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叶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率,叶面积,中稻,截面,盘面,物种,纤细。
叶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慧,彭国全,杨冬梅[1](2017)在《常绿和落叶阔叶物种当年生小枝茎长度和茎纤细率对展叶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枝和叶是组成树冠的两个最主要的结构单元,枝条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叶性状之间的变化关系决定了植物对光照、空间等资源的利用和适应策略。该研究以小枝茎长度和茎纤细率表征茎结构,以叶面积比(即单位小枝茎干质量的总叶面积)、叶密度(即单位茎长度的叶数量)和叶茎生物量比(即单位小枝茎干质量的总叶干质量)表征展叶效率,以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25个常绿阔叶物种和60个落叶阔叶物种为对象,探讨小枝茎结构变化对展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展叶效率无论是用叶面积比、叶密度还是用叶茎生物量比表示,常绿和落叶物种小枝的茎长结构性状均与展叶效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小枝茎长度和茎纤细率的增加,展叶效率逐渐降低,可能反映了机械安全和光照限制的作用。同时,尽管茎长度-展叶效率的斜率在常绿和落叶物种间无显着差异,并且常绿物种叶密度与小枝茎结构性状之间的关系截距显着大于落叶物种,即常绿物种具有较高的出叶强度。但由于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显着小于落叶物种,在某一给定的小枝茎长结构下,常绿物种每单位质量的茎生物量投资获得的总叶面积和总叶质量都比落叶物种少,即常绿物种的展叶效率比落叶物种低。这可能反映了常绿物种高消耗慢收益的保守型策略。这些结果表明,小枝茎长结构对展叶效率具有显着的影响,并将随叶习性的不同而改变,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吴守荣,喻国良,许唯临[2](2007)在《屋顶雨水管除叶器的除叶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对雨洪利用中屋顶雨水收集中不同拦叶栅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大小以及不同栅条间的间距对除叶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叶器的拦叶栅与水平方向的最佳夹角为72°左右。拦叶栅的最佳栅距为1mm。(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曾波,Marinus,J,A,WERGER,钟章成[3](2003)在《两种亚热带榕属乔木切枝后的叶效率及其对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榕 ( Ficusmicrocarpa L.)和黄桷树 ( 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 Miq.) Corner)是在叁峡库区大量栽植的优良绿化树种。因种苗培育和植株管理的需要 ,对榕和黄桷树进行切枝的现象常有发生。切枝引起的叶组织损失可能使植株的总光合生产下降 ,生长减弱。因此 ,叶的净生产能力 ,即叶效率 ,对榕和黄桷树植株切枝后的生长和损伤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切枝引起的光合组织 (叶组织 )损失大于非光合组织损失 (因为切枝并不影响植株的主茎和根组织 ) ,植株切枝后平均每单位叶面积要提供比切枝前更多的同化产物用于呼吸消耗 ,因而切枝后植株的叶效率有可能下降。为探明切枝是否会影响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以及可能的叶效率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设计了包括 2个处理季节 (春季和秋季 )和 4个处理强度 ( 0 %、2 0 %、5 0 %和 70 %切枝 )的切枝实验 ,对榕和黄桷树进行了切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 ,切枝不会降低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 ,相反 ,切枝后植株的叶效率会增高 (榕春季切枝处理除外 ) ,切枝对叶效率的增高效应不会因切枝季节和切枝强度的不同而变化。研究发现 ,不同切枝季节对榕和黄桷树叶效率的影响不一样。秋季切枝使叶效率增高的程度大于春季切枝。秋季切枝后 ,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随切枝强度的增大而增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徐富贤,洪松[4](1995)在《杂交中稻各叶面积与叶效率的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汕优63为材料,进行各叶位的叶面积对叶效率的影响和5项栽培措施与叶面积大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叶位的叶面积均与其叶效率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倒4及以下叶对穗部灌浆结实的作用程度与基部光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本田采取适当密植、减少施氮量、氮肥重底结合施穗粒肥、等行距栽培等途径,可显着减小上部3片叶面积,提高叶效率和倒4及以下叶片的灌浆结实作用而获高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1995年S1期)
施一宏[5](1984)在《提高扇叶效率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产扇叶效率普遍较低,只有一小部分功率转换为有用风,大部分功率都以其他形式“付之东流”了。现在电扇社会保有量相当大,能源也较紧张,提高扇叶效率,减少损耗很有现实意义。本文就提高扇叶效率谈几点看法。同时也希望各生产厂家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一、加大扇叶通道截面积扇叶在作功过程中,叶前为正压区,而叶背处在负压区。因此,必然有气流由正压区向负压区方向流动,形成回流。回流气体造成了(本文来源于《家用电器科技》期刊1984年05期)
叶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实验对雨洪利用中屋顶雨水收集中不同拦叶栅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大小以及不同栅条间的间距对除叶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叶器的拦叶栅与水平方向的最佳夹角为72°左右。拦叶栅的最佳栅距为1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慧,彭国全,杨冬梅.常绿和落叶阔叶物种当年生小枝茎长度和茎纤细率对展叶效率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7
[2].吴守荣,喻国良,许唯临.屋顶雨水管除叶器的除叶效率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
[3].曾波,Marinus,J,A,WERGER,钟章成.两种亚热带榕属乔木切枝后的叶效率及其对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
[4].徐富贤,洪松.杂交中稻各叶面积与叶效率的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J].西南农业学报.1995
[5].施一宏.提高扇叶效率的探讨[J].家用电器科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