有研究认为,移植的BM-MSCs不能够分化成功能性神经细胞,起到细胞替代作用,而主要是通过抑制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减少炎症反应等作用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神经细胞培养环境中,骨髓源性神经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骨髓源神经祖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neural progenitor cells,BM-NPCs)阶段。BM-NPCs可能较BM-MSCs更适合作为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发挥细胞替代作用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疾病。因此,如何更好地诱导BM-MSCs向功能性神经细胞定向分化,获取骨髓源性神经祖细胞,观察骨髓源神经元在颅内长期存活,并能够参与神经再生的有力证据,是其临床转化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疾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聚焦在获取BM-NPCs,探讨BM-NPCs筛选纯化方案,证明功能性骨髓源性神经元能够在颅内长期存活,并参与神经元再生,为骨髓源神祖细胞在中枢神经再生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第一部分获取骨髓源神祖细胞目的通过神经干细胞悬浮培养法,获取骨髓源神祖细胞(BM-NPCs),观察分析BM-NPCs细胞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及增殖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将第3代BM-MSCs转移到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基Neurobal-A medium,加1%N2-supplement、2%B27、2 mmol/L L-谷氨酰胺和20 ng/ml b FGF&EGF的悬浮培养瓶诱导培养。48h后可见部分细胞聚集成团悬浮生长,Accutase TM酶消化传代,其中部分细胞具有成球悬浮增殖生长能力,取第叁代骨髓来源细胞球备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这种骨髓来源细胞球的细胞周期,用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等鉴定其多项向分化潜能与神经祖细胞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成脂能力检测。结果课题培养的BM-MSCs符合国际干细胞对BM-MSCs的鉴定标准,经流式细胞鉴定CD34/45/3/4/11b/14/133(-)和CD29/105(+)。通过神经干细胞悬浮培养法多次传代扩增获取的骨髓来源细胞球,经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发现,第3代细胞球79.2%的细胞停滞在G0/G1期;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达SOX2/CD133/Nestin蛋白;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球m RNA水平结果显示,较强表达c-myc/klf4/sox2,弱表达Sca-1,不表达0ct4的多能干细胞基因特点,具有较强表达Muashil1/CD184/CD133,表达CD56/Nestin/Muashil2/Notch1神经祖细胞基因特点,同时,具有成脂诱导分化能力,诱导脂滴红油O染色阳性。结论采用神经干细胞悬浮培养法,从BM-MSCs中获取的骨髓来源细胞球,表达神经祖细胞基因和蛋白,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倾向等神经祖细胞特点,保留多向分化潜能。第二部分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目的通过直接贴壁分化和与神经元共培养诱导方法,观察分析BM-NP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水平改变特点,为向功能性神经元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将BM-MSCs获得的第3代BM-NPCs置于神经元细胞培养基中贴壁诱导观察15d。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诱导细胞神经元标志物Tuj-1/NF200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S100的表达情况,用半定量RT-PCR与定量q PCR检测m RNA水平,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NCAM1/CD133)基因,神经细胞基因β-III-tubulin/Neu N/5-HT/ACHE/GABA和CNPase,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GDNF基因表达情况。另外,将CM-Dil细胞示踪剂标记后的第3代BM-NPCs与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共培养15d,利用倒置显微镜和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检测神经元标志物Tuj-1表达情况。结果BM-NPCs直接贴壁诱导的骨髓源神经细胞,10d后可见神经元样形态细胞,其中一些细胞似胶质细胞形态,互相连成网状生长;继续诱导5d,可见较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与正常皮层神经元样细胞形态相似,完全不同于BM-MSCs。这些神经样细胞可表达部分神经细胞表型Tuj-1(+)/NF200(-)和GFAP(+)/S100(+),以及表达β-III-tubulin(+)/Neu N/5-HT(+)/ACHE(+)/GABA(-)和CNPase(++)/NGF(+++)/BDNF(+)/GDNF(+)基因特点。定量基因表达检测发现,BM-NPCs较BM-MSCs高表达NCAM1和CD133神经祖细胞基因,贴壁分化后干细胞基因Nestin、NCAM1、CD133表达明显下降,随着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神经样细胞,β-III-tubulin/Neu N/5-HT/ACHE基因表达下调,提示实验给予的直接贴壁诱导分化环境,并不利于向神经元分化,无法形成成熟神经元和表达神经递质,培养时间越长更多的细胞可能向容易增殖存活的胶质细胞分化,伴随CNPase表达升高,NGF营养因子基因水平的显着提高。将CM-Dil细胞示踪剂标记后的BM-NPCs置于更适合神经元生长的环境中,与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共培养,可见BM-NPCs可分化成较多典型神经元样形态特征、Tuj1荧光蛋白呈阳性表达,与正常神经细胞相互连接成网络状生长。结果提示在更适宜神经元生长环境,BM-NPCs可能具备向成熟功能性神经元分化的能力。结论实验中体外诱导的骨髓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与完全成熟神经元相比细胞形态相似,但基因表达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悬浮扩增培养的BM-NPCs较BM-MSCs更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BM-NPCs在合适的环境中可能有能力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在中枢神经损伤疾病中发挥作用。