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海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西海固,固原市,地区,固原,南坪,龙潭,泾源县。
西海固论文文献综述
刘少华[1](2019)在《西海固洋芋翻身记》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海固曾经的苦,不仅连着风沙、烈日、黄土,也连着一种食物——洋芋蛋蛋。“一年四季,就是洋芋陪伴人的生活。”回族女作家马金莲记得,洋芋既是主粮也当蔬菜,记忆中的舌尖体验就是洋芋、洋芋和洋芋,蒸炸拌煎炒煮,妈妈总是变着花样做洋芋,吃久了,早就腻了。$(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9-11-22)
刘少华[2](2019)在《翻越最后一座“高山”》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海固,是红军长征结束的地方。长征路上,红军翻越了18座高山,最后一座是这里的六盘山。脱贫路上,中国攻克了无数“高山”,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最后一座“高山”里就有西海固。人们说,西海固的山川连着中南海,西海固的贫困牵动着党中央的目光。近(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9-11-22)
陆春萍,杨冲[3](2019)在《国家治理视域下西北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基于甘肃省临夏州和宁夏西海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破解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国家最紧迫的攻坚战之一,尤其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具有政治的任务性、经济的发展性、民族的共荣性的意义。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国家减贫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体现了国家"精准治理""靶向治理"的全新治理模式。精准扶贫突出了由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组成的叁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通过调查属于"叁区叁州"的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和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宁夏西海固海原县,以及东西协作扶贫典范的闽宁镇,重点分析了属于社会扶贫范畴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生态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等模式。旨在突出民族地区扶贫过程中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扶贫,并且认为各种扶贫模式可以相互合作和补充,根据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培育群众内生脱贫动力很重要。(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马学娟,马明德[4](2019)在《明清时期西海固地区清真寺时空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真寺是伊斯兰教重要的建筑和人文景观。通过对明清时期西海固地区清真寺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可深度挖掘其隐含的大量有价值信息,并进一步探明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至清末西海固地区基本奠定了回族人口分布格局和宗教地理格局,而人口的大量迁移和农业用地的大规模开发,加速了该地区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的形成和环境的恶化。(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文英[5](2019)在《宁夏 攻坚西海固 脱贫奔小康》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网升级 电亮山村脱贫梦“想金山盼银山,有了电,咱们老百姓就有了靠山。”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红耀乡驮昌村村民王梅花说。今年,她靠电力机井覆膜种了26亩玉米和洋芋,还养了9头牛。西海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由于沟壑纵横、雨水稀少,西海固一度被(本文来源于《国家电网报》期刊2019-10-17)
赵刘昆,蔡星,马立霞,周舟[6](2019)在《新时期宁夏西海固移民民俗仪式与文化心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在响应中央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号召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移民。本研究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西海固移民为样本,以点带面,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搜集移民群体的民俗仪式,在对其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民俗仪式中蕴含的文化心态,挖掘其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并探寻移民前后文化心态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9期)
马玲[7](2019)在《西海固地区乡土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土美术蕴含着无限丰富的人类文化,是劳动人民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不断创新的智慧结晶,体现着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气息。而在当前,乡土美术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品类面临着消亡的境遇。作为高中美术美术教师,将地方的乡土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既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8期)
陈晓虎,邹欣媛[8](2019)在《加劲脱贫 蓄能攻坚》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州冷凉蔬菜多地畅销,盐池滩羊擦亮品牌,同心旱塬试种芦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西海固围绕“两不愁、叁保障”实施精准扶贫,持续种草种树改善生态,培育壮大扶贫产业,脱贫攻坚获得新动力,可以说昔日山大沟深“苦甲天下”,如今产业兴旺展(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9-09-03)
李博,杨学娟[9](2019)在《西海固地区汉族民间祭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西海固地区汉族传统祭葬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流传于西海固地区的汉族民间祭文类型多样,按照祭祀对象可分为祭人文、祭神文和祭物文。祭文的撰写多以抄录、自创为主,创作时间具有流动性和时序性。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让祭文自身附着上了文学的神秘面纱。半文半白、讲究押韵在当地民间祭文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西海固地区民间祭文展现出了当地人们对于灵魂不死观念的忠实信仰,同时展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传统民俗的继承与发展。因此,研究探讨当地传统祭祀文化的文本载体,对于维系西海固地区汉族宗族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马富春[10](2019)在《扶贫攻坚让西海固换新颜》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海固苦瘠甲天下。长期以来,西海固地区的发展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70年,这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进程。1972年,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宁夏固原地区工作座谈会,重点研究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农业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8-14)
西海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海固,是红军长征结束的地方。长征路上,红军翻越了18座高山,最后一座是这里的六盘山。脱贫路上,中国攻克了无数“高山”,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最后一座“高山”里就有西海固。人们说,西海固的山川连着中南海,西海固的贫困牵动着党中央的目光。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海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少华.西海固洋芋翻身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2].刘少华.翻越最后一座“高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3].陆春萍,杨冲.国家治理视域下西北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基于甘肃省临夏州和宁夏西海固的调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马学娟,马明德.明清时期西海固地区清真寺时空分布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郭文英.宁夏攻坚西海固脱贫奔小康[N].国家电网报.2019
[6].赵刘昆,蔡星,马立霞,周舟.新时期宁夏西海固移民民俗仪式与文化心态研究[J].汉字文化.2019
[7].马玲.西海固地区乡土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9
[8].陈晓虎,邹欣媛.加劲脱贫蓄能攻坚[N].经济参考报.2019
[9].李博,杨学娟.西海固地区汉族民间祭文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马富春.扶贫攻坚让西海固换新颜[N].中国青年报.2019