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论文_赵彪,袁美芳,潘香,杨毅,马立双

导读:本文包含了放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肿瘤,断层,螺旋,计划,食管癌。

放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赵彪,袁美芳,潘香,杨毅,马立双[1](2019)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sIMRT与TOMO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静态调强(sIMRT)和螺旋断层调强(TOMO)两种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7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设计sIMRT计划和TOMO计划,分析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结果靶区PGTV和PTV TOMO的D2、HI均明显低于sIMRT,CI明显高于sIMRT(P<0.05);靶区PTV TOMO的D98高于sIMRT(P<0.05)。双肺的低剂量区V5、V10比较,sIMRT低于TOMO(P<0.05);高剂量区V20、V30比较,sIMRT高于TOMO(P<0.05)。心脏高剂量区V20、V25、V30、V40比较,sIMRT均高于TOMO(P<0.05)。脊髓的D2比较,sIMRT显着高于TOM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sIMRT、TOMO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但TOMO靶区的适形性和均匀性明显优于sIMRT,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sIMRT双肺及心脏低剂量区V5、V10的保护优于TOMO,但TOMO在高剂量区V20、V30的保护优于sIMRT。两种不同的放疗技术各有其优劣,临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侧重点,选择适合患者自身的放疗技术。(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6期)

张吉仲,王超[2](2019)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皮肤损伤验方》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证:放射治疗所致皮肤损伤和日晒伤。方剂制备:将黄芩片20 g,黄柏20 g放入250 mL清水中浸泡1 h后,用砂锅煎煮浓汁约100 mL,待冷却后使用。用法:将干净纱布放入中药汁中浸透,拧至药汁不流时敷于皮损处,每日2次,每次3 h。外敷3 d后,皮肤疼痛、烧灼感等症状明显缓解,且能促进皮肤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2期)

