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水下扇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以河南油田安棚主体区核三段为例

近岸水下扇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以河南油田安棚主体区核三段为例

论文摘要

河南赵凹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难开发阶段,注采不平衡,采收率相对较低。安棚主体区主力油层核桃园组三段IV2砂组整体为背斜构造,储层性质空间变化较大,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十分严重,该砂组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含水率高达97.38%,采出率仅为26.92%,储量巨大的剩余油由于复杂的储层情况影响仍然滞留于地下,油田的可持续稳定开发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阶段开展IV2砂组储层精细三维模型研究,精细刻画储层的非均质性,进一步开展精细的油藏描述,明确储层内部的结构特点以及预测剩余油分布情况,对油田进一步挖潜、提高采出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地质统计学是以变差函数为主要的分析工具来获取地质参数变量在空间两点的关系,并求取地质参数的空间概率分布。这种方法建立的储层模型对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刻画不够精细,很难对油田挖潜剩余油提供帮助。而多点地质统计学是依据能够表征研究区各微相类型的空间分布及接触关系的先验地质模型,从宏观角度建立储层地质三维模型。为了优选建模方法,建立与研究区地质实际吻合度较高的多点储层模型,本文分别运用两点地质统计和多点地质统计两种方法进行建模,以研究区地质理论研究结果为基础,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与研究区沉积模式的吻合程度以及井间储层预测的可信度,选出最佳建模方法和模型。本文以安棚主体区核三段储层特征为基础,对研究区岩心、测井和录井等资料整理分析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型,并在相控条件下完成了物性模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前人对研究区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标志层对比方法对研究区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将研究区H3IV2砂组细分为8个小层,通过连井剖面对比分析,完成了工区地层格架的建立。2、通过对研究区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将研究区H3IV2砂组归纳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通过单井相、剖面相以及平面相的对比分析,理清了研究区H3IV2砂组的沉积演化过程。3、分别采用赋值法确定性建模和序贯指示随机建模方法完成研究区相模型的建立,两者结合获得研究区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4、以各微相砂厚图与手绘的各微相图相结合,依据手绘微相图对砂厚图进行适当的人机交互修改,从而获得各微相砂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及其接触关系三维模型。它不仅忠于地层原始数据,而且与地质研究理论沉积模式相吻合,能够表征研究区各微相类型的空间接触关系及展布特征,从而获得理想的先验地质模型,并以此为训练图像进行多点地质统计建模。5、以工区地质理论研究结果为基础,通过对两点统计模型和多点统计模型的分析对比得出,多点地质统计相模型质量较高,可以对井间储层做出可信度较高的预测。6、对于研究区物性模型的建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在沉积相模型的约束下建立工区孔渗模型。从结果上看,孔渗模型与沉积相模型以及工区理论研究结果相一致,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为挖潜提供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特征
  •   2.2 地层特征
  •   2.3 沉积背景
  •   2.4 勘探开发现状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3.1 标志层划分对比
  •   3.2 连井剖面对比
  •   3.3 小层划分对比结果
  • 第4章 沉积相研究
  •   4.1 相标志及相类型
  •   4.2 沉积微相分析
  •   4.3 沉积演化及模式
  • 第5章 地质建模
  •   5.1 地质储层建模准备工作
  •   5.2 构造体模型的建立
  •   5.3 传统地质储层三维沉积相建模
  •   5.4 多点地质统计建模方法
  •   5.5 储层物性建模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谢阳

    导师: 尹艳树,程立华

    关键词: 安棚主体区,训练图像,多点地质统计学,沉积相建模,储层物性模型

    来源: 长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长江大学

    分类号: P618.13;P628

    总页数: 83

    文件大小: 10535K

    下载量: 91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岸水下扇文献综述[J]. 山东化工 2019(05)
    • [2].霍多莫尔构造带南一段近岸水下扇成因探讨[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05)
    • [3].近岸水下扇沉积样式及地震响应特征新认识[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05)
    • [4].近岸水下扇坡积朵叶体沉积模式与成因机制[J]. 沉积学报 2020(02)
    • [5].地震沉积学在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东南部古近系核三上亚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1)
    • [6].近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03)
    • [7].近岸水下扇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05)
    • [8].东营凹陷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地震沉积学——以东辛油田盐斜229块砂砾岩油藏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2)
    • [9].溱潼凹陷西部戴一段近岸水下扇砂体分布特征及勘探潜力[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2)
    • [10].近岸水下扇的重力流砂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以鲁克沁油田东区梧桐沟组3油组为例[J]. 河南科学 2018(10)
    • [11].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物性演化及评价[J]. 煤炭科学技术 2015(S1)
    • [12].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J]. 沉积学报 2015(03)
    • [13].饶阳凹陷马西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含油性[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3)
    • [14].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J]. 特种油气藏 2017(02)
    • [15].欢喜岭地区沙三段大凌河油层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6].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颗粒结构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6)
    • [17].断陷湖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湖底扇的识别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8].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胜坨油田坨123断块沙四段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03)
    • [19].辽东湾盆地扇三角洲与近岸水下扇特征对比[J]. 矿物学报 2015(S1)
    • [20].陆相断陷湖盆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以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为例[J]. 西部探矿工程 2014(12)
    • [21].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 沉积学报 2015(01)
    • [22].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段上亚段砂砾岩体岩石结构特征[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3)
    • [23].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体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4].牛心坨地区砂砾岩体沉积特征[J]. 内江科技 2012(05)
    • [25].黄骅坳陷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4)
    • [26].宁晋断裂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体储层的地震预测[J]. 石油物探 2010(04)
    • [27].泌阳凹陷东南部核桃园组近岸水下扇与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比较及控制因素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2)
    • [28].单家寺油田单2块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J]. 河北企业 2019(03)
    • [29].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岩相与物性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2)
    • [30].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有利含油相带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标签:;  ;  ;  ;  ;  

    近岸水下扇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以河南油田安棚主体区核三段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