第叁部分骨髓源神经元长期存活参与脑神经再生目的寻找骨髓源神经元在脑损伤局部长期存活,并参与脑损伤神经再生的证据,为BM-NP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脑损伤大鼠模型7d后,随机将CD-Dil细胞示踪的BM-NPCs 10ul(100万个细胞)通过微量注射器移植至脑损伤部位大鼠设为细胞组,同样条件下注射培养基的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在移植后的第1d、3d、7d、30d和60 d进行运动功能Wayne clark评分与grooming评分。同时,移植后第7d、30d、60d和90d取材,进行脑组织病理检测,利用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CM-Dil标记的BM-NPCs在脑损伤区的存活迁移情况及神经细胞标志物Neu N、GFAP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显示:造模7d,各组大鼠脑损伤灶周围组织碎裂,血管受压变形,血流量减少,神经细胞肿胀坏死变性。细胞移植7d,对照组损伤灶周围组织水肿,可见囊性空洞,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细胞组水肿较轻,囊性空洞范围局限,可见胶质细胞。移植30d,脑损伤灶周围组织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组囊性空洞较小,且周围细胞排类较整齐,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消失。(2)组织免疫荧光结果:移植7d,细胞组脑损伤组织周围可见CM-Dil标记的细胞移植到损伤的区域,但未见Neu N阳性的Dil+细胞。移植30d,脑损伤组织周围可见大量GFAP呈阳性表达的胶质细胞,其中部分Dil+细胞;在海马和脑皮层神经元区域,可见散在Dil+细胞表达Neu N,与正常神经细胞整合在一起。移植90d,细胞组仍然可见CM-Dil标记的Neu N阳性细胞整合在脑组织正常神经细胞中,与损伤区周围组织融合生长。(3)动物行为学评分:移植1d,两组Wayne clark、grooming评分结果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移植3d、7d、30d、60d,各组Wayne clark、grooming评分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有显着意义(P<0.05),细胞移植组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移植BM-NPCs具有促进脑损伤大鼠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骨髓源性神经细胞可在颅内长期存活的,骨髓源神经元整合到了损伤脑组织参与神经再生。(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7-05)
神经元再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alproate acid,VPA)对小鼠全脑缺血(global cerebral ischemia,GCI)后认知功能恢复与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VPA组、GCI组和VPA+GCI组,每组12只。GCI组和GCI+VPA组给予抽血和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0 min,假手术组和VPA组仅给予切开和缝合处理。术后VPA组和GCI+VPA组腹腔注射VPA 30 mg·kg~(-1)·d~(-1),连续7 d,假手术组和GCI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通过选择性T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空间记忆认知功能的改变;尼氏法染色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检测其形态学的改变;免疫荧光观察小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DCX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NOS、GAP-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PA处理后,GCI小鼠在选择性T迷宫中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增加,DG区DCX阳性细胞增加,同时,海马中nNOS表达水平下调,GAP-43表达上调。结论 VPA可在小鼠GCI后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达到改善GCI认知功能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NOS并促进GAP-43表达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元再生论文参考文献
[1].李贺,刘芳,许家军.Neuritin、CNTF上调Pim-1表达促进受损神经元样细胞突起再生[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2].吕莎,张亚飞,徐骏军,韩奇.丙戊酸钠对小鼠全脑缺血后认知功能恢复与海马神经元再生的促进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3].韦勇,邓丹琼,吴盛龙,林烈宝,黄飞飞.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臂丛根性撕脱再植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再髓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4].胡建.Nestin阳性颗粒神经元祖细胞参与小脑外颗粒层辐射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D].苏州大学.2018
[5].席锋.CaMKⅡ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8
[6].韩峰.PTEN基因对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8
[7].刘洋.雪旺细胞外泌体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8].齐豹.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AMPK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实验研究[D].济宁医学院.2018
[9].王兴兴,王晓东.早年应激影响成年海马神经元再生的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7
[10].白文芳.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促进鼠脑损伤神经再生[D].暨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