李立军[3](2019)在《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规范下的加速器质量保证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协作组由美国放射学院成立,该组织在放射学领域有着领导作用。医院放射科室开展规范化治疗,提高放射科室治疗质量时,需向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靠拢,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要求规范化控制治疗质量,以此来保证肿瘤患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为主要是探讨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规范下的加速器质量控制方法,以此实现医院放射科对治疗质量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徐雄健,程祖胜,王亮,冯江峰,张群峰[4](2019)在《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方式对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方式对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常规剂量分割方式)和乙组(低剂量分割方式),每组30例。甲组采用全脑放疗2周,照射剂量(DT)为30Gy,分10次;局部推量1周,10Gy,分5次。乙组采用全脑放疗4周,DT为40Gy,分20次;局部推量1周,10Gy,分5次。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卡氏(KPS)评分,放疗不良反应及精神障碍情况,中位生存期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甲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0.0%,高于乙组的10.0%;且放疗后1、5、14d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总有效率为26.7%,高于乙组的60.0%;且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短于乙组的1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转移瘤患者应用低剂量分割方式,其临床疗效较好,精神障碍发生率少,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曾广平,康盛伟,唐斌,黎杰,王培[5](2019)在《自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手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自动调强放射治疗(Auto-IMRT)计划与手动IMRT(Manual-IMRT)计划的剂量学进行比较。方法:应用标准剂量验证模体和剂量目标作为客观评价标准,比较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Auto-IMRT计划与Manual-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估Auto-IMRT计划在临床中的可行性。使用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对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第119号报告中所使用标准模体分别进行Auto-IMRT和Manual-IMRT计划,比较不同模体中危及器官(OAR)和靶区(PTV)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度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人工调试次数、计划设计时间以及机器跳数(MU)。结果:除多靶区模体中Central靶区D10外,自动与Manual-IMRT计划均能达到AAPM第119号报告中剂量学目标值,并无明显差异;Auto-IMRT明显减少人工调试次数和计划优化时间;但Auto-IMRT计划的跳数除Cshape模体外,均高于ManualIMRT计划。结论:Pinnacle计划系统Auto-IMRT计划能够达到Manual-IMRT的水平,减少计划优化时间,避免设计放射治疗计划的人为失误以及不同设计计划的差异,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谢雯净[6](2019)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部肿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中纳入40例为对象,单盲法将40例对象分成2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而观察组20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的同时,再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比较2组的总缓解率。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可见观察组的总缓解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肺部肿瘤患者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作用明显。(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邓官华,罗龙辉,吴伟,张平,戴鹏[7](2019)在《3D打印技术在儿童放射治疗定位头枕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出一款既能提高儿童患者舒适性,又能提高放疗摆位精度的头枕。方法:以3至7岁中国儿童头颅大小为基础,并与博医来标准头枕模型相结合,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出一款适用于3至7岁儿童的放疗头枕。随机将30例3至7岁儿童头部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研究组采用3D打印放疗头枕加热塑膜联合固定,对照组则采用博医来标准头枕加热塑膜联合固定。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单次照射透射率及两组儿童患者放疗过程中LAT(X)、LNG(Y)、VRT(Z)及3D矢量方向的位移误差,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数据,以评估3D打印放疗头枕效果。结果:在VRT及3D矢量方向,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位移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VRT方向:P<0.001;3D矢量方向:P=0.023),而在LAT及LNG方向,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位移误差无统计学意义(LAT方向:P=0.950;LNG方向:P=0.137)。结论:本研究提出的3D打印放疗头枕能有效减小VRT及3D矢量方向的位移误差,同时提高儿童放疗过程中的舒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为,沈奕晨,蒋马伟[8](2019)在《探讨热释光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和直线加速器中剂量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对热释光剂量计(TLD)在普通直线加速器(LINAC)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中的剂量刻度差异,探讨TLD特性,为后续临床实测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6 MV光子束下,通过LINAC和TOMO对同批次TLD分别刻度。LINAC出束跳数30、50、100、150、200、300 MU;TOMO出束时间为3、5、10、15、20、30、40 s。在TLD测量位置,应用电离室交叉校准。每组测量数据为3个TLD片平均值。计算相应剂量为TLD读数的函数。将LINAC和TOMO下的TLD剂量校准曲线分别进行最小二乘法的线性模型和二次模型拟合比较,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计算校准因子。验证相应TLD灵敏度、重复性、分散性和剂量响应等特性。结果:LINAC中,TLD发光读数y与照射剂量x关系式:y=94.754x+0.001x~2,R~2=0.997 1;TOMO中:y=93.835x+0.000 3x~2,R~2=0.998 2。在0.30~3.74 Gy剂量范围内,对6 MV光子束,TLD计数值与剂量呈近似线性关系。cGy剂量级同批次TLD各重复测量5次,读出平均值变化为1.48%。结论:同等能量下TOMO和LINAC的TLD刻度结果差异小于3%,符合要求。TLD线性相关性强、重复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应用于相关临床放疗剂量测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蔡琳婷[9](2019)在《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放疗治疗的88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增敏剂组,每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放射治疗,增敏剂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甘氨双唑钠作为增敏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增敏剂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增敏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运用肿瘤放射增敏剂可以显着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还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刘雪玲[10](2019)在《消癌平片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消癌平片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调强适形放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消癌平片。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获益率(CBR)及客观缓解率(ORR)。治疗期间,密切观察2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BR和OR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降低、神经毒性、血红蛋白降低、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片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放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适应证:放射治疗所致皮肤损伤和日晒伤。方剂制备:将黄芩片20 g,黄柏20 g放入250 mL清水中浸泡1 h后,用砂锅煎煮浓汁约100 mL,待冷却后使用。用法:将干净纱布放入中药汁中浸透,拧至药汁不流时敷于皮损处,每日2次,每次3 h。外敷3 d后,皮肤疼痛、烧灼感等症状明显缓解,且能促进皮肤修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赵彪,袁美芳,潘香,杨毅,马立双.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sIMRT与TOMO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张吉仲,王超.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皮肤损伤验方[J].中国民间疗法.2019

[3].李立军.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规范下的加速器质量保证经验[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徐雄健,程祖胜,王亮,冯江峰,张群峰.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方式对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

[5].曾广平,康盛伟,唐斌,黎杰,王培.自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手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6].谢雯净.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邓官华,罗龙辉,吴伟,张平,戴鹏.3D打印技术在儿童放射治疗定位头枕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8].王为,沈奕晨,蒋马伟.探讨热释光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和直线加速器中剂量标定[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9].蔡琳婷.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10].刘雪玲.消癌平片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论文知识图

呼吸运动影响下的器官组织移位美国近30年胰腺癌五年生存率统计胶质瘤脑原位种植成功的荷瘤鼠相控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呼吸运动影响下的器官组织移位(超过...晾,中呀学术渐刊电于袅丰社的t中国比种...

标签:;  ;  ;  ;  ;  ;  ;  

放射治疗论文_赵彪,袁美芳,潘香,杨毅,马立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